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数字微波收发信系统主要由微波收发信机、分路系统等组成。目前,我省电力系统所使用的数字微波设备均为日本NEC公司生产的500型和770型设备。哈佳双微波线路用770型设备,电话容量510路,主干线频段为6GHz;哈——牡、沈长哈微波线路用500型设备,电话容量为480路,频段分别为2GHz和6GHz。调制和解调方式为4PSK(四相相移键控)  相似文献   

2.
《家用电器科技》2010,(7):29-29
飞思卡尔6月1日在台北宣布推出基于增强版ARMCortex—A8的i.MX535戍用处理器,工作频率为1GHz。适于平板触模屏、电子书阅读器和其它智能移动设备应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微波系统多通道微波通路切换以及星载微波器件小型化的需求,提出了小型化射频同轴开关的设计需求.通过原理分析,结合HFSS电场仿真软件和Maxwell低频电磁仿真软件,设计制作了一种具有磁保持功能、低耗能、体积小、可靠性高等优点的射频同轴开关.所研制的开关在DC~19 GHz频段内工作性能良好,工作频率f:DC~8 GHz,输入电压驻波比VSWR≤1.5,正向损耗(插损)α+≤0.15dB;f:8~13 GHz,输入电压驻波比VSWR≤1.95,α+≤0.8 dB;f:13~19 GHz,输入电压驻波比VSWR≤2.3,α+≤1.15 dB,隔离度≥65 dB,脉冲时间t≤20 ms,研制的产品成功通过切换100万次的可靠性试验考核.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微波铁氧体材料的共振线宽△H,随工作频率发生变化。开展这方面的实验工作,既是研究铁氧体弛豫机理的基础理论工作,又能给微波材料、器件的制作提供必须的△H参数。因此我们在3GHz、4.8GHz、9.3GHz下测量共振线宽。近年来由于制作低频端微波单晶器件,使用的低磁矩单晶小球的直径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日本NEC公司生产的PCM数字微波设备的基群、二次群、三次群的帧结构型式,为正确选择和使用国内、外不同公司或生产厂家的数字微波设备提供一点参考。1基群[30/32路制式」帧结构PCM数字微波的通信原理是把语音信号经过取样、量化、编码后变成一组组用8位码字来代替原来语音信号相对应幅值的PCM信号。为了实现多路通信,再把一路路PCM信号送到2M、8M、34M复接器复接后,再送到微波发送设备处理,经放大后发出。接收端收到信号后,再经过放大。处理,送到分接设备、译码器、低通滤波器,还原成原来的语言信号。PCM数字微波…  相似文献   

6.
蔡凡弟 《家用电器》2000,(11):38-38
本文介绍的家用雷达防盗器,采用无线电加密方式对主机功能实现远距离(80米内)遥控操纵,其传感器使用了国产改进型T9251A雷达探测头,整个系统具有安装简单、操纵方便、探测可靠等优点,是一种看不见“防线”的防范保安设备,以下对该系统作简要介绍。 雷达探测头:该探测头是原T9251的改良产品T9251A,其内部结构框图见图1。工作频率由原来的1GHz提高到近2GHz,微波天线环亦减小到直径53mm。探测  相似文献   

7.
315微波站改造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尔滨至牡丹江数字微波电路是黑龙江省第一条无人值守微波中继干线电路.系统设备全部是日本NEC公司产品,传输容量480路,工作频率为2.1~2.3GH_Z,电路于1986年正式投运.根据电网发展需要,本电路在1989年向牡丹江第二发电厂延伸.牡丹江局微波站与牡二厂微波站的直线距离不到9km,两站之间有山遮挡,为此必须在山上增加一个微波站—315微波站.牡丹江局和牡二厂两端仍采用日本NEC公司微波通信设备,电路传输容量120路,工作频率1.7~1.9GH_z.315微波站采用高频有源转接方式,微波高频直放机和新增段三个站的天馈线系统全部由西安徽波设备厂配套.  相似文献   

8.
安立公司日前推出涵盖9 kHz~7.1 GHz、9 kHz~13 GHzgt 9 kHz~20 GHz频率范围的MS271xB系列经济型微波频谱分析仪。MS271xB系列提供了出色的RF测量性能及全套测量功能,该系列包含3种型号的产品,它们是无线、航天/国防及大学市场中使用的微波元件、子系统及系统的测试台测试的低成本替代方案。这些产品  相似文献   

9.
电力通信2GHz微波面临着让频问题。如果对微波设备进行更换,所需费用将很大。文章通过对安徽省2GHz微波设备加装2GHz微波变频装置的改频试验,提出了一种新的改频思路和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让频问题,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微波无人值守站以其投资低、占地面积小节省能源、节省人力、无需经常维护等优点被广泛地采用。黑龙江省电力系统内微波无人值守站应用较早,从1985年建立第一条数字微波无人值守中继线路开始到现在已发展到16个无人值守站,而且在今后数字微波通信的发展中还要大量采用无人值守站的方式。然而要保证无人值守站微波设备的正常运行,关键是要有一套可靠的电源系统。从黑龙江省电力系统数字微波无人值守站的运行统计可以看出:电源系统故障率占82.5%,设备故障率仅占8.5%,,其它故障率占9%。这里电源系统故障主要包括:微波站专用输电线…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法国SAT STD10数字微波通信设备的构成和沙角发电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详细分析了二自成7GHz数字微波的现状,着重介绍了对通信电源和防雷接地进行改造的措施,并建议对机房环境进行整治和增加微波监控站点,这些对其他微波站点有一定的共性,将为“川电东送”提供更加可靠的通信保障。  相似文献   

13.
微波射频芯片进行时域测量时,数字示波器的宽带探头是测试芯片的一个关键子系统,为准确测量芯片,必须要清楚示 波器探头系统的传输性能。 为此,设计了一种包含接地共面波导的数字示波器宽带探头校准系统,依据校准系统的信号传输特 性,用反卷积求出数字示波器宽带探头系统的频率响应,并计算其带宽,以实现对该探头系统的校准。 之后用该方法对 Keysight Infiniimax 高频差分有源探头系统进行了校准,得到其带宽数值约为 12 GHz 与标称带宽 12 GHz 相符,表明设计的校准系统合 理可行。  相似文献   

14.
高压设备局部放电时会辐射出具有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设计了一种典型的针-板电极放电实验模型,搭建一局部放电试验装置,用以模拟高压设备局部放电,对辐射出的电磁波频率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50 MHz-1 GHz测试频率范围内,这种局部放电能够辐射出能量较强的电磁波信号,并且连续分布于整个测试频段(包括超高频段0.3-1 GHz);通过比较屏蔽装置内外测得的放电频谱,证实辐射出的电磁波可通过开孔处耦合到设备外部,并能被检测,特征也基本不变。这些特性为高压设备局部放电非接触式超高频检测技术和此种放电类型的识别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功率微波矩形波导衰减器的设计与实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提出了一种高功率微波矩形波导衰减器。本设计中,衰减器是由矩形波导、Na2SO4衰减溶液以及装此溶液的石英容器组成。首先采用同轴探针法测量1.8~2.4GHz频段内Na2SO4溶液的介电常数,然后利用CST软件在1.8~2.4GHz频段内建模和仿真计算衰减量为(52±2)dB、驻波比小于1.35的衰减器。最后按照仿真得到的最优结构尺寸制作了高功率矩形波导衰减器,并对衰减器的衰减量和反射系数进行了实测和分析。为高功率微波衰减器的设计方法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6.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LiLaxFe5-xO8纳米晶材料的微波吸收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稀土元素镧的锂铁氧体纳米晶粉末,就镧元素的含量对锂铁氧体吸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表明,用聚乙二醇凝胶法制备的LiLaxFe5-xdO8纳米晶粉末,当x=0.03时,对微波吸收效果最佳,在涂层厚度1.2mm,测试频段为7.5~11.9GHz内,35dB带宽为2.5GHz,在10.6GHz处,吸收峰值达45dB。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一种用于微波铁氧体铁磁共振有效线宽扫频测量的可调谐振腔,即TE011模式的圆柱谐振腔,通过手动或电动方式改变腔体大小,可实现谐振频率连续调节。介绍了其详细设计方法,给出了腔体直径和长度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多个腔体分段覆盖的方法,解决了单腔体结构导致的调谐精度差和Q值较低的问题。制作了样品进行验证,该样品采用两个谐振腔覆盖8~12GHz的调谐范围,第一个腔体直径52mm,调谐长度40~21.5mm,调谐频率范围为7.9~9.9GHz,第二个腔体直径42mm,调谐长度为33.4~17.8mm,调谐频率范围为9.8GHz~12.1GHz。测试结果表明调谐频率符合理论计算结果,Q值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微波信号发生器中功率控制系统的高准确度和大动态范围要求,介绍了一种基于AD公司的宽带功率检测芯片AD8318的微波功率监测系统,给出了其工作原理及软硬件组成.通过对功率电压的测量,由DSP对接收数据进行滤波和线性插值处理,可实现对微波功率的精确控制.该系统的带宽可达8 GHz,动态范围达到75 dB,可用于微波功率...  相似文献   

19.
A novel 16-bit CMOS digitally controlled oscillator (DCO) is described. This CMOS DCO design is based on a delay programmable differential latch and a novel digital control scheme which yields improved phase noise characteristics. Simulations of a 4-stage CMOS DCO using the 0.5 μm Agilent CMOS process parameters achieved a controllable frequency range of 750 MHz–1.6 GHz with a monotone tuning range of around 1 GHz.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time-period jitter due to random supply voltage fluctuations is under 250 ps for worst-case considerations. Also, phase noise was found to be in the range of −175 dBc at a frequency of 600 KHz from the carrier at 1.5 GHz (for digital control word of 1512 H) after numerous iterations of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FFT analysis indicate a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THD) of around − 57 dB for the DCO output signal. This CMOS design would thus provide considerable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in digital PL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