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中苯酚—间甲酚的竞争吸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水中苯酚—间甲酚在NKA树脂上的竞争吸附性能做了实验测定,并用IAS和LAC两种模型对竞争吸附性能数据进行预测,较好地反映了其竞争吸附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含水率和流速变化对土壤吸附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重铬酸钾溶液的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吸附实验分别研究了含水量变化及流速变化对土壤中吸附作用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①饱和土壤的吸附量大于非饱和土壤中的吸附量,且具有土壤含水量越低,吸附量越小的趋势;②动态流场中溶质的吸附量比在静态不动水体中溶质的吸附量要大  相似文献   

3.
天然气吸附过程的热效应严重影响天然气的吸附量,是吸附储存天然气汽车走向应用的一大障碍.为减小热效应的影响,建立车用天然气储罐吸附过程的数学模型并用SIMPLER算法进行求解,以充气60s和180s为条件进行计算,得到以下结论:60s和180s充气对应的充气质量分别为2.1389kg和2.1723kg;充气效率分别比等温充气减少45.15%和44.29%;吸附剂平均温度分别升高74.76K和72.72K.可见,吸附放热对充气效率有很大影响,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小热效应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Polanyi吸附势理论的热力学推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热力学理论和溶液理论,在不受经验性假设限制的条件下,分析了Polanyi吸附垫的热力学含义,指导出固液界面吸附的基本条件、凝聚吸附条件、混合溶液竞争凝聚吸附以及顶替吸附的基本条件,是出与Polanyi吸附势理论及其在溶液中吸附的应用相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铵态氮在土壤中吸附性能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介绍土壤常见几种理论吸附模型的基础上,以关中河漫滩、阶地、山前洪积扇和黄土台塬这些地区浅部土壤为例,在室内同等条件下,对不同土壤进行吸附实验,探讨不同土壤对NH4^ -N的吸附特征和吸附能力。结果表明,NH4^ -N吸附作用符合兰缪尔(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土壤对NH4^ -N的吸附性的强弱与土壤颗粒大小百分含量有关。土壤中粘粒百分含量越高,吸附性就越强。这些土壤对NH4^ -N吸附的最大容量在0.2~0.9g/kg之间。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世界上85%的化学制品要依靠催化反应制得,而催化与吸附关系密切,其中固体表面的吸附是多相催化的必经步骤,应用的最为广泛的是气固相的催化作用.笔者在本文中运用严谨的数学逻辑推理方法,论证中通过归纳、比较,指出吸附对于催化的重要意义,着力于BET公式的理论推导,同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上的证明与阐述,论述了气固相的吸附及其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活性炭纤维间歇系统当吸附等温方程为Langmuir型时表面扩散模型与孔扩散模型,获得了两模型扩散系数可相互转换的条件,分析了用间歇吸附实验研究溶质在活性炭纤维内扩散机理的可行性,同时给出当吸附等温方程为矩型时两模型的解析解。通过实验验证了部分结论。  相似文献   

8.
吸附床的传热传质性能的优化是提高吸附式制冷系统制冷效率的重要方法。利用FLUENT软件对使用CaCl2-NH3为吸附工质对的化学吸附制冷系统中的吸附床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吸附床解吸过程中温度场和单位质量吸附剂制冷量(SCP)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填充直径和每层填充厚度的吸附床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显示在填充总量一定时,吸附床的填充直径越小,系统的制冷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七种吸附树脂对模拟水溶液中游离胆红素的静态吸附能力,研究了试液pH和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NKA-21和CKA树脂对胆红素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其平衡吸附效率为64-72%,吸附量为13.3-16.8mg/g,最佳吸附温度为20-35℃,最佳吸附pH分别为7.30和7.75。  相似文献   

10.
通过矿物浮选实验、吸附量测试以及红外光谱分析,研究CSU—A与黄铜矿和黄铁矿相互作用的规律.浮选实验结果表明,当CSU—A的质量浓度为6mg/L,溶液pH值为9.0~9.5时,CSU—A对黄铜矿捕收能力强,对黄铁矿捕收能力弱;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捕收剂CSU—A与黄铜矿和黄铁矿作用前、后的红外光谱图明显不同,在黄铜矿与药剂作用后出现了6cm^-1的波数位移,而黄铁矿与捕收剂作用前、后的红外光谱图基本上没有变化.由此可以确定,捕收剂CSU—A在黄铜矿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而在黄铁矿表面仅是简单的物理吸附.捕收剂CSU—A具有选择性的主要原因是在黄铜矿和黄铁矿表面发生吸附的形式不同.  相似文献   

11.
利用化学修饰法合成酚羟基修饰吸附树脂LM-6,通过批量吸附实验考察LM-6对2-萘酚的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LM-6对2-萘酚的吸附数据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且为优惠吸附,吸附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吸附自由能变G<0,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的过程;S<0,表明吸附过程中熵增加。吸附平衡时间为10 h,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12.
竹炭的吸附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炭是一种多孔、比表面积大的新型炭材料,其价廉易得、吸附性能好,在污水处理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探讨了竹炭预处理、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和吸附的影响因子,介绍了竹炭在水环境中的应用.竹炭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材料,其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50℃时木糖和木糖醇共存体系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竞争吸附的等温吸附和动力学吸附行为,得出两者等温吸附均为优惠吸附,给出了两者的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研究两者不同质量浓度混合样品的动力学吸附过程,得出两者的动力学吸附速率方程。结果验证了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木糖醇结晶母液中木糖与木糖醇的相互分离行为,为木糖醇吸附分离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HCA型吸附常数测定仪,对不同矿区的煤样进行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瓦斯等温线测试,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研究了温度对煤吸附瓦斯性能的影响,认为:由于煤自身结构的特殊性,从而造成极限吸附量随温度的变化呈现出非单调性的特征,而随着温度的增加实验煤样的吸附常数b呈现出良好的减函数特征。因此,在工程实际中,应充分考虑煤类型和煤层温度变化规律来确定煤层的瓦斯含量。  相似文献   

15.
硝基苯在两种不同吸附树脂上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硝基苯在HZ-816树脂和H-103树脂上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硝基苯在两种树脂上的吸附平衡时间都很短(4 h),吸附符合Lagergren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温度对吸附平衡影响较小,初始浓度影响较明显.静态脱附实验表明,甲醇是理想的脱附剂.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气吸附床脱附过程的传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天然气吸附床在绝热条件下进行了脱附过程的传热实验,实验测量了吸附床在脱附过程中温度分布与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床的温度随放气量的增加不断降低,数值达-35℃左右,而且温度分布极不均匀,相差达到40℃.实验发现吸附床中气体渗透对温度分布与变化有较大影响,较低的温度也严重降低了天然气的释放,从而降低了有效天然气吸附量.本文实验数据为采取强化吸附床的传热与传质技术和控制吸附床的温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回收工业废气中的PH3并资源化,通过容积法对比了2种活性炭在25℃下对PH3的饱和吸附容量,研究了不同温度下PH3气体在AC1上的等温吸附行为,利用Boehm滴定法测试了2种活性炭的表面酸性基团。结果表明,含酸性基团较多的AC1更有利于PH3的吸附,在实验条件范围内25℃、40℃、55℃、70℃下PH3在AC1上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4.247 mg/g,2.750 mg/g,2.088 mg/g和1.527 mg/g。由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而得的等量吸附热很好地预测了各实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PH3气体在AC1上的等量吸附热随吸附量的增大而减小,表明AC1表面能量的不均匀性。在实验条件下,PH3的等量吸附热小于30 kJ/mol,过程为物理吸附,便于PH3气体的解吸。  相似文献   

18.
对天然气吸附床在绝热条件下进行了脱附过程的传热实验,实验测量了吸附床在脱附过程中温度分布与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床的温度随放气量的增加不断降低,数值达-35℃左右,而且温度分布极不均匀,相差达到40℃。实验发现吸附床中气体渗透对温度分布与变化有较大影响,较低的温度也严重降低了天然气的释放,从而降低了有效天然气吸附量。本文实验数据为采取强化吸附床的传热与传质技术和控制吸附床的温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钴离子是废弃物中常见的有毒有害物质,产生毒效应的浓度范围低、生物累积性,不能降解消除.因此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钴离子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了溶液pH、反应时间、钴离子初始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麦糟吸附Co~(2+)的影响.研究表明:溶液pH为8、反应时间60 min时麦糟对Co~(2+)的吸附量为最大.吸附等温线研究表明:Co~(2+)在麦糟上的吸附过程与Fre-undlich等温方程式吻合较好.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麦糟吸附处理钴离子废水的过程为放热反应,且该吸附过程为自发的.  相似文献   

20.
磷酸钙沉淀在蔗糖溶液中吸附脱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含量的蔗糖溶液中进行磷酸钙固相对焦糖、类黑素及葡萄糖碱性降解物吸附规律的实验研究发现,该固相吸附剂对这类色素的吸附特性属于Langimiur型,而且其对色素的吸附量与蔗糖含量呈现一定相关性。本文对蔗糖含量的影响进行了机理探讨,并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磷酸钙固相在多组分液相中的等温吸附规律进行了数学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