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永葆生机的源泉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结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党的先进性取决于党的理论、路线和纲领的先进性。观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先导。在观念创新中,首先要实现基本观念的创新,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规定党的先进性。这些基本观念,主要是指政党观、社会主义观、社会进步观和马克思主义观等四大观念。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在基本观念创新的指导下,进一步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工作观念创新,使党成为创新型政党。  相似文献   

3.
党性修养是党的建设根本性问题,也是党的建设的内在的本质要求。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增强党性修养,要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同时又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品格、开放性的理论品格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目标,才能永葆党员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理论品质。坚持与时俱进,就必须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理论创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础上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观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灵魂。无产阶级政党要永葆生机和活力,就必须永远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为指导。时代在前进,马克思主义必然伴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普及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内容丰富,人学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内容之一。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人性、人道主义和人权、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不断创新,以人为本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至今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创新的最高成果。  相似文献   

7.
把握和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党的事业发展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要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是在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同一切错误思想倾向的斗争中不断创新发展的;必须着力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政治领袖的创新精神、理论自觉和政治素质是理论创新的主体动力和最重要的主观条件;领导决策制度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保障;引导广大群众确立对理论创新的正确立场是使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理论创新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世界性潮流 ,时代性课题。理论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先导。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理论创新 ,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历史使命 ,创新是发展繁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必由之路。为此 ,拟着力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研讨 :一、理论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历史使命 ;二、理论创新的内涵 ;三、创新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一切科学理论的内在要求 ;四、创新是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用之路 ;五、怎样推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理论创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基石,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生性动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要求是:立足时代语境,把握时代动向;正视时代问题,解答时代课题;提倡兼容并蓄,弘扬开放精神;反对思想教条,培育创新勇气.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与创新的最广阔天地是拥有最广大农民群体的农村。因此,探讨、研究当代农民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当今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马克思有着光辉的道德品质,包括远大的人生志向、伟大的博爱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持之以恒的坚定毅力,这是他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动力与支撑。马克思主义有着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也有着不断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用新的实践新的语言谱写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版本,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发展教师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认识,制订措施,改革教育的相关内容与方法等,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是当前学界的研究热点,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身及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身来讲,要不断提升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科建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要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方式,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形式,拓展其传播渠道;从行政学的角度来讲,推进政策载体的建立,制定并实施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生政策,从而在实践上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
阿尔都塞作为西方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试图用结构主义的阐释方法来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他断言马克思的思想发展经历了意识形态阶段和科学阶段,这两个阶段的转折点就是、认识论上的断裂”:它与经验主义、历史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决裂,从而实现了以、结构的因果性理论”为基础的多元辩证法。阿尔都塞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理解。  相似文献   

15.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世界思想大潮中一股有着重要影响的思潮,包含着众多的派别,但又确实表现出共同的理论倾向。西方马克思主义本身经历了一个由成型到兴盛再到衰落的发展过程。本文从思想流变的角度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了简要的梳理和概述,可以看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修正”、“补充”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反思和重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借鉴,但另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逐渐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的策略,能够得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培养求真务实心态和良好的辨识能力。借助网络进行思政教育,辅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创造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能够更好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相似文献   

17.
第二国际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关键一环,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传播和捍卫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国内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重点聚焦于第二国际理论家方阵内部格局的划分与各派之间理论的斗争和第二国际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路径等问题;呈现出西方马克思主义、苏联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三重批判视阈;灵活运用了批判视阈的融合,宏观与微观、外史与内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接轨等研究方法,开启了国内第二国际研究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在对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自由人联合体的不断探求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江泽民同志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依托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理论、实践两个层面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分析方法 ,对我国当前经济过剩的根源进行了分析 ,认为是经济转轨过程中制度结构不合理造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着眼于制度创新 ,推进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切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正确回答现实生活提出的、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区分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限,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