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硝酸预处理对正丙醇脱除煤中有机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4硝酸脱除无机硫后,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1:1正丙醇水溶液脱除涪陵高有机硫煤的最佳条件.分析了煤样的粒径、溶浆浓度、萃取时间及萃取温度对有机硫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4硝酸脱除无机硫后,1 : 1正丙醇水溶液对高硫煤中有机硫的脱除率高,反应条件温和,容易实现.最佳脱硫条件为:煤样粒径0.12 mm,煤浆浓度0.083 g/mL,萃取时间90 min,萃取温度87 ℃,煤样的有机硫脱除率最高可达52.29%.  相似文献   

2.
四氯乙烯溶剂法脱除煤中有机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对多种有机溶剂萃取煤炭脱硫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实验筛选出脱硫效果最好的四氯乙烯作为萃取脱硫的溶剂.采用单因子法考察了煤的粒度、煤浆浓度、苹取反应温度、萃取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依据单因子实验结果,优选出了有机溶剂萃取脱除原煤中有机硫的最佳工艺条件:用四氯乙烯做溶剂,煤浆浓度为20 mUg,煤粒度为0.074 mm,萃取反应时间150 min,草取反应温度 120 ℃,原煤的有机硫脱除率可达 50.2%.  相似文献   

3.
碱性体系中煤中有机硫的电化学脱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道成  刘俊峰 《煤化工》2005,33(3):29-31,62
以高硫煤为原料,用化学法将其无机硫脱除后,再以此作为电解煤样,在碱性条件下研究了煤中有机硫的电化学脱硫规律。讨论了电解电流、煤浆浓度、NaOH浓度等主要因素对煤中有机硫脱硫率的影响,并确定了适宜电解脱硫条件:NaOH质量浓度4.0mol/L,煤浆质量浓度0.04g/mL,反应温度70℃,电流强度1.0A,电解时间5h,获得了有机硫脱除率为32.50%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丙醇脱煤中有机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重庆市涪陵高硫煤在正丙醇溶剂中的脱有机硫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子法考察了粒径、煤浆溶剂体积与煤样质量比、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脱硫的影响,优选出正丙醇脱除原煤中有机硫的最佳条件为:煤粒粒径100目~120目,煤浆溶剂体积与煤样质量比为16,反应时间为90min,反应温度为30℃,在最佳条件下,测得煤样的有机硫脱除率在42.82%~60.70%之间。  相似文献   

5.
酸性体系H_2O-NaBr混合溶剂中煤的电化学脱硫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贵州地宗高硫煤在酸性条件下 ,H2 O- Na Br混合溶剂中电化学脱硫规律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电解电流、温度、煤浆浓度、Na Br浓度、p H值及电解时间等主要因素对煤的脱硫率的影响 ,获得无机硫脱除率为 5 6 .71% ,有机硫脱除率为 38.0 3% ,硫的总脱除率为 4 5 .6 2 %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种高有机硫煤的化学药剂脱硫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复合脱硫剂在酸性条件下研究脱硫条件(煤浆浓度、处理时间、复合脱硫剂的浓度及溶液酸度)对高有机硫煤总硫、无机硫和有机硫脱硫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煤浆浓度越低、处理时间越长、复合脱硫剂的浓度越大、处理溶液的酸度越大,总硫、无机硫和有机硫的脱硫率越大,最后对处理液和脱硫精煤进行了组分分析,探讨了酸性条件下复合脱硫剂脱除煤中总硫的反应及脱硫机理.  相似文献   

7.
文章提出一种以负载型固体碱(KOH/Zr O2)催化对氯苯酚与氢氧化钾碱解制备对苯二酚的工艺。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碱浓度、反应时间、原料摩尔配比、反应温度等影响对苯二酚收率的因素,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碱浓度40%,反应时间10 h,反应温度215℃,氢氧化钾与对氯苯酚摩尔配比为7∶1,对苯二酚收率88.5%。  相似文献   

8.
采用H2O2-CH3COOH溶液体系对高硫煤进行了脱硫研究,结果表明,H2O2-CH3COOH的溶液体系可有效脱除煤中的硫铁矿硫和有机硫,实验获得的较佳脱硫条件是溶液初始的H2O2质量分数为10%,n(H2O2)∶n(CH3COOH)为10,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60min,液固比为3∶1,搅拌速率300r/min;在此条件下,煤中硫铁矿硫的脱出率和有机硫的脱出率均可达到65%以上.对该体系的脱硫机理分析表明,H2O2的氧化性在CH3COOH的催化作用下得以加强,促使反应生成更多的羟基自由基(·OH)和过氧羟基自由基(·OOH),这些自由基具有较高的电负性或电子亲和能,能够加速脱硫反应的进行,从而实现硫铁矿硫或有机硫从煤中的脱除.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HCl电解质体系中电化学脱硫对煤质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方法对原煤和脱硫后煤样进行成分分析,研究煤中矿物化学成分、矿物元素含量、黄铁矿分布形态、煤表面官能团变化等。结果表明,在电解质为HCl,电流密度0.044 A/cm2,煤浆质量浓度0.02 g/m L,电解质浓度0.75 mol/L,煤粒度小于0.5 mm的条件下,电化学脱硫法可有效脱除煤中硫,全硫脱除率为76.32%,其中有机硫、无机硫脱除率分别为62.32%和82.80%,基本实现无机硫和有机硫的同步脱除;煤中灰分较脱硫前降低了9.38%,精煤发热量增加了0.70 MJ/kg,表明电化学脱硫法基本不破坏煤的原有结构,有助于改善煤质。  相似文献   

10.
采用BBD(Box—BehnkenDesign)响应面法设计实验,利用实验室保存的菌株ND(Acin咖6口c衙sp.ND)研究了煤浆质量分数、菌种接种量、煤样粒度等因素对高硫煤中有机硫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ND在煤浆质量分数20%、接种量50%(OD600=1.2)、煤样粒度0.125—0.097mm的条件下,经30℃,160r/min摇床培养8d后,高硫煤中有机硫脱除率达71.3l%;其中各因素对煤样有机硫脱除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煤样粒度〉煤浆质量分数〉接种量,煤样粒度和煤浆质量分数的交互作用显著,而煤样粒度与接种量及接种量与煤浆质量分数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最后通过对比脱硫前后煤样的红外光谱分析了有机硫的脱除机理,脱硫后煤的碳骨架变化小,但煤样的硫特征峰明显减弱,说明菌株ND能打断煤中S—O和-S-S-键,使之变为可溶性硫成分以实现有机硫的脱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