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位于云南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成矿带腹心地段的大型铜矿床——滇西北普朗斑岩型铜矿探明铜资源量达92万多吨,预测远景资源量可达300万t以上。属特大型矿床。普朗铜矿由云南省地调院承担首采区勘察任务。经综合研究和施工工程控制。探获品位较富的铜金属量92万多吨。其中76万t是可供开采利用的高级别储量。伴生金28t、银200t、钼6400t、硫200万t。综合回收利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冶毛铺~阳新两剑桥东西向断裂带东段地质背景、已知矿床地质特征及前人地质工作的综合分析,结合西段已知矿床的特征和鸡冠嘴铜金矿床成功的找矿经验,分析东西向断裂带的东段与阳新火山岩沉积盆地边缘交汇地段存在大量的隐伏斑岩型铜钼金矿床的找矿信息,推断阳新火山岩沉积盆地边缘存在隐伏含铜钼金成矿岩体。  相似文献   

3.
新发现     
《中国矿山工程》2012,(1):72-75
西藏找矿获重大突破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等3个项目,总计提交铜资源量827.47万t、金285.47t,银1 096.86t,同时新发现一批钼、钨矿产地。勘查面积达11万km~2的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铜多金属资源调查成果,区内新发现的5处矿产地,已提交铜资源量566万t、伴生金252t、伴生银23.67t,潜在经济价值超过4 000亿元,达超大型矿床规模。  相似文献   

4.
西准噶尔成矿带为中亚成矿域巴尔喀什成矿带的东延部分,是超大型斑岩型矿床的重要找矿潜力区。本文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分别从矿床赋矿地层、成矿温度压力条件等方面,分析比对了该区苏云河钼矿、包古图铜(钼)矿、宏远钼(铜)矿和吐克吐克铜(钼)矿等4个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成矿条件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已发现的斑岩型钼矿与斑岩型铜钼矿均形成于晚石炭世末-早二叠世初西准噶尔成矿大爆发时期;斑岩型钼矿和斑岩型钼(铜)矿的赋矿岩体呈中酸性,而斑岩型铜(钼)矿的赋矿岩体呈中性;斑岩型钼矿和斑岩型钼(铜)矿的成矿温度较斑岩型铜(钼)矿床要高,且成矿压力和成矿深度也较大;斑岩型铜(钼)矿和斑岩型钼(铜)矿都存在向岩体内部和深部辉钼矿含量明显增加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郑辉  李连松 《西部探矿工程》2007,19(11):137-139
青海纳日贡玛合矿斑岩体铜钼矿床位于国家所划分的三江成矿带西北端的青海段,与玉龙斑岩铜矿床同属一个成矿带,该矿床也是三江地区青海段地质找矿工作的一个靓点,通过近几年的工作,也有了较大的找矿突破。试图从成矿信息入手,通过多年来于该区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对其成矿信息进行总结,力求对该区及周边地区铜多金属矿的地质找矿工作有所类比。  相似文献   

6.
《矿业快报》2006,22(2):31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经过近4a的地质考察、研究和野外勘探,确证冈底斯铜矿带已控制的铜资源量达800万t,该成矿带远景资源量可达1500万/t以上。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197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交福建省平和县泮池矿区东南矿段铜钼矿详查地质报告.查明铜钼矿石总资源量135万t.其中铜金属量7971t,平均品位0.59%,钼金属量1838t,平均品位0.14%。据介绍,泮池矿区位于福建省平和县国强镇境内,详查区面积1.49km^2。  相似文献   

8.
《金属矿山》2008,(5):142
福建省197煤田地质勘探队前不久提交的《平和县泮池矿区东南矿段铜钼矿详查地质报告》显示,该项目已查明铜钼矿石总资源量135万t。其中铜金属量7971t,平均品位0.59%,钼金属量1838t,平均品位0.14%。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枞阳县拔茅山铜矿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金(硫)成矿带中段,庐—枞(庐江—枞阳)火山岩盆地矿集区南部,目前探明铜金属量13 549.84 t,平均品位0.98%,为一小型铜矿床。由于基础资料的限制,多年来该矿床的地质成因一直无法明确。为此,结合区内地质勘探成果,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矿床应属斑岩型铜矿床类型。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找矿标志,对于该区进一步开展地质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金、铜、铅锌(银)、钼、铁是黑龙江省的优势金属矿产,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较大的成矿潜力。在探讨了黑龙江省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主要成矿带金属矿产的空间分布、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潜力,分析了中生代岩浆岩活动的成矿特点、找矿前景,并指明了黑龙江省主要金属矿产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西藏改则县多龙矿集区超大型铜矿床铁格隆南荣那矿段的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物化探异常特征、蚀变矿物及蚀变分带、矿体地质、矿石质量、矿化期和矿化阶段等矿床特征,并对成矿物质来源做了简单阐述。荣那铜矿床虽是受同一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下的系统产物,但由于受两种成矿叠加作用的影响,形成了上部为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下部为斑岩型矿床的空间叠置关系,成就该矿床目前是多龙矿集区Cu资源里最大(332+333+334)可达1 100万t,铜平均品位053%最高的铜矿床。通过对矿床类型的精确厘定及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及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的研究,构建了铁格隆南荣那矿段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总结和归纳了矿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的结构基本特征,并结合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对矿床下一步找矿方向和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博念沟金矿位于西南三江地区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甘孜-理塘结合带。为寻求找矿突破,加快博念沟矿区探矿工作步伐,结合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①矿区金矿化类型属于破碎带蚀变岩型,控矿因素主要为一组NNW向断裂,铜钼矿化属于斑岩铜钼矿型,控矿因素主要为二长闪长玢岩;②矿床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自然金、辉钼矿、黄铜矿、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绢云母、绿泥石等,脉石矿物的含量在不同的围岩蚀变带及矿体中有较大区别;③矿区化探结果显示,格舒矿段出现Au、Ag、Zn、Pb等元素异常,其中Au极值达到214 ×10-9,浓集中心点多达7个;苍金矿段出现Pb、Zn、Cu、As等元素异常,且异常带元素套合性较好,上述2个矿段均显示出良好的找矿潜力。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找矿标志,并认为在甘孜-理塘结合带中除了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找矿前景较好外,斑岩型矿床也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厅宫铜矿床矿区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属于雅江缝合带北侧的冈底斯火山—岩浆弧构造带与念青唐古拉构造带的交汇部位,是西藏尼木地区三个大型斑岩铜矿区之一。结合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矿石特征研究,分析厅宫铜矿床的类型和成矿作用,认为该矿床属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4.
评价区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部南缘,成矿条件优越,已发现多处大中型铜(钨)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斑岩型复合型等,为探索努日大型钨铜矿床东部的矿床成因及成矿远景,通过本次的调查评价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WO_3金属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矿区测定了各类岩体、脉岩中的锆石U-Pb年龄,分析成矿流体的特征,结合矿区各类地质特征,认为:1)主矿体IW在南西段与北东段还有较大的找矿潜力;2)锆石U-Pb年龄表明努日东矿区的成岩成矿年龄早于冈底斯主带的中新世(12~18 Ma);这对捋顺冈底斯东段南缘的成岩成矿期次提供新的认识,扩大了该区带上找矿的时序与空间;3)通过流体包裹体分析显示努日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温度为中-高、盐度为中-高,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深部岩浆,也进一步指示了深部找矿(斑岩型)的方向;4)总结了找矿标志,这对区带上寻找矽卡岩型、斑岩型复合型钨铜多金属矿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巴基斯坦山达克铜(金)矿位于查盖—拉斯克赫成矿带,产于近EW向Saindak断裂(F1)及SN向Amalaf(FA)断裂之间。结合该矿区地质勘探成果,对矿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控矿因素、矿床成因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1矿体主要赋存于云英闪长斑岩岩体的绢英岩化带内,多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厚度稳定,矿化均匀;2矿石矿物以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等为主,矿石组构以结晶结构、交代结构及细脉—浸染状构造为主;3矿区蚀变作用强烈,绢云母化、硅化与矿化关系密切,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钾化硅化带(Kp)、绢英岩化带(Phl)、青磐岩化带(Prl);4矿床主要受岩浆岩、构造、围岩蚀变及围岩控制,矿体受山达克闪长玢岩、云英闪长玢岩及云英闪长斑岩复式岩体的控制作用明显,属浅成岩浆热液型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构造、岩浆岩、蚀变、矿化露头等方面总结了矿区找矿标志,综合控矿特征及矿化特征分析认为,构造交汇部位、蚀变(分带)地段及矿化露头可作为寻找同类斑岩型矿床的有利标志。  相似文献   

16.
太阳沟钼矿位于燕辽钼成矿带的中部,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及其围岩接触带中,其形态、产状特征主要受控于花岗斑岩形态、产状的变化,属于斑岩型钼矿床。矿区目前共圈定19个隐伏钼矿体,展现出了较好的找矿前景。文章着重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和围岩蚀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和找矿方向,为该地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藏北阿里江玛—赛登地区铜多金属矿点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通过开展矿产调查工作在该地区发现了赛登铜矿点、江玛铜金矿点、江玛南铜银矿点。为明确区内下一步找矿方向和工作重点,首先对区域成矿背景进行了系统分析;然后分别从矿体形态及产出、矿物组合、矿石结构构造、控矿因素、围岩蚀变等方面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最后分析了成矿机理,初步建立了矿床模型,总结了区内地层、岩体、构造、蚀变等找矿标志,并对区内找矿前景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去申拉组地层对区内铜多金属矿化的控制作用十分明显,其中蚀变安山岩与成矿关系密切;2赛登铜矿化体主要产出于NW—SE向顺层产出的蚀变破碎带内,江玛南铜银矿化体受火山机构控制明显;3江玛铜金矿化、金矿化主要产出于蚀变安山岩和蚀变石英闪长玢岩中;4矿区剥蚀程度较小,矿床保存尚好,寻找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前景良好,下一步工作重点是被地表安山岩覆盖的深部含矿隐爆角砾岩筒及含矿玢岩体。  相似文献   

18.
西藏尼木岗讲铜钼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重要的矿床之一。为寻求找矿突破,加快岗讲矿区探矿工作步伐,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分析工作总结,从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等方面分析该矿床地质特征,结合成岩成矿时代,探讨矿床成矿机理,总结直接间接找矿标志。研究结果表明,岗讲矿床属于斑岩型矿床,矿体多数由斑岩体内接触带细脉-浸染型板状铜钼矿(化)体构成,二长花岗斑岩是最主要的赋矿岩石。在中新世印度-亚洲大陆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下,两期含矿热液沿岩体裂隙叠加贯入是成矿关键。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陵水县岭门钼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矿点,位于九所-陵水断裂带东侧,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结合区内地质找矿工作成果,在系统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成因、找矿前景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岭门钼矿成矿作用与早三叠世中粗粒角闪黑云正长花岗岩关系密切.早三叠世岩浆活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和富集的热源条件和驱动力;断裂构造及其次级裂隙系统控制了矿体的产状、形态和矿化强度,提供了成矿流体的聚集空间和沉淀场所,矿点具有高温热液脉型钼矿的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20.
西藏帮浦铜钼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带重要的多金属矿床之一,根据野外调查以及室内分析工作总结,从矿区相关地层、岩浆岩、断裂构造及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等方面分析该矿床地质特征。西藏帮浦矿床属斑岩型—矽卡岩型复合矿床,由斑岩体内接触带细脉浸染型铜钼矿化体和接触带外侧灰岩地层中脉状铜铅锌矿化体构成。中二叠统洛巴堆组地层(P1l)是矿区内的主要赋矿层位。F1断裂是矿区的主要控矿容矿构造。在中新世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下,帮浦一带大量的二长花岗斑岩、闪长玢岩侵入及后期构造作用和岩浆期后含矿热液作用是成矿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