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祝元志 《建筑》2010,(1):10-25
城市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印记。从1851年的第一届伦敦世博会起,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像等优秀的建筑就开始名声大噪,以至渐渐地成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象征,而这些体形巨大的建筑物最初是来自世博,正是世博会推动了社会进步和人类的文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在中国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又将为人们勾画怎样的城市未来?继北京奥运会场馆之后,中国人又一次以"中国速度"完成了"绿色世博、节约世博、科技世博"的建设,并一举创造了园区占地面积、建筑总量、单体展馆建筑等世博会历史上多项工程建设的世界之最。科技创新的背后又有怎样的管理创新?如何实现大型复杂项目群的系统性控制?透过全新的"三维视角",让我们一同分享现代大型复杂项目群管理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相似文献   

2.
《城市住宅》2010,(9):73-77
每一届世博会也是一场世界新建筑的盛会、一场建筑师的建筑大展。对于世博,建筑师无论参与其中抑或仅仅走马观花,城市、建筑、生活、美学是都他们永恒的关注。万科馆位于浦西世博园区E片区,占地面积3309平方米,犹如七座金灿灿的麦垛,落落大方地展示生命的健康与丰盛;天光与水色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3.
在本次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总体定调下,世博建筑作为空间展示的容器与“外衣”必定也要承担时代所赋予它的历史使命,在整个历史长河中.世博建筑走过了文化展示、建筑思潮、技术唯美的时代.今天在以独特的建筑语言传达各国的文化,历史与科技的同时.也提出对未来城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始于世博归于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切始于世博会",这是响彻世博历史的一句名言,既代表着人们对世博由衷地赞叹,也是引导我们走进世博、观察世博、评价世博的一条准线.始于1851年英国伦敦的世界博览会已经走过了159年,回首细数,那些曾经代表人类近现代工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实物或理念),几乎都最早出现在世博会上,可以说世博会是收藏、发明.展示、发现的橱窗,是人们零距离交流对话的平台,是探索人类文明的"思想者",是创新突破的创意源.  相似文献   

5.
世博会建筑创意与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林娜 《建筑创作》2010,(7):30-39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举世瞩目中盛大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上海,体验一场集建筑,艺术、科技于一体的盛宴。世博会,是世界性建筑设计理念的汇集,是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展示推广的平台,更是展现人类生活模式的舞台。本届世博会在秉承“科技世博、生态世博”理念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理念,为每一个参观者呈现最前沿的建筑、规划、艺术设计理念,并让参观者集中领略当今世界最尖端的科技创新,以及城市未来的发展模式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每一届世博会也是一场世界新建筑的盛会、一场建筑师的建筑大展。对于世博,建筑师无论参与其中抑或仅仅走马观花,城市、建筑、生活、美学是都他们永恒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3年申博路,亿万华夏儿女终于梦想成真。百年回眸,一个半世纪前问世于欧洲每5年举办一次的世博会,以其规模宏大和影响深远成为世界经济、文化和科技界的“经济奥林匹克盛会”,它已被视为展示综合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舞台。孜孜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人民渴望在世博会历史上用新的科技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沈迪 《建筑设计管理》2014,(2):12-24,27
世博会对展馆建筑而言是一场不分主次,让每个角色都能充分表现的交流盛会。每届世博会的举办,总会吸引世界众多著名建筑师和设计新锐投入其中,在这世界级的舞台上大展身手,以大胆新奇之作吸引着无数同行的关注。从世博会建设的初期对展馆建筑方案的期盼,到世博会的大幕拉开后,直接将参观世博会的目的放存展馆建筑的考察:从展馆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创意到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都成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范庆国 《建筑施工》2009,31(6):405-408
世博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综合性展览盛会,世博建筑也是世界建筑的一次博览。追新溯旧,介绍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设的主要建筑,展示在上海世博会园区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新技术、新工艺。  相似文献   

10.
蔡永洁 《世界建筑》2005,(11):106-109
选择两届世博会各8个国家馆进行简要分析,指出科技发达国家与科技落后国家在理解世博主题以及展示自身文化手段上的明显区别,认为宣传先进社会意识和科技成就才是世博主题的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11.
刘增 《门窗》2013,(2):197+201
世博会建筑场馆为生态建筑提供了试验,发展的空间。本文从近几届世博会建筑入手分析世博生态建筑中的生态美学特征,为建筑的发展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世博会——作为推动建筑发展的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世博会与近现代建筑交互演进的历程,剖析世博建筑主题性、标志性和创新性特征,归纳总结世博会及其建筑对建筑学的历史贡献,并指出世博建筑所昭示的学科前瞻方向.  相似文献   

13.
祝元志  赵贤 《建筑》2010,(8):11-14
作为世博会期间接待各国政要的特殊场馆,作为世博建筑群的形象代表。世博中心有别于其他场馆的“万紫千红”,却带有一份独特的庄重与神秘——方方正正的世博中心到底有什么看点?“世博中心是上海城市的客厅。”世博会后,世博中心将转型为国际一流会议中心。世博中心的设计建造,特别强调绿色节能理念,它是如何被打造成为绿色、低碳建筑的表率与标杆的?本刊记者为您揭秘世博中心项目摘得两项最高荣誉——中国绿色三星标准和美国建筑LEED金奖背后的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14.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时代建筑》杂志在2003年和2005年曾编辑出版过两期有关世界博览会的专刊,以规划和城市研究为主。今天,距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已进入一年倒计时,《时代建筑》邀请有关专家、建筑师从规划、建筑、公共空间等角度,向广大读者介绍上海世博建筑的建设情况,对上海世博建筑做初步的研究。世博会项目数量多、情况复杂,我们无意穷尽所有内容,而是希望通过展示现状,引发对世博会的关注和讨论。世博建筑全部建成后,《时代建筑》还将在2010年第三期杂志中对世博建筑进行更多讨论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宋二卫 《中州建设》2010,(17):67-67
2010年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在上海举行,眼花缭乱的展馆其实都在向我们诠释一样东西,那就是绿色理念、低碳世博。低碳梦想照亮上海世博会,世博钢结构建筑让我们看见低碳生活的现实模样。  相似文献   

16.
网上热点     
《时代建筑》2010,(4):177-177
<正>主要网络来源:自由建筑论坛(ABBs)特赖建筑论坛(http://www.telaijz.com豆瓣网(http://www.douban.com)热点回顾1.关于世博会的讨论(发起/图片引用:archizyj、topic、一行手绘等)世博会运营以来,众说纷纭,关于参观世博会的讨论成为ABBS近两个月的热门话题。Archizyj在"世博浦西园区演习报告"的文章中引领读者到浦西城市最佳实践区,品味科技、生态与生活相结合的种种设想,从工业文化遗产改建、新能源与新技术、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等方面对世博满西园区进行解读。Topic题为"今天‘你世博了'吗?"的帖子引发了网友们关于建筑节能和城市问题的讨论。一行手绘通过手绘图展示的世博印象引发了大家对手绘表达的热情。  相似文献   

17.
这篇建筑短评以作者的亲身体验对上海世博会进行了交叉文化的诠释。上海是一个充满动态和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国际化大都市。回顾世博会的历史片段,思考世博会与全球经济的紧密关系,并就世博建筑如何表达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相似文献   

18.
《钢结构》2009,(3):94-94
从宝钢集团获悉,宝钢成为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一年来,已累计向中国馆、主题馆、演艺中心等世博永久性建筑供应各类钢材达8.5万多吨。  相似文献   

19.
《钢结构》2010,(7):92-95
几乎每一届世博会都会成为一场世界新建筑的盛会,参与其中的不论是临时展馆还是永久性建筑,都会成为每个参展国建筑界的大事。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自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盛会,成为各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交流聪明才智、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的重要舞台。10月31日,2010上海世博会如期落下帷幕,累计参观人数达7300万,更创下单日客流量103万的世博会历史纪录。本届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更开创性地开辟了城市最佳实践区,将"城市发展"这一课题呈现在如此隆重和宽广的平台上,各参展国不约而同地摒弃成就展、实力展的设计思维和语言,凸显探索和反思的内涵,设计很大程度上不再是已有文化成果的诠释,而是探寻未来路径的创意表达与实践。自世博会开幕之日起,本刊邀请专业人士撰文,连续6期分别从世博场馆浦东片区、企业馆、城市最佳实践区、绿地设计、展陈设计和照明设计6个方面阐释和剖析上海世博会,为读者带来了一系列的平面上的视觉盛宴。此次世博会在中国举行,对于中国的建筑和室内设计行业从业者来说意义非凡,中国的设计力量有机会参与到多个世博场馆的规划和设计中,并在其中承担了相当重要角色。在本期世博专题中,我们采访到多位来自全国各地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以下简称CIID)的领头人,亦是各自地区在室内行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从不同的视角和出发点来讲述他们眼中的上海世博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