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跃 《山西水利》2014,(1):35+37-35
对官厅水库泥沙淤积和册田水库泥沙出入库进行了分析,侧田水库大量拦截了上游河流的泥沙输移,发挥了拦沙效果,致使下游官厅水库泥沙淤积大为减轻,为京津地区防洪起到了重要作用,建议官厅水库和册田水库实行统一联合调度,发挥两库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2.
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金凤 《吉林水利》2009,(9):11-12,15
由于我国有许多河流是含沙量高、输沙量大的多泥沙河流,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异常严重.所以对水库泥沙淤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从水库泥沙淤积的形态、水库泥沙淤积的过程、水库泥沙淤积的危害及其处理措施四个方面作较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有许多含沙量较高的河流,中小型水库的淤积问题严重。实践表明:多沙河流水库在调节迳流的同时,必须考虑调节泥沙,否则水库会很快被泥沙淤废而失去调节迳流的作用。此外,排出水库的浑水如何处理也是个重要问题,若处理不当,势将导致下游河道或水库的严重淤积。我国科技人员与广大群众相结合,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逐步摸索到一套合理调节水、沙,并结合下游引洪淤灌的水库泥沙处理办法,既减缓了水库淤积,又利用了水沙资源,促进了农业生产。本文介绍了这方面的经验。主要内容有河流水文泥沙特征、水库淤积概况、水库防淤排沙措施及出库浑水的利用技术等。  相似文献   

4.
水库泥沙淤积的现象和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流上修建水库,将破坏天然河流水沙条件与河床形态的相对平衡状态,使水沙条件和河床重新调整。库区水位壅高,水深增大,水面比降减缓,流速减小,水流的推力和挟沙能力显著降低,促使泥沙在库内下沉淤积。水库淤积从纵剖面形态上可分为:三角洲淤积,锥体淤积和带状淤积。决定不同泥沙淤积形态的因素主要有:①水库特性,包括水  相似文献   

5.
在天然河流上修建水库,破坏了河流水沙原本相对平衡的状态。泥沙进入库区后发生落淤,从而导致水库淤积。在水库的实际运用中,冲沙措施被广泛用于减缓水库的淤积速率。然而,冲沙需要耗费水库较多的水量,影响了水库的综合效益,为此必须协调水库淤积与水库兴利效益之间的关系。在选定合理冲沙水位和冲沙流量范围的基础上,应用一维非均匀流不平衡输沙模型,结合某多沙水库现行调度规程,对多种拟定冲沙方案下该水库的冲沙过程进行长期模拟,计算各方案下水库多年平均淤积量和多年平均发电量等指标,据此选取合适的冲沙方案。结果表明,持续时间较长的低水位冲沙方式的冲沙效果相对较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水库的淤积速率,同时发电量的损失也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水库及河道泥沙淤积是长期没有很好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作者根据河流泥沙在水库中的分选淤积特性、粗沙对水库及河道淤积的严重影响,以及当前挖泥技术和能力可保证的水库挖粗沙规模和效益方面的可行性等提出通过在大型河道型水库回水末端固定河段或在河道上游的径流式水库持续挖粗沙降低淤积平衡坡降、实现水库及河道淤积控制的新途径。研究表明这一方式可明显降低三峡水库长远淤积,对缓解黄河下游持续淤积也可发挥作用。建议水利部重视并组织开展全面研究,争取为我国多沙河流水库及河道淤积控制寻找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准二维恒定非均匀流输沙数学模型计算泥沙淤积形态和库前冲沙漏斗,根据输沙数学模型计算成果,提出首部枢纽拦河坝泄水建筑物的结构布置形式和水库调度运行方案,成功解决了庙林电站首部枢纽冲沙泄洪、减少过机泥沙的关键技术问题。经几年的运行观测,拦河坝排沙效果较好,拦河坝上游均未出现泥沙淤积,淤积形态优于设计预期,有效延长了水库的使用寿命,使水库和发电机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义气河属山区性河流,流域植被较好,河床稳定,河底由砾石和卵石组成。团山子水库建成后,由于改变了天然河道的泥沙输移特性,河流中的泥沙将部分淤积在水库中。通过对团山子水库工程进行淤积分析认为,工程建成后,水库泥沙淤积对工程及其运行的影响不大。为了更好的发挥工程的正常效益,建议采取在坝址设置泥沙观测站,加强水库上游流域水土保持、科学合理调度水库等措施,使泥沙淤积对团山子水库工程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9.
西郊水库泥沙淤积及其减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郊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最大淤积位于入库主流的上游库段,传统的“泄流冲沙”方式无法应用,致使该沙处理极为复杂和困难。研究表明“横向冲蚀”技术是西郊水库防治泥沙淤积较为理想的清淤方法。本文在全面介绍这一技术的同时,着重对工程布设及应用效益进行了论证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引言在天然河流上,人们为了防洪、发电、灌溉、航行等目的,兴建了各种类型的水库。当水库投入运行后,由于库区水位壅高,入库水流流速沿程减小,水流挟沙能力也相应降低,河流挟带的泥沙按粒径大小顺序沿程落淤在水库中,较粗的泥沙在水库上段落淤而形成三角洲,较细的泥沙淤积在水库的中、下段并可能形成异重流而被带到坝前落淤。泥沙在水库中的淤积形态与水库形状、水库运用方式、排沙条件和来水来沙等因素有关。人类早期修建的水库主要用于灌溉取水,水库蓄水具有季节性特点,一般洪水期不蓄水,虽然水库利用了几百年,但水库中泥沙淤积很少。这种季节性蓄水水库对水利资源的利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多沙河流水库“蓄清排浑”运用方式的发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宏 《水利学报》2016,47(3):283-291
在多沙河流上修建水库将产生泥沙淤积,直接影响水库的寿命及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发挥。20世纪70年代初,针对三门峡水库严重的泥沙淤积问题,我国水利科技工作者创新性地提出了水库"蓄清排浑"运用方式,并在黄河小浪底水库和长江三峡水库等水利枢纽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和发展,成功解决了多沙河流水库泥沙淤积与水库效益之间的矛盾,减少了水库淤积,保持了水库有效库容长期使用,充分发挥了水库的综合效益,为多沙河流水库泥沙问题处理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随着对水库泥沙问题认识的深化,"蓄清排浑"运用方式在实践中还将得到不断优化和完善。结合江河水沙变化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长江三峡水库和黄河小浪底水库等工程运行方式进一步优化的建议,为更好地保障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和综合效益的发挥,促进水库泥沙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
黄河水库调水调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进行水库运用是防治水库泥沙淤积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减少水库泥沙淤积的关键,对水库兴利效益的发挥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国黄河流域水库调水调沙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邓新英 《水力发电》2007,33(10):89-91
巴家嘴水库建于黄土高原,水库泥沙淤积严重。通过对上游流域水沙配置、水库淤积特点、水库运行方式的研究,认为应该采取上游拦沙(水土保持)、修建上游水库与巴家嘴水库联合运行进行调水调沙、库区泥沙治理(河槽疏浚)等综合处理措施,以确保水库能长期稳定地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14.
西郊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最大淤积体位于入库主流的上游库段 ,传统的“泄流冲沙”方式无法应用 ,致使该库泥沙处理极为复杂和困难。研究表明 ,“横向冲蚀”技术是西郊水库防治泥沙淤积较为理想的清淤方法。本文在全面介绍这一技术的同时 ,着重对工程布设及应用效益进行了论证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白石水库于2000年底建成使用,其所在大凌河为一条多泥沙河流,泥沙淤积问题影响白石水库综合效益发挥,防沙减淤已为白石水库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水库淤积情况的监测分析,提出减少淤积的办法和措施,以保证水库可持续地发挥兴利作用.  相似文献   

16.
龚嘴水库悬沙三角洲洲头出库后淤积特性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嘴水库悬移质淤积三角洲洲头已于1983年汛末出库,洲头出库后泥沙淤积特性主要表现为水流输沙能力的调整。悬沙淤积趋向相对平衡,推移质淤积的矛盾日渐突出,调节库容继续减少,库尾回水抬高将危及成昆铁路的安全,泥沙大量出库不仅对龚嘴大坝水工建筑物和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还加快了下游铜街子水库的淤积速度。只有瀑布沟水电工程早日兴建才能彻底解决上游的来沙问题。使龚嘴和铜街子水库长期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17.
闫舜皆 《东北水利水电》2007,25(9):47-47,53
柳河是多泥沙河流,其中游的闹德海水库为大型水库,水库的调洪、滞沙及供水为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同时也造成了河道严重的泥沙淤积上移,致使柳河彰武县城及以下段形成上悬河,河道的行洪能力降低.本文就如何正确运用现有水库调洪、调沙减轻下游河道的危害,及柳河防洪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三门峡水库能够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需要根据新形势下的来水来沙条件,适当调整日前的水库运行方式.采用一维泥沙数学模型对不同的来水来沙情况和不同的水库运用方式下泥沙的淤积总量、泥沙淤积分布及潼关高程进行了预测,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改进了原来的水库运行方式,并对改进水库运行方式后所增加发电量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9.
凤鸣水库库区河段泥沙淤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沙淤积分析是水利枢纽工程设计、运行过程中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凤鸣水库坝址以上泥沙统计分析,研究库区河段泥沙来源、来沙规律、来沙量多少以及泥沙冲淤变化情况,对于延长水库运行年限,发挥工程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水库淤积上延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乃森  黄霖恩 《水利学报》1997,(8):67-72,66
在含沙河流上修建水库,河流所挟带的泥沙必须也要在水回水区内落淤。在多泥沙河流上修建的水库,水库淤积异常剧烈,而且泥沙淤积不仅发生在水库回水范围以内,也发生在回水范围以上,这种超出水库回水范围的泥沙淤积问题就是水库淤积上延问题,即欲称的“翘尾巴”淤积,本文介绍了我国水库淤积上延的情况及其对库周环境的影响,根据野外实测资料及室内试验资料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两个予估水库淤积上延程度的公式,可供进行水库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