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分别以甲基纤维素、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及丙烯酰胺温敏材料聚合反应得不同种类的温敏型调湿材料,并分别通过间歇式吸附/脱附实验、TG-DTA和FTIR分别表征几种温敏型调湿材料的吸放湿动力学实验、热稳定性及其结构,讨论了不同聚合体温敏性对复合材料吸放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脱附速率随3种温敏材料的低临界溶解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异丙基丙烯酰胺与甲基纤维素的共聚物的放湿速率最快,80℃条件下10 min可以脱附95%以上;耐盐性较好的甲基纤维素与CaCl2复合制备有机-无机温敏相变材料具有较高的吸湿性能,RH=100%时的吸湿量可以达到1.45 g/g,且所有材料在350℃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CaCl2改性聚丙烯酸基调湿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别用聚乙烯醇、凹凸棒土及CaCl2对聚丙烯酸基调湿材料进行了改性,用间歇式吸附/脱附进行吸/放湿动力学实验,用TG-DTA和FTIR表征了改性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及其结构,讨论了CaCl2改性对调湿材料的吸放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有机高分子/无机盐/无机矿物三种调湿材料同时复合是一种制备高效调湿材料的有效方法;当相对湿度小于80%时,CaCl2改性可分别使复合材料的湿容量及吸湿速率增加1倍及6倍;CaCl2改性后复合材料的放湿速率得到了明显加强,且复合材料在350℃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以无机矿物海泡石和高吸水性树脂(SAP)聚丙烯酸钠为吸湿材料,苯丙乳液为基料,TiO2为颜料,CaCO3为填料,采用正交化试验设计,制备了16组无机矿物高分子复合调湿涂料样品,测试了涂料样品的吸放湿性能,最后对比各个样品的调湿性能,得到一种调湿涂料吸放湿性能最佳配方比.  相似文献   

4.
三元共聚复合吸水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腈在水溶液中三元共聚,并以钠基膨润土、滑石粉、高岭土为无机添加剂,合成了有机/无机复合吸水树脂,对比研究了以上述三种无机材料为添加剂的吸水树脂的吸液性能.结果表明,吸水树脂在自来水中的吸液倍率达138.67g·g-1,在5%NaCl盐水中的吸液倍率达46.8g·g-1,在0.3?Cl2盐水中的吸液倍率达14.17g·g-1;无机材料对提高吸水速率和吸水倍率的贡献大小为:高岭土>膨润土>滑石粉,对提高吸盐速率和吸盐倍率的贡献大小为:滑石粉>高岭土>膨润土,对提高树脂抗盐性能的贡献大小:滑石粉>膨润土>高岭土.  相似文献   

5.
稻壳灰具有超大比表面积和微孔结构,且生态效应优于其它工业废弃物,对其高效利用意义重大.以稻壳灰和天然硅藻土为原材料,掺以适量无机改性掺合料,制备稻壳灰/硅藻土复合调湿材料.通过试验研究稻壳灰/硅藻土复合调湿材料的调湿、强度和耐水性.采用XRD分析探讨材料强度和耐水性的形成机理;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和材料吸附/解吸理论研究材料的调湿机理.研究表明,稻壳灰复合量为9%~17%时,复合调湿材料吸、放湿速率分别达到0.058 0~0.066 0 kg/(kg·d)和0.042 6~0.047 5 kg/(kg·d);60 d抗压强度为6.01~6.50 MPa、软化系数达0.71~0.76.无机改性掺合料与稻壳灰、硅藻土中的SiO_2和Al_2O_3反应生成大量C-S-H凝胶和斜方钙沸石、菱沸石等新硅铝酸盐矿物,使材料产生强度和耐水性;复合调湿材料对空气中水分子的毛细孔道效应、表面化学及物理吸附作用,使其具有优异的调湿性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先将钙基膨润土交换成钠基膨润土,继而交换成镍基膨润土,然后将丙烯酰胺配位插层进入镍基膨润土层间,于353K条件下使用硝酸铈铵作引发剂,使丙烯酰胺在膨润土中配位插层聚合5h制备出一种新型的聚丙烯酰胺/膨润土复合调湿材料。XRD分析结果表明,丙烯酰胺于338K条件下在膨润土中配位插层12h后,镍基膨润土的层间距从1.607nm增至2.079nm;同时,还通过IR分析对钙基膨润土和聚丙烯酰胺/膨润土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对不同膨润土含量的调湿材料调湿性能的测试表明:随着复合物中膨润土含量的增加,复合物的吸湿量和吸湿速率降低,放湿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验证了SiO_2气凝胶作为调湿材料的吸/放湿性能及其可重复性,并应用系统辨识方法,对SiO_2气凝胶作为调湿材料应用于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的动态吸/放湿特性进行了初步的辨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硅藻土、丙烯酸、甲基纤维素以及相变储能材料为原料,通过反相悬浮法制备出一种新型调湿调温双功能硅藻土基复合材料.研究各种组分含量对其调湿调温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仪表征其结构和热稳定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丙烯酸、甲基纤维素、相变材料的含量分别为15%、30%、10%时,复合材料的调湿调温效果最好,其吸放湿率分别为125.7%和81.8%,且复合材料在300,℃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制备一种兼具调热调湿功能的新型复合相变调湿材料(CMPCM),该材料由相变微胶囊(MPCM)与多孔调湿材料合成。作为被动式节能材料,能够有效平抑室内温湿度波动和降低建筑能耗。其中,相变微胶囊由癸酸和十八烷酸的混合物为芯材、二氧化硅为壁材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多孔调湿材料为硅藻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正杯蒸发法和等温吸放湿法分析表征了复合相变调湿材料的组成结构、热性能、热稳定性以及传湿系数和湿缓冲值。DSC和TGA结果显示,复合相变调湿材料比普通相变材料有更小的过冷度和更好的热稳定性。传湿特性实验显示,该新材料比单纯的多孔调湿材料有更大的传湿系数和湿缓冲值。  相似文献   

10.
在针对含湿建材导热系数的研究中,预测模型一般假设材料含湿均匀,试验测量多采用均匀增湿方案,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受室内外湿度及气象条件影响,造成吸放湿过程中湿组分非均匀分布,相同含湿量下吸放湿过程中的材料导热系数存在差异。通过对孔隙特征不同的加气混凝土(AAC)、发泡水泥(FC)、红砖(RB)材料进行增减湿试验,控制试件在试验环境中的放置时间获得质量含湿量不均匀的试件,选择瞬态导热系数测量方案,通过分析含湿多孔建材增/减湿全过程导热系数变化趋势,研究非均匀湿分布材料导热系数变化特性。结果表明:AAC、FC、RB加湿过程导热系数相较干燥状态下分别增长了279%、266%、106%。增减湿过程中,含湿量相同的AAC导热系数差值范围约为-20.2%~63.4%,FC差值范围约为14.5%~53.3%,RB差值范围约为-18.0%~37.4%。  相似文献   

11.
Absorption/desorption properties of some humidity controlling materials which contain gypsum as basic cement materials and activated Sepiolite powder as humidity controlling media were tested. The kinetics curve of moisture adsorption/desorption were drawn and humidity controlling performance in nature environment was verif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moisture absorption/desorption rates are increased, and the speed is also accelerated. These materials, which can adjust environmental humidity effectively, are new ones with good humidity controlling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2.
改性海泡石粉体的孔结构与调湿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aCl2溶液改性海泡石粉,研制出一种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调湿材料。用BET吸附测试仪测试样品的孔结构,静态吸附法测试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海泡石粉孔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吸、放湿率增大,吸附速度加快,CaCl2的加入量对样品的调湿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高岭土为原料确定了合成洗涤剂用助剂4A沸石的主要工艺条件,通过煅烧和添加络合剂屏蔽有色离子使4A沸石的白度与钙离子交换能力(CIEC)均得到了提高;并且借助XRD和FTIR等测试手段对4A沸石的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后整理方式赋予涤纶织物吸湿性,可以提高涤纶织物导电性、穿着舒适性、抗污性,改善织物手感、在选择吸湿整理剂时,重点比较整理剂的稳定性、色变性、柔软性、毛效、吸水速度、导电性、耐水洗性和对织物摩擦牢度的影响,其中整理剂的毛效、吸水速度和导电性是主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5.
在对复合材料的研究中,其吸水性及耐腐蚀性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通过常温和60℃吸水试验以及60℃酸、碱腐蚀试验,研究了空心玻璃微珠填充环氧树脂制成的复合材料(HGB/EP)的吸湿规律、温度对吸湿的影响以及材料在60℃下的腐蚀情况。通过研究不同配比的空心玻璃微珠(HGB)与环氧树脂制成的复合材料吸水量的大小,发现这种材料吸水量大小与微珠的填充率密切相关,不同填充比复合材料其微结构对吸水量影响甚大,且高温能提高吸湿速率和平衡吸湿量。在腐蚀试验中,发现该材料的耐酸性较差,测试后试件表现出软化现象。而酸的浓度越高,腐蚀越严重,经浸泡腐蚀的材料力学性能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6.
织物的吸湿及放湿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自制实验装置,在不同温度、相对湿度条件下,通过动态吸湿曲线、吸湿等温线、吸湿等湿线和动态放湿曲线,研究了分形涤纶和普通涤纶织物的吸湿和放湿特性,讨论了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对织物吸湿、放湿的影响.探讨了织物的吸湿、放湿机理及其规律,研究了织物放湿过程中表面温度与时间、过剩相对湿度的关系及过剩相对湿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织物的吸湿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但在高湿情况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大.分形涤纶织物吸湿速率和吸湿平衡含水率都比普通涤纶织物大,特别是高温高湿下优势更明显,具有很好的吸湿性能;分形涤纶织物与普通涤纶织物一样具有很好的放湿性能:所以分形涤纶具有很好的热湿舒适性.  相似文献   

17.
高吸湿、排汗、速干织物用聚酯纤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织物吸湿、排汗、速干的机理,对其实施方案、纤维制造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织物吸湿、排汗、速干性能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直接烘干法,测定了HD滤嘴添加剂和小麦麸皮在25℃,不同相对湿度(29%、54%、75%、100%)下的吸湿百分率、吸湿速率和临界相对湿度,对HD滤嘴添加剂和小麦麸皮的吸湿性进行比较,并根据HD滤嘴添加剂的扫描电镜图,分析吸湿性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①HD滤嘴添加剂的临界相对湿度是76%;②在相同条件下,滤嘴添加剂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小麦麸皮,但吸附速度较慢;③吸附量随环境湿度的增加而增加,由于滤纸添加剂的中空结构,当相对湿度75%时,吸附量在30 h出现一个平台,50 h后继续增加.该研究为其贮存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陆地原油泄漏事故具有突发性、泄漏量大、泄漏速度快、污染面积广的特点,常对陆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持续性破坏。综述了陆地泄漏原油对土壤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主要介绍了处理原油泄漏的方法,包括无机矿物材料的物理化学吸附法和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技术。此外,针对我国低温地区陆地泄漏原油的原位处理问题,提出将物理化学吸附与微生物降解有机结合,采用粉煤灰基沸石与固定化低温石油烃降解菌联合处理的方法,充分发挥无机矿物吸附剂吸附效率高、低温高效石油烃降解菌降解彻底的优势,为我国低温地区陆地泄漏原油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