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未来高速信息网络的模型,目前一致的看法是:物理层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并采用WDM技术,尤其是在骨干网上更是如此;在网络层,目前无论是传统的数据业务,还是话音、视频业务都可以归结到IP数据包的格式进行传输。因此问题的焦点是如何将实现IP层与WDM光网络层的融合。 目前的广域网IP传送方式主要有IP over ATM,IP over SDH/SONET,IP over WDM三种。  相似文献   

2.
随着密集波分复用设备、光层直接联网技术和可实现动态带宽分配的智能光交换机/光路由器的相继研发成功,IP over WDM光互联网的观念应运而生。WDM技术很好地挖掘了光纤超大容量传输带宽的能力,同时在多种频率和波长上传送IP数据包。然而在基于IP over WDM光互联网上提供实时话音和视频数据业务时,QoS却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3.
IP voer WDM光网络及其生存性问题讨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介绍了IP voer WDM光网络的演进过程与发展趋势;讨论了其生存性问题,包括光层生存性有关概念、分类及各自的优缺点,IP/MPLS层与WDM层联合生存机制的必要性以及这种联合机制需要解决的竞争问题=带宽资源共享问题和失效扩散问题等。  相似文献   

4.
Internet的发展和数据业务的爆炸性增长对当前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将演变为IP,MPLS-over—WDM。对于这种以光网络为基础的网络构架,网络的生存性问题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MPLS网络的生存性机制。由于以数据业务为中心的光网络至少包含IP层和光层,本文提出了几个在多层网络生存性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几种方案。最后,讨论了IP/MPLS-over-WDM特有的生存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由于WDM网络承载着巨大的业务量,其网络可靠性日趋重要.在光层提供生存能力一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光层聚集光路径及其粒度较粗的特征,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和挑战.MPLS及其扩展MP S的出现,为发展能够协调IP层和光层的联合保护/恢复策略提供了新的方法.鉴于此,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现有MPLS/MP S的恢复机制,然后针对IP over WDM光网络提出了一种联合的二层恢复策略.在这种策略中,光层首先执行恢复动作,如果光层无法恢复所有受损的业务,则上层的IP层接着发起其自身的恢复机制.基于仿真的分析表明,所提出的二层联合恢复策略优于单层的恢复策略;若IP层恢复时具有更好的粒度优势,光层恢复时则具有更高的速度.  相似文献   

6.
在IP over WDM网络中,WDM光网作为底层传送网络,目前还不能完全解析IP层对业务QoS区分等信息.针对IP和WDM网络中两种不同的QoS机制,应用IP网络差分服务模式,通过UNI接口汇聚来自IP网络的流量,将其映射为光域中相似的业务需求,在光域中为不同QoS业务提供不同QoS保障的光连接通道,实现了WDM网络层的QoS区分服务.  相似文献   

7.
未来传输网络中,不同的网络技术(如IP、SDH和WDM技术)的融合需要不同网络层次之间进行有效地配合,特别是网络生存性领域更是如此。首先对多层网络生存性机制的框架以及在多层网络环境下实现网络生存性的技术进行了概述,同时以IP over WDM为例,说明了这些方法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基于波分复用 ( WDM)技术的光网络发展以及因特网技术和 IP业务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介绍并分析比较了光网络上传送 IP的多种方式 ,包括 WDM光网络上ATM、SDH以及千兆比以太网与 IP网络相结合形成网络的协议和结构。最后探讨了未来宽带 IP传送网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采用多层恢复机制的IP over WDM网络生存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P over WDM网络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生存性则是保证服务质量(QoS)的关键要素.当网络中出现故障时,选择在IP层还是光层进行保护和恢复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文章在论述IP层和光层的保护和恢复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层联合恢复机制的思想,针对多层联合恢复机制中各层之间如何协调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IP智能与WDM技术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在IP over WDM directly分层结构下,IP层网络与光层网络的三种基本融合方式—静态重叠模型、动态重叠模型和动态对等模型,这三种融合方式体现了IP over WDM directly的演变过程。同时还对各种融合方式中网络的组成结构及相应的控制平面技术作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系统介绍了 IP组网技术 ,一般地 ,IP光网络设计包括 IP光传送层设计和 IP业务层设计。重点介绍了 IP/ Ethernet over SDH技术、IP over re- configurable WDM技术和 p- cycle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   

12.
文中对基于 IP over WDM的新型数据网络体系结构——光互联网络技术进行了探讨。在分析三种构造未来信息网络解决方案的基础上 ,着重对基于 IP over WDM的光互联网络的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首先说明西方国家通信网近年发展变迁情况,然后对IP与WDM的结合使用、光数据网的发展、密集波分多路的应用和光网中通路的保护4个主要方面作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要介绍了基于传统WDM层的保护技术,以广东省IP over WDM测试情况着重阐述光1+1通信保护技术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5.
IP over WDM网络路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IP over WDM成功应用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其路由机制能否提供象多层体系结构那样具有快速路由功能的健壮性,本文对IP over WDM网络在不同组网模型下的路由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从光传送网的发展趋势出发,分析了IP over WDM光网络的网络结构和协议规范.讨论了IP over WDM光网络的相关技术,并对分组交换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最后,为了实现IP over WDM光网络,提出了6MPLS T-MPLS和GMPLS ASON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金明晔  李乐民  陆斌 《通信学报》2002,23(7):116-122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光路交换的IP业务在WDM上运行的网络体系结构,使用了现有较成熟的、基于光路交换的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满足了IP业务的迅速发展对物理层传输带宽的要求,同时从网络结构、网络参考模型、光数据流/光路交换技术以及IP的传输等方面作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WDM全光网络是目前光纤通信技术研究的热点。把计算机网络研究中常用的分层结构分析方法引入对WDM光网络的研究之中,提出了WDM光传送网的分层网络结构模型,并对主要的光通道层功能模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IP网络提供的传统Qos(服务质量)机制很难应用到全光网络,这主要是因为在电域中电子包交换设备具有存储转发功能。能够在连接过程中通过排队和缓冲分组包来操纵网络带宽的竞争,而光域交换设备没有这样的功能。由于IP网是“尽力而为”的。IP over WDM网络需要建立QoS保障机制。而建立这些机制必须考虑到光域的物理特性和限制,因此介绍了当前IP over WDM网中几种典型的QoS实施方案,主要表现为波长路由、光分组交换和光突发交换三种光交换模型。  相似文献   

20.
WDM网络光层保护新算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介绍了几种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WDM网络光层保护方法,然后提出了三种实现光层保护的新算法,对它们的内容和性能做了详细描述。按照提出的算法所求得的解,可以为WDM网络提供新的光层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