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简化采用满周期等相移算法的在线相位测量轮廓术(PMP)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系统装调环节的繁杂程度,同时避免栅线方向和运动方向不严格平行引入附加相移降低解相精度,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法迭代的在线三维检测方法。在测量过程中,任意栅线方向的正弦光栅被投影于物体表面,采用像素匹配技术获得不同时刻拍摄到的变形条纹图的等效相移条纹图,其相移量由投影系统和物体位移共同决定且为任意值。最后,采用最小二乘法迭代计算相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断改变投影到参考面上光栅栅线方向的情况下,该系统的测量结果稳定,均方根误差均不高于0.169 9mm。由于该方法放宽了测量系统空间位置的约束条件,提高了测量的灵活程度,使在线PMP更具普适性。  相似文献   

2.
颜国霖  林琳 《机电技术》2010,33(5):14-17
投影光栅相位法(PMP)是一种基于光栅投影和相位测量的光学三维轮廓测量技术,可实现物体表面三维轮廓的自动测量。提出了结合投影仪移轴技术的平行光轴系统,利用计算机编程生成具有高对比度和高亮度、有相差的正弦光栅,用数字投影仪LCD将这些条纹依次投射到被测物体表面,由CCD摄像机获取受物体表面面形调制的变形光栅像,根据数字相移算法计算出相位分布再通过相位展开恢复出连续相位分布,由相位.高度关系最终求出物体轮廓的三维数据信息。针对该原理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详尽的算法及实验结果。通过MATLAB实验仿真,对条纹图像进行处理和轮廓重构。模拟实验证明,这种测量方法快速高效、分辨率高,且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基于光强传递函数(ITF)正弦光栅的优化设计方法,并应用于相位测量轮廓术(PMP)系统进行复杂三维面形测量。PMP测量系统由光栅投影和变形条纹的信息采集系统组成。由于信息采集受到DLP、CCD以及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整个系统的光强传递函数是非线性的。通过对该系统的光强传递函数的测量,可以看到其函数图像整体上为非线性,而局部的连续区间是线性关系。传统正弦光栅一般采取条纹对比度最大且灰度值范围最大化的设计方法,该设计在信息采集时存在非线性,影响PMP的测量精度。如果设计的正弦光栅的峰值和谷值正好落在传递函数线性区间的上限和下限,会提高PMP的测量精度;当峰值和谷值落在线性区间而对比度较低时,则会影响测量精度。因此,灰度值落在线性区且对比度最大化时的正弦光栅正是优化的最佳目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互补格雷码双 N 步相移法因其具有鲁棒性好、检测精度高等特点在条纹投影轮廓术领域成为研究热点。 然而,传统互 补格雷码双 N 步相移法存在检测效率低以及未消除周期性毛刺相位误差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传统互补格雷码双 N 步相移法进行改进消除周期性毛刺相位误差,首先通过相机捕获形变条纹图像并计算出两组截断相位,然后利用两组截断相位 的相关性消除检测数据中的相位差、周期性毛刺相位误差,再对两组截断相位进行融合,最后通过互补格雷码相位展开法对融 合后的截断相位进行相位展开。 实验得出本文方法在检测效率不变的情况下,能有效消除周期性毛刺相位误差,得到高精度展 开相位,相比于未消除周期性毛刺相位误差的互补格雷码双 N 步相移法,本文检测方法精度提高了约 24. 57% ,相比于互补格 雷码 N 步相移法,本文检测方法精度提高了约 6. 29% 。  相似文献   

5.
李霖  赵宏 《工具技术》2003,37(3):41-43
提出一种将阴影莫尔条纹法与相位测量技术相结合的物体表面三维轮廓测量方法 ,该方法利用电磁铁和精密机械部件对光栅进行定位控制以实现精确相移 ,并采用三步相移技术对CCD摄像机采集的物体表面形貌莫尔条纹进行相位解调 ,可有效实现物体表面三维轮廓的高速、高精度自动测量。  相似文献   

6.
数字相移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于由数字投影机引入的Gamma(γ)畸变。投影范围内的γ非一致性使得基于单一γ的校正技术和相位误差补偿技术存在较大残余误差。在分析γ非均匀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像素的相位误差查找表补偿方法。该方法根据像素自身的γ,动态地建立相应的相位误差查找表,进行相位误差补偿,有效提高了补偿精度。对实际测量结果做了分析并与基于单一γ的方法进行了比较,证明了基于像素的相位误差查找表补偿方法能够获得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基于彩色三步相移算法和DLP Light Crafter 4500的实时相位测量轮廓术。在测量系统中,DLP Light Crafter 4500快速有序地投影MATLAB生成的三帧相移量为2π/3的R、G、B调制正弦相移光栅条纹到被测物体表面,一台与DLP Light Crafter 4500投影光栅条纹信号同步的高速黑白CMOS相机拍摄受被测物体面形调制的变形条纹。由于捕获的变形条纹间存在颜色失衡,需要采用校正算法进行校正。基于传统的三步相移技术,利用校正后的三帧变形条纹图像可以实时重建被测物体的三维形貌。  相似文献   

8.
精密衍射光栅信号的椭圆拟合与细分校正算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选择  郭军  谢铁邦 《工具技术》2003,37(12):47-49
讨论了对相位差为非严格 90°的衍射光栅干涉条纹两路正弦信号的椭圆拟合算法的实现 ;提出了基于光栅正弦信号实际相位差进行残余相移识别的软件细分校正方法 ;分析了常规软件细分处理方法的缺陷并对常规细分处理方法所引起的测量误差进行了仿真。测量系统稳定下的噪声测量实验证明了本文提出的细分校正方法在提高光栅测量精度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纳米级分辨率光栅干涉传感中存在的细分误差问题,对光栅干涉传感的细分原理、传感信号中的噪声以及非线性误差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采用数字细分方式,对传感光电信号进行了数字滤波处理以降低噪声信号干扰,对传感信号中存在幅值波动、直流电平漂移以及相位非正交性等缺陷建立了非线性误差模型,并基于最小二乘原理提出了一种非线性误差修正方法;利用纳米二维定位平台对光栅干涉传感系统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50 nm步距以及200 nm步距两组等位移量连续测量的测量列中,非线性误差修正后测量列的标准差较修正前均有显著的降低,说明光栅干涉传感信号经非线性误差修正处理后可以较明显地校正细分误差,提高细分精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结构光测量中采用的相位误差补偿算法存在的相位误差过补偿或欠补偿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相位补偿误差校正算法。推导了环境光下四步相移的相位误差数学模型,解释了相位误差过补偿、欠补偿的产生原因;通过数学推导获得相位误差的解析表达式,提出了相位误差过补偿、欠补偿的校正算法。该方法通过向标定平面投射4步相移图像、16步相移图像与黑白图像获得相位误差系数;然后在8种不同环境光条件下重复这一步骤获得多组系数;最后运用参数拟合法获得相位误差数学模型的具体表达式。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在黑暗环境还是光环境下,利用该修正方法进行相位误差补偿后均可使相位精度达到0.002rad,比进行相位误差补偿前提高了8.6倍左右,比查找表(LUT)提高了2.5倍左右。该算法精度高,速度快,能有效解决相位误差过补偿、欠补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利用直线特征的定标图像非线性畸变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毅  刘上乾 《仪器仪表学报》2007,28(6):1129-1133
针对管道弯曲度测量系统中定标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图像中直线特征的非线性畸变校正方法。在畸变得到有效校正的前提下,三维空间中的直线投影到图像平面上应该是直线。先提取畸变图像的边缘,利用边缘线段长度作为判据,剔除野值。把边缘的畸变误差总和作为目标函数,通过最小化目标函数获得最优畸变系数,利用该组系数校正原图像的非线性畸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校正精度较高,适用于管道弯曲度高精度的测量,而且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2.
GSXC—Ⅱ型平面光栅衍射效率测试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健  赵均定 《光学仪器》1991,13(5):17-22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用于紫外、可见至近红外光波长区平面光栅衍射效率自动测试的智能化测试仪器。文中叙述了该仪器的测量原理、仪器结构、光学系统和微机接口及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并结出了十几种典型光栅的实测曲线。实测结果表明该仪器的测量重复性优于1.5%,均方根误差小于0.5%。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传递函数估计的近场声全息的噪声源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近场声全息(NAH)声场测量中,噪声的存在使近场声全息重建精度降低,影响声场重建的实现。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传递函数估计的双测量面NAH技术,首先采用双测量面对噪声源信号进行测量,然后基于传递函数法引入一种合理的传递函数估计,结合参考传声器信号来求解全息面复声压,最后利用前后测量面数据相位差异来求解格林函数,根据声场重建公式进行近场声全息声场重建。数值仿真及重建误差分析表明,存在测量噪声影响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的方法相比传递函数法NAH重建误差更小,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声源位置并提高声全息重建精度。最后对某型拖拉机前端进行近场阵列扫描试验,验证基于传递函数估计的双测量面NAH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Microscopic vision measurement precision has been largely limited by inaccurately calibrated model parameters, because image plane is near parallel to reference plane in the narrow depth of field.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method of precise microscopic vision measurement based on the adaptive positioning of the camera coordinate frame. The microscopic vision measurement movably attaches the origin of the camera coordinate frame along the optical axis. By finding the optimal position, the nonlinearity of the objective function in calibration optimization is decreased and the optimization sensitivity to initial values is reduced. Therefore, we obtain a high calibration precision and eventually ensure a high measurement precision. Mathematical simulations illustrate that the calibration precision of the proposed microscopic vision measurement model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vision measurement model.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with magnification of 3.024×, the presented system achieves a precision of 0.12% based on the proposed microscopic vision measurement model, which is two times higher than the one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vision measurement model. Microsc. Res. Tech. 75:1281–1291, 2012. © 2012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相移技术获取调制度值的调制度三维测量法,不可避免地存在相移误差,从而降低测量精度。简述了调制度测量原理,分析了相移误差对调制度的影响,提出利用图像灰度值进行相移误差分析并进行误差补偿,以提高测量精度。实验以一平面石膏为测量对象,根据测量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采用相移技术的三维测量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结晶器非正弦高频振动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晓明  韩晓娟  王益群  李宪奎 《中国机械工程》2001,12(10):1095-1097,1204
开发了非正弦振动波形和计算机控制的电液伺服系统,用于提高拉坯速度和铸坯的表面质量,利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制了界面友好的计算机控制软件,推导了液压伺 服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半板簧结晶器振动试验装置上,模拟了小方坯连铸机的非正弦振动,研制的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完全满足了工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基于集成双光栅干涉和CCD图像测量的微梁位移测量方法,并利用相位差约为π/2的一组光栅实现了扩量程位移检测。利用表面牺牲层工艺制作敏感芯片,在玻璃基底上刻蚀深度约为入射激光波长1/8的凹槽,凹槽上下的两组光栅与正上方对应的梁分别构成两组相位敏感集成光栅单元。利用1级衍射光将集成光栅单元成像在CCD靶面上,梁的位移变化通过CCD图像上对应光斑的灰度值变化来反映。实验结果表明,虽然玻璃凹槽腐蚀深度的误差导致光栅之间的相位差偏离π/2,但所制作的集成双光栅结构实现了多周期的扩量程位移检测,通过接近π/2相位差的两个光栅得到的光强信号的错峰使用,避免了干涉法正弦位移检测信号的峰谷不灵敏位置,实验测得微梁的位移变化为650nm。  相似文献   

18.
The prototype of mold oscillator that uses a non-sinusoidal generator was modified using Inverse dynamics and Multi-body dynamics. We maintained a basic structure of the mold oscillator including the motor, the gear, the leaf-spring and the caster. To reduce the coupling effect, the non-sinusoidal generator was replaced by a hollow cylinder that had non-sinusoidal surface. The system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from previous research [1], and a new design of the connecting rod between the cylinder and the leaf spring was analyzed by sensitivity analysis. A definition of the detailed system component including gear mesh, and non-sinusoidal surface, Lagrange's equation, Fourier series, and Cam profile synthesis was used to define an equation of motion. The response of oscillating system was derived by a direct integration method. The model was simulated according a specific assumption for each component, and a control system corresponding to real operation was applied. Dynamic responses are displacement,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of each component. All responses from these simulations were analyzed in the time-frequency region by Fast Fourier transform. Using the model, sensitivity analysis about design variables was also executed about operating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9.
消像差光栅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消像差光栅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用光程函数和费马原理研究光栅的成像,用刻槽分布函数表示光栅的刻槽曲率及间距变化。对成像的理论分析表明光栅刻槽分布函数比刻槽间距更容易表达像差,给出了消像差光栅的表达形式。比较了SD、WFA、LPF等光栅的参数优化方法。探讨了消像差光栅密度的干涉测量法,设计了光路,对光栅密度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20.
应用瞬心法的动平衡测量虚拟振动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瞬时运动中心的概念,提出一种全新的动平衡测量虚拟振动系统。深入分析该系统的结构特点和不平衡响应特点,阐明实际测量系统和虚拟测量系统之间的关系。说明该系统采用柔性铰链连接的一体化板簧机构具有固定的振动中心,高且稳定的平面分离度。同时将压电传感器安装在同一测量平面内,克服了温度、湿度和噪声等环境因素变化时,各个传感器性能变化对系统测量精度的影响,也降低了系统相位误差对于一次不平衡量降低率的影响。试验表明该振动系统可以实现高精度动平衡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