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江汉石油科技》1998,8(1):65-65
1鄂西鱼皮泽构造石炭岩出露区地震勘探方法攻关 地球物理勘探处 2江陵凹陷油气聚集及部署研究 勘探开发研究院 3八面河地区古潜山油气藏勘探综合研究 清河采油厂  相似文献   

2.
八面河地区潜山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八面河地区潜山的油源条件分析和储集层及盖层评价,得出中古生界储集层的发育程度和盖层条件的优劣是潜山油气成藏的重要因素。从潜山成藏控制因素、潜山成藏模式和有利区带评价3个方面进行了潜山的综合评价,得出潜山是八面河油田下步油气勘探的主要接替层系。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英买32井碳酸盐岩油气藏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英买32油气藏油气富集条件的研究,英买力北部潜山斜坡是油气聚集的良好区域,既有靠近北部库车坳陷陆相烃源岩的先决条件,又由于该区构造运动整体抬升,碳酸盐岩多次出露地表,遭受大气淡水的淋滤剥蚀形成溶孔的有利条件,形成了以溶孔、晶间孔、晶间溶孔和裂缝为的主储集空间,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加之上覆的白垩系卡普沙良群泥岩具备良好的封盖条件,为油气在英买力地区北部聚集提供了保障,使该区古风化壳潜山油气藏勘探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4.
八面河地区潜山油藏发育,是油气勘探的接替领域之一。该区郭井子地区中生界潜山地层发育多个断块型潜山圈闭,是良好的油气聚集场所。北部洼陷孔二段烃源条件良好,在孔店组区域盖层保存作用下,油气易沿不整合面一砂体一断层复合输导体系侧向、垂向运移至潜山内部成藏。已钻井表明油气主要分布在优势运移路径上的负反转隆起区,且富集在潜山顶面附近的含油层系中。目前中生界侏罗系已发现工业油流,展示了其较好的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5.
针对冀中坳陷文安斜坡—大城凸起地区潜山埋藏深度大、浅层干扰严重等勘探难点,应用时频电磁(TFEM)技术,对工区内潜山及潜山内幕油气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潜山油气藏电性特征以及潜山岩心测试结果,总结出潜山含油气时具有高振幅、高相位、中—低电阻率异常的特征,且含油饱和度越高三个参数的响应越强。通过扩展激发周期至40s获得了深部目标体的信息,采用多周期数据叠加有效提高了信噪比,并依据井、震资料建立模型进行约束反演,有效提取了潜山及潜山内幕油气异常信息,同时结合已知钻井和潜山油气藏异常特征对研究区的时频电磁异常进行了标定,在文安斜坡—大城凸起地区预测了六个潜山含油气有利区。预测结果得到了后期钻探数据的验证。这表明时频电磁勘探能够为油气勘探指明方向,降低钻探风险。  相似文献   

6.
剖析了八面河地区中、古生界潜山的油源、储层、圈闭、油气保存等成藏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具有草桥型、新角7型、王家岗型和义和庄型潜山成藏模式及其油气富集规律,指出了古潜山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7.
八面河地区的油气勘探已进入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隐蔽圈闭勘探的关键是储层及圈闭的精细识别与描述。针对八面河地区不同类型隐蔽性圈闭的特点,将地质、地震、测井等资料相结合,利用三维可视化、频谱成像、等比例切片等核心技术,达到隐蔽性圈闭识别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八面河地区沙河街组充足的油气源、多类型的良好砂体、优越的构造背景和丰富的圈闭、良好的输导体系及古构造格局、有利的时空配置、稳定的区域性盖层为本区具有形成亿吨级大油田创造了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八面河地区尽管勘探程度高,但由于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使沙河街组仍具有一定勘探潜力,尤其是隐蔽性油藏勘探潜力较大,主要分布在南斜坡地层尖灭带、鼻状断裂构造带东部及广北坡折带。  相似文献   

9.
八面河油田面120区块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远离生油洼陷,具有其独特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这种独特性可为今后类似区块的勘探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参考前人对八面河油田成藏成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面120区块的具体地质条件,应用盆地模拟的研究方法分析该区块的成藏机理和模式。结果表明,该区块成藏作用虽受整个八面河地区成藏作用的影响和控制,但含油丰度明显低于其他含油区块,同时储层的非均质性导致了该块油气的差异聚集。  相似文献   

10.
冀中坳陷潜山具有多期构造运动和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征,油气输导体系一直是该类油气藏研究的难点,成为制约潜山勘探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中元古代以来的构造格架、沉积充填和油藏特征等,认为冀中坳陷潜山主要发育断层、不整合以及碳酸盐岩储集层等3种油气输导类型,其中断层和不整合共同构成了潜山油气藏的主要输导体系,并与碳酸盐岩储集层一起控制了潜山的油气运移与成藏。依据断层和不整合对油气输导作用的大小,将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输导体系组合划分为断层主导型、不整合主导型及断层-不整合复合型这3种类型,结合潜山区带分布及构造特征的差异性,建立了断阶带、斜坡带和中央隆起带3种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其中断阶带和斜坡带将是今后潜山勘探的重点区带。  相似文献   

11.
渤海海域沙西北地区潜山油源及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地质与地球化学方法,探讨了渤海海域沙西北地区潜山的油气来源及成藏特征。生物标志物参数表明沙西北地区已发现的原油位于沙河街组。曹妃甸2-1油田的潜山储层岩性为碳酸盐岩,潜山的原油具有高的伽马蜡烷指数(G/H)以及相对低4-甲基甾烷参数(4MSI),具有相对轻的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值(整体轻于-29‰),主要为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的油源。曹妃甸1-6油田为花岗岩潜山储层,潜山的原油具有相对高的4MSI(>0.4),正构烷烃的碳同位素值偏重(重于-29%),可能指示着以沙三为主的油源。曹妃甸2-1潜山直接披覆沙一段,沙一段源岩生成的原油可近距离充注至潜山储层中,为披覆式的源储对接成藏模式。曹妃甸1-6油田上覆为东营组,其丰度与热演化程度低,主要作盖层。歧口凹陷的原油侧向通过砂体运移侧向充注至曹妃甸1-6潜山圈闭中,表现为侧向砂体输导油气成藏特征。通过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实验分析了CFD2-1-2井潜山风化壳结构特征,揭示了沙西北地区潜山风化壳结构可能不具备侧向长距离输导油气的能力,与潜山直接披覆接触的有效烃源岩或者发育沟通源储的砂体是潜山油气成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受东邻郯庐断裂的影响,桩海地区发育了渗透性岩体、断层和不整合3种类型有利通道,形成了 3种输导体系组合类型,其中以岩体-断层-不整合输导体系和岩体-断层输导体系为主,而岩体-不整合输 导体系只在长堤潜山带的东坡发育。流体势和输导体系共同控制的有效输导体系在4个不同的运移系统 内体现出不同的油气运移通道组合形式,且分布特征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有效输导体系上的有利圈闭均 是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深层碳酸盐岩潜山广泛分布,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具有洼隆相间的构造格局,在多个构造带多个层系均获得勘探发现。近年来随着勘探的深入,在斜坡带和下倾部位部署的多口探井落空,深层潜山勘探陷入停滞。为进一步明确潜山勘探潜力与勘探方向,在提高地震资料品质基础上,从供烃窗口与供烃方式、优质储层类型、圈闭类型三大成藏要素入手,开展成藏条件再评价与成藏主控因素再认识。南堡凹陷深层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储层物性好,优质烃源岩发育,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富集受供烃方式和供烃窗口、圈闭类型和储层等多重因素控制,油气藏类型多样。供烃窗口控制油气成藏,圈闭类型决定油气藏类型,受多期岩溶作用产生的断裂裂缝—表生岩溶和裂缝—埋藏岩溶形成优势储层控制富集高产。通过成藏条件的综合评价,明确了南堡1、2号构造带斜坡区和洼槽区残丘潜山、南堡2号和南堡3号构造带寒武系内幕潜山是下步重要勘探方向。通过地质研究与勘探技术的集成应用,分类评价了一批有利勘探目标,南堡凹陷碳酸盐岩潜山勘探获得了整体突破,取得了较好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石化东部探区潜山油气藏勘探前景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潜山油气藏是中国石化东部探区重要的油气藏类型,其成藏条件受控于多种因素。从潜山的成山过程来看,先成潜山比后成潜山经历的溶蚀作用强,储层条件较好;从潜山储层的岩性来看,碳酸盐岩比碎屑岩更易遭受溶蚀,且储集空间易于保存;构造应力对潜山储层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表现在断裂和褶皱有利于裂缝和地下溶蚀的发育;潜山储层与上覆烃源岩和盖层之间的就近配置利于油气进入潜山圈闭而成藏。下一步的勘探应分3个层次进行:一是深化济阳坳陷,扩大储量规模;二是突破东濮凹陷和苏北盆地,形成新的场面;三是探索南襄盆地和江汉盆地,积极寻找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沙雅隆起含油气系统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南部海相烃源含油气系统和北部陆相烃源含油气系统。两种含油气系统关键时刻、油气藏圈闭类型及发育层位均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处于海相含油气系统分布区的塔河地区主要勘探层位集中在侏罗纪以下层位,主要勘探目标是早奥陶世地层不整合-岩溶缝洞型圈闭、石炭纪披覆背斜圈闭、三叠纪背斜-断块圈闭、盐边低幅度背斜圈闭及早石炭世内部岩性-构造复合圈闭等;处于陆相含油气系统分布区的雅克拉—轮台地区的主要勘探层位是侏罗纪以上层位,主要勘探目标是晚第三纪、晚白垩世—老第三纪的构造圈闭、侏罗纪和早白垩世地层圈闭。在亚南断裂与轮台断裂间应重视对下部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披覆背斜圈闭的勘探。   相似文献   

16.
东西伯利亚地台碳酸盐岩成藏条件对我国油气勘探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伯利亚地台里菲纪(1 650~800 Ma)和文德纪(670~590 Ma)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形成的有利条件为:里菲纪坳拉谷演化阶段形成暗色泥页岩优质烃源岩,克拉通盆地长期发育的古隆起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区带,稳定分布的膏盐岩盖层是古油藏保存的关键,构造背景上的地层岩性油气藏是主要成藏类型。 对比我国四川、塔里木及鄂尔多斯盆地,均具有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变化快的共性特征,差异性包括我国叠合盆地下组合泥页岩烃源岩生烃指标变化大、中-新生界沉积厚度大及下组合埋藏深度大等。我国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要系统评价震旦系、寒武系暗色泥页岩烃源岩条件以及多期改造作用叠合盆地的盖层条件,突出构造背景上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 近期勘探要立足大盆地,寻找构造大背景,主攻构造岩性复合大区带。 以四川、塔里木和鄂尔多斯盆地为重点,持续开展大型古隆起复式油气聚集带勘探,加大区域不整合面、古隆起斜坡带、大型地层剥蚀尖灭带、台缘带礁滩体及与蒸发岩共生的台内颗粒滩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  相似文献   

17.
兴隆台古潜山带勘探实践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隆台古潜山油藏是辽河油田最早发现的古潜山油藏。长期以来,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性以及认识上的局限性,限制了古潜山带的勘探进程。近年来以创新的理念为指导,开展了4000m以下深层古潜山、巨厚隔层下古潜山以及古潜山深部的勘探,并取得了认识上的突破。突破了以往变质岩古潜山风化壳含油的观念,取得了古潜山内幕深部可以成藏的认识;古潜山储层受埋深成岩作用影响较小,深层古潜山仍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供油窗口的存在是古潜山成藏的关键因素,巨厚隔层下古潜山可以成藏,建立了古潜山内幕裂缝性油藏成藏模式。此次研究对于拓展勘探领域和空间,丰富石油地质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   总被引:62,自引:6,他引:56  
林忠民 《石油学报》2002,23(3):23-26
石油地质和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及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塔河油田是在长期发育的古隆起基础上形成的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大型油气田.碳酸盐岩形成于开阔-局限海台地环境,由于经历了后期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岩溶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叠加改造,因而呈现出基质孔渗性低、并受构造和岩溶作用控制的强烈非均质性的岩溶-缝洞型储层特征.塔河岩溶-缝洞型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古岩溶斜坡地带、距风化壳不整合面200m范围内.岩溶残丘、岩溶缝洞、断裂、不整合面和输导层共同构成了塔河油气区复杂的多幕式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  相似文献   

19.
辽河坳陷潜山油藏变质岩储集层原岩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河坳陷古潜山区域变质岩由粒岩、片麻岩和角闪质岩类组成,在薄片微观结构观察基础上,应用岩石地球化学方法进行了原岩分析。各种图解相互印证,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岩性与其原岩之间的关系。大民屯凹陷中央潜山带的角闪岩具明显火山岩特征,而粒岩则是沉积成因,兴马潜山带的片麻岩类原岩为沉积岩。原岩恢复为深入研究潜山油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中上元古界潜山带埋藏较深,非均质性强,岩性复杂,构造褶皱强烈,勘探难度很大。以岩心资料为基础,根据岩石矿物成分优选密度与补偿中子、自然伽马与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建立岩性识别图版,结合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对曙光油田碳酸盐岩潜山内幕进行岩性识别和产状刻画。曙光油田岩石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石英岩和泥质岩类。石英岩类和碳酸盐岩类表现为补偿中子值低,泥质岩类则较高;泥质岩类和石英岩类表现为自然伽马值、声波时差值高,密度值低,碳酸盐岩则相反。储集空间为中、小型溶洞,溶孔和宏观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很低的泥岩类和板岩类是确定地层产状的关键位置,并用地震剖面和地层倾角解释加以标定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