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为实现物理模型与数值计算的互补,采用k-ε紊流数学模型对阻抗孔修圆进行三维数值计算,得到阻抗孔与调压室底板连接处和与底部流道连接处不同修圆半径时流入、流出大井的阻抗系数,并将阻抗孔未修圆时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阻抗孔未修圆时水流进入阻抗孔后发生突缩,流速分布不均,中间大、周边小,阻抗系数相对较大;阻抗孔修圆后突缩效应明显减弱,水流较为平顺、均匀,阻抗系数明显减小。阻抗孔修圆优化减小了突缩损失,能够有效减小阻抗系数,即可增大阻抗孔的流量系数。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阻抗选相方法存在的误选相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微机保护的新型阻抗选相方法。该方法利用了单相测量阻抗、相间测量阻抗以及故障前负荷阻抗负荷状态下阻抗继电器的测量阻抗的幅值大小关系以及3个单相测量阻抗的相位关系进行比较。仿真计算表明,新的阻抗选相方法在高阻接地、弱馈等故障情况都有很好的选相能力,适于作为线路保护稳态故障选相元件。  相似文献   

3.
带上室的阻抗式调压室是在常规的阻抗式调压室上部增设一扩大水池构成的调压室,兼有常规阻抗式调压室和水室式调压室的双重作用,所需的调压室高度比阻抗式小,结构又比双室式调压室简单.文章介绍了郑家湾水电站带上室的阻抗式调压室结构布置及涌波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简单圆筒式调压室不能很好地抑制调压室水位波动的缺点及常规阻抗式调压室因下部阻抗孔面积很小而不能充分反射水击波的缺点,提出上置阻抗式调压室形式,并利用特征线法计算不同阻抗孔口形式对水库-调压室-阀门引水系统的影响情况,通过实例进行对比计算,说明了上置阻抗式调压室既能有效抑制调压室内的水位波动,又能达到简单圆筒式调压室的反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电气试验项目中,有转子磁极绕组的交流阻抗试验,其目的是通过各个磁极绕组的交流阻抗比较,发现交流阻抗很低的磁极绕组有否匝间短路的可能性。在龙羊峡一号发电机(该机共有48个磁极)转子磁极绕组交流阻抗试验中发现第12号磁极绕组的交流阻抗比第10号  相似文献   

6.
在大流量输水工程中,水泵抽水断电后,管线往往会有较强的压力波动,易造成沿线水位压力较低。结合某大流量输水工程,建立了带连通阀的阻抗调压室数学模型,对比分析了简单调压室、阻抗调压室和带连通阀的阻抗调压室的水锤防护特性,验证了带连通阀的阻抗调压室的优越性,并研究了其连通阀关闭规律对调压室水锤防护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与简单调压室和阻抗调压室相比,带连通阀的阻抗调压室水锤防护效果更佳,可有效提高调压室最低水位和沿线最小压强,减小占地面积;水泵抽水运行断电后,连通阀须尽早关闭,且存在较优关闭速率。  相似文献   

7.
电力电缆的零序阻抗随零序电流的大小而改变,如果采用恒定值的零序阻抗来进行零序电流保护的整定,容易导致保护的不正确动作。由于电缆线路的零序阻抗是零序电流的函数,提出了基于迭代算法的零序电流保护的方案。利用经验公式来确定零序阻抗初始迭代值;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阻抗 — 电流曲线进行拟合求取零序阻抗;利用修正后的零序阻抗再次计算短路电流,直至前后2次计算出的接地电流的误差满足迭代精度要求。按照在线计算的零序阻抗值进行零序电流保护的整定,使得保护的特性适应于当前的电流值。保护的整定完全由装置自动完成,对当前系统的运行方式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调压井阻抗水头损失系数试验,是确定蓄能电站调压井阻抗孔直径尺寸与阻抗系数,试验模型按重力相似准则设计,比尺选用(L)28,管道模型雷诺数为Re>10×104,混凝土糙率为0.013~0.015,有机玻璃制作模型糙率0.0079~0.0081,试验表明阻抗特性仅与阻抗孔口的几何尺寸有关,而与渐变段角度变化无关,所得成果已被设计采用(阻抗孔径为3.7m),并证明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带多重逆变器的静止无功发生器的变压器系统等效短路阻抗的定义,阐述了该阻抗对静止无功发生器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采用分裂变压器的优点。仿真试验表明了等效短路阻抗对静止无功发生器中逆变器流过的电流谐波的影响,为在设计中正确选择等效短路阻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杜琴 《水力发电》1999,(12):29-32
通过分析不同变压器的磁路系统及绕组连接组别对变压器零序阻抗产生的影响,叙述了不同连接组别变压器的零序阻抗的等值电路及其测量方法;并以马鞍山供电局的2台变压器零序阻抗的测量为例,说明了零序阻抗测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抽水蓄能电站中,根据尾水调压室长连接管管径和阻抗孔孔径是否一致,可将尾水调压室分为两种形式。分别建立了这两种不同长连接管形式的调压室边界条件数学模型。以特征线法为理论基础并结合工程实例,对不同连接管管径和阻抗孔孔径的若干组合方案进行过渡过程的数值模拟,并计算了各组合方案中阻抗孔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同时分析不同组合方案中阻抗孔局部水头损失系数的差异及其对尾水进口压力水头和涌浪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连接管管径或者阻抗孔孔径均会增大尾水进口最小压力水头和尾水调压室最高涌浪水位。连接管与阻抗孔直径相等与连接管管径略大于阻抗孔孔径的方案相比,两者尾水进口最小压力水头相差较小,但后者可以更为明显地降低调压室最高涌浪水位,这一结论可以为工程中连接管和阻抗孔直径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四川水力发电》2012,(3):107-107
日前,由水电五局有限公司承建的世界水电站调压井最复杂的阻抗板工程——锦屏二级水电站2号调压井阻抗板浇筑任务圆满完成。该调压室工程为差动式结构,呈“一洞一室两机”布置型式,是世界上最大的调压井群。在调压井施工中,阻抗板是每个调压井室施工的关键环节,锦屏二级水电站2号调压井阻抗板有效厚度为3米、面积836.4平方米,整体浇筑厚度达6米。  相似文献   

13.
在水布垭电厂1号发电机C修期间,对吊出机坑的2台磁极进行交流阻抗试验时,发现其中1台磁极阻抗值明显偏小。通过直流电阻测量不同电流下的交流阻抗值与历史数据及其他磁极对比,确认该磁极存在匝间短路故障,经更换故障磁极,试验判断合格。同时也说明,使用交流阻抗试验判断设备故障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轻微的匝间短路故障。  相似文献   

14.
利用1:40比尺模型,模拟了乌江构皮滩地下电站1号和2号机组共用的调压室和尾水隧洞,并通过控制锥形阀开度来模拟通过水轮机的流量过程.通过恒定流试验测量每一种阻抗孔型式下流入和流出调压室的流量系数,并对阻抗孔口大小、形状进行优化;通过非恒定流试验测量不同工况时调压室阻抗孔口不同大小、形状时调压室内的最高最低涌浪、阻抗孔板正反向压差、尾水洞沿程测点的压力变化过程等参数,探讨了不同阻抗孔口尺寸、形状对调压室内水力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深入研究阻抗式调压室阻抗孔尺寸与压力引水道断面尺寸的比值关系对调节保证计算结果的影响,采用非恒定流计算特征线法,以3条引水支管共用阻抗式调压室的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水电站压力引水系统仿真计算研究。通过对调压室涌浪水位、机组最大转速升高率和蜗壳末端最大水锤相对升压值计算成果的分析,得出调节保证计算参数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阻抗式调压室阻抗孔面积与压力引水道断面面积比值的合理取值范围为28%~46%。该结论对指导类似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大波动过渡过程计算中,调压室底部连接管的影响往往是作为阻抗孔来考虑,在连接管较长的情况下,采用阻抗孔处理时而忽略了连接管的水体弹性,因而容易造成较大误差。通过建立考虑了连接管及不考虑连接管时的调压室节点数学模型,采用Gardel公式来处理调压室的阻抗系数,将调压室的阻抗系数变为负荷实际情况的动态阻抗系数,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来分析连接管的长度及管径的变化对调压室涌浪、蜗壳进口压力以及机组转速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连接管较长的情况,应考虑到连接管的作用,为了能充分反射水锤,连接管的面积不宜过小。  相似文献   

17.
一、数学模型根据导纳矩阵和阻抗矩阵互逆理论有: 上式可简写:y~(-1)=Z(2)式中:Y——导纳矩阵;Z——阻抗矩阵;Y_(ij)——节点自导纳;Y_(ii)——节点互导纳;Z_(ii)——节点自阻抗;Z_(ij)——节点互阻抗。由阻抗矩阵纳元素求解电流和电压:  相似文献   

18.
调压室是减小水锤压力传递的有效方法,调压室断面受托马稳定条件制约,阻抗孔直径是托马稳定断面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对北疆某水电站调压室的稳定需求给出较合适的断面积,通过阻抗孔对调压室体型进行优化设计,主要涉及阻抗孔口尺寸、顶板、底板设计高程及运行工况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针对片区220 kV电网的3种典型结构模式研究了片区500 kV站主变压器阻抗选择对片区供电能力的影响。经研究发现:提高500 kV变电站主变阻抗对提高220 kV片区供电能力有显著效果,新建500 kV站应尽可能提高其高 — 中侧阻抗,结合目前工程实践和设备制造厂商的技术水平,其阻抗百分比取20%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锦屏一级水电站尾水系统采用"三机一室一调"的布置,尾水调压室为阻抗圆筒式,调压室阻抗板为一大跨度、不规则形状结构,其结构稳定性直接关系着电站的安全运行。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该结构进行了空间变形与应力分析,得到其在控制工况下的位移与应力分布情况。根据计算成果,针对拉应力较大的薄弱部位提出多种优化方案,最终确定在局部位置加厚阻抗板、于阻抗板板跨最大处设置中墩及横梁,采取上述优化措施后,阻抗板结构应力、变形均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