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ISO-12500标准建立了压缩空气滤芯性能检测系统,将操作压力由0.1 MPa升至0.7 MPa,分析了操作压力对亲油型和疏油型两种滤芯内的液体分布、滤材饱和度和过程压降的影响. 结果表明,操作压力对疏油型滤芯的过程压降、液体运移与饱和度有显著影响,操作压力每上升0.2 MPa,滤芯初始压降上升0.32 kPa,各操作压力下滤芯润湿压降(平衡压降与初始压降的差)为4.5~5.1 kPa,0.7 MPa时最后1层滤材饱和度比0.1 MPa时上升了71%,饱和度沿气体流动方向呈凹型分布,小面积润湿区域增多,稳态压降前出现短暂跃升阶段,可能加剧滤芯二次夹带,导致过滤器下游管道内液滴数增多,降低过滤器效率;操作压力对亲油型滤芯的初始压降影响显著,操作压力每上升0.2 MPa,初始压降上升0.39 kPa;操作压力对液体运移与饱和度影响较小,不同操作压力下各层滤材饱和度的分布规律相同,液体分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传统的脱碳方法,中空纤维膜脱除烟气中CO2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技术方法。运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一个疏水性中空纤维膜脱除烟气中CO2的二维模型,考察了膜丝直径、壁厚、孔隙率、曲折因子、纤维膜根数、膜柱内径和长度等方面对CO2脱除率的影响,模型结果与实验值相符。结果表明四种吸收剂的脱除率从大到小依次为EDAMEADEAAMP。当液速为0.1 m·s–1、气速0.211 m·s–1、操作压力为0.1 MPa时,减小曲折因子、膜丝壁厚和膜柱内径,增大孔隙率、膜丝内径与膜柱长度都有利于膜吸收CO2。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超重力环境下NaOH碱液对CO2的脱除,重点考察了超重力反应器转速、操作压力、碱液质量分数和碱液进料量等因素对CO2脱除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O2的脱除率随着超重力反应器转速、操作压力、碱液质量分数和碱液进料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到95%以上.在进口气量2 L·min-1、CO2入口体积分数20%的条件下,比较适宜的工艺操作条件为:超重力反应器转速600~800 r·min-1,操作压力2.0 MPa,碱液质量分数5%,碱液进料量0.2 L·min-1.  相似文献   

4.
联醇生产情况正常浙江衢州化工厂的联醇是利用了部分旧设备装置而成,设计规模为年产甲醇5000吨。自1970年12月投产以来,生产情况正常。该厂的生产工艺流程为:含 CO 为3~5%的水洗气(含H_2S>0.1毫克/米~3,有机硫0.1~0.2毫克/米~3),自高压机五段出口,经甲醇合成塔热交换器,气体温度升至240℃进触媒层,反应温度控制在300~310℃,后经热交换器,气体温度降至120~150℃,进水冷器,甲醇分离器,分离出浓度为84%的粗甲醇,含 CO 为1%的气体再进铜洗塔。生产中所得粗甲醇再经脱醚、精馏后而获得精甲醇产品。  相似文献   

5.
中空纤维致密膜基吸收法在CO2脱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商业φ200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致密膜大组件为接触器,淡水和海水为吸收剂,进行了CO2/N2混合气中CO2的脱除实验。考察了气液相压力和流量对CO2脱除率和过程总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显示,液相压力对膜接触器的影响不大,而加大液/气相流量比可以提高CO2的脱除效率,通过控制操作条件可使膜接触器的CO2脱除率在70%以上。实验过程中,气液两相压力可在较宽范围内独立操作,且无鼓泡和漏液现象发生。研究表明中空纤维致密膜基接触器在CO2气体分离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0前言塔里木油田公司塔西南石化厂合成氨装置脱碳采用苯菲尔法脱除CO2,以碳酸钾溶液为吸收剂,二乙醇胺为活化剂,五氧化二钒为缓蚀剂,在填料塔里进行CO2的二段吸收和二段再生,将CO2脱除并回收。经变换后,气体中一般含有体积分数21%~30%的CO2,提高气体脱除CO2的净化度有着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因为CO2的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一套测定高温高压下气体溶解度的实验装置,经检验准确可靠.利用此装置和平衡液相取样法,在25rC~350℃,2MPa~10MPa的温度和氢气压力范围内,测定了氢气在煤液化低温分离器油中的溶解度.结果发现,在实验测定范围内,氢气在低温分离器油中的溶解度分别随温度和氢气压力的升高而几乎都呈线性增大,温度350℃,氢气压力9.515MPa时达到最大值0.3381mol/kg;氢气溶解度和其压力关系并不严格遵守亨利定律.  相似文献   

8.
尚明华 《广州化工》2014,(16):132-134
气体中夹带的微小液滴和油雾难以分离是天然气生产、输送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难题,本文对国内外常用的几种气液分离技术进行了比较,着重介绍高效聚结过滤分离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在埕岛中心三号平台天然气处理橇块中的应用。现场应用结果说明采用高效聚结过滤分离器可以将气体中的液体和固体污染物脱除到检测不出来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CO2萃取海星皂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震  党志  宗敏华  赵金华  李靖 《精细化工》2006,23(7):657-660
用正交实验法,通过方差分析,建立并优化了超临界CO2/表面活性剂萃取海星皂甙的工艺。在以浓度为0.075 moL/L的二辛酯琥珀酸磺酸钠(AOT)/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组成的复合表面活性剂的正丁醇/乙醇/水多元溶液为助溶剂,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333 K,萃取时间2 h,采取两级分离,分离器(1)的温度为328 K,压力15 MPa,分离器(2)的温度为338 K,压力5 MPa的优化工艺条件下,海星皂甙的萃取率为1.33%,萃取物中海星皂甙质量分数为59.01%,溶血指数为19 231。与乙醇〔w(CH3CH2OH)=85%〕萃取相比,超临界CO2萃取海星皂甙的萃取率提高到1.2倍,质量分数提高到2.0倍,溶血指数提高到1.5倍,所萃取的海星皂甙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充分体现了超临界CO2萃取的“绿色”特性。  相似文献   

10.
KOH/甲醇溶液中Pb电极上电化学还原CO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转化CO2为更有价值的物质对于缓解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极为重要.以Pb片为工作电极,石墨电极为对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为参比电极,研究了0.1 mol(L(1 KOH/甲醇电解液中电化学还原CO2的行为.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范围内,常压下CO和甲酸生成的法拉第效率在258 K时最大,分别为9.62%和78.74%,常温加压条件下,CO2压力为1.2 MPa时CO和甲酸生成的法拉第效率最大,分别为13.93%和24.00%.进一步进行电极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得CO2电化学还原生成CO和甲酸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573和0.671.  相似文献   

11.
李济明 《中氮肥》1998,(2):41-43
我厂合成氨生产工艺经改造后,采用碳酸丙烯酯加压吸收工艺脱除变换气中的CO。及H2S。三台碳丙泵均为美国宾汉姆国际公司设备。其作用是:利用碳丙泵将碳丙液打入吸收塔,吸收CO2和H2S及其它气体之后,碳丙液出吸收塔并通过能量回收透平装置去再生系统,将吸收的CO。等气体释放出来,脱除CO。的碳丙液出再生系统,再用碳丙泵送回吸收塔,进行下一个新的循环。碳丙泵的技术性能如下,其泵材料及性能见表卫、2、3。泵型号HBS入口压力0.05MPa型式涡轮泵出口压力2.4MPa级数一级工作介质碳酸丙烯酯扬程240m工作温度40℃流量1200m'/h电…  相似文献   

12.
叶丽萍  李帅  罗勇 《精细化工》2013,(12):1379-1383,139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O-ZnO-ZrO2催化剂,并研究其在低温脱除液相丙烯中微量CO的应用情况。通过XRD、BET、SEM等测试表明,CuO-ZnO-ZrO2催化剂中的ZrO2以无定形状态存在,可以显著增大比表面积和孔容积,促进CuO和ZnO的分散。在CO脱除应用中,还原预处理对于催化剂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并且还原温度显著影响催化剂的CO脱除性能。160℃还原活化的催化剂具有77.3%的还原度,在50℃、3.0 MPa的反应条件下,可将液相丙烯中体积分数1.0×10-5的CO脱除低至2×10-8,达到聚合级烯烃对CO脱除深度的要求,并且稳定性能良好。CO2杂质的引入降低了CuO-ZnO-ZrO2催化剂对CO的脱除深度,表明CO2气氛对CO的脱除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在较优的条件下制备得到CuO-ZnO-ZrO2催化剂,并研究其在低温脱除液相丙烯中微量CO的应用情况。通过XRD、BET、SEM等测试表明,CuO-ZnO-ZrO2催化剂中的ZrO2以无定型状态存在,可以显著增大比表面积和孔容积,促进了CuO和ZnO的分散。在CO脱除应用中,还原预处理对于催化剂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并且还原温度显著影响催化剂的CO脱除性能。160 ℃还原活化的催化剂具有77.3 %的还原度,在50 ℃、3.0 MPa的反应条件下,可将液相丙烯中10 ppm含量的CO脱除低至0.02 ppm,达到聚合级烯烃对CO脱除深度的要求,并且稳定性能良好。CO2杂质的引入降低了CuO-ZnO-ZrO2催化剂对CO的脱除深度,表明CO2气氛对CO的脱除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CO2萃取生姜特性组分——姜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超临界CO2 萃取的方法 ,研究了生姜中特性组分姜油萃取过程中工艺条件的影响 ,得到了优化的工艺 :萃取温度 5 0℃ ;萃取压力 14 4MPa ;二级高压萃取釜萃取浸泡时间 2h ;流体取样量约 5mL ;取样过程气体流速 0 3~ 0 9L/min。对所提取的姜油采用紫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连用的分析方法 ,确定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几种常用的室内处理CO2气体方法的优缺点,其中传统方法吸收过程复杂且设备密封要求较高,虽然膜分离技术选择性较好,但是常温下压降为5~30 kPa,稳定性差。基于超重力技术运行稳定,且湿床压降仅为150 Pa的优势,本文提出了超重力法对室内低浓度的过量CO2气体进行处理,通过考察超重力因子、气液比、气体浓度对脱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实验脱除条件:超重力因子131,气液比60。在适宜的实验脱除条件下,超重力法对室内不同浓度CO2气体的单次吸收率均达到26%以上且反应时间在0.1 s以内,经过8次循环CO2气体浓度从13750 mg/m3下降到800 mg/m3以下,脱除率达到90%以上。因此,采用超重力法处理室内过量CO2气体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1 氮肥企业 CO2 的脱除方法合成氨变换气中含有约 2 8%的 CO2 ,在合成氨之前必须将其脱除。变换气脱除 CO2 方法很多 ,工艺流程不同 ,CO2 回收量有很大差别。1 .1 碳酸丙烯酯法 ( PC法 )碳酸丙烯酯法是一种物理溶剂吸收法 ,主要是利用 CO2 在较高压力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大而选择吸收 CO2 ,使 CO2 和其他气体组分分离 ,并在较低压力下使吸收的 CO2 解吸。经脱碳后的氢氮气中 CO2 含量 <2 % ,CO2 回收率约 70 % ,CO2纯度≥ 98.5%。1 .2 聚醇醚法 ( NHD)由南化院开发的 NHD气体净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净化新技术。它保持了物…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CO2萃取及分子蒸馏技术联用提取分离杭白菊精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临界CO2及分子蒸馏技术联用萃取和精制杭白菊精油,可使整个过程无加入有害溶剂、无溶剂残留,使产品真正达到绿色、健康;经研究发现,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70℃、50%乙醇溶液作为夹带剂、夹带剂添加量为原料重量5%是最佳提取工艺;分子蒸馏方面,一级蒸馏柱温70℃可分离出杭白菊头香部分,二级蒸馏柱温100℃可分离出杭白菊精油主体部分,分两级进行蒸馏为最佳精制工艺。  相似文献   

18.
李耀刚 《中氮肥》2010,(1):45-47
变压吸附脱碳(PSA-CO2)气体分离技术是依靠压力的变化来实现吸附与再生的,属于物理变化过程,并没有化学变化,因而再生速度快、能耗低,属节能型气体分离技术,并且该工艺过程简单,操作稳定,可将含多种成分混合气中的CO2一次脱除,得到高纯度的CO2气体以及产品净化气,因而近30 a来该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已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含有类似锥板流变仪结构的实验平台对不同的温度、压力、剪切速率以及CO2质量分数等工艺条件下聚苯乙烯(PS)/超临界CO2(ScCO2)均相体的流变性能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压力的升高会增加均相体的黏度,压力由7.5 MPa升高到10.5 MPa时,CO2质量分数为0.5%的均相体黏度增加了140 Pa s,约为原来的4.6%;增加温度则会降低均相体黏度,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黏度的下降趋势在逐渐减小,温度从443.15 K逐渐增加到473.15 K时,CO2质量分数为0.5%的均相体黏度的减少值分别为778,482,327 Pa s;当均相体中CO2质量分数逐渐增加时,其黏度变化呈线性下降,CO2质量分数每升高0.1%,均相体黏度下降约为52 Pa s;加大剪切速率可以大幅度降低均相体的黏度,当CO2质量分数为0.5%的均相体在剪切速率从(120/π)/s增加到(240/π)/s时其黏度下降趋势最大,值为40%。  相似文献   

20.
碳化时间及CO2浓度,显著影响氢氧化钙的碳化特性。本试验中,保持CO2压力为0.2 MPa、用水量为10%,控制CO2浓度变化范围为10%~99%,碳化时间为5 min~24 h。试验结果显示,在同一CO2浓度下,随碳化时间延长,氢氧化钙碳化速率逐渐提高,试块强度也不断增加;而随着气体浓度的不断增加,氢氧化钙的碳化速度也不断增加。研究发现,在试块达到相同碳化程度时,试块在低浓度CO2气体下的碳化强度要高于高浓度气体条件下的碳化强度。对碳化样品的XRD分析表明,碳化产物中仅含有方解石型碳酸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