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合成润滑材料》2009,36(2):8-8
据统计,2009年一季度,轿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品牌依次为:F3,凯越,悦动,捷达,QQ,桑塔纳,伊兰特,夏利,雅阁和卡罗拉,分别销售4.78万辆,4.77万辆,4.66万辆,4.60万辆,4.24万辆,3.92万辆,3.77万辆,3.72万辆,3.62万辆和3.60万辆。一季度上述十个品牌共销售轿车41.69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9%。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块“特区”。 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汇集了镇海炼化炼油700万吨改造工程和800万吨改扩建工程的6套大型炼油装置,其中800万吨常减压装置,300万吨催化裂化装置,80万吨连续重整装置,40万吨芳烃抽提装置,200万吨加氢精制等。 之所以特,是因为一大一小。从投资规模上说,这里是中国最大的车间。一座建设费用为25亿元的800万吨炼油厂,如单独设厂。就是一家大型企业。小是因为  相似文献   

3.
数字一览     
《中国石油企业》2010,(3):118-119
<正>权威数据原油库存量达到2680万吨到今年1月底为止,中国的石油公司已建立2680万吨原油和1800万吨精制石油产品的商业原油和石油产品库存量。在1800万吨的精制石油产品库存量中包括663万吨的汽油,953万吨的柴油和162万吨的煤油。  相似文献   

4.
国际能源署(IEA)在其2011年11月发布的《石油市场月度报告》中预测,2011年全球石油需求为8916万bbl/d,经合组织国家需求为4577万bbl/d,非经合组织国家需求为4339万bbl/d;2012年全球石油需求为9047万bbl/d,经合组织国家需求为4555万bbl/d,非经合组织国家需求为4492万bbl/d。2011年,欧佩克原油及库存变动的市场需求为3050万bbl/d;2012年,由于非欧佩克供应增加20万bbl/d,该数值下调至3040万bbl/d;2012年第二季度,非欧佩克石油产量为5361万bbl/d。2012年1~2月全球原油加工能力约为7500万bbl/d。  相似文献   

5.
美国弗里多尼亚集团的最新报告显示,未来几年全球润滑油需求以年均2.6%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全球润滑油需求将达到4170万吨/年。北美地区的需求从2010年时的882万吨增加至2015年时的930万吨,年均增速为1.1%;西欧地区的需求从480万吨增加至500万吨,年均增速0.8%;亚太地区将从1353万吨增加至1650万吨,年均增速为4%;其他地区的需求从955万吨增加至1085万吨,年均增速为2.6%。  相似文献   

6.
镇海炼化截至2013年11月27日,原油加工量达2000万吨,连续四年原油加工量超过2000万吨,乙烯累计年产量已达100万吨。年度实现利润创中国炼油化工企业的新纪录。岁末年底,我国最大的炼化企业中国石化镇海炼化捷报频传:截至2013年11月27日,原油加工量达200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80万吨,连续四年原油加工量超过2000万吨,乙烯累计年产量已达100万吨。分公司100万吨乙烯装置已连续三年年产量突破100万吨;年度实现利润创中国炼油化工企业的新纪录。就此,本刊特约记者专门访问了镇海炼化新任总经理张玉明。  相似文献   

7.
翻开这几年大庆油田采油八厂的原油产量表,一组数字令人惊喜,从2007年134万吨,接着是148万吨、154万吨、160万吨、161万吨,再到今年163万吨,连续5年持续攀升,采油八厂成为大庆外围油田的绝对主力。"作为基层单位,我们必须勇敢担当,迎难而上,我们多产一吨油,就为4000万吨持续稳产多做一份贡献,多稳产一段时间,4000万吨持续稳产就多一  相似文献   

8.
《石油化工设计》2011,(4):16-16
随着2011年中原MTO 10万吨/年乙烯装置的建成投产和2010年中沙(天津)100万吨/年乙烯、华锦45万吨/年乙烯、镇海100万吨/年乙烯和神华集团(煤制烯烃)30万吨/年乙烯的相继投产,至2011年底我国乙烯生产能力已超过1500万吨/年,达到1506.5万Ⅱ电/年。我国乙烯总产量也将有较大增长,预计2011年年底乙烯产量将由2010年年初的1100万吨增加到1500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9.
一切服从4000万吨,紧紧围绕4000万吨,全力保障4000万吨,坚决实现4000万吨.自从大庆油田把这个数字写入科学发展的新篇章以后,它便从会议文件中走入了大庆石油人的心.茶余饭后,人们谈论看4000万,思考着4000万,感受着4000万,践行着4000万.  相似文献   

10.
国际·动态     
《石油与装备》2013,(2):23-24
沙特石油储量居全球首位 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统计,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石油储量达2650/乙桶,约占全球总储量的20%,位居全球首位。2012年沙特石油日均产量达1,160万桶,其中出口1750万桶。出口量排名前5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日均出口量分别为120万桶、110万桶、110万桶、80万桶和70万桶。目前沙特目均石油消费量位居中东首位和全球第13位。  相似文献   

11.
<正>4月16日,中原石化60万t/a甲醇制烯烃(MTO)项目在濮阳市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该煤基烯烃示范装置采用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MTO技术。项目包括新建60万t/a(进料)甲醇制烯烃,新建10万t/a聚丙烯装置,现有聚乙烯装置挖潜改造至26万t/a。项目建成后,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生产能力将分别达到24万t/a、26万t/a和16万t/a。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11年中原MTO 10万吨/年乙烯装置的建成投产和2010年中沙(天津)100万吨/年乙烯、华锦45万吨/年乙烯、镇海100万吨/年乙烯和神华集团(煤制烯烃)30万吨/年乙烯的相继投产,至2011年底我国乙烯生产能力已超过1500万吨/年,达到1506.5万吨/年。我国乙烯总产量也将有较大增长,预计2011年年底乙烯产量将由2010年年初的1100万  相似文献   

13.
9月28日,在阿尔及利亚举行的OPEC非正式会议达成“冻产协议”-产量限制在3250万~3300万桶/日,减产20万-70万桶,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石油》2013,(4):19-19
全球正在经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乙烯产能扩张。2012年,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年12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龙头项目新建60万吨/年乙烯装置、抚顺石化新建80万吨,年乙烯装置、沙特聚合物公司122万吨/年乙烯装置、伊朗国家石化公司200万吨/年乙烯技置相继投产,会球乙烯扩能达460万吨。  相似文献   

15.
本刊速递     
《中国石油石化》2012,(18):15-15
实现“新疆大庆”既有基础又有难题作为“新疆大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油田2015年油气产量当量要达到1540万吨,其中原油1300万吨、年均增长53万吨,天然气保持30亿立方米稳产;吐哈油田2015年油气产量当量要达到400万吨,其中原油240万吨、年均增长22万吨,天然气2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2.4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16.
亚洲、大洋洲地区各国聚乙烯输出总量1990年为119万t,1992年突然增到200万t,1994年达244万t。,1995年约为223万t。 该地域内的聚乙烯输入情况是:1990年207万t,1992年380万t,1994年373万t,1995年375万t。 在这期间,输出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5%,输入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3%。 目前亚洲主要输出聚乙烯的国家是日本、韩国、新加坡。这三国的聚乙烯输出量1990年为89.5万t,1995年为203.6万t。  相似文献   

17.
美国弗里多尼亚集团的最新报告显示,未来几年全球润滑油需求以年均2.6%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全球润滑油需求将达到4170万吨/年。jE美地区的需求从2010年时的882万吨增加至2015年时的930万吨,年均增速为1.1%;西欧地区的需求从480万吨增加至500万吨,年均增速0.8%;亚太地区将从1353万吨增加至1650万吨,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02年有145万名大学生毕业,2003年有212万毕业生,2004年超过250万人,2005年达到338万人,2006年则有430万,较2005年增长92万,增幅达到27.2%。毕业生供给大幅度增加,供需比较突出,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要采用各种方法促进就业,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9.
数字一览     
《中国石油企业》2013,(5):118-119
数字新闻2305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进口原油2305万吨,合545万桶/天。3月份中国仅进口汽油6万吨,柴油2万吨。3月份煤油进口40万吨,燃料油进口达到206万吨。4.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3月,中国共计加工原油1.2亿吨,同比增长4.3%。预计,4月份炼厂检修增多,且中国石化旗下部分炼厂下调加工负荷,均拉低原油加工量,中国原油日加工负荷环比将下跌。  相似文献   

20.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扬子石化原油加工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成品油总量突破500万吨。其中,汽、煤、柴油分别达到188.82万吨、166.67万吨、193.27万吨,同比分别提高49.05%、134.58%、14.92%,为实现做大油品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