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景德镇世界上最早的手工业城市之一,在长达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过程中,出现了拉坯、利坯、制釉、烧成等独一无二的制瓷手工技艺和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名瓷,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机械工业化和传统手工艺传承的局限性,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在保护和传承方面高度濒危,有些已经濒临人亡艺绝的境地。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自成立以来,立足景德镇陶瓷行业特色优势和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在继承和发扬具有中华民族符号的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经验,通过深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探索出了体现具有民族特色和工匠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的演变在凸显着民族个性的同时,也受到域外文化的影响;是通过不断的文化交流、碰撞、融合与创新,才在全球化语境中确定自己的位置。因此,积极推动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走出去"和海外陶瓷文化艺术的"引进来",才是未来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与创新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正在科技发展如此迅猛,许多工业技术制瓷、3d打印成型等多种材料工艺的抨击之下,许多传统的手工技艺已逐渐淡化在人们的视野里。而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出现了保护力度增强的新局面。景德镇的手工制瓷技艺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2009年"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已通过专家评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浪涛中,许多传统手工技艺濒临绝迹。而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流传已久,在各种传统技艺的比拼下,景德镇手工茶器制作技艺依然进发出盎然生机。“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陶瓷肇源于千年以前,陶瓷是景德镇城市发展之根,陶瓷文化是景德镇城市繁荣之魂,景德镇在历经千年的沧桑与蜕变后,手工制瓷能否在机械大生产的轰鸣声中甘于寂寞,能否在追逐GDP增长的过程中认清形势,继承和发扬手工茶器技艺。现以景德镇手工茶器技艺传承为切入点。探究发展手工茶器产业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新中国成立以来,瓷业机械化生产的持续高速发展和现代化文明发展的冲击,使得传统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面临着极大的传承危机。VR技术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应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非遗保护与传承模式由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模式转换的趋势,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成功案例,为VR技术对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注入了强心剂。鉴于此,应该深刻认识到VR技术对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践价值与重要意义,探讨VR技术对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保护和传承的具体内容与效果评估。通过VR技术的运用,更好地挖掘、记录、保护、传承和创新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为后人留下更加丰富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正景德镇,一个誉满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千年窑火不息,造就了"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的旺盛艺术生命力,丰富的陶瓷物质遗存和精湛的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的陶瓷文化基因,早已根植于城市的肌体,流淌在制瓷人的血脉中。1000年后的今天,千年瓷都翻开新篇章,踏上新征程,经国务院同意,景德镇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迎来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的发展机遇,标志着瓷都景德镇开启了重振辉煌的新千年。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珍贵的精神遗产。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敬业乐业的职业素养、严谨专注的工作品质、追求至善的人文素养,它记载着中国民族丰富的文化精神与意识。"工匠精神"融入源于明、清时期的传统陶瓷手工粉彩、古彩制瓷技艺,通过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打造文化育人体系,有效促进工匠精神培育,建立良好的传承保护机制,对于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非遗粉古彩特色班为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陶瓷"工匠精神"贯穿课堂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三个方面积极探索具有民族特色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粉古彩制瓷技艺"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景德镇拥有1700年的制瓷历史,1 000多年的御窑史,靠手工制瓷产业支撑起一座千年瓷都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随着以工业化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迅猛发展,景德镇传统手工艺陶瓷还需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风"。本文结合景德镇传统手工艺陶瓷产业发展现状,阐述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如何刮起这股强劲的"现代风"。  相似文献   

10.
正在漫长的制瓷历史中,景德镇历代瓷工创造了精湛的传统制瓷技艺,这是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也是留给世人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加强手工制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加大非遗研究和传播力度,积极培养后备人才,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院)拟充分发挥资源平台作用,诚邀全市各类非遗人才及民间高手,联手共建传承平台,共享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1.
传统手工圆器制瓷文化是景德镇传统制瓷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景德镇古老手工文化中最具有生命力的一项特色文化。为了更好地研究景德镇传统手工圆器,研究其制瓷环境(廒间、内院、泥房、正间)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景德镇在千年制瓷的过程中,保留有数量众多的窑业遗存,是景德镇成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物质和文化基础.陶瓷“非遗”的保护工作是景德镇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方面.手工制瓷技艺是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最重要的对象.其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省市级的“非遗”项目大多是以部分工艺环节作为立项内容,在...  相似文献   

13.
论景德镇传统手工圆器制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鸿喜 《陶瓷学报》2001,22(2):84-94
论述了景德镇传统手工圆器制瓷工艺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对景德镇陶瓷发展及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做出的积极贡献,论证了传统手工圆器制瓷与明代民窑青瓷绘艺术风格的关系;同时阐述了学习、继承传统的手工圆器制瓷对当代生活陶艺的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瓷器是土与火的艺术,而素有"瓷器之国"之称的景德镇是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一件瓷器的制作,成型是其中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步骤。现代工业与科技的高速发展,许多机械化的成型逐步走向主流市场,由此而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成型模式,致使一些传统的手工成型技法慢慢被人们所遗忘。时至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景德镇的手工制瓷技艺囊括其中。也正是因为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民国景德镇瓷器生产在国外新思想和工业化制瓷技术的影响下,积极进行公司制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拓展国内外瓷器贸易,较为成功地实现了传统制瓷方式的现代化转型。新的瓷业公司代替了御窑',旧的学堂教育逐渐被新式的瓷业学校所替代,传统的封建思想日渐破除,科技制瓷的观念深入人心等等,这些方面的转变无疑给景德镇的瓷器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本论文正是通过分析景德镇瓷器发展变迁的特点和原因,推理出统制瓷技艺保护的迫切性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景德镇陶瓷》2011,(4):161
陈繁国1965年生于景德镇,景德镇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瓷技艺——琢器画坯)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自幼跟随其父陈功金(景德镇第一批陶瓷设计大师)学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四大名镇中唯一以单一手工业自下而上撑起的城镇就数景德镇了,城镇的包容性格促成了"工匠八方来",专业化制瓷产业链推动了"器成天下走"的格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陶瓷产品中融入创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创意已然成为陶瓷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重要因素。创意的植入对景德镇传统制瓷手工艺创新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也对景德镇传统制瓷手工艺的创新发展凸显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景德镇有着一千多年的制瓷历史,在这千余年泥做火烧的历史中,景德镇形成独具特色的精湛传统制瓷工艺,对景德镇传统工艺的记载和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不仅仅是技艺的记载,更是一种文字形式的传承,本文试着对有关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的研究进行系统地梳理。  相似文献   

19.
传统师徒制对于景德镇陶瓷的师道精神、敬业精神、创造精神等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突出作用,现代师徒制则通过现代企业师徒制、双师制、自由现代师徒制等发挥其培养景德镇陶瓷工匠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一、确立对景德镇国窑雕塑瓷保护的文化依据和社会依据世纪50年代到年代,当景德镇随着十20 90余家国营瓷厂的建立之际,支撑国窑雕塑瓷生产的主要是雕塑瓷厂。景德镇雕塑瓷厂聚集了当地技艺最为精湛的工匠,当时培养技术工人的唯一途径——师徒制承传是最主要的形式。耳濡目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