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餐饮服务业也迅猛发展,由于中式传统的烹调方式产生的油烟较大,且大部分未经处理即对空排放,对餐饮业油烟的投诉和纠纷也日渐增多,已成为城市的一大公害。 餐饮业油烟是由动植物油脂高温加热后挥发凝聚而成的气溶胶,具有粒径小,粘附性强等特点,经医学界研究和实验证明,烹调产生的油烟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且油烟四处飘散,污染大气和周围建筑,影响市容。为此国家颁布了GWPB—2000《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来控制饮食业油烟对大气和居住环境的污染。 我院根据市场的需求,借鉴目前国内外较先进的油烟净化技术,研制开发出YJB型油烟净化器,  相似文献   

2.
吕玉民 《机电信息》2006,(16):44-48
饮食业厨房通风有其特殊性,工程设计和设备选型要满足三个基本要求:(1)油烟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达到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净化标准》中油烟排放浓度2mg/m^3以下的要求。(2)厨房内通风换气要充分和彻底,消除室内烟雾弥漫和夏季高温问题,保持室内良好的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3.
针对饮食业油烟外排污染环境的实际情况,在调研国内外现有油烟净化设备的基础上,介绍一种新型的油烟净化方法和设备,并对它的净化原理,特点和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843—2001)试行十余年,在实践工作中优点与不足并存。对在应用该标准过程中的要点、难点,如基准灶头数、去除效率等,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对现有的油烟净化技术及设备性能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脱排油烟净化机. 试验测得本净化装置在选择合适的旋流器及风机情况下排烟量为350m3/h~400m3/h,吸口距锅灶的距离为800mm时净化效率比较好,能达到85%~92%,最高达95%.旋流式油烟净化设备对于改善饮食业油烟的排放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常用的?325 mm×?660 mm规格的滤筒进行脉冲喷吹实验,研究喷吹系统结构参数对滤筒清灰效率的影响,并采用F检验法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利用插值法获得该规格滤筒的最佳清灰参数组合,为滤筒除尘器的喷吹系统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在燃机进气段广泛应用的燃机进气滤筒缺乏清灰效果评价方法和标准的现状,基于一般通风过滤器EN779标准的试验方法,针对燃机需求设计了滤筒脉冲喷吹性能评价指标并开发了一种实验室试验系统;利用该试验系统对几种典型滤筒进行测试比较后发现,脉冲喷吹后过滤效率均没有下降;同时揭示了不同材质滤筒在脉冲喷吹后的清灰性能,指出复原率能够较好地反映滤筒的动态清灰性能,可以考虑将其作为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相关成果可为相关从业人员的设计、选型和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烟尘监测中,实验室质量控制是不可忽视的主要环节,现从滤筒的筛选、烘烤、冷却、称重以及实验室的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同时引入标准空白滤筒对烘烤、称重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提高烟尘监测分析质量。  相似文献   

9.
某公司研发不锈钢材质压力管路超高压液压过滤器,其使用的主体材质是S17400不锈钢,在进行压力测试时,滤筒沿底部圆周处断裂。通过对断裂滤筒的最小壁厚核算检验,确认滤筒的最小壁厚满足要求;再对滤筒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检验,发现滤筒的化学成分合格、抗拉强度合格,但最小伸长率不合格;再对滤筒进行断面分析、滤筒裂纹检验,以及应力模拟分析,发现滤筒的底部圆周存在应力集中,属于脆性断裂,符合脆性断裂的基本特征,此为滤筒断裂的主要原因。经设计改进,更改主体材质为S31803双相不锈钢,并将滤筒的底部改成了大圆弧过渡,经过对滤筒的最小壁厚核算检验,确认滤筒的最小壁厚满足要求;并对滤筒进行应力模拟分析,确认滤筒的应力集中现象已得到了有效改善,再对滤筒的原材料进行化学成分检验,并对加工前与加工后的滤筒进行2次裂纹检验,确认滤筒的原材料化学成分合格,加工前与加工后的滤筒均未发现检测裂纹,最终经压力测试,验证合格。  相似文献   

10.
滤筒除尘器的关键技术是清灰技术,清灰效果关系到滤筒除尘器的效率、滤筒使用寿命及运行经济效益等各项指标,因此对滤筒除尘器的清灰性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FLUENT软件,对2种不同喷嘴型式的组合式滤筒进行了脉冲反吹清灰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喷嘴模型下滤筒内的速度场以及压力场,从固定监测点和沿流向2个方向探究不同模型清灰时滤筒侧壁的压差峰值和压差峰值到达时间情况,以及不同喷嘴型式对滤筒清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散射器拉法尔喷嘴对组合式滤筒清灰效果比带散射器拉法尔喷嘴好,散射器的作用虽然对上滤筒清灰效果有明显改善,但对于下滤筒清灰效果较差。本文成果可为解决组合式滤筒清灰问题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厨房烹调油烟的有机物定性定量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烹调粤菜、湘菜、东北菜的酒家厨房油烟采用了三种不同的采样与前处理方法 ,应用色谱 -质谱法进行了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厨房油烟中的污染物致少有 5 0多种 ,并且烹调湘菜所产生的污染物品种较多 ,浓度最大 ,而粤菜次之 ,东北菜较少  相似文献   

12.
结合某型号除尘器结构参数,分析不同滤筒结构下除尘器内气流分布规律,以流量分配均匀性和滤袋表面过滤风速作为评价指标,对其处理风量为1945m~3/h时,内部流场展开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不同滤筒结构的选用标准。研究表明:圆形滤筒各筒流量分配系数接近1.0;椭圆滤筒的最大流量不均匀幅值为0.0109;四筒结构布置中,圆形滤筒的综合流量不均匀幅值最小,值为0.1396;在常规工况四筒结构布置时,建议选取圆柱滤筒或矩形滤筒作为除尘器滤芯,以提高除尘性能。  相似文献   

13.
张翔宇 《机械管理开发》2021,(12):106-107,110
煤质是商品煤定价的决定性因素,煤质中约占80%的误差由采制样引起,采制样是准确掌握煤质的重要一环.而目前对采制样设备采样效果的判断是依据标准GB/T 19494-2004,对机械化采样和手工采样结果对比得出,其结果干扰因素多,受煤流煤质稳定性影响大.通过引入离散元仿真,对采样过程进行离散元分析,研究采样冲击,同时通过在仿真模型回溯采集和缩分到的颗粒至胶带和落料斗中,然后统计其三维坐标,得到其采样数据.找出反映采样和离散效果的统计学变量,如:离散系数、分布宽度等.进一步发现相关统计学变量与胶带中部采样器的设计参数、运动参数的相互关系,进而对采制样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根据聚合经验模态分解的特点对能量泄漏指数进行了修订,从非对准误差、能量泄漏、分解结果的正交性和相关性方面分析了采样频率对聚合经验模态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离散化采样引起的非对准误差随采样频率的提高逐渐减小,而能量泄漏以及分解结果之间的正交性和相关性随采样频率改变近似呈周期性变化。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聚合经验模态中采样频率的选取原则。算例结果表明,综合考虑上述各影响因素后,聚合经验模态较为理想的采样频率范围是信号最高频率的10.3~11倍。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中流量PM2.5采样切割器的设计结构及工作原理。对采样切割器的标定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进行实验得到切割器特性曲线。分析了中流量PM2.5采样切割器的影响因素,包括:碰撞距离、采集板材料、采样流量、采样时间、采集板特性及过度沉积。通过对标定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的比较,得出实验结果与设计结果的切割特性曲线能够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空气质量周报连续采样过程有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了影响大气二氧化硫监测结果的一些原因或可能,首次对甲醛吸收液连续采样稳定性提出疑问,强调周报质量保证的重点要从实验室环节转到现场采样等环节上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全流稀释采样系统(CVS)对某柴油机的颗粒物PM排放进行采样分析。CVS系统的二级稀释比由颗粒物采样流量和二级稀释空气流量来确定。在国六排放法规标准的要求下,通过改变颗粒物采样流量和二级稀释空气流量,分别对该发动机进行了WHSC稳态循环试验,分析二级稀释比参数的变化对颗粒物PM采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颗粒物采样流量和二级稀释空气流量,颗粒物PM排放结果都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洪华 《机电一体化》2010,16(2):82-83,86
主要讨论了重油流量采样信号的方式影响信号正常显示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在采用隔膜式差压变送器进行取样并提前干预影响测量效果的各种影响因素后,重油这一特殊介质的采样可靠性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19.
随着餐饮行业的飞速发展,油烟排放对大气的污染也日渐严重.本文分析探索了餐饮业油烟对于大气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技术路线和效果,以期为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单极芒刺静电净化装置芒刺和极板间距对电流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荔  何源  潘爱强 《机电工程》2014,(5):644-648
为了通过优化单极芒刺净化装置的结构参数,解决芒刺静电油烟净化装置中对微小油烟颗粒收集效率低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单极芒刺板-板式油烟静电净化装置中芒刺尖端与收极板间距对电流密度的影响。采用合适的静电场控制方程,提出了芒刺板-板极配方式的边界条件,选择有限体积法对电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值模拟方法可靠。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了芒刺尖端与收极板的间距和工作电压对收集板上电流密度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间距取40 mm~75 mm时,在工作电压范围内,电流密度分布均匀,且电流密度强,说明该间距范围是最佳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