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打核桃     
白峰 《饮食科学》2012,(12):34-34
最近,母亲打来电话,说核桃树上的核桃熟了,让我周末回家去帮他们打核桃。我知道,其实是母亲希望我们回家看看。  相似文献   

2.
工作了一周.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回家.一来看看母亲.二来也享受一下母亲的厨艺,那感觉就像是小时候在母亲怀里撒娇。这个周末照例回家.我却发现家里冷锅冷灶.父亲愁眉苦脸,母亲却躺在床上一脸病容。父亲告诉我,母亲已经病了两天了.怕影响我们工作,没敢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3.
丫丫 《饮食科学》2009,(5):54-55
保姆住在主人家附近,住在一片破旧平房中的一间。她是单身母亲.和她四岁的儿子相依为命。 那天,主人对保姆说:“今天我要举行晚宴,您能不能辛苦一点,晚一些回家?”保姆说:“当然可以.不过我儿子见不到我会害怕的。”主人说:“那您把他也带来吧。”保姆急匆匆地回家,拉了儿子就往主人家赶。保姆对儿子说:“带你参加一个晚宴。”  相似文献   

4.
好长时间没有和母亲住在一起了,想一想上次的问候是不是还是母亲给你的呢?电话里妈妈亲切的声音叮咛着你最近要注意的事项,身体的一点点不适母亲都不曾放过,你永远是妈妈心头的那团小肉肉,即使你现在已经20、30、40,即或50。面对着母亲一天天老去,你是否也曾注意过她的身体和变化,在母亲节里,我们要对所有的母亲说一句“妈妈多注意身体,妈妈我爱你!”  相似文献   

5.
田维帅 《四川烹饪》2006,(12):32-33
我来自农村,父亲是木匠,从我记事起家里就供着“鲁班师”,据说农历六月十四就是“鲁班师”修真得道的日子,而我家每年都会在这一天插香点烛摆上供品,以祈求保佑父亲事业顺利。今年也不例外,当我和母亲在香堂忙活时,母亲忽然问道:“娃儿,你们厨师拜的是哪位神仙呀!要不妈也给你供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当时就在问自己:厨师的祖师爷是谁呢?  相似文献   

6.
连小卫 《现代家电》2008,(14):30-33
某地方零售企业刘老板来到天津的一个苏宁店,转到T品牌彩电展区时,对导购员说:“我想买一台彩电,你能不能再给我一些优惠?”。导购员很诚恳地回答说:“我们已经是零利润销售了,真是的没有办法再优惠了。”刘老板又对导购员说:“那你能不能把增值税发票拿给我看看,要不怎么能证明你是零利润销售呢?”  相似文献   

7.
黄洪渊 《四川烹饪》1999,(12):27-27
菜根入肴不但能物尽其用,而且只要烹制得法,仍不失其为美味。另外,有不少菜根还具有药用价值。记得小时候,我家阿婆就用菜报做过不少的菜,如:八月瓜(佛手瓜)根烟肉、牛皮菜根沙固锅肉、侧耳根(鱼腥革)根炖蹄花等等,这些都给我什1家带来了许多美味享受。后来阿婆去世了,我就很少吃到用菜根做的菜,菜根也在我的记忆中渐渐地淡忘了。前不久,我回家探亲,父亲做了一道莱,味道很鲜美,特别是其中的辅料,脆嫩爽口,清香宜人。我忙问父亲:一这是什么东西做的?”父亲笑着说:“你猜一下呢?”我说出了竹笋、萝卜等好几个品种,父…  相似文献   

8.
一天,我从采访现场赶回家时,已经是晚8时.我吃了一碗泡面,准备坐到电脑前写采访稿时,在老家的母亲打电话来了.我眉头一皱,想好的思路瞬间被打了岔.“你QQ怎么不在线啊?我今天去公园时,碰到以前住在隔壁的李阿姨,他儿子也没结婚呢.你把电脑打开,我发照片给你,小伙子真不错呢!”母亲一上QQ就说了一通,我的话挤扁了也没插进半句.  相似文献   

9.
<正>一那天下午,我匆匆赶去学校接参加期中考试的儿子回家,远远地,就看到儿子无精打采地朝我走来。以往,儿子都会像只快乐的小鸟一样跑到我面前,但今天他看起来蔫蔫的。怎么回事呢?我心里不免有些打鼓。等儿子走近,我问:“儿子,你看起来没有精神,身体不舒服吗?”儿子有气无力地说:“没有不舒服,只是我完蛋了……”这么小的孩子竟然说自己完蛋了,我更疑惑了,脱口而出:“完蛋了?为什么完蛋了?”只见儿子的泪水瞬间夺眶而出,  相似文献   

10.
一天,与一位朋友吃饭,恰好父亲来看我,我便把父亲接来一起吃。父亲是个寡言之人,吃饭时,他一直静静地听我们聊天,很少置喙。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我愕然,问道:"爸,为什么?"这个朋友是做生意认识的,我与他合作过几次,对他印象不错。  相似文献   

11.
心怡 《家庭百事通》2012,(11):34-35
有一次,我和儿子聊天,谈到他同学作业的完成情况。儿子说,同学基本要写到晚上23时以后,慢的要写到第二天凌晨。我再问,那上课时有睡觉的吗?他说,老师怎么会让你睡呢?会叫你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者直接点你的名字。  相似文献   

12.
立冬刚过,母亲便迫不及待地加重了对两头年猪的关爱,首先是原有的一日两餐加质不减量,另外还特意外加一顿早点——爆炒玉米。玉米炒得金黄,两头肥家伙吃得喷香,母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父亲也不闲着,每天劳作回家顾不上洗去脚上的泥巴,就一头扎进猪圈去,拍拍猪嘴捣捣圈门。末了,便一个劲地催母亲:“快去采几篮油菜花回来腌了!”逗得母亲恼怒地回嘴:“瞎慌什么,这不还早着吗,跟个娃娃似的。”父亲不好意思地笑笑:“一年就杀一回年猪,馋呗。”晚饭时,父亲对我和妻子说:“还是按老规矩,日子和菜谱由你俩定,找个周末把你们的同事朋友统统请来,好…  相似文献   

13.
香浓土豆汤     
刘书红 《饮食科学》2006,(11):45-45
自从嫁为人妻后,我回娘家的次数是越来越少。有了电话这个通讯工具,我也为自己不常叵家找到了借口:“反正没什么大事,有事打个电话不比跑一趟更方便!”爸妈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但在每次挂断电话前都会问一句:”什么时候回家?”那天我的电脑随机播放出很久以前下载的那首《常回家看看》,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被一连串滴落的音符浸湿了。我匆匆地赶上一班公共汽车,急急地往家赶。  相似文献   

14.
师兄,师弟     
“喂,是小周吗?”“是的。您是大哥吧。”“当然是我。你回家后打算怎么办?”“在城里边重新找……”“小周,你别哭嘛。你哭我心里也不好受。”我极力仰起头,拼命以最快的速度调节着自己激动的心情。“小周,你不是说过不喜欢哭吗?”电话是大哥打来的。他就是我的师兄———谢大海。今年3月,我被培训学校安排去了南京工作。在南京工业大学附近的一家小餐馆里,我认识了自己后来的师兄和师弟。师兄是这家餐馆里的掌勺师傅。他没有高大魁梧的身材,却透露出一副江南人特有的机敏和灵气。干起活来干净、利索,从不拖泥带水。尤其是他幽…  相似文献   

15.
母亲生日那天,我送给她一部智能手机.用惯了小手机的母亲,握着“大块头”智能机很不习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我跟她说:“这是最新款的智能机,里面有很多功能,不仅可以查天气,还可以玩微信、微博,啥都能搜到.” 那几天,母亲爱不释手地拿着手机,没事时就这里点点,那里按按.看我玩微信,她又凑上来,问我怎么用.我教了几遍,母亲依旧不能得心应手,我有些不耐烦,便对她说:“你只要会接电话、打电话就行了,这个功能不会用没事.”母亲刚刚升起的求知欲被我浇了一盆冷水,有些不情愿地说:“算了,老了,不中用了,还是不学了.”  相似文献   

16.
上周,我带女儿去饭馆吃饭,她要了一份“蛋黄焗南瓜”,等到服务员把菜端上来时,我一尝才感觉有点不对劲儿,于是我问女儿:“南瓜好吃吗?”女儿说:“好吃,南瓜跟豆腐似的,软软的、滑滑的。”我忍不住笑了:“‘蛋黄煽南瓜’应该是酥脆的呀,怎么会变成‘豆腐’了呢?  相似文献   

17.
《电击高手》2004,(12):11-11
有一天在办公室里突然有一个很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今天气温不高不低,适合工作学习约会听听音乐,我是孙燕姿,祝你每天都有好心情。”孙燕姿可是我的最喜欢的歌手呀,她怎么会在这里讲话呢?正在纳闷,听见隔壁同事小黄拿起手机说:“喂,你好……”原来孙燕姿的祝福语是他的手机铃声呀,  相似文献   

18.
昨天,饭桌上说起红烧肉时。有个朋友说:“烧红烧肉最容易了,肉放水锅里。煮熟了加酱油,再加糖烧上色便起锅。”红烧肉真的这么容易烧吗?当然不是,不然怎么会很少有饭店敢卖红烧肉呢?对此,有人说是因为红烧肉“不上台面”。所以餐馆才不怎么卖。其实这年头,连咸菜萝卜干霉干菜都上了台面,那还有什么上不得台面的?  相似文献   

19.
《少年电世界》2003,(8):61-62
我又回来啦!你们的Flash做得怎么样了呀?想不想在你的亲朋好友面前显示一下你的作品呢?有我“动画魔术师”在,而且只要你每期都跟着我学习,包你一鸣惊人哦!呵呵!来看看本期又给大家带来什么好东东。  相似文献   

20.
我来签字     
那一天,我在单位忙着,父亲着急地打来电话,我隐约听见了几个字,母亲住院,是哪家医院的病房,要我赶紧过去.放下电话,我就赶到父亲所说的医院. 进了病房,母亲正闭着眼睛躺在床上.父亲坐在旁边,一脸焦虑.听见我进来的声音,母亲睁开了眼,父亲也站起了身.我说,妈,怎么样了?母亲还没说话,父亲就抢着说,没事,没事.母亲瞪了父亲一眼,然后自顾自地说了一些状况,是心脏出了问题.我听着,点着头. 在病房坐了一会儿,我出了门.父亲跟着走了出来,拍拍我的肩,说,走,我们一起去医生的办公室吧.我一愣,想,不是没事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