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是美国英特尔公司为了支持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利用而设计的一个全球性的培训项目。2005年,为了对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我国实施五年来的总体效益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估,全面了解该项目在中国实施的效果.美国英特尔公司引进第三方——中央教科所教育督导与评估研究中心对这一项目进行五年以来的总效益评估。  相似文献   

2.
英特尔未来教育为教师教育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通过实施英特尔未来教育,并把它有效地应用到师范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中,这对师范生的新课程理念的掌握和应用必将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商务新闻     
7月28日,英特尔公司宣布在中国启动“英特尔未来教育”(Intel Teach tohe Future)项目。在教育部的指导下,英特尔首先与上海市教委和北京教育学院合作在两地进行试点,然后逐步推广。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是2000年年初英特尔公司宣布的一项全球范围的教育创新活动。该活动计划在三年内投资1亿美元,培训50万名一线的授课教师(包括中国)。 该项目采取“老师培训老师”的方式,即对从骨干教师到主讲教师到一线学科教师进行辐射培训。主要基于Office专业软件套件的培训强调互动、亲手操作,以学为  相似文献   

4.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可以说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培训活动。作为同类教师职业发展计划中规模最大的项目之一,英特尔回未来教育已对35个国家(地区)的300余万名教师进行了培训。2000年7月,英特尔与中国教育部共同启动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教育部师范司等部门的紧密配合下,该项目在中国发展迅速,目前国内已有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广泛开展了项目的培训。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教育》2006,(1):35-35
英特尔公司董事长克瑞格·贝瑞特博士于2005年12月7日访问中国,在北京史家小学参加了庆祝英特尔未来教育五周年庆典,并饶有兴致地观摩了未来教育课堂。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一项面向全球的教师职业发展计划,旨在帮助教师在课堂中有效运用技术来改进教学效果。该计划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帮助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以便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21世纪的必备技能。2000年6月,英特尔公司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与上海市教委、北京教育学院合作,在上海和北京首先启动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截至2005年底,近60万名中国中小学学科教师已完…  相似文献   

6.
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是美国英特尔公司为了支持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利用而设计的一个全球性的培训项目。2005年,为了对英特尔R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我国实施五年来的总体效益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估,全面了解该项目在中国实施的效果,美国英特尔公司引进第三方——  相似文献   

7.
教育面向新世纪,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作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把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我作为英特尔未来教育的主讲教师,一直致力于其中的研究,在培训和实践过程中,我对运用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来促进创新教育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英特尔未来教育中任务驱动法的使用,阐述了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如何突出任务驱动的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教育》2008,(9):83-84
除了上期介绍的高等教育项目外,英特尔教育计划还包括英特尔求知计划、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等。本期,我们将继续介绍这些项目的开展情况。在文章最后,梳理了项目开展的大事记,以方便读者对英特尔教育计划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英特尔教育计划是面向全球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长期教育计划,旨在与全球的政府和教育工作者通力合作,推动教育创新,培养能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创新人才。英特尔教育计划每年向全球50个多国家和地区投入超过1亿美元的资金,目标是通过有效运用技术,提高21世纪教学质量;扩展学生数学、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知识;开展高等教育项目,促进学术进步及发展。英特尔教育计划包括多个项目,涉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社区教育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在参加了48课时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主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之后,我于次月举办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学科教师培训班”,对来自我县各中小学教学第一线的25位教师进行了48课时的培训。96课时“被培训者”和“培训者”的“学”与“教”的体验,使我深有感触。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无论从内容、方法和效果来看,都对目前的教师培训和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一、项目简介1.课程与教材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的课程由10个模块组成。内容主要基于微软Office 2000专业软件套件,包括互联网的使用、网页设计和多…  相似文献   

11.
icore 《微型计算机》2010,(4):154-155
在看到AMD成功打造了自己的“3A”平台后。英特尔也开始调整自己的战略,打算在未来开发出英特尔处理器+英特尔主板+英特尔显卡的“3i平台“来击败对手。无奈Larrabee出师未捷身先死,英特尔只有将赌注全部压在集成显示核心的Clarkdale系列处理器上。通过“强制性”为购买处理器的用户提供显卡、主板来实现其“3i平台”之梦。那么从Clarkdale平台上市后的现状来看,这个目的是否能很容易地实现?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现代教育理念赋予教师的角色更多的内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评价者和研究者。  相似文献   

13.
2007年5月10日,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贵州省中级培训班第二期在贵州省教师教育学校培训中心如期开班。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有幸参加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对在新课程标准下怎样更好地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支持和服务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个人技术能力、更新了我们的教育理念。这次培训我们不仅学习了《Office与教学应用》和《操作系统与网络管理》相关内容,而且培训活动的实施给予我很大的启发,留下了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3):F0002-F0002
深圳市笋岗中学创办于1992年,以“绿色、数字、生本、健康”为办学理念,遵循“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本着“求真至善”的校训,“严、勤、细、实、活”的管理风格,已成为高标准、高品位、高质量的省一级学校。学校坚持文化立校,逐步形成绿色学校、数字校园、生本教育、书香校园、健康促进”等办学特色。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推广示范学校。  相似文献   

15.
国家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关键在于教师。那么.劳技教学中究竟该如何围绕“创新”这个核心来运作呢?笔者认为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很重要。现结合自己在劳技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谈谈劳技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3月9日,“2006年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在北京拉开帷幕。来自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67所高校、149个参赛队、447名大学生报名参加了这一历时五个月之久的邀请赛。 为什么如此多的学生、老师、学校都踊跃参加和积极支持呢? 竞赛对于学生、老师、学校究竟有何益处? 教师如何在竞赛过程中恰到好处地指点学生? 学校如何更好地建设“嵌入式系统”课程? 如何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创新性人才? …… 《计算机教育》在本期专题中为您一一阐述。  相似文献   

17.
《办公自动化》2012,(13):29+28
以"变革中的教师教育——技术与创新"为主题,由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教师教育国际论坛"日前在华中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本次国际研讨会通过分享国内外关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瞻观点和最佳实践,深入研讨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创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旨在推动教师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蒋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抽空接受我们的采访。您曾多次担任NOC活动“教学实践评优”赛项裁判长及教师赛项总裁判长。亲眼目睹了NOC活动的发展和成长。值此第七届NOC活动教师项目苏州决赛到来之际,您有什么感受与全国的师生分享呢?  相似文献   

19.
几天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让我从教育思想和教育形式上都有了深刻的认识.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和我们现在用的教学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使我对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充满了信心.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认为,不论什么方法只要可以在课堂上调动起学生听说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访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 众所周知,在我国新课程实施中强调“教师即课程”。有好的教师,就有好的课程。没有好的教师,再好的课程改革文本也是一纸空文。因此,“教师研究”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教育研究课题。事实上,主要发达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师研究的成果,推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记者根据近年来教师研究的发展线索,就若干富于特色的教师研究的论题,具体包括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关键及其理念、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课题、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条件与难题几个方面,访谈钟启泉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