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葡萄糖还原法制备超细Cu2O粉末,考察了葡萄糖和硫酸铜摩尔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强度、pH值对样品Cu2O粒度的影响,确定了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制备纳米Cu2O.采用XRD、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粒径均匀的球形Cu2O,粒径约为120nm.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葡萄糖还原法制备超细Cu20粉末,考察了葡萄糖和硫酸铜摩尔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强度、pH值对样品Cu2O粒度的影响,确定了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制备纳米Cu2O。采用XRD、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粒径均匀的球形Cu2O,粒径约为120nm。  相似文献   

3.
以Ti、Al粉末为原料,利用直接烧结法制备Ti3Al化合物.探讨了制备较纯Ti3Al粉末的摩尔比和温度,以及该金属间化合物在后续处理过程中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当Ti、Al的摩尔比为3.5∶1时,可得到较纯的Ti3Al相;经过烧结制备出一定量的Ti3Al粉末,在行星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处理,在不同球磨时间取出适量样品,进行XRD、SEM分析,结果表明其在球磨过程中晶粒尺寸减小,且可能部分转变为非晶.  相似文献   

4.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Ag掺杂量的La2/3Ba1/3MnO3∶Agx(x为摩尔分数,x=0.00、0.02、0.08、0.10、0.20)多晶靶材,通过XRD、SEM和R-T对La2/3Ba1/3MnO3∶Agx靶材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正交晶系钙钛矿结构;掺Ag(x=0.02、0.08、0.10、0.20)样品比未掺Ag样品的金属-绝缘转变温度Tp值低;随着烧结温度和Ag掺杂量的升高,金属-绝缘转变温度Tp随之增加;随着Ag掺杂量增加,电阻率归一化值先增大后减小。La、Ba、Mn元素的摩尔分数与理论设计的数值基本相同,O元素在烧结过程中缺失较严重,Ag元素的摩尔分数也较低,这与Ag在高温烧结时的挥发有关。  相似文献   

5.
张磊 《轻金属》2007,(7):34-36
以Fe2O3、NiO和Ag2O为主要原料,采用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NiFe2O4/Ag惰性阳极,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采用水冷法测量了样品的抗热震性,并测量了其在冰晶石熔盐中的电解腐蚀速率。结果表明:Ag2O的加入提高了样品的抗热震性,降低了惰性阳极试样在冰晶石熔盐中的电解腐蚀速率,当Ag2O含量为6%时,试样的电解腐蚀速率最低。  相似文献   

6.
为制备出从低温到高温宽范围内使用的固体润滑材料,分别以纯Ag和AgNO3的方式向高温超导材料YBa2Cu3O7-δ中掺杂金属银,制备出了具有超导性能、一定的机械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氧化物基复合材料,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其增韧机理和减摩耐磨机理.研究发现,分布于晶粒间的Ag微粒有效抑制裂纹的萌生和扩展,从而改善了氧化物陶瓷YBa2Cu3O7-δ的脆性;常温和高温下,复合材料都表现出低而稳定的摩擦因数,软金属膜 硬基体是其减摩耐磨机理;由AgNO3制备出的复合材料基体内Ag微粒的粒径更小,分布更加均匀,团聚少,表现出更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7.
利用雾化法制备AgCuZnCdSnNi合金粉末。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粉末合金的表面氧化和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粉末的表面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粉末表面氧化主要以Ag,Cu,Zn,Cd,Sn元素的氧化为主,氧化层成分主要为Cu2O,CuO,Ag2O,ZnO,SnO2,CdO,而合金中的Ni元素很少氧化;除此之外,在粉末表面还吸附一层碳氢化合物污染层,离子溅射刻蚀90 s后,O1s峰明显减弱,Cu2p,Ag3d的峰增强,粉末表面氧化层和吸附层的总厚度约为3 nm。  相似文献   

8.
用XD法合成的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Al-TiO2-B2O3系利用放热弥散(XD)反应法合成了铝基复合材料.当B2O3/TiO2摩尔比为0时,增强相由α-Al2O3颗粒和棒状物Al3Ti组成,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250.4MPa和4.0%,断口中有的棒状物自身开裂,断裂由Al3Ti自身萌生裂纹,并沿其解理面扩展至界面引起,加入B2O3后,棒状物Al3Ti减少,基体晶粒细化,强度和延伸率同步提高;当B2O3/TiO2摩尔比为1时,Al3Ti基本消失,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提高到320.8MPa和10.6%,断口形貌由细小韧窝组成,随着实验温度的增加,延伸率进一步提高,拉伸强度则随之下降,棒状物Al3Ti因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降低而与基体中脱离,表明Al3Ti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提高不利,723K时,延伸率上升至20.5%,抗拉强度下降至85.6MPa。  相似文献   

9.
机械合金化制备Ti3AlC2陶瓷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i,Al和C元素粉末为反应物原料,通过机械合金化法成功地制备出高含量三元碳化合物Ti3AlC2陶瓷粉体.按Ti3AlC2化学计量比为起始反应原料配比(Ti∶Al∶C=3∶1∶2)的元素混合粉末,经3 h的机械合金化后,Ti、Al和C单质混合粉末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以Ti3AlC2为主晶相,并含有少量TiC的混合粉体和小块体;粉体中Ti3AlC2的含量达到83%(质量分数,下同).产物合成的原因是在Ti-Al-C体系中发生了一种机械诱发自蔓延反应.  相似文献   

10.
利用NiSO_4·6H_2O,NaH_2PO_2·H_2O和形核诱导剂(NaBH4)作为原料,利用液相还原法在pH为12,合成温度为40℃,形核诱导剂浓度为5 g/L,镍磷比为1∶3条件下制备了粒径约150~400 nm的Ni-P粉末,研究了p H值、合成温度、形核诱导剂浓度和镍磷比对纳米Ni-P粉末的形貌、磷含量和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形核诱导剂浓度增大,镍磷合金粉末的产率提高,粒径减小;合成温度升高促进了粉末长大,当温度为40℃时粉末粒径最小;随着镍磷比增大,合金粉末磷含量和产率均减小,其中镍磷比为1∶3时粒径最小;随着pH升高,粉末磷含量下降,产率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专利信息     
专利名称:陶瓷颗粒增强复合钎料的机械合金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200310107706.X公开号:CN1544196申请日:2003.11.17公开日:2004.11.10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涉及一种用于精细陶瓷材料连接的复合钎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方法为:①按质量百分比称取钎料基体,其中Ag粉占65%~79%,Cu粉占22%~35%,Ti粉占3%~10%;②称取占钎料基体体积3%~25%的陶瓷颗粒,陶瓷颗粒的直径为1~10μm;③将称量好的Ag粉、Cu粉、陶瓷颗粒和Ti粉的混合粉末混合均匀放入行星球磨机中进行机械球磨,磨球直径为2~10mm,球料比为10∶1~15∶1,球磨机转数为320~400r/min,真…  相似文献   

12.
美国HyperTech公司使用纯Mg粉和B粉按照化学计量比混合,采用连续粉末装管成形工艺(cTFF)制备了单芯Cu/MgB2导线。导线的直径分别为0.80,1.03和1.25mm,通过SEM观察得到超导芯丝的横截面积分别为1.8×10^-3,2.9×10^-3和4.2×10^-3cm2。将100m的长线截成100mm的短样品,并将每个短样品的两端进行机械密封。采用优化后的退火制度(单步法和两步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a0.67Sr0.33Mn O3∶Agx(LSMO∶Agx,x为摩尔百分比,x=0,0.04,0.08,0.10,0.20)多晶材料。通过XRD和R-T对LSMO∶Agx多晶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950、1050℃烧结的样品具有良好的单相结构。1050℃烧结时,Ag进入晶格替换A位La3+或Sr2+,使晶胞发生畸变、晶胞体积增大。Ag掺杂明显降低了样品电阻率,950℃烧结的Ag掺杂样品的电阻率降低了近两个数量级。提高烧结温度有助于改善LSMO材料的Tp和TCR。烧结温度由950℃变化到1050℃时,x=0样品的Tp增加了将近10 K,x=0.04样品的TCR从0.09%K-1上升到0.50%K-1。Ag掺杂能有效改善LSMO材料的电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Cu-Ag合金在650~750℃空气中的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含25,50与75wt%Ag的Cu-Ag合金在650~750℃空气中的氧化。结果表明,在所有的情况下合金均生成氧化铜的外氧化膜,其下为由Ag与Cu2O组成的混合内氧化带。对Cu-50Ag与Cu-75Ag合金在其内氧化带前沿尚出现含Cu的Ag基固溶体的单相层。合金氧化时Ag以金属态留下,在金属Cu的消耗带中自然地成为惰性标记。也有少许细Ag颗粒嵌入生成的外氧化膜中,纯Cu和三种合金的氧化都遵循抛物线规律,其氧化速率常数随合金中Ag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从多侧面讨论合金的双相组织对其氧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根据块模型,对不同掺杂量的YBa2Cu3-xNixOy,Y1-xPrxBa2Cu3Oy和YBa2-xLaxCu3Oy体系内两个结构块的结合能进行了计算,研究了结合能和超导电性的关系。结果显示:3个体系中随掺杂量的变化,块间结合能和超导转变温度之间存在有趣的关联,即:随着掺杂量的增加,块间结合能增大,超导转变温度减小。同时在YBa2Cu3-xNixOy,Y1-xPrxBa2Cu3Oy和YBa2-xLaxCu3Oy体系中虽然有相似的结论,但也有源于不同元素在不同位置掺杂的差别。这不仅说明钙钛矿块和岩盐块间的相互作用在超导电性中起重要要作用,而且说明不同元素在不同位置的掺杂对超导电性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制备Bi一系氧化物线材方法(NO.5807808,1998年9月15日公布)为了获得Bi-Sr-Ca-Cu-O或Bi-Ph-Sr一动一CU-O氧化物超导线材,将原料粉末磨碎,以去除大颗粒尺寸的非超导相.然后,用银或很合金包覆材料将原料粉末包覆,以便承受塑性加工.最后,将包覆的原料粉末进行烧结.凸制造超导纤维的方法(NO.5811376,1998隼9月22日公布)提出了一种制造超导纤维或线材的工艺.超导线材或纤维有超导芯和玻璃包压层.该工艺由熔化和拉伸两道工序组成,即超导和被切熔化后.再由往省拉出由被罚包覆扭导芯的纤维成线材.伍后,将线材退…  相似文献   

17.
新型颗粒增强铜基复合电极材料Al2O3/Cu能较好地解决电阻点焊镀锌钢板时普通电极材料做电极寿命较短的问题。为了获得优化的Al2O3/Cu复合电极材料制备工艺,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Al2O3/Cu复合电极材料,通过改变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参数,以密度、显微维氏硬度、电导率、显微组织为检测内容,探讨压制力和烧结温度对Al2O3/Cu复合电极材料物理机械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性能最优时的Al2O3/Cu复合电极材料制备工艺为:Cu-Al2O3混合粉末制坯压制力100 kN,烧结温度940℃。  相似文献   

18.
熔体吹气发泡法制备泡沫铝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倩  徐方明  许庆彦  熊守美 《铸造》2007,56(8):814-818
利用熔体吹气发泡法制备出了闭孔泡沫铝,观察了样品的表面形貌,并通过试验测试其力学性能;分析了发泡温度、Al2O3粉末体积分数对泡沫铝制备的工艺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的Al2O3粉末必须达到一定的百分比,铝液中通入气体才会产生泡沫,在700℃和720℃时,Al2O3粉末体积分数的临界点分别为4%和6%;泡沫的稳定性随着温度的增高而降低;Al2O3体积分数越大,气体流量越大,泡沫铝孔径越大;但当Al2O3粉末体积分数超过20%时,很难发泡。  相似文献   

19.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制备了Ag掺杂摩尔百分比为0.4的La2/3Ca1/3MnO3∶Ag0.4 (LCMO∶Ag0.4)、La2/3Ba1/3MnO3∶Ag0.4(LBMO∶Ag0.4)多晶复合材料,通过XRD和R-T分别对两种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得样品均为正交晶系钙钛矿结构;LCMO∶Ag0.4的金属-绝缘转变温度(Tp=280.2 K)比LBMO∶Ag0.4要高(Tp=256.8 K);LCMO:Ag0.4样品的电阻值比LBMO∶Ag0.4要小两个数量级;LCMO∶Ag0.4的TCR最大值为28%,要远远高于LBMO∶Ag0.4的TCR最大值(0.5%).  相似文献   

20.
初始Li/(Mn+Ni)摩尔比对LiNi0.5Mn0.5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i2CO3,MnCO3和Ni(OH)2为原料,采用一步固相反应制备锂离子电池层状结构正极材料LiNi0.5-Mn0.5O2,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研究配料时不同初始Li/(Mn Ni)摩尔比(1.0,1.05,1.1,1.2,1.5)对LiNi0.5Mn0.5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在600℃预烧12 h而后800℃烧结24 h的条件下各样品结晶完整,初始Li/(Mn Ni)摩尔比为1.5时样品有未知相杂质生成。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随着初始Li/(Mn Ni)摩尔比的增大,颗粒团聚加剧。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初始Li/(Mn Ni)摩尔比(≥1.05)的提高,初始容量有下降趋势。初始Li/(Mn Ni)摩尔比为1.05和1.1时样品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67.0 mA.h/g和147.2 mA.h/g,循环20次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8.2%和9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