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研究了生活陶艺的发展及其现状,分析了生活陶艺人性化设计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及其原因,并指出了生活陶艺人性化设计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依据。  相似文献   

2.
袁乐辉 《中国陶瓷》2006,42(12):79-81
环境陶艺的人性化设计作为一种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设计载体,也是一项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和美化生存环境的重要设计活动,反映人们的审美情趣、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营造具有人性化、人情味的空间景象。主要从人们审美需求和环境陶艺的特质来阐述环境陶艺的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袁乐辉 《中国陶瓷》2007,43(4):70-71,34
生存的艺术化与艺术的人性化已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趣味趋向,美化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美化人类自我生活,成为现代人们的重要渴求。环境陶艺作为一门公共艺术不仅要迎合人们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提供给人们一种愉快、轻松和自然的生活空间,还满足人类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给人以“人性化”的关怀。主要从人性空间的设计角度浅谈环境陶艺。  相似文献   

4.
场所理论是诺伯格·舒尔茨将现象学理论引入到建筑领域的结果,是建筑现象学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是场所理论提倡的中心议题,是场所理论中重要的设计原则。环境陶艺是一种具有无限潜力的公共艺术,而场所理论中的人性化设计原则是一门不断完善发展的建筑设计原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建筑和环境陶艺都属于公共艺术范畴,它们之间在设计过程中必然会有着许多相同或形似之处。本文试图从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等几个方面来分别了解它们对建筑设计的作用,进而将其引入到环境陶艺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5.
场所理论是诺伯格·舒尔茨将现象学理论引入到建筑领域的结果,是建筑现象学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是场所理论提倡的中心议题,是场所理论中重要的设计原则。环境陶艺是一种具有无限潜力的公共艺术,而场所理论中的人性化设计原则是一门不断完善发展的建筑设计原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建筑和环境陶艺部属于公共艺术范畴,它们之间在设计过程中必然会有着许多相同或形似之处。本文试图从对人物理层次和情感层次的关怀两个方面来分别了解它们对建筑设计的作用,进而将其引入到环境陶艺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6.
生活陶艺作为传统陶瓷器皿衍生发展的现代概念,其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必然需要把情感性与功能性相融合.将情感、意境、乐趣、新奇等物化为有情趣的外形、装饰的艺术形式。生活陶艺的情趣化设计立足于丰富生活,以人的感官对物质产生的喜爱和愉悦舒适感受为前提.是以人的正面情感和视觉与触觉感知的情趣为前提进行的设计创作.不仅是造型、装饰的情趣化外在表现。更结合功能性情趣,让欣赏者和使用者通过使用产生更深层次的身心舒适感和乐趣。本文以人对物的视觉和触觉感受的情趣角度分析生活陶艺的造型、装饰和功能的情趣化:符合情感化和人性化的精神和功能的双重需求。  相似文献   

7.
叶建明 《景德镇陶瓷》2011,22(3):I0186-I0187
设计是一种对物质形式和结构改造的组织活动。任何设计活动都是从人的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来考虑,体现人性化的内涵。任何设计都越来越注重人性化、多元化因素,强调以人为本。陶艺虽然不是新兴起的艺术,但作为一种被设计的物质形式介入人们的生活空间,有更大的发挥与发展空间,不仅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一种新的物质形态,而且还提供一种独具魅力的生活观念。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陶艺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一方面环境陶艺的合理利用提升了环境的艺术氛围,另一方面,一些环境陶艺的随意而不合理的运用,导致了环境艺术的平庸化,甚至显得牵强.本文从环境陶艺的人文性、延续性、多元性、自然性及其与环境的和谐性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现代环境陶艺的设计要点,抛砖以引玉,希望设计者、决策者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能更重视运用好环境陶艺,以使我们的环境设计能更上新台阶,让我们的生活更为美好.  相似文献   

9.
陶瓷茶具在茶文化悠久的历史沉淀中具有重要地位,茶文化的内涵是人文的、人本的,陶瓷茶具设计围绕着人性化这一设计主旨不断革新。本文将讨论人性化的内涵,探索陶瓷茶具人性化设计的设计原则,并根据人的心理需求探讨陶瓷茶具现代设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宋晓 《中国陶瓷》2007,43(5):64-66,48
生活陶艺的发展是现代陶艺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生活陶艺设计是生活陶艺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把设计作为主线,对日本的生活陶艺的设计现状进行研究,从日本生活陶艺设计现状形戒背景、形或啄因的研究中探寻日本在生活陶艺设计中之昕长,为中国生活陶艺的发展予以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论日用陶瓷的设计性与思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用陶瓷是陶瓷艺术中的一个分支,它所提倡的是实用、美观。对于这两点的研究必然要涉及到对设计与思想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文章从不同的方面分析了设计性和思想性在多元文化的今天对日用陶瓷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紫砂文化振兴与开发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宜兴紫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产生、发展和现状的分析,找出了促进宜兴紫砂资源合理利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结合对宜兴紫砂闻名的组成要素的分析,提出了提高紫砂产品的附加价值才是紫砂产业良性发展的最佳开发方向,而实现途径就是对其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创新。  相似文献   

13.
化工设计是高等学校化工及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本文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几点教学改革建议,以适应新形势下化工设计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应用超声波法和索氏法,采用均匀实验设计,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葵花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葵花籽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葵花籽油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始于宋代的建水制陶业在清代发展出“刻填装饰”与“无釉磨光”相结合的装饰工艺。清末民初的几代陶艺师凭借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在这一独特的“刻填”工艺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充满文化气息的“建水陶”陶艺品种。然而,由于区位条件及复杂的社会原因使“建水陶”的发展在其后的数十年中陷于停滞状态。近年来,随着文化消费热的兴起,“建水陶”呈现复苏的景象。但单纯的经济驱动力只能让“建水陶”的生产停留于工艺品的层面,大多“建水陶”作品因陶艺师自身的局限而没有构建起自己的艺术语言。在“建水陶”的审美价值普遍被误读的今天,青年陶艺家向进兴的陶艺作品为释放“建水陶”内在的艺术魅力提供了可实践的经验,让我们得以重新理解“建水陶”装饰语言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基于任务驱动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设计基础是工科近机类专业的重要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这门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着力实施的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措施。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为目标,深化化工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举措,本文着重探讨了在激发学生主体性,增加化工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及实践教学比例,强化现代化化工设计软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化工设计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化工设计是化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和工程性等特点。本文拟介绍将5种计算机辅助软件运用于化工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结果表明,此类软件增强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立式辊磨减速机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要点、主要应用行业及产品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对产品新材料、新结构、巨大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