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纪录片传播渠道狭窄,也没有艺术院线,跟西方同行业的差距很大,国际顶级纪录片在中国的传播几乎为零,中国观众没有渠道观看到国际顶级纪录片,纪录片领域的从业人员更是缺少与海外同行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题材纪录片将客观镜头与真实描述相结合,全面呈现出我国的社会发展历程,是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形象的有力载体。随着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题材的纪录片逐渐进入国际舞台,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搭建桥梁。但中国题材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仍存在着瓶颈,阻碍我国国际形象的建构。通过分析中国题材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价值与瓶颈,根据所遇瓶颈总结相关的创新策略,为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3.
在影像艺术起源的西方,纪录片作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保留着在电影院线播放的传统,而且完整成熟的制片和市场体系使得优秀的纪录片源源不断,各种国际纪录片节,都有不短的历史。但在中国.纪录片传播渠道狭窄,也没有艺术院线,跟西方同行业的差距在50年以上。国际顶级纪录片在中国的传播几乎为零,中国观众也没有渠道观看到国际顶级纪录片,  相似文献   

4.
乡土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艺术形式,承载着记录和传达地方文化的重要使命。这种类型的纪录片通常专注于展示某个地区的自然风貌、社会习俗、历史传统以及日常生活,通过真实、生动的影像来呈现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柴米油盐之上》不仅是一部展现中国乡村生活的纪录片,还通过地域互动、影像建构以及国际传播三个维度,为全球观众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欣赏中国乡村文化的窗口。基于此,本文将从空间生产、影像建构及国际传播三个角度对《柴米油盐之上》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能够直接地对于文化进行描述、传扬、反思、传承.目前,中国的纪录片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其中大部分采取人文角度作为切入点,所以不免会涉及方言.纪录片中的方言在进行文化传播时能够担起构建内容、增强真实感、加强审美艺术感、深化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在纪录片进行文化传播时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是—个历经五千年文化积淀,具有极其复杂的语言表达系统的文化古国,又由于纪录片能够直观地反映人与文化这一角度,且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反思空间与受众思维自由.因此,在影视人进行纪录片创作的时候,必然会对地方方言进行涉及和使用,去表达人物、故事与文化.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歌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纪录片作为文化传播的艺术形式和媒介载体,在传播中国诗歌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外合拍的纪录片《伟大诗人杜甫》在叙事方式、视角处理、内容元素方面与以往人物纪录片相比有了创新,尤其是加入了翻译吟诵等新形式,以更加贴近国外观众的话语方式、思维模式等方式展现中国诗歌文化,提高了中国诗歌文化在国外的接受范围和传播力度,也提升了中国诗歌文化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7.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近年来我国文化传播的重点。纪录片被称为“盒子里的外交大使”,在对外传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柴米油盐之上》于2022年斩获国内外多项大奖。该片以客观平实的纪录方式,讲述了不同职业个体在实现小康道路上的奋斗历程,并且对人文类纪录片如何选取叙事视角、叙事主体和叙事语言以讲好中国故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自《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以来,美食题材纪录片已成为国内一种重要的纪录片类型。该类纪录片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象征意义,不仅是凝聚民族情感的样本,在对外传播实践上也具有重要价值,成为西方观照中国的切入点之一。本研究采取文本分析法,对《风味人间》系列纪录片所表征的空间进行考察。在实体空间层面,《风味人间》通过刻画中国城乡空间的融合与对立,表达出对传统文化消逝的忧思;在想象空间层面,该纪录片通过方言和人物这两大感官要素,为观众塑造了基于地方符号的情感空间;在意义空间层面,基于该纪录片的网生特性,观者与创作者通力打造出弹幕主客互动空间,实现意义的延伸和流动。  相似文献   

9.
12月8日-11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5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在隆重召开.广州纪录片节作为成长于广州的国际文化盛会,不仅是传播纪录片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格的一张名片,更是国际化的纪录片文化交流的窗口和产业合作的平台.整个节展分为征片评优、市场活动、专业论坛、大学生优秀纪录短片征集活动、国际合作、公众展播等方面.其中以国家权威发布论坛是内容设置的重头戏,由广电总局发布国家产业政策和国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慎海雄在开幕式上致辞,强调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是全球纪录片人深入交流、增进友谊的盛会,更是打响“纪录广东”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作为国家级国际纪录片专业节展,已经成为国际纪录片节展的知名品牌,对于推进国际纪录片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参与.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战略部署的文化载体,具有极高的文化传播价值,所以需要多手段、高效率传播。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概述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传播趋势,包括传播主体多元化、受众群体广泛化、传播渠道多样化等,进而简述“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含义和特征,提出新媒体时代“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传播策略,包括拓展纪录片传播主体范围、精准定位受众、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打造影响力大的意见领袖等,旨在更好地扩大“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传播范围。  相似文献   

12.
以纪实著称的纪录片与生俱来就与城市形象传播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本文以包含成都元素的纪录片为考察对象,分析纪录片中体现的成都城市符号以及符号中蕴含的城市形象。运用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对纪录片中涉及的成都城市符号进行分析发现,纪录片借助“辣椒”“麻将”“蜀锦”“熊猫”等符码展现了成都“美食之都”“休闲之都”“文化古城”“熊猫之乡”等城市形象,塑造了成都人泼辣直爽、闲适安逸、外貌姣好等人物形象。受众解码时以主导式和协商式解码为主,存在少量对抗式解码。另外,发现成都城市形象塑造存在过于偏重美食符号、缺乏国际传播思维等问题。文章就以上分析对成都城市宣传作出批判性反思,以期更全面准确传播成都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3.
美食纪录片以美食为主要表现对象,从视听艺术的角度传播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题材类型。笔者将以《寻味顺德》为代表的一系列国内优秀美食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儒家精神、道家精神、工匠精神等三个层面,分析当代美食纪录片中蕴含的人文内涵与思想情怀,并探讨美食纪录片所呈现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生意义,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纪录片《辉煌中国》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之后,引起社会热烈反响。与以往电视纪录片有所不同,《辉煌中国》不再单纯地以传统的电视收视率和网络点击率作为衡量自身的“试金石”,而是主动出击,开展线上线下活动,用实际行动引起关注,通过主流渠道传播中国巨变,塑造中国形象,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本文以电视政论片《辉煌中国》的内容众筹、传播渠道、文化形象的影像构建三大亮点作为核心研究对象,以此探讨作为小众审美产物的电视纪录片的创新活力与出路。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历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中国故事四川篇章,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四川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效力,成果显著,但仍然存在平台传播力有待加强、传播差异化不足等问题。本文就四川国际传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推动新形势下四川国际传播的新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彭静  杨润忠  杨建安 《电视技术》2021,45(12):20-23
现阶段,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非遗题材纪录片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在叙事过程中体现出了丰富的叙事维度与视听构建艺术,在非遗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传播路径作用.随着地方民间传统文化的日渐衰落,继承、传播非遗文化已经成为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通过传播学角度研究非遗题材纪录片的视听构建艺术,借助视听语言艺术保留、传承非遗文化,成为当前学术领域探讨的重点课题.基于此,以大型系列纪录片《承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承德影像录》为例,分析非遗题材纪录片的概念与发展状况,分别从拍摄角度、视听语言等方面剖析新媒体时代非遗题材纪录片中的视听构建艺术,以期促进国内非遗题材纪录片在创新发展与传承中国文化内涵中体现出相应的发展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交流、文化包容和文化认同,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形象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影视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在分析中国影视国际传播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的认同感、加强技术创新,拓宽传播渠道、创新合作模式,构建影视国际共同体、建设中国影视品牌、做好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等具体传播策略,以期助力中国影视的国际传播,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建设、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文化是人类文化创造中最具时代活力、社会影响最大的文化样式之一。它是画面语言的艺术.即使是一部没有任何解说甚至对白,仅仅通过字幕介绍背景的纪录片依然可以彰显文化,唤起情绪、情感上的共鸣。中国的纪录片缺乏政府背景和资金支持,主流及独立制作人却在国外的纪录片电影电视节上频频入围、获奖。纪录片已经成为中外交流的一个窗口,让世界真实、全面地了解中国。冷凇是近年来参加国际电视节最为频繁的中国电视人之一,他的作品也频频亮相于国际电视电影节。在交谈中,笔者深深感受到冷凇的迫切,那就是让中国纪录片走出去!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国对于国家文化形象的传播有了更高的重视程度,开始以传播国家文化形象的方式来实现对国际地位的提高。要知道,文化是深入人心的,因此国家文化的传播对于国家形象的传播效力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传统文化纪录片具有着非常独特的人文性质,其不但可以还原我国真实的历史,还能够充分表现我国的民族传统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等,是传播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途径。其在传播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有效提高了国民文化自信心,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传统文化纪录片与国家文化形象传播进行了深入探究,希望可以为我国国家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20.
在国内主流平台上,以真实记录为属性的纪录片通常发挥着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的作用,商业价值不足,受众基础比较薄弱。网络群体的崛起,给纪录片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具有明显社群属性的视频网站,通过创新纪录片内容和形式,实现了对受众的精准传播,进而引发了一系列文化现象,为纪录片的现代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我国的网络群体年龄构成年轻化,信息接收方式呈现碎片化和即时性特点,艺术创作和欣赏习惯倾向娱乐化、去中心化。为此,如何吸引网络观众的注意力,在内容选择和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是新时代纪录片创作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哔哩哔哩自制纪录片为例,从网络群体的心理特点和哔哩哔哩自制纪录片的类型、制作策略出发,总结基于网络群体的纪录片制作策略,为互联网时代的纪录片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