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了《推销员之死》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成功哲学"及其"美国梦"的破灭。认为《推销员之死》通过威利.洛曼的悲剧,展示了小人物的各种不幸遭遇,歌颂了人们不肯向残酷现实低头的可贵精神和勇气,揭示了"美国梦"的虚假本质。  相似文献   

2.
《推销员之死》是美国戏剧大师阿瑟.米勒的代表作。剧中主人公威利.洛曼从事推销工作三十多年,却没有真正领悟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维持经济关系的要领,因此在经济活动中屡屡失败。他失败的原因除了归结于残酷的社会竞争和他个人不切实际的幻想外,更致命的因素在于他在经济活动中持有的经济伦理观违背当时社会理性利己主义的经济伦理语境,背离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效率至上和平等交换的原则,因而既无法理性地维持与顾客之间的买卖经济关系,也无法理性地处理与雇主之间的雇佣经济关系,最终步入自杀的绝境。  相似文献   

3.
<推销员之死>的主人公威利·洛曼一心想要发大财,干出一番事业,并信奉"只要被人喜爱就能成功".为他的梦想苦苦奋斗了一辈子,但结果他却是一个事业和生活上的双重失败者.洛曼的悲剧表明了"美国梦"神话的破灭.  相似文献   

4.
分析阿瑟·米勒之剧作<推销员之死>中的主要人物威利·洛曼的个性和人格,指出威利死亡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对自身和对现实世界的了解,其错误的价值观和执拗的自尊以及对儿子教育的失败也是导致他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对亚瑟·米勒的名剧《推销员之死》中的男主人公推销员威利·诺曼的死亡原因进行了解剖。结论是:威利之死应由高度商品化、机械化的现代美国社会负责。威利象征着非人的现代社会中挣扎求生存的每一个人,其悲剧既是整个现代物质社会的悲剧,也是这个社会中所有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为视野,比较英若诚和陈良廷两位译者在处理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密勒的名剧《推销员之死》的文化现象时各自所用的翻译策略,希望能为戏剧翻译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孟子》中的"之"、"乎"、"者"、"也"的运用方法多种多样,在文言文中赋予的含义也是各不相同。本文主要从《孟子》中"之"字的角度发展,来探析"之"字在《孟子》中的运用、用法和含义等等。  相似文献   

8.
《人性的污秽》是犹太裔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著名的"美国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小说围绕"白人"教授科尔曼·西尔克在暮年时期的悲惨经历,向读者讲述了几位主人公各自不同的人生遭遇及困惑,向读者揭示了个体的命运要受到历史的,社会的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对小说中三位出身迥异的主人公各自奋斗的美国梦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出各自梦想破灭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小说《嘉莉妹妹》中赫斯渥的性格特点以及美国社会文化心理对他的影响。认为导致赫斯渥自杀的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在于变质的"美国梦"所引发的人格内部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美国悲剧》中的克莱德追求金钱和地位,逐渐蜕变并最终堕落成杀人犯,这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美国悲剧"。造成德莱塞杀人惨案的原因,不仅是罪犯本身,更主要的是现实社会。从几个方面论述破碎的美国梦以及宿命论思想观念、挥霍性消费观念、地位欲望及物化的人际关系等导致美国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推销员之死》是经典悲剧之一。剧中主人公威利·罗曼受到扭曲的美国梦的欺骗,最终走向悲剧性的死亡。他处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底层,妄图用生命的代价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他人的认可,但资本主义体制却要求一个人要像机器那样,只有工作,没有思想,从而剥夺了人的人性的一面。这正是导致威利由失望走向绝望进而走向死亡的根源所在,所以该剧是对他所处社会时代的一种批判。  相似文献   

12.
浅谈美国文学的美国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文学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美国梦。在不同历史时期,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有着不同的表现。本文在讨论美国梦产生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时期的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美国梦的实现、美国梦的扭曲、美国梦的幻灭及美国梦的解构。  相似文献   

13.
宴赏是《红楼梦》中的重要情节,大型宴赏在前八十回中超过十次,每次宴赏曹雪芹都精心选择、巧妙安排、新巧绝俗、意蕴深沉。比较其中两次时令宴-中秋赏菊和中秋赏桂,从中不难看出曹雪芹的良苦用心,也可窥见清代王侯贵族宴赏之俗。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其中涉及到的家居用品极其丰富,描写或虚或实,或概括或具体、细腻,它们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铺陈、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了很好的渲染衬托作用。本文拟对《红楼梦》中有关帘,幔,帐,衾,被等家居用纺织品的名称、色彩、图案、款式、用途、寓意等进行初步的考析。  相似文献   

15.
人们一般认为,同性恋、双性恋、易装癣等现象有悖于社会标准化性爱关系--异性恋,所以会对家庭和社会道德造成危害.但在中国的明清时期,这些现象却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宽容.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那一时期人们的性爱观念.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问世以来,流传之广,传播之远,是其他所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不可企及的。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作为一部小说,足见其具有自己独特的传播特色。首先是对符号的奇妙使用,其次是客观传播环境的促进作用;第三是作品本身与受众心理的契合。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不是为了谈吃而写《红楼梦》的,但即使在《红楼梦》诞生二百年后的今天,还没有产生过哪一部小说可与《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相媲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界、饮食界对《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以及红楼美食的现代开发作了多方面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对把握原著精神风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推广红楼美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因其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要求译者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学力,霍克斯先生的《红楼梦》译本运用归化法来解决语际间的文化差别,运用重组法来弥补译本意义上的不足,运用增译法来烘托原文本中字里行间的意境,运用转换法来消除文化梗阻所造成的语意隔阂。《红楼梦》的翻译研究有助于在对比语言学、对比文化学、文艺美学和翻译诗学等方面有所发现,为翻译学的建设和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