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悉 ,国家有关部门对上海石化 70 0kt/a乙烯改造工程提出的引进设备进行严格审查后确定 :同时引进 1 2 4台(套 ) ,合作制造 33台 (套 ) ,其它则由国内厂商制造 ,整个改造工程设备国产化率达 90 .63%。在此次上海石化 70 0kt/a乙烯改造工程中 ,1 0 0kt/a乙烯裂解炉由鲁姆斯公司与中石化集团公司合作设计 ,冷箱由国外公司确认、国内设计制造 ,2 0 0kt/a聚丙烯装置采用国产化技术等 ,标志着我国乙烯装备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 ,对推动我国乙烯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这套乙烯装置在内的上海石化四期工程定于 2 0 0 0年 6月 1 8…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目前国内天然气净化厂脱硫装置中单台处理量最大的脱硫吸收塔的选材、设计、材料验证评定、制造检验和验收等情况。实现了材料国产化,设备运行安全化,为下游供气提供了可靠保证。为今后开发含硫天然气,特别是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设备大型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茂名新乙烯创下国内技术和设备国卢化的最高纪录,整个工程“心脏”的乙烯裂解裳置,总共510台设备尹有448台是国内制造,国卢化率达87.8%。我国首个国产化大型乙烯项目——中国石化茂名10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今年2月中旬实现了连续5个月安全平稳运转,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1月份实现利润3亿多元,居国内同行业前列。此前,我国有闻名遐迩的“5大乙烯、14小乙烯”,核心技术和设备全为引进。而茂名新乙烯首次创下国内技术和设备国产化的最高纪录,整个工程“心脏”的乙烯裂解装置,总共510台设备中有448台是国内制造,国产化率达87.8%。  相似文献   

4.
四川石化公司360 kt/a乙二醇装置有6台高通量换热器,大庆石油化工机械厂完成了其中的4台的国产化改造设计.文中阐述其中1台高通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该设备的换热管采用国外UOP专利技术.管箱及管板采用复合板,大接管与法兰采用堆焊结构,自行设计了吊装部件及非标准支座.  相似文献   

5.
废热锅炉为我公司首次国产化设备,主体材料为SA302B和SA336F22。本文对该设备的设计及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该设备已投入使用,运行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6.
国家“十一”五重大装备国产化项目、羰基合成醋酸工艺核心设备——醋酸反应器在西安核设备有限公司成功实现国产化。西核公司为山东金沂蒙有限公司醋酸项目承制的首台国产醋酸反应器于2008年6月初运抵工程安装现场。此举打破了该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确立了我国在醋酸反应器设备制造领域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升我国海洋超高温高压钻井设备的国产化水平,对海洋超高温高压钻井主要设备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海洋超高温高压钻井设备的国内外技术现状,重点阐述了海洋超高温高压钻井设备的关键技术及其研发思路。分析结果表明:钻井防喷器及控制系统、井口装置、泥线悬挂装置及井下工具等为当前急需攻关突破的超高温高压钻井关键设备;我国在这些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和试验等多方面与国外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高强度金属材料开发、密封设计制造、控制元器件开发和系统设备海试等4项关键技术方面。就这些关键技术提出了比较详细的研发思路,以期推动超高温高压钻井关键装备的国产化进程,增强我国海洋超高温高压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8.
结合7 500t/a配套组合聚醚工程项目中2台复合板夹套设备予混罐的制造实践,介绍了予混罐的结构型式、设计参数和制造难点.针对复合板夹套设备制造工艺复杂、尺寸要求严格的特点,编制了正确的制造工艺,在组装顺序、尺寸控制、复合钢板的焊接等方面采取了合理的工艺措施,确保了产品的制造质量.产品经检验,焊接一次合格率达到99%,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图纸和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我国首次国产化的聚丙烯聚合反应器的结构特点,针对反应器设计图纸上要求的尺寸精度,开展研制攻关,在制造、安装、检验、热处理、试压等方面采用合理的工艺措施,确保了最终产品的制造质量,设备投用后表明,该聚合反应器的运行效果较好,为类似设备设计、制造国产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气相法聚乙烯技术已成为我国聚乙烯生产的一种最主要技术。中国石化宁波工程公司先后设计了四套气相法聚乙烯装置,实现了装置静设备从设计、选材到制造、安装的全过程国产化。文章概述了气相法聚乙烯装置中关键静设备——反应器、产品净化仓、循环气冷却器等的设计要点,为今后大型聚乙烯装置的国产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