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重金属离子污染问题突出,其为污水中难降解物质,采用传统方式无法有效去除。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人工湿地在对重金属离子污染去除技术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净化能力强、抗逆性、运行费用低等优势,在处理重金属污染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主要介绍了人工湿地去除重金属污染的机理;阐述了国内外有关人工湿地去除重金属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湿地中基质和植物对重金属去除的贡献研究以及各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最后简单介绍了人工湿地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范围的水污染,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理水污染已成为环境保护中重要的问题。其中,重金属离子被认为是水污染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本文综述了重金属离子的危害性以及目前已有的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方法,如络合滴定法、紫外-可见光度法、电化学分析法、ICP-AES法和荧光探针法等,并分析了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最后提出了对重金属离子检测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鉴于重金属对水体污染的严重影响,有效处理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近年来利用生物吸附法处理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并分别阐述了近年来细菌、真菌、藻类、橘子皮等生物吸附剂对重金属废水处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对生物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的处理技术,包括离子交换树脂法、膜处理技术、电去离子技术EDI等,分析了这些方法的特点、发展和实际运用。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几种高效的处理方法,包括零排放的处理方法和重金属离子回收利用方法,以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目标。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几种高效去除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法,即离子交换树脂法、膜处理、EDI,综述了这些方法的发展运用,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最终发现膜处理在去除重金属离子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分析并得出膜处理为核心单元结合其他几种高效的处理技术将是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的重要途径,但其膜污染以及浓水处理是影响金属离子零排放的关键,最后展望了未来工业废水重金属离子零排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电镀废水中大量的高浓度重金属离子,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本文全面综述了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危害、重金属离子种类和各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发展趋势。可以为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工程治理、科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于栋  罗庆  苏伟  王亮亮  孙宇维  张忠国 《化工进展》2020,39(5):1938-1949
重金属污染物具有毒性和不可降解等特点,对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危害人类健康。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方法很多,电化学方法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清洁技术,其用途广泛,可以有效去除和回收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本文聚焦于电沉积法,介绍其在重金属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反应原理和传质机理,重点阐述影响其处理重金属废水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反应器结构、电极材料、电压、电流密度、pH、废水温度、重金属浓度、杂质离子、电流形式、电沉积时间等。同时概括了电沉积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情况,并指出了电沉积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重要研究方向,如三维电极及新型电极材料的研发、能耗优化、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分离等,为重金属废水的治理和电沉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水体被重金属污染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等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真菌、细菌、藻类、农林废弃物等生物吸附剂由于能有效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处理废水中重金属引起的污染,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将对生物吸附剂处理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用电化学的电还原法处理模拟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电化学中的电解机理分析,确定最佳的电解时间、最佳的电解电压和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对模拟污水中重金属Cd~(2+)去除率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最高效和最经济的电解方案。  相似文献   

10.
黄腐酸法处理重金属离子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植酸》2017,(6)
<正>从黄腐酸的组成结构和黄腐酸与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2个方面简要总结了近年来黄腐酸处理重金属离子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黄腐酸对矿物质和纳米材料吸附重金属离子存在重要影响。文章最后展望了黄腐酸法处理重金属离子污染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化等的发展,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产生量越来越大、面越来越广;重金属离子已成为最重要的污染之一。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重金属通常具有急性或慢性毒性,有时还会以更复杂的方式毒害人体,如致癌或非直接地引发某些疾病。水中的水生生物对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非常敏感,即使很低的浓度也会对它们构成威胁。因此,国内外关于污水的重金属离子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  相似文献   

12.
采用废弃农林生物质吸附和回收重金属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森  卢滇楠  刘铮 《化工进展》2012,31(4):915-919
废弃农林生物质对重金属离子具有吸附能力,可望用于回收工业污水中的重金属。本文对废弃农林生物质对重金属的吸附机理、吸附剂研发、吸附产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讨论了废弃农林生物质对重金属吸附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揭示吸附的微观过程、阐明与吸附作用有关的生物质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确定重金属吸附机理以及开发新的高效的生物质吸附剂等是寻找具有高选择性和高吸附能力的高效生物质吸附剂的关键;对生物质吸附重金属后的进一步处理是工业化的必由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对人体危害极大,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常的处理方法有氧化还原法、膜过滤和溶剂萃取等,但是均存在成本高、污染环境、处理成本高等缺点。吸附法以其绿色无污染、处理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从而掀起了吸附剂研究的狂潮。其中聚酰胺-胺(PAMAM)型树形大分子多孔硅胶逐渐凸显出其优势,由于它分子内部存在许多空腔、表面有高密度的氮和氧官能团等特性,使其对重金属离子具有高吸附率。对近年硅胶负载PAMAM树形大分子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唐春梅 《广州化工》2013,(19):112-113
电镀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电镀废水含有各种金属离子、氰化物及助剂等致癌、致畸或致突变的剧毒物质,如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环境及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对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日益重要。本文以某电镀厂的废水为例,阐述了电镀污水处理工艺方案及常见污染物的的处理办法,以实现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回收利用,减少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提高水循环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中化工厂的增多,造成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越来越多,一些金属离子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在研究应该采用哪种生物法来去除水中存在的这些重金属离子时,发现传统的去除方法虽有成效但不能从根本上去除,易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经过多次试验后发现,到目前为止,去除效果最好的方法还是微生物法。微生物法与传统的处理方法相比不仅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效率高,而且绿色无污染;与应用活性炭的方法相比更加经济实用,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以微生物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原理和过程、影响微生物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因素及微生物去除剂解吸与重复利用为脉络详细介绍这种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化工》2021,48(8)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重金属废水排放量与日俱增,重金属废水具有不可生物降解性,能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必须对重金属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常用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详细介绍了化学处理法、物理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等,分析并比较了这些技术的处理过程、优缺点和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环保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电子垃圾废水中由于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当前,传统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的方法大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化学沉淀法产生大量的污泥,增加了处理难度和费用;吸附法中吸附剂价格昂贵,吸附容量有限且再生困难;膜法运行费用较高等。分析了电子垃圾废水的组成和危害,综述了当前处理电子垃圾废水的组合工艺,为电子垃圾废水处理技术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并对电子垃圾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采用离子交换法对含重金属酸性地下水进行处理,讨论了各种因素对地下水中重金属离子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重金属离子有很高的去除效率,处理后的地下水各项水质指标均能达到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离子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部分,对环境和人体造成重要危害,工业生产过程中重金属离子的存在,更会造成巨大隐患。本文阐述了高核过渡金属簇等化合物处理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并以铁离子为例,介绍了利用荧光测试法检测和吸附重金属铁离子的实验方法,和荧光检测法的优势,其对工业重金属污染治理中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重金属水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生物吸附法是解决重金属污染研究的高效方法,果皮材料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在重金属离子吸附方面极具开发潜能。文章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主要对果皮吸附剂在重金属污水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探讨了果皮材料的理化性质、改性优化工艺及其对重金属吸附的吸附机理,并对后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