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双色(多色)红外探测器的研究发展状况。介绍了器件的研制结构形式以及目前达到的性能水平。简述了双色红外探测器在军事、工农业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3.
4.
5.
6.
红外探测器的进展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朱惜辰 《红外技术》1999,21(6):12-15
红外探测器的发展基础是物理学和技术科学的进展。目前的热点是HgCdTe和非致冷焦平面列阵。广阔的军事和民用市场需求驱动探测器技术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毓荣 《红外技术》1989,11(6):38-44
一、引言热释电探测器是70年代中取得重要进展的一种新型器件。目前最好的单元探测器探测率D(500,10,1)已达到5×10~9cm·Hz~(1/2)/W。我国从1970年开始研究这种探测器,其单元探测器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热释电多元列阵及热释电/CCD混成探测器领域差距还很大。  相似文献   

8.
9.
红外探测器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简述了红外光电探测器的发展历史以及分类,可分为室温探测器和低温探测器。然后对每种探测器所使用的材料进行了介绍,室温探测器介绍了氧化钒、无定型硅,低温探测器介绍了碲镉汞(HgCdTe)、量子阱和锡化物超晶格,以及它们在三代红外光电探测器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介绍了黑硅材料以及黑硅在探测器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红外光子探测器与热探测器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戈虹 《红外技术》2011,(9):497-500
根据红外探测器最基本的物理机理和器件模型,对红外光子探测器和热探测器在不同工作温度、不同波长的探测率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对两类物理机理不同的红外探测器的探测率、工作温度和响应波长进行比较,阐述了各自探测器具有优势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1.
SPRITE探测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辛志君 《红外技术》1990,12(3):6-12,26
本文在一维理论的基础上,经微处理机模拟计算,设计给出了工作在8—14μm波段SPRITE探测器的优化参数:器件长700μm,宽62.5μm,厚7μm,读出区长度50μm,工作偏压2.8V。结果表明,受器件粘接胶层热阻及扫出效应的影响,更大的器件工作偏压只能使器件优值参数探测率和调制传递函数交劣。计算结果还表明,尽可能减少器件在衬底上的粘接胶层厚度,背景辐射及材料的净掺杂浓度,有利于提高器件性能。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介绍了昆明物理所对室温长波Hg1-xCdxTe光导探测器研究的进展情况。采用MCT体晶材料已制备出室温8~14μm光导探测器,其λc=11.6μm,D*=1.16×107cmHz1/2/W。  相似文献   

15.
16.
主要介绍用本实验室研制的YBa_2Cu_3O_(7-δ)高温超导薄膜制成几何形状不同的Bolometer实验芯片,采用低温恒温装置,进行了原理性实验,结果表明,几种超导Bolometer在液N_2温区都有明显的红外辐照响应,在给定的测试条件下,其灵敏度对蛇形、大桥、微桥芯片分别为6V/W、284V/W、1.1×10~4V/W。采用电调制和机械光调制,对不同结构测试系统,响应时间分别为2s和0.2(?)。  相似文献   

17.
人体探测器     
曾秀清 《家庭电子》2001,(10):28-30
本文介绍的人体探测器基于下述原理:人体本身有相当大的对地电容。如果人体接近一个已知电容器的正极,该电容器的容量将增大。因此,只要找到一种检测这种容量增加的方法,就能探测有无人体存在。本文介绍的人体探测器中,金属传感器和RC振荡电路的小容量定时电容器相连。当有人靠近传感器时,定时电容器的容量增加,RC回路频率下降。这一频率下降经过数字化处理后,用来控制继电器。  相似文献   

18.
19.
提出卫种新型弱光位敏探测器,总结了该器件理论分析设计,给出了实验结果,并与传统光电倍增管比较了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设计研制了一种集成光电探测器系统,它将光电二极管阵列及信号读出电路集成在同一硅芯片上。本文主要介绍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初步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