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龙东井田奥灰含水层富水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系统收集龙东煤矿各勘探阶段及生产补勘取得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龙东井田奥灰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奥灰富水规律进行了探讨。对今后龙东煤矿21#煤层的安全开采和矿井水害防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郑晨  吴基文 《煤炭技术》2014,(10):82-84
在收集矿区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太原组上段灰岩富水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宿南向斜太灰富水性最好,宿东向斜太灰富水性次之,宿南背斜西部太灰富水性最差;随着灰岩埋深的增大,太灰富水性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充分收集淮北临涣矿区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太原组灰岩的富水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临涣矿区太原组灰岩岩溶在平面上和垂向上整体发育较差,局部岩溶发育;灰岩富水性整体弱,局部较好;岩溶发育程度有随埋深减弱的规律,相对应有富水性随埋深的增加而减弱。矿区太灰含水层整体属于"高承压,弱富水"型含水层。  相似文献   

4.
许庆青  许进鹏 《中国煤炭》2012,38(7):29-31,80
分析了淮北矿区太原组灰岩含水层特征以及矿区内的5个水文地质亚单元的太原组灰岩含水层的富水性,经分析表明,太原组灰岩富水性与井田构造密切相关,并且其富水性具有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减弱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煤矿安全》2015,(7):169-171
为解放龙固煤矿21煤深部资源,延长矿井寿命,根据奥陶系顶部存在隔水层的理论,分析现有水文地质资料,证实了龙固煤矿奥陶系灰岩顶部存在隔水层并得出其厚度,并对本溪组14灰及15灰富水性及其对回采过程中突水的威险性进行分析。结果认为预防重点是底板中的陷落柱和底板等构造,并最终确定了注浆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6.
在收集车集井田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太原组上段灰岩赋存情况及富水性进行分析评价.研究表明,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对井田开采二2煤层有一定影响,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底板注浆加固等相应措施,防止水害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7.
奥陶系灰岩富水区带划分的综合水文地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陶系灰岩富水区带划分是矿井水灾害预测与防治的基础,本文利用钻孔岩溶分析和瞬变电磁勘探相结合的水文地质研究方法,研究了奥陶系灰岩垂向上和平面上的富水性,划分了井田富水区带,实现了对矿井范围内水文地质信息的最大利用,形成了适合奥陶系灰岩富水区带划分的配套方法。  相似文献   

8.
根据新郑矿区水文地质勘查成果及相关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对矿区内灰岩岩溶发育地质条件、岩溶类型、富水性等进行了规律性的概要评述,总结了矿区岩溶水的最佳富水地带,为煤层开采过程中地下水防治及岩溶地下水源寻找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甘肃平凉奥灰岩岩溶水水文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平凉大地地质构造进行了简明论述,根据断裂构造含隔水性能的不同,对奥灰岩岩溶水进行了水文地质单元划分,对奥灰岩富水性特征与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关系,及奥灰水水化学特征和补径排条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龙东煤矿的地层、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富水性等多方面分析和研究,认为奥灰岩溶水是开采21煤所面临的主要威胁。采用突水系数法对21煤试采区奥灰突水危险性进行了分区评价,对将来矿井生产及奥灰水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张村矿断层突水问题,分析了矿区断层分布规律。基于距离判别法对张村矿主要影响断层突水等级进行了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因煤层与太原组石灰岩之间的隔水层太薄,小于底板采动破坏深度,太原组石灰岩水比寒武系石灰岩水更容易发生突水;断层落差越大,在高水压作用下突水或涌水量会增大,因为断层的落差大小决定了其切割深度,其富水性会越强。分析结果与矿区实际情况和瞬变电磁探测结果是吻合的。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矿区断层突水防治措施,对于矿井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官井田内灰岩含水层有太原组一~五灰、徐灰和奥灰,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不均一,应用TEM(瞬变地磁技术)对研究区内各灰岩含水层进行采前水文探测。首先在断面图上对有异常反应的区域在平面位置上进行圈定和组合,初步地确定异常区的范围;然后与顺层切片图对比分析,进一步确定异常区的分布形态,并与地质成果作对应分析,从而得出各灰岩含水层富水异常区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安润莲  许惠义  印海南  李武俊 《煤》2004,13(6):15-17
同位素示踪测试K2灰岩含水层水文地质特性是配合南下庄矿专门水文地质勘探试验的新技术,目的是测定地下水渗透流速、流向和孔内垂向流,代替单孔抽水试验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评价K2灰岩含水层的渗透性和富水性,为下组煤的开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奥灰水是鲍店煤矿石炭系太原组下组煤开采的主要水害威胁和重点防治对象。在水文地质勘探和深入分析、研究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推荐了下组煤首采区位置,并精细模拟了鲍店煤矿下组煤首采区奥灰疏降水量。模拟结果为:奥灰最大疏降水量为540m~3/h,降至安全水头的时间约30d。综合分析认为,该疏降水量符合模拟区的实际水文地质条件,该疏降水量可以作为下组煤开采水平或采区防排水能力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洁 《山东煤炭科技》2021,(3):144-146,155
为更好地探查五矿深部奥灰水富水性,对带压开采区域采用瞬变电磁法(TEM)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两种方法进行了煤矿深部奥灰水探查。通过分析研究,确定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在抗干扰能力和工作效率方面更突出一些,更适用于煤矿深部奥灰水探测及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相似文献   

16.
孙林 《中州煤炭》2016,(12):143-146
为解决煤矿断层导水和奥灰水的水害问题,以五沟煤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瞬变电磁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高密度电法和直流电阻率测深法4种物探方法的优缺点,最终选用抗干扰能力强的直流电阻率测深法在该区进行了探测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在地形相对平坦、接地条件好、但存在一定地电干扰的矿区采用直流电阻率测深法能够较好地探测断层的富、导水性和奥陶系灰岩顶界面地层的富、含水性。断层富、导水表现为沿断层带有低电阻率异常条带反映;奥陶系灰岩顶界面地层富、含水表现为低电阻率异常区、带反映。依据各剖面图和平面图上视电阻率变化综合反映这两种水害的表现形式,为煤矿水害探测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  相似文献   

17.
压水试验定量评价注浆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志斌  董书宁 《煤炭学报》2018,43(7):2021-2028
注浆后岩体渗透性和力学强度是反映岩体注浆效果的重要参数,为定量评价注浆堵水工程效果,以安徽某矿奥灰特大突水抢险注浆堵水工程为例,提出采用钻孔高压压水试验方法,对C53太原组灰岩堵源注浆效果进行定量评价。针对高压压水试验过程中岩体渗透性的剧烈变化特征,提出采用紊流渗透定律计算岩体渗透系数。研究结果表明:C53太原组灰岩注浆后表现出良好的隔水性能,阻水性能呈现出高阻弱渗的特点,渗透性等级属极微~微透水,与注浆前弱~中等透水的渗透性等级对比,渗透性能显著变弱,说明堵源注浆效果良好;可根据临界抗渗强度来评价C53太原组灰岩注浆后抵抗水力劈裂的力学强度,经计算其临界抗渗强度为1.83 MPa/m,依据阻水系数消能试验测试原理,注浆后C53太原组灰岩足以抵抗5.64 MPa奥灰水的劈裂破坏,可以消除煤层底板奥灰突水威胁,能够达到堵源注浆工程目的。  相似文献   

18.
平煤八矿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延伸,二水平己组煤层开采时底板寒武系石灰岩含水层高压水的威胁随之增加,降低二水平己组煤层承受的水压值已刻不容缓。经井下现场测定:寒武灰岩水水温高达50~62℃,若按正常疏水降压方法进行处理,受高温水散热影响,采掘工作面温度将达到35℃以上,生产工作将被迫停止。在查清地热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依据地热水压力、温度特征和矿井采掘情况,提出了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地热灾害治理措施,设计地热开采井并制定优化的地热水综合开发利用方案,实现了矿井地热灾害由被动防治到主动利用的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