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主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对此,高校应积极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化课堂教学人格培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有效培养新时期大学生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根据当代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漠的实际情况,全面分析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漠的原因,分别从营造严格的教育机制、加强人生价值观与思想道德教育、改进教育方式方法、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正全力推动法治社会建设,法治建设实践导致人们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法治导向型价值观将成为社会主导价值观之一。文中介绍了法治导向型价值观的特点是尊重法律、信仰法治、厉行法治。认为培养法治导向型价值观对大学生未来发展和法治社会建设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从加强法律知识教育,深化对权利、义务、正义、自由和平等等基本概念认识,增加法律实践等方面着手,引导大学生培养法治导向型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认同是大学生对自身与所属群体以及自身和社会关系的理解。面对价值观的多元选择,大学生的社会认同成为影响其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多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注重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营造有利于大学生社会认同的环境,帮助大学生构建积极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教育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以重庆6所高校的调查,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是探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的内涵。高校应利用红色文化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功能,将其融入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等加深大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社会责任意识担当,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也得到有效的普及和推广。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地系统化,其实施有了切实的保证。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但在实践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道德培养问题,在此以盐城师范学院和上海市政府的实践为例,通过比较和分析,指出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如何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进行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转型时期,面对多元化的社会,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出现多元化的取向。文章阐述了妈祖精神的精神内核。论述了妈祖精神对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总结了湄洲湾支援积极发挥妈祖文化特色优势,将妈祖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搭建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大众媒体、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0.
谈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全新的历史使命,只有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家国情怀,才能担当时代重任。因此如何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研究的重点问题。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好家国情怀培育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家国情怀培育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渗透,其中也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形势与政策》课程设置、专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探讨有效培养大学生生态意识的教学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3.
组织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大学生的行业精神并使其融入行业的重要环节。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不足的主要原因为思想认识不切合社会发展实际、实践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广度和深度不够、没有有效的过程监督和社会支持力度等。必须以行业精神为导向,充分发挥高校、实践基地、大学生自身的能动性,提升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增强与工农大众的情感交流,培养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意义。2010年,重庆市在全国首创"带薪实习"社会实践模式,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多元价值观的存在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基于文化与价值观的关系,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要以文化认同为目标,以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为指向培育校园文化;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利用自媒体受众广、传播快的优势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国家发展的新面貌和时代使命,找到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结合点,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期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是青年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大学生与社会联系的纽带与桥梁;是高校大学生深入群众的重要渠道.社会和高校应克服当前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困难,开拓思路、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落脚点在于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从思想领域构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人生价值观。作为软性的价值思想,在大学生的行为导向上往往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同时需要注重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创新创强"着眼于大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理论预期上产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从本质上来看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两者的结合要从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入手,从理论的逻辑衔接上切入,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通过行为诠释社会核心价值观内涵,做到知行合一,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中国梦的实现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社会实践处于不同社会主体的互动之中,探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同主体的动力运行。以C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例,论述动力主体和动力环境的关系,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动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阐释了制度安排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动力运行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通过开展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抽样实证调查,得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认知程度高,但是对三个具体层面的价值观及其具体内容的认知正确率较低,且认同度存在性别、年级、专业、政治面貌等方面的差异。影响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呈现多元化。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需要利用好思政课、新媒体、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