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流体在低渗油藏渗流时,流体内的极性分子与孔隙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不可动层,从而产生启动压力梯度,因此孔隙结构是产生启动压力梯度的重要原因。粘土矿物对孔隙结构影响较大,不仅可以增大孔隙阻力,降低孔喉比,还会增大孔隙比表面,增加低渗透储层渗流启动压力梯度。因此有必要研究粘土矿物对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首先对特低渗岩心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宏观条件下特低渗岩心的孔渗关系,微观条件下孔隙内部结构及其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并选取几个不同位置的岩心进行粘土矿物含量分析,并选取对应深度岩心,通过冒泡法,研究在束缚水饱和度条件下,不同渗透率岩心的水驱油的启动压力测试。研究了粘土矿物含量对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研究了渗透率和流度对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启动压力梯度图版。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油田巴什托普井区的主力储层为东河塘组,整体属于低渗透砂岩储层,粘土矿物含量很高。通过岩心敏感性流动实验,对储层的伤害因素及其伤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该储层高岭石含量低,基本不存在速敏损害;由于粘土矿物的膨胀,致使喉道堵塞,使渗透率下降是引发水敏效应的主要因素;碱敏损害为弱中等偏弱;弱酸敏损害;中等偏弱的应力敏损害。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砂岩油藏具有孔隙度小、孔隙压力较低、储层渗透率低等特点。为了有效地开发低渗透砂岩油藏,提高低渗透砂岩油藏采收率,通过动态渗吸实验研究了渗透率、润湿性、岩心长度、温度等因素对渗吸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心渗透率越低,渗吸采收率越大;岩心越亲水,动态渗吸采收率越高;岩心长度越短,渗吸采收率越高;温度升高,渗吸采收率增大。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化进程得进一步发展,人类对于资源的渴求程度也随之增大,由于时下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水平不高,因此人们对油藏资源的深度勘探也提上了日程。应用控制变量法,采用变流体压力应力敏感的实验策略,在保证围压一定的前提下,应用不同的流体压力对某地渗透油藏的岩心的渗透率进行科学校验,并通过多次实验得到符合一般规律的研究结果。实验现象表明:围压一定的前提下,流体压力越小则岩心渗透率越低,但其减幅趋于平缓;同时,其应力敏感性越高,整个过程呈不可逆态。通过对于径向渗流理论的深度探究,结合应力敏感度相关性质,进一步分析此得到对于低渗透应力敏感性油藏的合理开发办法,希望能够以此为相关从业人员今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储层应力敏感性是指多孔介质的孔隙体积以及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增加而下降的现象。随着我国石油资源的开采已经步入了中后期阶段,低渗、超低渗油气藏已成为开采的主要对象。为了明确应力敏感性对低渗油气藏产能影响,开展了大量研究,但低渗油藏应力敏感性评价方法却不够完善。选取天然岩心,人造岩心,使用不同实验方法,多种实验流体进行应力敏感性评价实验,针对不同类型油气藏,提出最合理的应力敏感性实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低渗透油藏渗透率压力敏感性较强的特点,选用不同渗透率的岩心进行了压力敏感性实验;不同有效压力加载方式渗透率敏感性实验;岩石力学体积应变实验。结果表明,低渗透岩心渗透率敏感性强于中、高渗透岩心;渗透率损失主要发生在有效压力增大的初始阶段;岩石弹塑性形变阶段的体积应变主要发生在围压较低阶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东营凹陷利页1井13块岩样进行覆压实验,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应力敏感系数评价方法,结合扫描电镜图片,岩心录井资料等,分析了利页1井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并研究了控制储层应力敏感性的主要因素。利页1井岩性主要为泥岩和灰岩,覆压条件下,泥岩比灰岩更容易被压缩,渗透率应力敏感性更强。利页1井渗透率应力敏感系数和孔隙压缩系数比致密砂岩的高,应力敏感系数与初始孔隙度和初始渗透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低孔高渗的岩样应力敏感系数大;随深度增加,灰质泥岩的孔隙压缩系数减小。岩心分析结果表明,储集空间与云质含量有正相关关系,粘土矿物含量与孔隙压缩系数成正相关关系,利页1井控制渗透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岩心中发育的微裂缝和收缩裂缝。  相似文献   

8.
通过模拟次生孔隙发育与次生孔隙弱发育油藏在不同上覆压力下,渗透率的变化,研究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两类油藏由于储层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压力敏感性对储层渗透率的损害程度不同,次生孔隙发育油藏应力敏感程度要弱渗透率随着压力增加下降较缓慢,应力卸载后裂缝的渗透率恢复率达到原先的91.2%,对储层渗透率损害较小;而次生孔隙弱发育油藏应力敏感程度要强,随着压力增加下降较快,应力卸载后裂缝的渗透率恢复率不超过71.0%,对储层渗透率损害大。最后分析了压力敏感性伤害的原因及其对开发过程的影响,并为开发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储层的岩心样品进行储层物性分析和统计,利用X-衍射法测量粘土矿物、压汞法测定孔隙结构、储层敏感性测定、启动压力梯度测定和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检测等室内实验手段,综合评价和分析了该地区兴安岭储层的基本物性和渗流特征。结果表明,兴安岭储层属于强水敏、强酸敏和中等速敏的低渗透储层,粘土含量较高,有较高的启动压力梯度,水相相对渗透率较低,两相共渗区较小,含水率上升速度快,注水开发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油层孔隙结构更加复杂,对压汞法获取的低渗透砂岩油层天然岩心孔隙结构参数开展对比分析,研究了渗透率和孔隙结构参数变化相关性。研究表明:在渗透率(53.0~270.0)×10~(-3)μm~2范围的低渗透油层岩心样品的孔隙分布峰位主要有4个值,分别为2.5、4.0、6.3和10.0μm。低渗透率油层岩心的最大孔隙半径、均质系数、孔隙半径中值等参数均具有多值性,对低渗透油层的划分标准可以将渗透率和孔隙结构参数结合,能保证区分低渗透油藏孔隙结构差异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室内单管模型对某水敏感性稠油油藏的现场油砂进行了不同流体岩心流动实验,对比了岩心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的热水、饱和蒸汽、过热蒸汽三种不同流体下的渗透率恢复率。通过X衍射分析,研究了岩心中粘土矿物与过热蒸汽作用下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过热蒸汽具有永久改善水敏性储层渗透率的特点,对水敏性储层渗透率恢复明显高于热水、普通蒸汽。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注过热蒸汽吞吐开发矿场试验,对比前期普通蒸汽开发效果,注过热蒸汽吞吐可提高日产量4~6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低渗、特低渗储层岩性致密、孔喉半径小、渗透率小,原油流动能力差,开采难度大。而油相渗透率代表了油的流动能力,油相渗透率越大,原油在储层中越容易流动,原油也越容易被开采出来。因此,如何提高油相渗透率成为解决低渗、特低渗油藏开发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部分储层的原油流动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水饱和度、粘土矿物含量、润湿性是影响油相流动能力的主要因素。含水饱和度越高,储层油相流动能力越差;粘土矿物含量越高,储层油相流动能力越差;岩石物性一致的情况下亲水岩心的油相渗透率大于亲油岩心的油相渗透率。  相似文献   

13.
林源  李龙 《当代化工》2014,(5):853-855
低渗透油藏储层存在应力敏感的现象。本文通过室内物理模拟方法,研究岩心油相、水相渗透率随上覆压力损失及恢复规律,以及岩石弹塑性与渗透率保持规律之间关系的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天然岩心油相、水相渗透率均随着上覆压力的增大而降低,且岩心渗透率越低渗透率损失越大。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葡萄花油层投产阶段合理井底流压。  相似文献   

14.
降低低渗透油层启动压力实验研究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心流动实验表明,低渗透渗流规律偏离达西定律,存在启动压力梯度。针对低渗透油田生产需要,优选、配制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与油藏条件相配伍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降压过程,利用该活性剂体系可以明显降低低渗透岩心的驱替压力,保持后续水驱过程中不回升,且能提高岩心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和可流动渗透率,起到降低启动压力梯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长期水驱实验的基础上,以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恒速压汞等方法对水驱前后的低渗透储层岩心进行测试分析,对比水驱前后岩样的物性特征变化,分析造成岩心物性变化的原因,揭示长期水驱前后孔隙喉道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粘土矿物含量的变化对储层的物性影响最大,以伊/蒙间层含量影响最为显著,粘土矿物的膨胀会造成储层孔喉空间变小,水驱后渗透率降低。粘土矿物微粒在岩心中的分解、运移对储层的物性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微粒运移可能造成孔喉的进一步堵塞,连通性变差,也可能被携带出储层外使孔喉连通性变好,使渗透率增大。对于储层物性本身相对较好,粘土矿物含量较少,长期水驱对储层物性基本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梅洋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15):150-154
注水是保持地层能量,延缓产量递减,提高开发经济效益的常用方法。江苏油田大部分区块都属于低渗透油藏,由于其本身的低渗透性质,决定了注水存在较大的风险。本文通过对江苏油田低渗透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粘土矿物含量与注水敏感性等资料分析,结合造成现场注水系统腐蚀及地层堵塞的可能因素,重点对低渗透储层的注入水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注入水与地层配伍不完善是导致低渗透油田注水损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善江苏低渗油藏注水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江汉油田低渗透油藏20块不同渗透率岩心室内驱替实验,从流体在低渗透多孔介质渗流机理出发,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研究了一种求解启动压力梯度的新方法。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与地层流度的关系式,并绘制了求解低渗透油田启动压力梯度的图版。利用实验所得到的回归关系式和求解启动压力梯度的图版,结合低渗透油田实际,进行应用,得到不同生产压差下确定极限注采井距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数值模拟对油气储层有效渗透率准确解释的要求;通过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和测井解释资料建立岩心规模孔隙渗透率模型,准确求取岩心规模孔隙渗透率;再引入DST测试分析资料,建立DST测试渗透率和岩心规模孔隙渗透率的关系模型,即多重介质渗透率模型,从而得出能够反映储层真实渗流特征的多重介质渗透率。油藏数值模拟计算和实际生产动态证实多重介质渗透率较孔隙渗透率可以更为真实地反映储层流体的渗流特征。在类似储层的渗透性评价中该评价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内油气藏的开发,低渗透油藏所占比重逐渐增大,而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启动压力的产生是由于边界层的存在和流体的塑性流动。文章采用稳态法和非稳态法测定了低渗透油藏岩心启动压力梯度。实验表明,在同一粘度情况下,启动压力梯度随岩心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稳态法较非稳态法易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为更深入研究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以变径毛管束模型为基础,从理论上证明低渗透储层的强应力敏感性;并通过保持围压不变、改变流体压力的试验方法研究有效应力、孔隙结构及应力加栽方式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针对低渗透气藏压敏效应较强,随着储层压力的下降,有效应力不断变化,引起气藏产能逐渐降低的特点,通过固定围压,改变内压(四升四降内压)的方法来研究内压变化对储集层渗透率的影响,同时分析评价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综合分析应力敏感现象在低渗透气藏开采过程中的影响程度,为低渗透气藏的合理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