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城市住宅小区的开发建设要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 对于城市住宅小区的开发建设要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目前,我国的住宅,或者叫居住区,其容积率过高.以北京为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的住房形式主要是以平房四合院为主,七八十年代,北京的住房形式是以五六层高的公寓楼为主,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现在,北京的住房形式以高层的公寓住宅为主,这种容积率过高的住房形式至少带来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结构、经济、人口以及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导致了城市社区类型的多元化,传统的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配建指标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区类型多元化的发展了,因而需要根据服务对象调节服务设施配套的设计思路,合理利用资源,细分对象。本文针对于当前社区类型中热门的青年社区类型进行分析研究,讨论了居住区配套服务设施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城市青年社区服务设施配建体系提出设计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建筑容积率角度,分析了当前一些城市居住区建设、特别是旧城改造中追求高容积率所带来的弊端和产生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创造优美居住环境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赵民  林华 《城市规划》2002,26(12):72-7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城市社区空间分层日益明显 ,由于经济收入的差异、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年龄结构的差异等导致了需求分化。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居住区公建配套指标体系已很不适应城市发展的现状要求 ,因而需要调整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指标体系的思路 ,使之适应市场的发展条件 ,兼顾效率和公平 ;根据服务对象 ,“量体裁衣”区别对待 ;并处理好区域统筹和社区内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纽约第一部区划于1916年颁布,至今正好百年。纽约百年区划经历了由建筑高度与密度控制、容积率控制到弹性控制三个主要的阶段,形成了一套体系化的建设强度管控方法。首先,建设强度的基准分区与土地用途分区一致。具体而言,主要分为住宅、商业和工业三大类用地,每类用地又细分为若干小类,分别对应不同的容积率区间及建筑密度、高度等指标数值。其次,对于同一类用地,包含若干可选择的规则,例如高度系数、优质居所规则等。最后,纽约区划包含丰富多彩的特别意图区,具体可以分为鼓励发展区、特色发展区、风貌保护区三个类别。本文以125大街、哈德逊庭院等作为案例,从现状情况、规划目标与措施、强度管控规则、实施后效果四个方面,分析了纽约区划建设强度管控的具体实施情况,并提出了对国内城市开展强度管控的七项启示。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17,(3)
文章以实践为基础,探索了日照影响下的城市住宅容积率取值方法,研究了城市纬度、空间模式、城市规模和地块规模对住宅容积率取值的影响,并通过软件计算和对比分析,给出了不同情况下住宅容积率的最大参考值域,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的建设情况,在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方面对住宅容积率取值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煜 《建筑知识》2013,(12):53-53
近年来,我国的社区商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居住区商业建筑有了较大的改变。但由于缺乏经验和未进行系统科学的总结研究,住宅小区房建工程在商业规模控制、投资控制、建筑整体形象及建设标准等方面均缺乏统一的规范指导,影响了社区商业的整体建设与发展。目前迫切需要加强社区商业建筑的规范化研究。本文分析了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的造型特点和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上海市大规模进行大型居住社区选址和建设的背景下,规划部门发布了《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规划设计导则》,引导中心城人口疏解到中心城外,推动郊区大型居住社区建设,是对以市场为主导的城市居住区建设的理性回归。以《导则》为指导,结合近年来上海市住宅发展建设的情况,对大型居住社区规划设计中涉及的人口密度、套型面积、容积率、建筑形体系数等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对今后大型居住社区的规划管理和设计提出四方面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9.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备配建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赵民  林华 《城市规划》2002,26(12):72-7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社区空间分层日益明显,由于经济收入的差异,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年龄结构的差异等导致了需求分化。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居住区公建配套指标体系已很不适应城市发展的现状要求,因而需要调整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指标体系的思路,使之适应市场的发展条件,兼顾效率和公平;根据服务对象,“量体裁衣”区别对待;并处理好区域统筹和社区内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快速的城市化,居民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影响自身生活质量的小区室外环境;而小区的室外风环境是小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对住区风环境的研究成果和要素来看,更多的研究只单纯从风环境模拟技术的角度,又或是单一地从风环境影响要素进行研究,系统性不够。因此,探索不同布局形式下住宅小区容积率与其风环境的关系,是住区环境研究的重要方向。从实验成本、成果周期、表现方法、应用程度等方面综合考量,选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研究。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将城市住宅小区分为4种典型的布局模式:错列式、行列式、围合式、点群式;通过实地调研收集众多赣州中心城区住宅小区的平面图、容积率、建筑密度、户型等基础资料后,综合考虑日照间距、防火间距和卫生距离等要求,结合各布局模式的空间特点,抽象归纳总结得到4种建筑高度下4种典型布局的16种接近极限的容积率住宅小区理想化空间布局模式,作为模拟研究的实验模型。依据赣州市区的气象数据,来设置模拟的具体环境参数,借助CFD数值模拟技术手段进行模拟研究;以小区人行高度处的风速、风速频率作为评价标准,得到各住宅小区的风环境数据;通过对模拟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总结得出容积率与小区室外风环境的定量和定性关系,发现小区的平均风速与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存在抛物线性关系,小区的最大风速与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存在线性正相关,小区最大风速都与建筑高度呈线性正相关;进而对不同容积率的城市住宅的风环境进行评价,得到一个不同布局形式下不同容积率的风环境评价表,供规划设计人员参考选用。在规划建设中给出住宅容积率和空间布局的具体策略及建议,以便在住宅小区设计的初级阶段,就做好小区方案的风环境评价分析,及时发现对风环境的不利因素,进而修改规划设计,以改善住宅小区的室外通风环境。  相似文献   

11.
12.
竹筒屋是广州最具特色的传统民居,近现代以来由于人口的巨大压力而产生了过度加建的现象,造成了大量的病态竹筒屋并形成了“类贫民窟”的城市地段,环境质量低劣,安全隐患严重,也使得传统城市形态面临危机。提出“新竹筒屋”的理念和设计方法,对病竹筒屋进行更新改造,使竹筒屋得到科学的保护与发展,焕发新的生命活力,也使广州传统的城市形态得到有机的治理,走上继承和发展相协调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澳门人多地少,新建住宅量少,增加建筑面积是社会上对住宅的实际需求。虽然澳门在规划和建筑管理中没有设定具体建筑面积指标,但是建筑条例对住宅可建面积的设定有一系列严格的控制。文章通过阐述澳门住宅建筑面积的形成机制、高度等级、地段种类、街影条例、76°角面限制等,分析控制建筑面积的关键要素;并通过举例分析关键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对建筑面积、形态的影响,提出修订建筑法规、采取低覆盖率高地积比、适当拓宽街道等合理增加澳门住宅面积的思路和建议,力求为建筑和规划专业人士、城市开发和管理者提供参考信息和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14.
外窗属于外围护结构之一,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保温中最薄弱的环节。窗的开设与建筑节能密切相关。夏热冬冷地区南向窗应属整套住宅建筑的主要采光源,其窗户面积大小变化对采光率影响较大。以夏热冬冷地区——桂林市南向窗采光良好条件为基础,以"窗墙面积比"和"窗地面积比"作为研究变量,以能耗模拟软件Ecotect模拟作为研究方法,在三维空间视角下进行建筑热环境模拟研究,确定了南向房间节能的"窗墙面积比"与"窗地面积比"取值范围,为今后的夏热冬冷地区——桂林市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Mia Zmud 《Fire Technology》2008,44(4):329-336
In light of the events of September 11, 2001, a concern in the fire safety community is that the public attitudes toward emergency evacuation procedures and preparedness may have changed and that current assumptions about occupant behavior may no longer be valid. In 2006, a survey of high-rise building occupants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ir knowledge of high-rise building safety and emergency evacuation procedures and their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about high-rise safety and emergency evacuation procedures. Some 244 residential building occupants in Chicago, New York City and San Francisco and 228 commercial building occupants in Boston, Chicago, Detroit, Houston, Los Angeles, Miami, and Philadelphia were surveyed.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events of September 11, 2001 have heightened occupants concerns about safety in high-rise buildings. Eight in ten commercial building respondents participated in a fire drill in the last year, compared to 18%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respondents. Among both survey respondents, the most frequent top-of-mind suggestion to building management to improve safety was “more fire drills.” Almost all occupants know where the fire exits are. And, keeping with conventional wisdom, most occupants believe using elevators is unsafe during a fire, however, 28% also believe that going to the roof is a possible alternative to using the stairs.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need for continued public education about emergency evacuations procedures in high-rise buildings.
Mia ZmudEmail:
  相似文献   

16.
该建筑在结构上使用了加强的现浇混凝土,其建筑安全系数已经超过了纽约建筑标准中所规定的数值。底部一根15英尺的悬臂梁,使首层的四周不需要柱子。它创造的连续玻璃外立面不仅成功地使42街与第五大道截然不同的风格交织在一起,而且为使用者们创造了可以看到图书馆、公园以及整座城市的绝佳视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建筑师群体所担任的技术服务者的角度,将社区营造”朴素地还原为技术与服务的双重建构,即通过社区属性与设计策略之间的应对关系,从一个侧面探讨了大型设计机构在人居建筑方面所需关注的技术问题和服务方式。作为目前国内居住建筑设计业务量最大的设计机构之一,CCDI(中建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将目前业务涉及的社区类型归纳为五类基本属性,并通过十个案例论述了在多方限制之下实现设计产品提升的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18.
绿色住区涵盖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十八大"美丽中国"的理念标志着中国绿色建筑步入新的发展时期。研究绿色建筑节能生态住区的建设与管理,探索推行模式具有现实价值与深远的战略意义。针对当前建筑绿色化进程实际形势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发展政策机遇,从政府主导、规划管理落实、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企业"绿色转型"、技术研发支撑等5个侧面,分析强调以科技创新,在建筑业全产业链掀起"绿色革命",创建生态人居环境。针对性地提出了在设计、施工、建材、项管、金融等方面的13条建设绿色生态节能住区的具体措施和发展思路,合力联动推进"节约型"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进程。  相似文献   

19.
李茂生  周杰 《华中建筑》2005,23(2):93-93,102
山区城市宜建筑用地不足,居住区问题较多。合理利用山地,适当挖山填沟,形成大小不等的平原台地,建设布局均衡、规模适度、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一个个居住小区,从而较好地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品质住宅楼板隔声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强  黄新  陈雪涌 《建筑技术》2011,42(3):224-226
目前住宅楼板构造简单,不经处理很难达到标准的隔声指标要求,而住宅性能认定中楼板隔声性能符合要求是达到3A住宅性能认定的必要条件。结合施工承建项目,在样板间施工了9种不同结构构造做法的楼板,并进行了现场隔声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采取浮筑楼板,合理设计、正确施工、消除声桥对改善住宅楼板隔声性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