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半孤岛综放工作面临侧采空区遗煤多、漏风严重,顺槽顶板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大等特殊实际,对顺槽顶板煤层易自然发火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结合3下105工作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包括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术、堵漏风技术和压注防灭火材料等技术措施的临侧采空区顺槽顶板煤层自燃预控技术,有效防止了3下105综放半孤岛工作面临侧采空区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应用层次分析理论,选择影响采空区煤自然发火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评价,依据层次分析法确定了采空区煤自燃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评定了采空区煤自燃各影响因素,最后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实例应用表明,3#煤层为自然发火危险煤层,与矿井实际相符,这为保障矿井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 在开采极易自然发火煤层的矿井,为防止自然发火,特别是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国外一些先进产煤国家先后试验和采用了向采空区注氮的防火措施,获得了明显效果。为此,我们也进行了考察试验。试验的目的在于:在确保采空区气体充分惰化  相似文献   

4.
路天煤矿是神华集团高产高效矿井之一,主采的16#煤层属于Ⅱ类自燃煤层,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法,极易发生采空区自然发火。针对这种情况采用了注浆、注氮、均压通风、束管监测等开采技术进行采空区防灭火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唐山矿T2293工作面采空区煤层自然发火隐患及相关系统现场的调研分析,找出造成煤层自然氧化的关键因素,采取阻化剂防火、采空区灌浆、喷浆堵漏风、开区均压防灭火等综合治理措施,杜绝了煤层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工作面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6.
详细分析了上覆煤层采空区存在着火位置较高,发火点隐蔽等自然发火隐患以及上覆煤层采空区自然发火的特点,总结性提出了上覆煤层自然发火的预防策略,重点提出了上覆煤层立体式综合灭火技术,成功地解决了某矿上覆煤层采空区自然发火隐患,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同时,也为近距离煤层采空区的防灭火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张双楼煤矿7、9煤为自燃煤层,自然发火期3~6个月,煤层发火较严重。针对该矿9419工作面托顶煤结束面期间存在的采空区遗煤较多,停采后自然发火较快的现状,通过施工高位钻孔,并在钻孔内先后注水、黄泥浆和防灭火剂控制架后10 m、架上3 m范围内的遗煤自燃,有效阻止采空区自然发火,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拆除和封闭,可为类似综采工作面拆除期间防灭火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李付海  张满圈 《煤》2006,15(5):28-29,40
介绍了高瓦斯自燃煤层无煤柱或小煤柱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采空区存在自然发火隐患后,采用联通管均压防灭火技术和注凝胶、复合胶体等防灭火材料,综合治理采空区自然发火的防灭火技术实践与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兴矿N27层综放面煤层为高瓦斯易自然发火煤层,N2-702综放面和N2-703综放面回采期间均发生过自然发火事故封闭工作面,N2-701综放面回采时通过对CO来源及自然发火参数研究,以预防为主,制定并实施了采空区压注氮气、前后三角点采空区充填河砂、注三相惰化泡沫、煤体注凝胶、注水、均压通风、合理控制瓦斯抽采量以及收尾期间架后插管充填河砂等一系列综合防火措施,防止了自然发火事故发生,确保了大兴矿高瓦斯易自燃综放面开采以来首次安全顺利回采、封闭结束。  相似文献   

10.
在对急倾斜煤层采空区漏风及自然发火规律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掩护支架结构、扩大支架口通风断面、采用下行通风、减少工作面溜煤斜巷等技术措施减少急倾斜煤层采空区漏风量,从根本上降低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几率,为急倾斜煤层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庆锋 《中州煤炭》2010,(8):107-109
在研究平煤股份五矿煤层自然发火史的基础上,对煤层发火的规律和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庚组煤未来自然发火的可能性将大于目前的己组煤,以及五矿煤层发火形式主要为采面和采空区发火的结论,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王春  杨旭东 《山西煤炭》2014,(12):61-63
通过分析裕兴煤业煤层自燃发火的原因,研究表明:矿井发火煤层自燃的主要原因是采空区漏风较多,工作面采用放顶煤开采时,采空区浮煤较多,给煤层自燃提供了便利条件。工作面的通风方式由全负压通风改为压入式通风,同时建立了地面连续束管监测系统、采取以黄泥灌浆为主、阻化剂为辅的防灭火措施,确保了裕兴煤业15号煤层的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3.
芙蓉煤矿上平硐63114采煤工作面采空区于1985年9月出现煤炭自然发火,采用了调节风压法,安全回采完整个工作面煤炭。 一、概况 芙蓉煤矿上平硐是个年产近30 万吨的矿井,平硐开拓边界抽出式通风,高沼气矿井,B组煤有自然发火倾向。63114工作面采B_3煤层,煤厚1.6~2米 ,其上的B_4煤层已经采过。其下的B_2煤层还未布置工作面,属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单一工作面,U型通风。B_3与B_4煤层间距最薄为0.15米,最厚为5米,开采层顶板为粘土岩、泥岩、泥质沙岩。工作面切眼与村办煤矿近邻。 63114采煤工作面回风巷由于矿压大,顶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极近距离煤层自然发火规律的分析总结,合理运用开采技术措施、均压防灭火技术、堵漏风技术等技术手段,同时还根据煤自燃机理研制新型防治煤自燃阻化泡沫材料,从本质上减少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几率,最终形成"开采技术措施+控风措施+新型材料"防治极近距离煤层自然发火的综合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煤》2015,(8)
山西潞安集团和顺一缘煤业在开采15号煤层时,由于煤层属于自然发火煤层,且发火周期短,在工作面回撤过程中采空区遗煤氧化会导致自然发火。文章针对该矿工作面回撤期间自然发火的规律和回撤经验,提出利用通过工作面快速封闭和启封消除采空区自燃隐患的手段,解决了工作面回撤期间采空区自然发火的问题。为类似矿井在回撤过程中措施的采取提供了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6.
乌兰矿3#煤层自燃倾向性属容易自燃煤层,自然发火期为65 d,在遇断层或地质构造时自然发火期相应缩短。采空区浮煤呈立体分布,不利于注浆和喷洒阻化剂;工作面巷道沿大倾角厚煤层底板掘进,易冒顶,巷道松动圈发育,松动圈不仅易自燃,而且瓦斯含量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工作面支架倾角大,推进度慢,同时瓦斯抽采增大了采空区漏风,致使采空区浮煤极易自燃。通过采用监测监控、注氮、灌浆、均压通风等综合治理技术,有效抑制了矿井火灾。  相似文献   

17.
兴隆庄煤矿主采煤层为山西组3#煤层,平均厚度8.5m,为Ⅱ类自燃煤层。矿井分层开采时期,共发生自燃隐患20余次,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推广应用综采放顶煤无煤柱一次采全高技术,提高了资源回收率,实现了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但两端头顶煤放出率低,采空区存在遗煤,自然发火风险较大。随着近年来开采强度的增大,通风系统相对复杂,大面积采空区连成一片,漏风条件充足,大大增加了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技术难度。  相似文献   

18.
梁可进  邱春亮  王道国 《煤矿安全》2013,(2):131-133,137
硫磺沟煤矿为高瓦斯矿井,W(9-15)102工作面为矿井首采工作面,布置在9-15#煤层,该煤层平均厚度32.94 m,分层开采。开采煤层为易自燃煤层,最短发火期为17 d。由于综采设备的庞大粗笨,工作面回撤所需的时间长,在综采支架撤除期间,采空区与支架顶部的浮煤极易发生自然发火事故。因此,有必要对综放工作面拆除期间自然发火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均压堵漏、注氮、注浆、注水、注胶等综合防灭火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陈汝豪 《煤》2019,(9):89-91
木瓜煤矿现阶段开采的9号煤层为易燃煤层,为防止9号煤层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采用程序升温氧化实验,对不同温度条件下各种气体的产生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确定木瓜煤矿9号煤层采空区自然发火的标志性气体为CO、C_2H_4、C_2H_2,并且建立完整的采空区遗煤自燃监测预报体系,通过合理的组织及管理措施,实现了木瓜煤矿9号煤层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为防止木瓜煤矿10#煤层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对10#煤层进行煤样自燃特性实验分析,确定了采空区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以10-100工作面为例,建立束管监测系统;分析表明,距工作面大于55.2 m的采空区存在自然发火的可能;采用进风侧埋管采空区注氮系统,注氮后采空区CO浓度明显降低;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