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截头堆砂白蚁的原始繁殖蚁脱翅配对后的有关行为特点:1、喜欢找隐蔽的地方营钻,第二天就把洞口封闭,在洞内活动、取食、排泄。7个月时,洞口封闭率仍在89%。2、多头成虫可以共存。实验表明,截头堆砂白蚁原始繁殖蚁脱翅后,可以3头(两雄一雌或两雌一雄)成虫在一个群体内共存。存活时间超过245天,而且能正常繁殖子代。截头堆砂白蚁原始繁殖蚁有关生物学特点:1、初建群体的发展状况。对培养半年的群体进行解剖,最大的幼议有3龄,在群体中,幼蚁最多的一群有7头,平均每个群体的幼以是3.5头,卵最多的一群有6粒,平均每个群体的卵是1.9粒。2、原始繁殖蚁的性比例,雌雄比例1:1.4.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论述在恒温29±1℃,相对湿度75—85%的条件下,截头堆砂白蚁有翅成虫脱翅配对后的一些生活习性及生物学特性。有翅成虫脱翅配对后,喜欢钻进隐蔽的地方,并喜欢群集性,如果单独饲养一对成虫,成虫存活时间较短,若加入15头若蚁一起饲养,成虫存活时间较长。有翅成虫脱翅配对后,一般要经过30~32天才开始产卵,卵至孵化的历期63天左右。  相似文献   

3.
截头堆砂白蚁的若蚁,只要温湿度适宜。容易形成补充型而建立一个新的群体。试验结果表明,每个实验群体中都有补充型的出现。在恒温27±1℃,相对温度80—60%之间,第一个补充型的形成历期一般为13—20天,第二个补充型的形成历期一般为15—30天。雌雄补充型形成后的生物学特性如下:1.补充型形成后,一般都有繁殖能力。雌雄补充型出现至产卵历期一般是24—31天,卵至孵出幼蚁的历期一般是53—58天。2.补充型形成后最终稳定为一雌一雄。对培养了6个月的群体进行解剖。各个群体中只存在一对补充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了圆唇散白蚁的某些生物学特性。通过多年观察有翅繁殖蚁每年在四月下旬至五月中旬大量出飞,该蚁产卵前期一般在8—11天,卵历期多在一个月左右,幼蚁明显发生品级分化约在幼蚁孵化后10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5.
家白蚁营大巢,过着隐蔽的群体生活,它的扩大危害,除了人为因子传播外,更重要的是在成熟群体内,在每年一定的季节,飞出大量有翅成虫,增殖新群体进行危害,通过实验室试验,了解到家白蚁幼年群体的建立,对温度、湿度及食料因子要求严格,建立幼年群体的适宜温度为25-30℃,环境基质含水量为25-30%,最好的食料是马尾松及其它松树。在广州室温下饲养的家白蚁生物学特性:(1)成虫配对后在5-10天开始产卵。(2)家白蚁卵的孵化期为31-35天,孵化期长短受温度制约。(3)家白蚁成虫有护卵及助卵孵化能力。(4)初步测定幼蚁有6个令期,4令期间出现工蚁和兵以分化,工蚁是一个不稳定类群,可以向短翅补充型及兵蚁分化。成虫有护幼蚁及助幼以脱皮能力。(5)家白蚁生殖潜力特大,由它的生理功能及生态条件决定。(6)蚁巢成片叶扶,由成虫唾液与食料及砂土等基质组成,配对后80天腔室内开始出现巢架。(7)家白蚁生活史是漫长的,要8年才完成一个生活周期。  相似文献   

6.
温湿度对截头堆砂白蚁生存与繁殖发展有密切关系,在相对湿度80%条件下,温度低于18℃和高于33℃,不利于该种群的存活与发展;在恒温27±1℃条件下,相对湿度低于75%就会影响其生存繁殖。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截头堆砂白蚁在恒温27±1℃,相对湿度60%、75%、80%、90%条件下形成补充型及繁殖能力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温度适宜,湿度不适宜亦会影响该种白蚁补充型的形成及繁殖发展。该种白蚁的适宜湿度是75%-90%之间,最适宜湿度80%-90%。80%和90%这两组湿度的试验群体均能形成补充型,补充型均有繁殖功能,子代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8.
作者近年来对白蚁巢群解剖时,常发现一些补充型生殖蚁的另几种配体繁衍群体,即:家白蚁属Coptotermes原始型蚁王与翅芽补充型蚁后同居一巢、或翅茅补充型蚁王与原始型蚁后并存一起繁衍后代;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同一巢群的若蚁可从第三龄至成虫的各个龄期,在同一时期内经过一次成熟性的蜕皮,发育成幼翅鳞型,翅芽型和无翅型的生殖蚁来维持群体生存与发展需要,并无抑制补充生殖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9.
堆砂白蚁是我国南方木材、木家具等的主要害虫之一。它生活非常隐蔽,从一对脱翅成虫钻入木材中,交配、产卵、孵化至创造新群体,由新一代若蚁变为成熟的有翅成虫到分飞前,很少钻出被害物。由于它完全生活在木头里,所以实验观察相当困难。对  相似文献   

10.
黑翅土白蚁主要危害堤坝,造成堤围崩缺、漏水,危害农作物蛀食根茎也很严重。对它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曾有人报导;“在群体营养上,食物首先由工蚁吞入体内,以后又将自己体内已经消化或半消化的食物液体,从口或肛门排出,饲喂给不能自行取食的幼蚁、兵蚁、蚁王、蚁后和繁殖蚁”。作者进行了这方面的野外系统调查和室内配对  相似文献   

11.
普见家白蚁生殖特点和巢内各蚁型数量变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见家白蚁是安徽沿江、江南分布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白蚁,取食树木、房屋的梁柱等,本文搞清了1.群体内各蚁型的数量关系:工蚁53.9~88%,兵蚁1.58~6.10%、幼蚁2.77~35.29%,翅芽若蚁0.76~16.45%。2.雌雄成虫生殖器官构造,雌成虫有功能卵巢管6~8条,蚁后随巢令增加,卵巢管数也不断增加,成熟蚁群蚁后的卵巢管1666~2204条,雄成虫发育至蚁王,精巢叶数也会增加。3.幼年、成熟蚁群蚁后体长、卵巢管数、整巢蚁数随蚁后巢令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具有若蚁和不可逆无翅工蚁品级的白蚁是生态上最成功的和最有破坏力的昆虫。白蚁早期发育的分化,导致若蚁和不可逆转的无翅工蚁这两个品级分隔,是由环境严格决定的,这一理论被广为接受。我们提供了证据,基因纽也能影响这一过程。尽管饲养条件相同,从若蚁和工蚁衍生的次级繁殖个体之间进行4种不同杂交所产生的后代,有强烈的品级分化和性比。这些数据符合X染色体上的一个位点两个等位基因的模型。在5种可能的基因型中,有1种是致死的,2种产生工蚁,另2种既可产生若蚁也可产生由环境决定的工蚁。因此,白蚁的品级是由环境和复杂的基因遗传型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8):29-30
为了研究哒螨灵对茶橙瘿螨种群的亚致死效应,采用室内叶碟饲养,利用生命表技术分析哒螨灵亚致死剂量对茶橙瘿螨F0和F1代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哒螨灵LC_(50)、LC_(20)和LC_(10)剂量处理茶橙瘿螨雌成螨后,可刺激F0代雌成螨产卵,使其产卵量分别增加了56.35%、48.74%、38.61%,但对其寿命、产卵期和后代性比没有影响;F1代的卵期、幼螨期、若螨期和成螨期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但雌虫成螨寿命均比对照短;F_1代产卵期和产卵量明显低于对照,而雌雄比高于对照,均差异显著(P<0.05);F_1代种群内禀增长率(r_m)、净生殖率(R_0)和世代平均历期(T)均明显低于对照,种群倍增时间(Dt)高于对照,周限增长率(λ)与对照差异不大。说明哒螨灵亚致死剂量对茶橙瘿螨无刺激增殖作用,可降低茶橙瘿螨种群繁殖速率。  相似文献   

14.
《园林》1998,(4)
3)丽鱼科鱼的繁殖丽鱼科鱼,也称慈鲷科鱼,此科鱼对后代关怀备至,均有护卵及护苗特性,有的鱼在卵的孵化期间不吃不食,一心一意保护鱼卵的安全。有如慈母,故也称为慈鲷科鱼类。此科鱼的特点是雌雄鱼自由恋爱,一起产卵育子。代表性鱼如各色神仙鱼及五彩、七彩神仙鱼等。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2,(3)
对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同一种群中3种规格(小型个体783.0 g±55.2 g、中型个体991.3 g±62.3 g和大型个体1248.5 g±122.9 g)母体的繁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繁殖季节,不同规格母体的月产卵量差异较明显,其中小型母体在产卵期首月和末月产卵量所占比例相对较高;3种规格母体的平均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与母体的大小呈正相关,平均窝数与母体大小则呈负相关;窝卵数、卵重、卵宽也与母体规格呈正相关,其中窝卵数的差异极显著(P<0.001)。在代表卵形状的卵长径与短径比值中,小规格母体产的卵略长,但差异不显著;大规格母体产的稚龟则显著大于小规格母体产的稚龟(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以大规格母体作为繁殖亲本,可以获得更多的后代。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2,(2)
为实现北方须鳅Barbatula barbatula nuda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于2015—2019年采集野生北方须鳅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探索了北方须鳅的繁殖季节、雌雄鉴别、人工催情、产卵、人工孵化等关键性技术。结果表明:通过催产北方须鳅雌亲鱼55 000组,获卵5 960万粒,平均催产率为45.0%,平均受精率为56.0%,平均孵化率为42.7%,水花鱼苗为1 840.3万尾;辽宁东部山区北方须鳅繁殖期主要集中在3月中旬—4月上旬,北方须鳅卵径为(2.15±0.07) mm,产卵最低水温为8.5℃,适宜水温为17~22℃,在此温度下,效应时间为23~26h,人工授精适宜雌雄比为2∶1;受精卵吸水后卵径为(2.35±0.05)mm,历经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器官分化期和出膜期;从受精至仔鱼孵出积温为66.67℃·d,受精至仔鱼平游积温为126.5℃·d;初孵仔鱼全长为(4.9±0.8)mm,体质量为(0.6±0.1)mg。研究表明,通过生态调控(温度)和生理调控(复合催产药物)措施,可实现野生北方须鳅的规模化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2,(4)
为研究乌江流域平舟原缨口鳅Vanmanenia pingchowensis的繁殖生物学特征,于2017年1月—12月至2018年3、6、9月在乌江中游佛顶山支流采集平舟原缨口鳅标本262尾,测定其体长、体质量和性腺质量等基础数据,分析了性比、副性征、卵径、繁殖力和性成熟系数等繁殖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雌雄群体年龄分布在3+~6+~6+龄,优势年龄组均为4+龄,优势年龄组均为4+和5+和5+龄;协方差分析显示,雌鱼的体长、体质量关系与雄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雌雄鱼副性征不明显,繁殖季节性比为1.53∶1;用Logistic方程推算初次性成熟理论值,雌性体长58.72 mm、体质量3.83 g、年龄2.93 a,雄性体长52.45 mm、体质量1.99 g、年龄3.05 a;绝对繁殖力为739~2953粒,平均(1629±520)粒,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150.5~358.4粒/g,平均(250.2±58.5)粒/g;雌鱼Ⅳ期卵巢中存在明显的两批卵子,发育类型为分批同步型,产卵类型为完全同步型;卵径频率分布显示,平舟原缨口鳅繁殖期在5—7月。研究表明,当前乌江佛顶山平舟原缨口鳅繁殖群体大龄化趋势明显,补充群体严重不足,建议从保护现有种群和人工增殖两方面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2,(5)
为探究异地引进的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苗种是否适合本地养殖,对江苏省宿迁市的骆马湖(SQ)、江苏省兴化市的乌巾荡(XH)、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太湖(WJ)、湖北省大悟县竹竿河(DWX)和黑龙江省宾县的松花江(BX) 5个不同地理种群的野生宽体金线蛭亲蛭的繁殖力,稚蛭第21天时的成活率、生长指标,以及幼蛭第121天时的成活率、生长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在亲蛭体质量间无显著性差异(P>0. 05)的情况下,其各自平均产卵茧数量、卵茧平均质量和平均出苗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5),种蛭平均体质量与卵茧的平均质量、卵茧的平均出苗数量均成正比;各地区间稚蛭第21天时的成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5),黑龙江宾县稚蛭从第11天起生长指标明显低于其他4个地区;江苏3个地区幼蛭第121天时的成活率明显高于黑龙江宾县和湖北大悟县幼蛭,黑龙江宾县幼蛭从第30天起生长指标明显低于其他4个地区。研究表明,江苏3个地区的宽体金线蛭较适宜本地区养殖,夏季水温应控制在30℃以下,在宽体金线蛭的养殖购种时最好选择与本地环境相近的亲本和蛭苗。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24)
<正>东亚飞蝗身体粗壮,采食范围广,喜食禾本科植物:小麦、玉米、谷子等;不喜食甘薯、马铃薯、麻类等。。飞蝗适应性强,从孵化成幼蝗后,经45-50天的饲养过程即可销售,所以时间短、回报快。饲养成虫一万只东亚飞蝗可达15--20公斤,按目前的市场销售价格15~25元一斤,其经济效益是可观的,并且购种只一次。自繁数十倍,卵孵蝗,蝗生卵,周而复始,多年饲养,一只雌蝗一次可产卵35~90多粒。飞蝗之所以受人青睐,是由于它肉质松软,鲜嫩,营养丰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2,(5)
通过活体观察和Bouin's液固定对乌苏里江尖吻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的胚胎及仔、稚、幼鱼的发育进行观察,确定尖吻细鳞鲑的发育过程,详细描述了胚胎各发育时期的时序、形态特征以及仔、稚、幼鱼的发育特点,并将尖吻细鳞鲑与其它几种鱼类进行比较,探讨破膜所需时间与卵子性质和孵化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尖吻细鳞鲑成熟卵呈淡黄色,圆球形,卵径为(4.32±0.21)mm,含有大量卵黄,卵的比重大于水,属端黄卵,卵膜厚,无黏性,有弹性;受精卵在水温6.010.7℃条件下,历时597 h孵出,有效积温为190.79℃.d;尖吻细鳞鲑胚胎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等6个阶段、26个发育时期。初孵仔鱼全长为(10.67±0.02)mm,破膜第13天仔鱼出现鳔并开始上浮,第14天仔鱼卵黄囊吸收完全,仔鱼期结束,进入稚鱼期;破膜后第25天稚鱼体侧出现幼鲑斑,第35天各鳍发育完全,进入幼鱼期,此时鱼体外观与成鱼无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