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南岸,一条龙湖使不少房企大鳄争相抢滩:黄河北岸,一条凤湖引来地产大腕群英毕至。黄河宝地,相映成趣的两湖可谓“龙凤呈祥”,加之郑州提出的“东扩北移、跨河发展”战略,使连接郑州北部的平原新区炙手可热。天时、地利、人和。为了抢占先机,恒大集团率先入驻凤湖南岸,独拥黄河北万亩湿地,用百亿巨资打造出了一座208万平方米中原首席大型国际社区——“金碧天下”。  相似文献   

2.
毛毳 《建造师》2010,(8):289-290
钢琴协奏曲《黄河》由殷承宗,储望华,盛礼洪,刘庄四位艺术家根据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改编完成,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历史背景,以黄河象征中华民族,描绘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取得抗战胜利的音乐作品。这部作品产生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被广泛的演奏并影响了中国音乐界几代人。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5)
东阿县位于鲁西平原,沿黄114华里,水丰质优,渔业发展特色明显,是全国唯一一个“中国黄河鲤鱼之乡”,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阿黄河鲤鱼”以其独有的金鳞赤尾、体形梭长、肉鲜味美扉名远扬,特别是该县绣青现代渔业园区打造的“精品黄河鲤鱼”更是倍受青睐,一鱼难求。  相似文献   

4.
张涛  柳云雁 《中国园林》2023,39(4):47-51
黄河中游地区具有深厚的黄河形胜营造、景观审美 传统,从而留下“黄河禹门”“舜都蒲坂”“潼关天险”等 一系列声名卓著的黄河形胜。拟揭示禹门“龙门相峙”、蒲坂 “表里河山”、潼关“丸泥锁钥”等藏匿在形胜背后的景观格 局,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梳理、分析形胜景观格 局的规律性,追溯形胜特征的形成路径及阶段性成果;其中发 掘了“景象”“形势”“四望”“心象”“因借”等景观格局 构建的内在机理及其形胜景观“现象”的审美“动因”,进而 解读了因地制宜的传统人居环境营造智慧及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黄河玉带公园是徐州人民改造故黄河的杰作,是徐州人民的骄傲。公园贯穿古城,全长7公里绿化面积157.6亩,为开放式的大型公共绿地。 徐州,地处沂、沭、泗诸水下游,历史上汹涌的黄河给沿岸人民带来无数沉重的灾难,徐州人民饱受水害之苦。公元1875年,黄河从山东利津入海,作为灾难的象征——黄河在徐州留下了一条故道。由于黄河故道河床高出地面,堤岸残破,河道淤塞,每逢汛期,故黄河水位高出地面3至7米,严重威胁着市区人民的财产安全。为此,徐州人民曾进行过无数次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宋知州苏轼、明总理河道潘季训治水保城的业绩和佳话。但在生产力低下的旧社会,根治黄患,人们只能寄“苏姑显灵”、“铁牛镇水”,而故黄河,犹如一条巨大的水袋,千百年来悬吊在徐州人民头顶,随时都有浇顶之灾。  相似文献   

6.
1 简介 “黄河大观”为郑州市旅游局重点工程项目,于1993年筹建,我院承担“黄河风情”景区的详细规划。 目前,“黄河风情”景区道路骨架均已形成,并修建了部分景点。 “黄河风情”景区总用地面积为100公顷,共有38个景点,大部分景点沿小黄河布置,靠近小黄河处以微缩景点为主,部分足尺景点供群众参与。略远离小黄河。足尺景点,可获得较好的社会及经  相似文献   

7.
臧文广 《中国消防》2012,(20):34-34
“壶口名气天下传,黄河文化不简单,消防理念重如山,义务宣传有老汉……”近日,在山西省吉县壶口宾馆旁边的小广场上,披红挂绿的刘爱国老汉在欢快的腰鼓声中扭着秧歌,开场白是新编的防火七字民歌,引来了游客们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相似文献   

8.
徐州在做故黄河的景观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 ,以高度的战略眼光把徐州市列为特大城市和徐州城市圈的中心城市来重点发展 ,这徐州市故黄河生态河堤一角 冯洪明摄是徐州市面临的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面对如此好的发展良机 ,徐州市立刻行动起来 ,以把徐州市“做大、做优、做美、做强”的思想为指导 ,进一步加大了城市综合整治力度 ,重点实施了“三路一河”、“两山一湖”、“两环一区”等重点工程 ,其中对故黄河的综合治理尤其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故黄河的概况故黄河又名废黄河 ,是历史上的黄河故道 ,经过 72 0余年 ( 1 1 2 8-1 855年 )的…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青海省简称青,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源头”、“中华水塔”。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5000m之间,西高东低,西北高中间低,地形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0.
《重庆建筑》2010,(11):F0003-F0003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2月24日,位于郑州市紫荆山公园西端的黄河博物馆主体建筑,经过7个多月一点点的“挪动”,终于“平移”到距离原址101.7米远的新址,正式入驻新家。然而,这项耗资数百万的工程却引起了民众的广泛争议,一方为历史文物得到保存而欢欣鼓舞,另一方却因为花费巨大和建筑上出现“裂痕”而认为此举不值,甚至有市民质疑,与其迁移旧房“劳民伤财”,不如拆掉重建。那么,黄河博物馆平移,到底值不值?专家们对此是什么样的看法?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有什么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河大观倡导的是“非地产项目”的地产化运作,致力于中国观光主题园不良资产的激活转型实验,为国内存量资产提供一条崭新通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馆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黄河淤泥沙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升  郭民 《中国建材》1994,(12):35-36
黄河淤泥沙的综合利用张金升,郭民,李松黄河淤泥沙是黄河冲击流经黄土高原裹携大量泥沙至黄河下游,由于流速渐缓沉积落淤而成的一种沙性土壤。黄河淤泥沙作为一种大自然废弃物,如不加以合理整治与利用,会给两岸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危害,尤其是在被称之为“地上...  相似文献   

15.
2001年7月起,黄河水利委员会启动一项旨在利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黄河问题、提升治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推动黄河水利现代化的宏伟工程——“数字黄河”工程,预计到2006年基本完成框架建设,2010年建立全面的业务应用系统并投入运行。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数字黄河”工程已由蓝图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16.
《中州建设》2010,(9):36-46
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近日从淄博市建委获悉,该市高青县用黄河泥沙烧结而成的多孔节能“黄河砖”项目,正式通过省级鉴定。据悉,该项目现在每年可为黄河清淤480万m^3,可节省土地上百亩。  相似文献   

18.
《建筑》2006,(9)
济南市经十路道路和环境建设工程,荣获了全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参建单位济南黄河路桥工程中心在争创“鲁班奖”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并荣获了“中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奖。经十路大面积地进行了SMA沥青上面层施工,是在城区道路大面积地运用这种新工艺施工。施工中,济南黄河路桥工程中心先是与兄弟单位合作,完成了燕山立交桥至营市街11公里的施工任务。之后独立完成了段店立交桥至担山屯立交桥5公里的施工任务;并优选骨料,以4台进口大型拌合站加工,6台进口摊铺机、16台压路机组成梯队,将主干道33米宽的快车道一次摊铺热碾成型,创造性地…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2)
<正>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西北20公里处黄河之滨。这里是黄河之旅的龙头景区,也是黄河的最佳观赏地,此段以其"悬、险、荡、阔"之奇和朝霞、暮云、烟柳、睛岚、涛声、帆影、雁阵、雪原等景观融为一体,构成无穷变幻的四季景观,组成一副美仑美奂的山水画卷。黄河日出与大河日落更令游人留恋往返,中华炎黄坛,在向世人展示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更是全球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圣地。  相似文献   

20.
鲁林 《中国园林》2000,16(3):62-63
本文介绍了黄河小浪底坝前出水口处八号路环境景观的构思与设计,突出“因地制宜”,创造园林精品“的设计原则,为黄河小浪底旅游区增添一处休憩、观光、游览的园林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