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纳米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纳米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其新奇的光学性能,综述了纳米稀土发光材料的化学制备方法,并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指出了它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与发光特性,综述了我国在稀土发光材料的化学合成方法,并指出了其优缺点,总结了稀土发光材料的应用,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稀土信息》2010,(7):26-26
稀土掺杂氟化物纳米晶具有高光化学稳定性、几乎无毒性、窄线宽、长荧光寿命、高发光效率和可调谐荧光发射波长等优点,可作为新一代优良荧光生物标记材料。NaGdF4不仅可以提供强的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而且也可以作为理想的紫外敏化剂而实现稀土离子下转换发光。  相似文献   

4.
《稀土信息》2013,(6):27
稀土掺杂无机纳米晶具有高光化学稳定性、几乎无毒性、窄线宽、长荧光寿命、高发光效率和可调谐荧光发射波长等优点,是目前普遍看好的新一代荧光生物标记材料。然而,荧光生物标记材料对纳米晶的发光、尺寸、水溶性以及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5.
程宝杰 《稀土信息》2008,14(3):21-21
2008年1月25日,内蒙古科技厅在包头市主持召开了技术鉴定会,由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承担的内蒙古科技攻关项目“稀土纳米催化剂在催化燃烧节能及环境净化上的应用”,以及由内蒙古希苑稀土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内蒙古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高性能钕铁硼多极辐射环及器件的产业化开发”和“系列化稀土发光材料产业化开发”通过了鉴定。  相似文献   

6.
晓哲 《稀土信息》2008,14(7):6-9
2007年我国国内稀土总消费量超过7.26万吨(REO),其中,稀土永磁、发光、储氢、催化、液晶抛光等稀土功能材料用量超过3.85万吨,占总消费量53%,稀土功能材料生产与应用已成为拉动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将普通稀土功能材料纳米化,能在稀土原有特性的基础上赋予一系列新的特性,有利于提高材料性能并开发出新型稀土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7.
我国稀土发光材料行业竞争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筝 《稀土信息》2010,(7):20-23
稀土发光材料主要应用 稀土发光材料是指利用稀土元素独特的电子层结构、采用不同激发方式而使其发光的稀土功能材料,俗称稀土荧光粉。  相似文献   

8.
稀土元素无论被用作发光(荧光)材料的基质成分,还是被用作激活剂,共激活剂,敏化剂或掺杂剂的发光材料,一般统称为稀土发光材料或稀土荧光材料。 由于稀土离子特殊的4f电子组态能级、4f5d能级及电荷转移带结构,使稀土发光材料的吸收、激发和发射光谱展现出范围很宽且内涵丰富的光学光谱和发光特性,从真空  相似文献   

9.
稀土发光材料作为功能材料,被看作最有发展前景的稀土新材料之一。特殊的原子结构和发光特性使稀土拥有丰富多彩的发光性能和用途。从100多年前稀土第一个应用发明——用作汽灯纱罩复合添加剂,到现在广泛使用的稀  相似文献   

10.
稀土元素无论被用作发光(荧光)材料的基质成分,还是被用作激活剂,共激活剂,敏化剂或掺杂剂,所制成的发光材料,一般统称为稀土发光材料或稀土荧光材料。30多年来,我国稀土发光及材料科学技术的研发在各级领导和部门关心下从起步和跟踪走向自主发展;稀土荧光体(粉)生产从零开始,已形成一个新的产业。  相似文献   

11.
稀土元素具有特殊的电子层结构,从而拥有优良的光、磁、电和催化等性能,在抗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稀土离子和稀土氧化物的抗菌性能及其抗菌机理,探究了稀土-有机复合抗菌剂和稀土-无机复合抗菌剂的协同抗菌效应,列举了稀土-无机复合抗菌剂在涂料、塑料、陶瓷和织物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展望了稀土在抗菌材料方面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Rare earths play critical roles in the applications of advanced materials. Recently, the recovery of rare earths from a variety of resources has gained much interest. Radioactive elements of uranium and thorium a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rare earth deposits. The separation of uranium and thorium from rare earths is often a big concern in rare earth industry in order to reasonably manage the radioactive nuclid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echnologies used for separating uranium and thorium from rare earths in rare earth production, particularly in China. Some potentially applicable methods, such as precipitation and solvent extraction for the separation of uranium and thorium from rare earths in different media were also reviewed.  相似文献   

13.
稀土金属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玻璃陶瓷等领域,是当代高科技新材料(永磁材料、抛光材料、催化材料等)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中国稀土的高产量致使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垄断了全球稀土金属生产和精炼供给,导致进口国面临着严重的供给风险,纷纷展开了稀土金属二次回收再利用的研究。本文概述了全球范围内稀土元素回收的当前和未来潜力,主要研究了从最终报废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工业废料、含稀土元素的工业固、液废弃物三方面回收稀土元素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回收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稀土永磁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河成 《矿业快报》2006,25(11):1-4
论述了我国主要稀土永磁材料主产的原料、生产工艺、设备、产量及质量的发展。介绍了该材料的应用状况,阐明了在国内外市场的销售进展,并针对我国目前稀土永磁材料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稀土永磁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河成 《矿业快报》2006,25(10):1-4
综述了我国主要稀土永磁材料主产的原料、生产工艺、设备、产量及质量的发展。介绍了该材料的应用及在国内外市场的销售进展状况,并针对我国目前稀土永磁材料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金刚石碎岩工具胎体材料添加稀土元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胎体材料中添加稀土元素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添加稀土和未加稀土的胎体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添加稀土比未加稀土的胎体材料的抗弯强度、硬度和冲击韧性均有所提高,其中抗弯强度提高了10%~62%,冲击韧性提高了5%。胎体中添加稀土对提高胎体和金刚石碎岩工具的技术经济指标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为在胎体材料中实现以Fe代Co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Rare earth elements are endowed with excellent magnetic, optical and electrical features for their special electronic shell. Series of unsubstitutive advanced materials with prominent performances have been developed, such as magnetic materials,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catalytic materials, etc. These performance material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of rnetallurgy, oil industry, chemical industry, light industry, agriculture, electronics indus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ational defense and some hi-tech advanced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稀土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国内市场需求的现状,以及其在塑料、纤维、涂料等行业中的研究应用现状.最后对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通过优化生产工艺,生产高亮度、低成本的不同粒径稀土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并通过粉体表面处理技术提高产品的应用性能,加速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