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燃气(油)锅炉房供能系统的节能不仅能降低运行费用,而且还能促进燃气供热事业的发展。节能方法使燃气(油)锅炉能效提高,供热系统能效提高等。  相似文献   

2.
燃气(油)锅炉房供能系统的节能不仅能降低运行费用,而且还能促进燃气供热事业的发展。节能方法使燃气(油)锅炉能效提高,供热系统能效提高等。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某商务区区域能源项目为例,介绍了区域供冷供热系统、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辅助供冷供热系统和蓄能系统。详细介绍了空气源热泵与水源热泵串级供热系统、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并对系统总投资、运行能效与运行成本进行了分析。设计遵循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电能自发自用为主、上网售电为辅,发电余热利用最大化的原则,即利用水源热泵机组深度回收低温余热,实现能源梯级利用优化,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从提高系统能效的角度出发,在供热计量收费以后,需同步地进行循环水泵的变流量的调节。本文通过分析供热系统循环水泵变流量调节及其对良好水力工况实现的巨大影响,来阐述在供热计量收费以后,在节能方面和改善调节阀(温控阀和电动调节阀)和自力式平衡阀的工作条件方面,循环水泵变流量调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节能减排是衡量供热系统能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首先从技术、管理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集中供热的问题所在,然后提出了要对供热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对供热资源进行优化处理、提高供热单位的管理水平等措施,从而循序渐进的改善我国供热系统不良状况,使供热系统达到节能减排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我国供热行业现状的考察分析,供热行业节能空间是相当巨大的。供热行业是能耗大户,以往的住宅供暖按面积收取热费.在设计中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供热用热浪费很大。在能效经济时代,如何将节能技术应用于供热系统的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公司根据多年来在供热行业中实施节能改造工程的实践.总结出一套成熟的对供热系统整体优化与节能改造技术.并且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效果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计算能源利用效率的大小,对北方地区常见的五种天然气供热方式(燃气壁挂炉、区域燃气锅炉、直燃型燃气吸收式热泵、分布式能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比较分析,为不同用户因地制宜地选择高效热源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综合利用效率虽高,但现阶段不适宜作集中热源发展;其次是增加吸收式热泵的燃气锅炉和分布式能源,具备节能潜力和良好的发展空间,可长期作为城市集中大热源的补充或独立承担热负荷需求;燃气壁挂炉供热能效相对较低,但因分户采暖,在热网敷设不到的地域以及新型农村社区鼓励发展。  相似文献   

8.
提高供热系统能效是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能源结构发展趋势和供热方式入手,详细分析了供热系统的节能潜力和节能途径。并对我国供热系统综合能效指标和有关建筑节能政策的制定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套二拖一大型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背压供热机组,提出了烟气余热深度利用集成新工艺。该工艺在热力站处利用吸收式换热机组降低热网回水温度,在热源处通过两级加热实现烟气余热的深度回收,可将排烟温度降低到20℃左右,大幅提高了热源的供热能力和系统的供热效率,解决了燃气热电联产系统供热能力不足(热电比小)、燃气消耗量大的问题。与常规参考供热系统相比,该系统在输入燃气量不变、输出电力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全年回收烟气热量能够提高供热总量32.2%以上,供热面积可达1 655万m~2。对该工艺的流程进行了设计,全年运行工况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实现良好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燃气供热锅炉房能源利用的影响因素。降低排烟热损失、提高运行控制水平的节能潜力较大,最值得关注;降低锅炉排污热损失、降低燃气热水锅炉系统补水率、提高燃气蒸汽锅炉凝结水回收率有一定的节能潜力,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自1996年北京城区供热"煤改气"后,天然气锅炉房数量骤增。多数供热锅炉房的锅炉控制部分没有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加之供热系统固有问题较多,造成大量的供热能源(燃气、水、电)浪费。对住宅小区的燃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与世界银行(世行)签署了《全球环境基金(GEF)赠款协议》,用以支持中国供热改革与建筑节能(HRBEE)项目,由建设部负责组织实施。该项目旨在提高中国寒冷地区城市住宅及集中供热系统的能效,并使其获得实质性的持续发展。项目将与各级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供热企业进行合作,主要包括:(i)通过加强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改进设计及运用先进的节能措施,提高建筑的热工性能;(i)i通过实施热计量、按成本计价和按热耗收费,改革热计量收费系统;(ii)i实施供热系统现代化的改造,实现终端用户控制供热,按需供热。H R B EE项目将…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型燃气热电联产供热系统中汽轮机抽汽与热网水换热过程中温差不可逆损失大、烟气排烟温度高、乏汽余热没有充分利用的问题,提出了源网一体化的烟气-乏汽余热协同回收新流程,通过降低热网回水温度的源网一体化技术,解决了回收烟气余热驱动蒸汽压力和流量不足的难题,通过在热源处烟气、乏汽余热协同回收,进一步提高系统供热效率,解决了困扰燃气热电联产系统供热能力不足(热电比小)、燃气消耗量大的问题。在输入燃气量不变、输出电力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回收烟气和乏汽余热后电厂输出热量能够提高50%以上。以9F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例,对系统的设计工况和变工况分析、节能性分析以及经济评价进行了研究,该技术可以实现良好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国内城市集中三联供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先瑞 《区域供热》1997,(6):19-21,13
城市集中三联供系统是指利用城市各类能源,使用一套系统向城市民用建筑群或住宅区集中供应采暖、空调和生活热水用能的装置。实践证明:三联供系统是一种先进的、实用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供热新模式,是一项利国、利民、改善城市人民工作生活环境,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节能项目。该系统能从以下几方面节能。1.能够有效地利用城市各种能源,且能源利用率高。电、燃气、油、海水、垃圾焚烧热等都可以作为城市三联供的能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若利用热电厂的低压蒸汽作为城市三联供的热源,一则可以提高夏季热电厂的发电和供热量,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燃气锅炉房供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制定经济性、节能减排评价内容。结合工程实例,对两种供热方案(方案1: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方案2:燃气锅炉房供热系统)的经济性、节能减排效果进行计算分析。当系统寿命取15 a时,方案1、2的费用年值分别为194.87×10~4、235.49×10~4元/a,说明方案1的经济性更好。供热系统净现值与系统造价、年运行费用负相关,与一次性收费、热费正相关。相同条件下,方案1的净现值大于方案2,说明方案1的投资效益更好。受政策影响,一次性收费、热费不会出现较大波动。提高供热系统净现值应从降低系统造价、年运行费用入手。方案1的折算标准煤耗量比方案2低87%,主要得益于对市政污水余热的利用。方案1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方案2分别低43.8%、45.0%、72.8%,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介绍太阳能集热器、空气源热泵和燃气壁挂炉联合供热系统的流程和控制策略。为了评价系统及各单元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性能,对系统进行测试,提出8种测试工况以及能效指标。在佛山地区搭建太阳能集热器-空气源热泵-燃气壁挂炉联合供热系统的实验台。由测试结果可知,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太阳能保证率最大为45.9%,空气源热泵的COP最大为5.13,燃气权重最大为0.57,系统综合能效比最大为2.62。  相似文献   

17.
供热体制改革促进了供热系统现代技术的应用,本文针对供热分户计量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集中供热系统总量控制策略和实施方案,实现节能应该从源开始,设备匹配是关键,过程控制热负荷是依据,供热量是保证。适时优化控制、量化管理、提升能效对提高系统运行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并提供供热系统量化管理总量控制应用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供热能力,研究了应用3S离合器背压供热技术和基于吸收式换热(Co-ah)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分析了两种技术的优劣,通过案例给出两种技术的系统形式,对系统进行了热力分析和经济性分析。3S离合器背压供热技术和Co-ah循环供热技术均可以增大供热能力,但是后者不仅能回收乏汽余热,还可以回收烟气余热,是全面提升燃气热电厂供热能力的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系统的功能、产品工作原理与特点、方案设计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太阳能集热燃气辅助复合供热系统在新疆昌吉特变电工世纪花园小区二期工程中的运用。该复合供热系统采用智能工作站自动控制运行,自动实现温差循环,即时补水。太阳能系统产热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一) 我国北方城市,供热建筑面积在1.0~100万m~2的中小区供热系统中,约有几亿m~2。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供热能效不高。按理讲,热容量为1t/h的锅炉,可供1.0万m~2的供热面积(此时供热概算热指标为60kcal/m~2·h或70w/m~2)。而实际上,只有少数地区能供到0.8万m~2,大多数只能带到0.6~0.7万m~2(1989年11月全国采暖节能会议上提供的资料),有的甚至只能供0.3~0.5万m~2。笔者曾到某单位进行了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