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徐磊  雷斌隆  刘明 《焊管》2007,30(6):28-31
从数值模拟入手,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研究了不同尺寸、不同位置的咬边缺陷对压力管道焊接接头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咬边缺陷对压力管道焊接接头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应力集中,其影响程度与咬边的深度、宽度和位置有关,锐度越大应力集中系数就越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螺旋埋弧焊管预精焊生产工艺的发展概况,以及预精焊法生产螺旋埋弧焊管的工艺过程。预精焊生产工艺与传统的一步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生产效率更高,所生产的钢管外形尺寸更好、焊缝质量高、残余应力小。分析了螺旋埋弧焊管多丝埋弧精焊焊缝产生焊接裂纹、咬边、气孔和夹渣、未焊透等缺陷的原因,并根据生产实际提出了预防措施,为螺旋焊管预精焊技术的广泛应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埋弧焊管弯曲试验开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晓强 《焊管》2010,33(6):58-59
对埋弧焊管检验中出现的正弯和反弯不合格试样进行了金相分析,发现这些不合格试样均在焊缝焊趾处存在微裂纹或微咬边,这是导致弯曲开裂的主要原因。产生微裂纹的原因是焊缝与母材过渡不平滑,焊趾处应力集中过大,再加上矫平试样时未去除焊缝余高;产生微咬边的原因是焊接过程中焊接规范不恰当或焊接过程设备运行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李根  张腾 《焊管》2014,(6):48-52
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在工作压力下带有咬边、凹坑、焊缝余高、错边等焊接缺陷的X70环缝管道进行了应力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咬边、凹坑、焊缝余高、错边焊接缺陷中,焊缝余高对受内压管道环焊缝的应力集中的影响最低,错边其次,咬边较为严重,凹坑最为严重;焊缝余高不影响X70管道接头静载强度,超过2 mm的错边量对环缝接头应力集中影响明显,咬边缺陷对X70管道环缝接头应力集中的影响大于错边,缺陷凹坑缺陷对环缝接头应力集中的影响随其三维尺寸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较高焊速下螺旋焊管质量控制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海力 《焊管》2005,28(4):67-70
介绍了在较高焊速下所进行的螺旋焊管工艺评定试验情况,并对提速后生产初期出现的主要质量问题——内焊缝凹陷、咬边等焊接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进一步扩大提速空间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蔡文利  赵红波  张君  张德瑞 《焊管》2023,(12):72-76
为了研究螺旋埋弧焊管导向弯曲不合格的原因,统计并分析了不同规格的螺旋埋弧焊管导向弯曲试验样本。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采集样本中存在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与焊趾处存在缺欠、焊缝形貌控制不良、焊接工艺出现异常因素相关。进而从焊接缺欠、热影响区性能、焊缝形貌等方面对导向弯曲不合格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发现导致此次采集样本导向弯曲试验不合格的主要诱因为焊趾处存在缺欠、热影响区过度软化及过渡角控制不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不锈钢复合管的焊接属于典型的异种钢接头,施焊过程中和焊后易产生各种缺陷.结合工程实例.从焊材选用、焊接工艺参数确定等方面介绍了适用于20 304材质不锈钢复合管的焊接工艺,并通过试件的力学性能试验进行了工艺评定,同时,对20 304不锈钢复合管焊接中易产生的缺陷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薄壁直缝埋弧焊管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单侧咬边和焊偏缺陷较多的问题,对实际生产中单侧咬边和焊偏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通过对滚轮架位置进行相应的调整,便可消除焊缝单侧咬边和焊偏缺陷。因此得出:在焊接过程中,焊点偏移量较大是引起薄壁直缝埋弧焊管生产过程中出现单侧咬边和焊偏缺陷的根本原因,并就如何减少焊点偏移量、消除薄壁直缝埋弧焊管单侧咬边和焊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油田钢制压力容器监造过程中,针对焊缝咬边、焊接接头对口错边、两支座和底座底板上地脚螺栓等3个容易出现质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咬绳、乱绳、骑绳问题是影响修井机整机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钻、修井进度的决定因素。对产生咬绳、乱绳、骑绳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对主滚筒的焊接和修井机的装配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