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Na2S2O3是湿法脱硫过程外排废液中最主要的副盐,降低Na2S2O3的生成量对绿色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出影响Na2S2O3生成量的关键因素,即pH、单质硫浓度、温度。在此基础上运用响应曲面法,以Na2S2O3生成量为目标函数,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优化设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H对Na2S2O3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温度和单质硫浓度,因子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很小。得到最优的操作条件为pH 8.25,单质硫浓度0.47 g/L,温度31.80℃,PDS浓度90 mg/L,氧硫比1.2 mmol/mmol,此时Na2S2O3生成量为1.838 mmol/L。从Na2S2O3反应动力学和多硫离子的平衡反应两方面对各因素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解释。最后对实际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实验得出的pH过低,不利于吸收过程的稳定,现有单质硫熔融分离方法不利于降低脱硫液中的单质硫含量,加速了副盐的生成等问题,对此提出了改进意见,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黄金冶炼公司冶炼厂含氰废水,采用Na2SO3/空气法、Na2S2O5/空气法、H2O2氧化法、NaClO氧化法四种工艺进行深度净化。试验确定Na2SO3/空气法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p H=9、反应时间25 min、Na2SO3药剂用量0.1 g/L;Na2S2O5/空气法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pH=10、反应时间30 min、Na2S2O5药剂用量0.1 g/L;H2O2氧化法处理,H2O2药剂用量0.15 g/L;NaClO氧化法处理,NaClO药剂用量0.2 g/L。通过对比分析以上4种处理工艺的成本及优缺点,确...  相似文献   

3.
芬顿法处理活性艳红X-3B的试验优化及降解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先炳  袁佳佳  董文艺  杨伟 《化工学报》2013,64(3):1049-1054
通过试验方法优化,研究了芬顿体系中pH值、温度、H2O2投加量以及过氧化氢/硫酸亚铁摩尔比C(H2O2)/C(FeSO4)对活性艳红X-3B脱色及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pH值对脱色率和TOC去除率的影响均最大。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进一步优化了反应条件,得出芬顿法去除活性艳红X-3B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3、H2O2投加量为2.5 mmol·L-1、C(H2O2)/C(FeSO4)=10时,模拟废水的脱色率可达98.93%,TOC去除率可达48.81%。此外,芬顿体系的反应速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色度去除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根据Arrhenius公式计算得出活性艳红X-3B在芬顿体系中的反应活化能约为107 kJ·mol-1。  相似文献   

4.
以V2O5粉末为原料,C粉末为还原剂,对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VN的机理进行研究,重点讨论了配碳量和温度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V2O5为逐级还原,存在直接和间接还原;配碳量(C/V2O5)为28%(ω)时,产物氮含量最高;8001 000℃发生碳化反应生成VC1-x,10001200℃同时发生碳化和氮化反应,主要生成V(C,N);温度超过1 300℃,V(C,N)向VC1-x转化.随温度升高,产物氮含量逐渐降低,钒含量逐渐升高,产物之间发生团聚甚至熔蚀形成球状,大部分颗粒粒径约为1μm.采用本工艺进行实际生产,产品氮含量>17%,钒含量为79%,碳含量<2%,表观密度约为3.5 g/cm3,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
冯太  赵希强  张立强  王涛  马春元 《化工进展》2015,34(7):1898-1904
碳热还原二氧化硫制备硫黄是一种绿色资源化的SO2治理技术。本文对碳热还原二氧化硫制备硫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碳与二氧化硫反应机理及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讨论了C/SO2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气氛、碳的类型以及矿物质等因素对碳热还原二氧化硫反应的影响规律。得出了反应实现较高SO2转化率和S产率所需要的条件。并指出微波辐照条件下, 碳还原二氧化硫的反应优势明显, 研究其反应机理和产物生成规律对于该技术的应用意义重大, 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化学链技术能够实现碳基燃料燃烧所释放的CO2的全捕获,可为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首先理论推导得到铁基载氧体CH4还原反应的改进动力学模型;对Fe2O3与CH4之间的反应系统进行了热力学计算,为后续反应操作温度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在固定床反应器中通过改变混合气流速,研究外扩散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当气体流速达到180 mL·min-1以后,表观反应速率不再增加,表明外扩散影响消除;在消除外扩散及灰尘扩散影响的前提下进行表面反应动力学测定,回归获得反应活化能E=147.574 kJ·mol-1和指前因子k0=6.399 5×107s-1,并建立了表面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在温度为680℃时,延长反应时间至1 h,反应不再进行,据此确定对应于该温度下的反应的固体产物,该固体产物以Fe2O3·n FeO形式虚拟表示,进而...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自制固体碱K2O/Al2O3和Na3PO4/MgO为催化剂,1,2-丙二醇为反应溶剂,催化松香与蔗糖合成松香酸蔗糖酯。以酯化率为指标,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的负载量、反应时间、松香与蔗糖质量比对松香酸蔗糖酯合成的影响。通过SEM和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对松香酸蔗糖酯的乳化、发泡、表面张力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K2O/Al2O3与Na3PO4/MgO比表面积分别为142.52和19.38m2/g;在松香酸蔗糖酯的合成反应中,催化剂K2O/Al2O3的活性高于Na3PO4/MgO。K2O/Al2O3为催化剂时,最优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125℃,K2O/Al2O3催化剂用量3%,催化剂中K2O负载量30%,松香和蔗糖质量比1:2,该条件下酯化率达到98%。合成的松香酸蔗糖酯与市场广泛使用的脂肪酸蔗糖酯相比,具有更好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8.
斜发沸石具有较强的吸附和离子交换能力,在重金属和油污废水去除、制糖、造纸净化、抗菌抗癌药物助剂制备、石油化工催化裂化、国防以及CO2脱除等领域应用广泛。为了获得纯度较高的斜发沸石,以NaOH、KOH、Al(OH)3、Na2O·nSiO2、H2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斜发沸石,并通过XRD和晶面分析,研究了斜发沸石的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合成斜发沸石的最佳条件为n(SiO2)/n(Al2O3)=11、n(OH-)/n(SiO2)=0.55、n(H2O)/n(SiO2)=25~55、温度150℃、时间6 d,合成的斜发沸石呈片状结构,特征峰完整,纯度较高,其晶胞组成为Na0.36K6.58[(AlO2)6(SiO2)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波单模腔反应系统,研究了以石墨既作为吸波材料,又作为还原剂的磷石膏碳热还原反应。结果显示,n(C)/n(S)为44~46,反应温度为1 100℃以上,反应时间为15 min,硫酸钙的分解率可达87%。微波场中硫酸钙的反应速率高于普通碳热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0.
围绕钒渣的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热点,以钒渣和高铁赤泥为原料,采用高温碳热还原熔炼的方法成功地制备了铁钒合金。热力学分析表明铁和钒的氧化物在高温下均可被还原为金属单质,且二者在固液相中均能无限互溶,证明以此种方法制备铁钒合金可行。实验研究了原料配比对金属回收率的影响,以及Na2CO3和焦炭添加量对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赤泥的加入可以提高炉料碱度,Na2CO3的加入改善了Fe2SiO4和FeAl2O4的还原条件,有利于提高反应体系的还原效率;Na2CO3和焦炭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8wt%和30wt%,此时原料中Fe和V的回收率最大。V在合金凝固过程中促进了珠光体转变,提高了合金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对硅锰渣进行高温煅烧预处理,并复合粉煤灰作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结晶度良好的NaA沸石。研究了硅铝比(n(SiO2)/n(Al2O3))、碱度(c(NaOH))、水热温度以及水热时间等条件对合成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煅烧硅锰渣与粉煤灰以质量比为1∶1,n(SiO2)/n(Al2O3)=2.2,反应温度为90 ℃,碱度为2 mol/L,反应时间为4 h的条件下即可合成结晶度良好且具备一定热稳定性的NaA沸石。相较于传统的以粉煤灰为原料合成NaA沸石,本实验掺入硅锰渣形成复合体系,为硅锰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化学氧化改性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浓HNO3和酸性K2Cr2O7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分别利用浓HNO3和酸性K2Cr2O7对阳极碳布进行氧化改性处理。通过红外光谱测试显示,碳布表面附着了羟基(-OH)和羧基(-COOH)。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碳布经过氧化改性后表面明显变粗糙。同时,循环伏安曲线(CV)和交流阻抗曲线(EIS)测试表明,经过改性后的碳布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特性。分别以经过浓HNO3和酸性K2Cr2O7改性处理后的碳布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阳极,获得的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291.11 mW·m-2和438.08 mW·m-2,比未经过改性处理的碳布阳极的功率密度分别提升了21%和82%。  相似文献   

13.
铬铁矿无钙焙烧渣的SO2还原解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俊  全学军  李纲  鹿存房  罗华政 《化工学报》2018,69(4):1678-1686
系统地对铬铁矿无钙焙烧渣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SO2还原解毒铬渣,提出了机械活化与SO2还原相结合的解毒工艺。结果表明,该铬渣主要物相组成是(Fe,Mg)(Cr,Fe)2O4和MgAlFeO4,铬渣中Cr2O3含量为12.23%,铬渣粒径越小,含有的总Cr(Ⅵ)、水溶性Cr(Ⅵ)、难溶性Cr(Ⅵ)量越小。SO2还原解毒铬渣工艺过程中搅拌能有效强化外扩散过程,液固比增大有利于铬渣中Cr(Ⅵ)的浸出,铬渣中Cr(Ⅵ)的浸出随温度升高先增加后急剧降低,反应体系中压力变化对铬渣还原解毒效果影响不大。优化的SO2还原解毒铬渣条件为:压力0.1 MPa、温度60℃、搅拌速度500 r·min-1、反应时间60 min,此时铬渣中Cr(Ⅵ)的去除率达90%;机械活化90 min的铬渣进行SO2还原解毒60 min后,渣中的Cr(Ⅵ)去除率达到98.1%,含量降至25 mg·kg-1以下,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利用D72离子交换树脂作为载体与铁离子进行离子交换制备Fe-D72树脂催化剂,将其运用到苯酚羟基化反应中。通过单因素法研究催化剂的含铁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苯酚(PH)/过氧化氢(H2O2)物质的量之比对苯酚羟基化反应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正交试验,结果表明:n(PH)/n(H2O2)和反应温度对苯二酚收率的影响最大;在考察的正交范围内,n(PH)/n(H2O2)=1,反应温度为70 ℃,反应时间为1 h,催化剂量为0.1 g时催化效果最好,此时苯酚转化率为42.4%,苯二酚选择性为94.1%,苯二酚收率为39.8%。Fe-D72催化剂连续重复利用4次,催化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黄平丹  曹钰嵘 《山西化工》2023,(3):189-191+204
以所排放的稀土氨氮废水达到标准为目的,研究基于化学沉淀法的稀土氨氮废水处理,通过磷酸铵镁沉淀法实现稀土氨氮废水中的氨氮去除。通过对比MgCl2+Na2HPO4、MgSO4+Na2HPO4、MgO+Na2HPO4、MgCl2+NaH2PO4、MgSO4+NaH2PO46种沉淀剂,得出MgCl2+Na2HPO4具有最佳的氨氮去除效果,对该沉淀剂展开深入分析,得出当pH值为9.5、反应时间为1.5 h、反应温度为25℃、沉淀剂配比为n(Mg2+)∶n(NH4+)∶n(PO43-)=1.3∶1∶1.1时,氨氮去除效果最...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类水滑石CuNiAl,450 ℃焙烧后得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利用XRD和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该催化剂体系对苯直接氧化制苯酚反应的催化性能,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溶剂用量和n(C6H6)∶n(H2O2)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类水滑石CuNiAl经焙烧后,催化苯直接氧化制苯酚反应的转化率提高,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5 ℃,反应时间6 h,催化剂用量10 mg,溶剂用量15 mL,n(C6H6)∶n(H2O2)=3∶1,产物中没有发现副产物,苯转化率达6.5%。  相似文献   

17.
以B2O3为助催化剂,采用研磨混合法改性Na2CO3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催化甲醇脱氢制备无水甲醛,考察催化剂的组成和反应条件等对催化反应的影响,采用XRD、TG-DTG、N2吸附-脱附、SEM和CO2-TPD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B2O3为助催化剂采用机械研磨混合法改性的Na2CO3催化剂,增加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在(10~30) nm增加了大量的孔道,平均孔径达18.44 nm,比表面积为1.65 m2·g-1,且B2O3分布均匀,改性后的催化剂碱性降低,在催化甲醇脱氢制备无水甲醛的反应中,催化活性明显高于Na2CO3催化剂,表明B2O3改性Na2CO3催化剂能提高甲醇转化率和甲醛选择性。在B2O3/Na2CO3催化剂中B2O3质量分数为30%、甲醇进料质量分数为26%、反应温度为650 ℃和甲醇重时空速为2.94 h-1条件下,甲醇转化率达59.97%,甲醛选择性达83.28%。  相似文献   

18.
李德念  陈会兵  阳济章  袁浩然  陈勇 《化工进展》2020,39(11):4446-4455
以生物质焦油活化多级孔碳为骨架,通过一步水热合成同时实现氮掺杂和Co3O4纳米粒子负载,获得Co3O4@N/C复合催化剂。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凭借复合材料中活性Co3O4和N掺杂结构之间的协同效应,Co3O4@N/C复合催化剂对氧还原(ORR)和析氧反应(OER)均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ORR和OER启动电位电势差ΔE为0.99V;其中,ORR极限扩散电流密度为-5.10mA/cm2,与贵金属Pt/C相当。此外,Co3O4@N/C具有优异的氧还原稳定性,在经3000次循环伏安法扫描后,Co3O4@N/C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仍能保持89.9%。这一生物质焦油衍生碳所构筑的N掺杂多孔碳负载Co3O4纳米晶复合材料在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小型固定床实验台实验研究了铁氧化物在典型流化床温度和CO还原性气氛下的形态迁移及其生成物对NO的催化还原作用,采用分级还原结合X射线衍射(XRD)表征分析,确定铁氧化物与CO和NO反应后生成物的价态及各种铁氧化物对NO的还原机制。结果表明,Fe2O3在实验条件下可依次被CO还原为Fe3O4、FeO和单质铁,反应过程中随着还原度的增加,还原速率逐级下降,从Fe2O3还原到Fe3O4的速率最高,FeO还原到Fe速率最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床温升高有利于提高Fe2O3到Fe3O4的还原速率和还原度。不同形态的铁氧化物对NO的催化还原特性不同,Fe2O3及其部分还原后生成的Fe3O4都不能直接与NO反应,Fe2O3对CO催化还原NO的效果很弱,而Fe3O4对CO还原NO的反应却有很强的催化作用,而进一步还原生成FeO与单质铁还可直接与NO反应。  相似文献   

20.
采用CaCl2和BaCl2依次沉淀法净化卤水中的SO42-,采用基于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曲面法,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n(SO42-)∶n(Ca2+或Ba2+)比例对SO4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aCl2沉淀SO42-的最优实验条件为: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20℃和n(SO42-)∶n(Ca2+)比例为1.18,BaCl2沉淀SO42-的最优实验条件为: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25℃和n(SO42-)∶n(Ba2+)比例为1.15,SO42-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