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藏某石英脉金矿主要载金矿物为银金矿,嵌布粒度较细且不均匀,金品位3.22g/t,为主要回收元素,银品位19.50g/t,为可综合回收元素。针对矿石性质,采用浮选-浮选尾矿氰化浸出联合工艺流程对矿石中的金进行回收。经一粗一精二扫、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浮选流程,可获得浮选金精矿含金95.81g/t、金回收率84.34%的指标;浮选尾矿进行氰化浸出,金作业浸出率为79.31%,对原矿回收率为12.42%。联合工艺最终获得金总回收率96.76%的指标。其中浮选金精矿中银品位为407.01g/t、金尾矿中银品位为5.97g/t、精矿银回收率为68.78%,氰化浸出作业中银作业浸出率为51.53%,对原矿浸出率为15.98%,银综合回收率为84.76%。  相似文献   

2.
银洞坡金矿选一厂氰化浸出过程中存在着金浸出率低、泡沫外溢造成的金的流失和氰化尾渣含泥高严重影响氰化尾渣综合回收等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难题,提出并研究了磨矿与药剂组合的新工艺,使浮选金精矿品位由39.43g/t提高到53.19g/t,金浮选-氰化浸出总回收率由80.92%提高到90.54%;解决了所存在的三大难题。  相似文献   

3.
镇源浮选金精矿细菌氧化——硫脲浸金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镇源难处理浮选金精矿作了细菌氧化-硫脲浸金的试验研究,细菌氧化在模拟堆浸的不充气搅拌和矿浆液固比为1:1的操作条件下进行,使用菌株I,氧化42天,金的浸出率达83.51%;使用菌株Ⅱ,氧化14天,金的浸出率达85.16%;而对金精矿直接进行硫脲浸出,金的浸出率不大于7%。此项技术为开发利用镇源特大型金矿提供了一条路子。  相似文献   

4.
国外某金矿主要有价元素为金、铜,银达到综合利用标准。脉石矿物中蛇纹石、绿泥石含量较高,导致现场浮选精矿的金品位不高,尾矿含金1.8~2.0 g/t。为优化现有浮选工艺流程及药剂制度,基于矿石性质,采用浮选—浸出工艺进行金矿提纯研究。结果表明:①试样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0%、六偏磷酸钠用量为2 500 g/t、1801+戊基黄药用量为40+70 g/t、松醇油用量10 g/t的条件下,采用2次粗选、3次扫选、1次精选闭路浮选流程处理,可获得金品位158.6 g/t、金回收率73.40%的金精矿,金精矿铜品位8.79%、铜回收率73.75%,银品位321.8 g/t、银回收率74.22%。②采用环保提金剂圣的对闭路浮选尾矿进行浸出,当pH调整剂石灰用量为2 000 g/t、圣的用量为3 000 g/t、浸出时间为24 h时,金浸出率为80.00%。试验最终取得金综合回收率为94.68%的良好指标,研究结果为该类型金矿资源的有效回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杨思军  曹锋  田晟 《矿山机械》2016,(10):60-65
在利润降低和环保要求提高的双重压力下,某金矿借鉴国内外同类矿山选别流程应用经验,结合原矿矿石性质,开展了浮选和金精矿氰化浸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原矿在磨矿细度-0.074mm占55%时,获得浮选金精矿品位18.79 g/t,金回收率91.09%;金精矿在磨矿细度-0.048 mm占94%、氰化浸出时间48 h时,获得浸渣金品位2.71 g/t,浸出率83.41%,取得了较好的选矿技术指标。该金矿以试验结果为导向,制定了全泥氰化改浮选工艺的技术改造方案,解决了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经过6个月的生产实践,浮选作业平均回收率91.02%,金精矿氰化作业平均浸出率87.24%,选冶总回收率78.23%,年综合经济效益2 591万元。  相似文献   

6.
贵州某金矿尾矿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贵州某金矿综合利用其尾矿资源提供初步的技术基础,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采用浮选的方法先将金富集在金精矿中,然后对这种金精矿采用焙烧-氰化浸出的方法进行处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金精矿品位达到43.4g/t,回收率达到90.56%,尾矿品位为0.21 g/t;焙烧后金精矿的浸出率可达80.94%。因此,在该金矿进行尾矿的综合利用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含铜铅复杂金精矿矿浆电解处理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矿浆电解-氰化提金-选矿回收铜”含铜铅复杂金精矿处理新工艺。结果表明,矿浆电解铅、铜和银的浸出率分别为95.05%,14.28%和75.66%,金全部留在渣中。矿浆电解渣氰化浸出,金浸出率95.30%,氰化钠用量按金精矿计由常规的14kg/t降至5.1kg/t。氰化渣浮选,铜、金和银的回收率分别为81.86%,40.1%和83.79%。浮选尾矿可以作为硫铁矿出售。新流程结构合理、综合回收用好,为我国复杂金矿的处理提供了一条环保、经济、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回收某高砷高硫复杂难处金矿中的金,分别开展了矿石的工艺矿物学分析,及浮选、焙烧、氰化浸出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黄铁矿、毒砂为主的载金矿物嵌布粒度较细,多以包裹体赋存,采用常规的氰化工艺金的浸出率较低,仅为18%左右。而采用浮选的工艺,通过组合药剂的优化使用,可获得金品位为21.05 g/t、金回收率为92.58%的金精矿,金精矿再经焙烧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可达89.93%。最终矿石在“浮选-焙烧-水洗-氰化” 的联合工艺下,可使矿石中的金得到较好回收。  相似文献   

9.
高硫、高碳难处理金矿是目前常见的金矿资源,对传统浸出工艺带来巨大挑战。针对某企业的含硫高碳金矿,在工艺矿物学的基础上,了解自然金的富存状态,采用“浮选+焙烧+浸出”工艺处理该金矿。试验结果表明,在浮选阶段当磨矿细度-200目占比80%时,以硫酸铜为活化剂,丁基黄药+丁铵黑药作捕收剂时,得到Au品位25.31g/t、Au回收率91%的精矿。再将精矿在600℃环境中焙烧1h,浸出剂绿金30g/t,浸出液pH=12-13,液固比8的条件下浸出36h,精矿中金的浸出率达到89.38%,显著提高金的浸出率。为此类型难处理金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金矿以自然金存在、且嵌布粒度粗细不均匀的矿石性质,采用重-浮联合工艺回收金.先用摇床重选获得粗粒金,再用浮选回收细粒金.对原矿A u品位为5.37 g/t的矿石,可获得金精矿品位100.21 g/t、回收率97.88%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Gold     
  相似文献   

12.
Gold     
  相似文献   

13.
某金矿尾矿库内堆存有金品位为0.70 g/t的尾矿约100万t,尾矿粒度粗细不均,+150μm占46.25%、-74μm占26.50%,金在粗、细粒级有一定程度的富集。为了开发该二次资源,进行了浮选选金试验。结果表明,试样在磨矿细度为-74μm占80%的情况下,以硫酸为矿浆pH调整剂、硫酸铜为活化剂、Y89黄药为捕收剂,采用2粗2精1扫、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可获得金品位为30.88 g/t、金回收率为59.11%的金精矿。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电化学方法测定金在几种不同浓度和不同配比含硫试剂中的极化曲线,研究金在改性石硫合剂(ML)溶液中的溶解过程。结果表明,S2 O32 - 浓度在0 3~0 5mol/L时,溶金效果较好,加入SO32 - 有助于体系的稳定。NH3·H2 O、SO32 - 和S2 - x等有利于消除金表面的钝化,提高金浸出率  相似文献   

15.
16.
Gold Panning     
Robert Roots 《Rocks & Minerals》2013,88(9-10):512-514
  相似文献   

17.
从库存金尾矿中回收金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索明武  任华杰 《金属矿山》2009,39(8):167-169
河南金渠黄金股份有限公司金渠金矿已闭库的马桥沟尾矿库存有尾矿180万t左右,平均金品位达0.87 g/t。为开发利用该尾矿,对其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200目占78%的再磨细度下,采用丁基黄药+丁铵黑药作为联合捕收剂,辅之以硫酸铜的活化作用,经一粗二精二扫闭路浮选,可从该尾矿中获得金品位为12.49 g/t,金回收率为81.36%的金精矿。  相似文献   

18.
部分难处理金矿中存在铁氧化物对金包裹的现象而阻碍提金过程,通过破坏铁氧化物结构可使金暴露而提高金浸出率。铁氧化物包裹金主要来自难处理金矿的氧化焙砂。目前针对此类金矿提金的工艺研究较少,主要包括酸溶法、还原法、氯化焙烧法、炼铁—电解法等。酸溶法工艺简单,效果较差;还原法工艺复杂,可获得较好的浸金效果;氯化焙烧法适应性强,综合利用效果好,但设备投资及维护费用高;炼铁一电解法可在富集金的同时生产纯铁,节约能耗,对矿石要求稍高。  相似文献   

19.
侯林  汪雄武  彭惠娟 《金属矿山》2009,39(9):123-127
燕子沟金矿床位于四川甘孜州丹巴县,永西穹窿核部。矿体主要呈透镜状、似层状赋存于泥盆系危关群浅变质黑色岩系中。矿体的形成与含金石英粗脉和细石英网脉有关,且受断裂控制明显。NNW向牦牛河断裂和EW向磨子沟断裂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小断裂共同构成的米字型构造为成矿流体提供了良好的运移和储存空间。另外,岩浆、变质作用也对成矿起了重要的作用。根据已查明矿(化)体得知外围找矿必须受构造及赋矿岩层的控制,根据这一特点,对矿区外围及深部找矿起到了指导作用,对于在川西地区泥盆系危关群第四岩组碳质千枚岩中寻找似层状大型金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熊文良 《矿产综合利用》2011,32(2):19-21,29
某难选金矿金平均品位4.84g/t,含砷0.51%,碳1.75%(其中有机炭1.07%)。金粒度较细,主要分布在褐铁矿和粘土矿物中,其次以超显微晶隙状态赋存在黄铁矿和毒砂的晶格中,属难处理金矿石。试验先用浮选富集获得金精矿,然后对金精矿采用常压加温酸性预处理,再氰化浸出回收金,所采用的氧化剂在常压、适当加热条件下达到氧化钝化碳质,分解黄铁矿和毒砂的作用,给后续氰化浸出提供了有利条件,克服了高温高压的缺点,易于工业生产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