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珠海市A水厂水源为水库水,水质特点为低浊、高藻。水厂采用单一混凝剂处理效果差,面临混凝剂投加量大、生产运行管理难度大,出厂水水质下降等问题。本文以不增加新的工艺构筑物、不改变现有净水处理工艺为前提,通过搅拌试验和生产性试验,对比研究了含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的聚合产品HCA与活化硅酸分别作为助凝剂强化混凝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1)单一混凝剂分别联合HCA和活化硅酸的强化混凝均优于单独投加混凝剂的效果;(2)HCA的助凝效果优于活化硅酸,但活化硅酸有改善絮凝体比重,使絮凝体更易下沉,可减少搅拌池的冲洗次数,降低水损;投加"PAFC+HCA"时搅拌池冲洗间隔时间为1~3.5天,投加"PAFC+活化硅酸"时搅拌池冲洗间隔时间为3~5天;(3)原水p H对HCA的助凝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当原水pH范围为6.8~8.0时药剂投加量相对较少,处理效果较好;当原水pH大于8时增大药剂投加量,处理效果仍不理想。(4)HCA配置简单,操作简便,安全性优于活化硅酸。  相似文献   

2.
梅丹 《城镇供水》2011,(4):74-78
以武汉长江水系的低温低浊水为研究对象,根据武汉地区水厂在低温低浊时的运行状况,并依据水质达标和降低水厂运营成本的原则,在众多改善水质的低温低浊处理技术中,采用最经济、最有效的技术方法---无毒高效的活化硅酸助凝剂进行了实验室试验到生产性应用试验研究。通过应用正交试验方法和烧杯搅拌实验,研究优选了活化硅酸助凝剂和PAC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配比,及其投加的先后次序和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3.
改性活化硅酸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活化硅酸在制备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加入阻聚剂研制出高效助凝剂改性活化硅酸,并就其制备条件与助凝效果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对太原市呼延水厂出水浊度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了絮凝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厂原水属低温低浊水,有机胶体较多,絮凝效果差,其根本原因是絮凝剂投量不足.进一步的试验表明:以聚合氯化铝(PAC)为絮凝剂、以活化硅酸为助凝剂,除浊效果较好;活化硅酸的投加时间对絮凝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以快速混合用时1min、聚合氯化铝投量为15 mg/L、延迟30 s后投加0.5~1mg/L的活化硅酸(以SiO2,计)为最佳运行条件;滤池反冲洗排水回流至配水井有利于低温低浊水的处理,并可节省絮凝剂或助凝剂的投量.  相似文献   

5.
改性活化硅酸处理低温低浊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理低温低浊水的高效助凝剂——改性活化硅酸在实验室研制成功。为了进一步验证其净水效能,笔者在烧杯搅拌试验的基础上,先后在哈尔滨供水三厂和宾县水厂冬季低温低浊时期进行了生产性试验,并对其助凝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针对长春市第四净水厂空气搅拌系统、浓硫酸投加系统存在影响活化硅酸配制质量的问题,通过调整空气配管的纵、横间距和布气孔眼大小以及浓硫酸计量筒直径,提高了空气搅拌强度和浓硫酸投加量控制的准确性,保证了助凝剂活化硅酸的配制质量,降低了药耗,提高了出厂水水质。  相似文献   

7.
结合生产工艺实际情况,通过烧杯试验,对某水厂中的预氧化剂(液氯、高锰酸钾)和助凝剂(聚丙烯酰胺、活化硅酸)在不同性质原水中的表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针对不同水质特性的原水合理选用预氧化剂和助凝剂,可有效提高浊度、COD_(Mn)、锰的去除率,并降低三氯甲烷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供水技术》2021,15(1)
结合水厂实际,采用工业硅酸钠为原料、硫酸铝作为活化剂,配制活化硅酸溶液,研究了配制活化硅酸的控制方法、最佳活化状态和保质期等。实验结果表明,当硅酸溶液配制浓度为0.7%(以SiO_2计),活化剂(以Al_2O_3计)与SiO_2的质量比为0.11∶1~0.12∶1时,控制剩余碱度在600~900 mg/L,所制得的活化硅酸助凝、助滤效果显著。稀释后的活化硅酸保存期长达15 d以上,且制备和使用安全、方便,适合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低温低浊水的混凝效果,制备了聚硅酸钛(PTS)助凝剂,并分析了活化温度对其性能的影响。当活化温度由15℃增加至40℃时,制备的PTS在水中的分散物粒径由11. 09μm增大至13. 5μm,而Zeta电位由-15 m V降低至-17. 5 m V。同时,在较高的活化温度(40℃)条件下,研究了金属钛对活化硅酸(PS)的影响,通过对粒径、Zeta电位以及红外光谱分析可知,金属钛提高了PS的聚合反应速度,生成PTS的聚合度及Zeta电位均高于PS。将制备的PTS与Al2(SO4)3共同用于处理低温低浊水,结果表明,当Al2(SO4)3投加量为2 mg Al/L时,投加7. 5 mg/L的PTS就能使浊度去除率达到95%以上,残留的浊度小于0. 5 NTU。此外,pH值对PTS的助凝效果有明显影响,当pH值为6、7和8时,PTS对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66. 7%、91. 0%、81. 5%,较使用PS分别提升了3. 1%、7. 6%、6. 6%。因此,PTS是处理低温低浊水的高效无机高分子助凝剂,对浊度的去除效果优于PS。  相似文献   

10.
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助凝剂投加量、助凝剂投加时间、pH以及温度等影响因素对南水北调水中残余铝控制的影响,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混凝过滤出水残余铝浓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水厂运行时要同时兼顾余浊和残余铝,混凝剂最佳投药量为3.0 mg/L;助凝剂活化硅酸投加量为1.2 mg/L,最佳投加时间为快搅1 min,慢搅4 min,在上述条件下残余铝浓度和浊度较低。温度和p H是影响混凝过程中残余铝控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