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阐述了热管换热器在通风空调余热(冷)回收中的应用情况,并针对实验室换气次数较大又需避免交叉污染等特点,介绍了一种既能满足室内新风量又节能的小型热管热回收通风换气装置。  相似文献   

2.
随着建筑朝“被动房”方向发展,新风能量回收换气装置对实现建筑节能指标的作用越发凸显.介绍了一种新型新风能量回收换气装置,结合使用地区的气候特点,通过改变风机电机的安装位置,可实现对电机发热量的有效利用或排除,从而提高其能量回收能力.讨论了改变电机安装位置对新风能量回收换气装置交换效率的影响,并以秦皇岛为例,研究和分析了其在被动房中应用的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在秦皇岛地区的被动房中采用这种新型新风能量回收换气装置,可降低采暖热需求7.4%,降低总的一次能源需求1.0%.  相似文献   

3.
随着建筑朝"被动房"方向发展,新风能量回收换气装置对实现建筑节能指标的作用越发凸显。介绍了一种新型新风能量回收换气装置,结合使用地区的气候特点,通过改变风机电机的安装位置,可实现对电机发热量的有效利用或排除,从而提高其能量回收能力。讨论了改变电机安装位置对新风能量回收换气装置交换效率的影响,并以秦皇岛为例,研究和分析了其在被动房中应用的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在秦皇岛地区的被动房中采用这种新型新风能量回收换气装置,可降低采暖热需求7.4%,降低总的一次能源需求1.0%。  相似文献   

4.
日前,从广州南方香江集团获释,一种全新节能环保型通风换气装置在该集团即将开盘销售的商品房中首度使用。在业内人士指出该系统的应用将有效解决房子一定时间无人居住时的通风换气问题。  相似文献   

5.
《低温建筑技术》2015,(10):152-154
严寒地区节能住宅执行外窗气密闭性等级6级标准后,提高了室内的气密性,降低了冷风渗透能耗。但是,同时降低了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度。因此,采用有组织的通风换气对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非常必要。本文研究了严寒地区住宅建筑冬季室内通风换气的现状,提出了改善住宅建筑冬季室内通风换气的技术措施,确定了冬季室内通风换气的主要参数取值方法,给出了严寒地区住宅通风换气装置的运行调节模式。对严寒地区住宅建筑的冬季通风换气设计及其系统运行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层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的迅速发展,建筑内部的空气状况已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生产作业,因此人们对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引进室外新风换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换气必然会带来能量的损失,引入新风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需要考虑有效的节能方法,通过热回收装置使新风和排风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器成为了空气调节和余热回收的关键装置。而其中转轮热回收技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陈灿  张少凡  张建忠 《暖通空调》2012,42(3):55-59,75
根据节能季节划分方法确定了南京等典型夏热冬冷城市的空调、供暖季节起止日期;计算、比较了重庆、南京、武汉三地空调和供暖季节排风热回收装置可回收的全热量,发现全热交换式换气机应用于南京和武汉的居住建筑中全年运行的节能效益要比应用于重庆显著得多。另外,计算了在南京地区居住建筑中使用全热交换式换气机节能全年所需要的最少运行时间,提出了该地区的居住建筑应用全热交换式换气机的节能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8.
近日,建设部科技司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在北京斯特灵换气设备有限公司主持召开了“旋转式热回收换气装置”科技成果评估会。评估委员会专家在审阅评估材料、听取该装置的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后,考察了企业的生产过程和检测装置,经讨论,最后一致通过了“旋转式热回收换气装置”的科技成果评估。评估结果认为:聚酯纤维转芯材料和随机矩阵型转芯结构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搭建的简易开放式通风实验台,实验研究了所研制的一种具有自动捕风功能的通风装置的最小启动风速、反应时间等机械性能及通风性能.结合北京地区2008年1,2月室外风速、风向实测数据,得到了北京地区冬季65%以上的时间都可以利用这种自动捕风通风装置实现建筑房间的无动力或微动力通风换气,从而达到节能目的的综合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南京地区进行夜问通风的可行性进行预测,选取南京地区某典型办公楼,利用建筑全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进行了模拟研究。在典型气象条件下,分别考虑了通风时间,换气次数等因素对室内温湿度及空气比焓的影响。将室内空气焓值的变化等效为空气源热泵空调耗电量,通过对比空调的耗电量与通风风机的耗电量,得出最佳的换气次数,并进行了节能效果分析。结果表明:通风时间选择在室外温度较低的时间段内较为合适。换气次数在不同的通风时间下对应不同的临界点,当换气次数小于临界点的换气次数时,等效空调耗电量大于风机耗电量,此时具有节能效果。当通风时间为6:00~6:30时,换气次数为1-2ac/h时,等效空调的耗电量与风机的耗电量差值的绝对值最大,半小时通风的最大节能达到3.6kWh。  相似文献   

11.
基于CAN总线的火灾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 《国外建材科技》2007,28(4):129-132
该设计为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智能火灾监控系统。运用单片机技术、现场总线技术进行优化,可实现在线检测,不间断地通过液晶屏显示用电线路的工作电流,漏电电流,以及环境温度等参数。通过该系统能随时掌握电气线路或设备的火灾危险参数的变化情况、故障和异常状态。并能及时发现火灾隐患,通过声光报警以及联动装置消除隐患。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大港油田井下作业现场特点,通过研究井控装置FZ18—35防喷器在试压过程中存在的“原试压堵塞器不适合350型采油树井口四通”的具体问题,改进研制适合FZ18—35防喷器与350型采油树井口四通配套的ST18—35试压堵塞器来解决井控装置的现场试压问题,确保现场井控装置的完好,有效降低井控风险以及井喷事故污染环境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气压沉箱中同时具有防突沉支承力与助沉拉反力的锚桩设计与施工研究,发现锚桩经工况分析以抗拔承载力为主控,并可根据所处边界条件与常规应用的不同,对规范中确定设计桩长和桩径的公式进行合理调整,同时考虑节省投资,引入桩底后注浆与桩侧后注浆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自主开发的自动控制装置控制沉箱,使锚桩承压与抗拔承载作用于一体,很好做到了防突沉与助沉控制一体化,可供相关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陈鹏  周颖  刘璐  蒋瓅  胡凯  瞿革 《建筑结构学报》2017,38(7):113-119
针对高层隔震结构在高烈度区可能存在的橡胶支座受拉以及倾覆危险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抗拉装置,并对其工作性能进行了试验验证。原型带抗拉装置的支座与普通支座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比表明:压剪状态下,装置对支座本体的剪切性能基本不产生影响;拉剪状态下,该装置能够发挥抗拉作用,保证支座水平向力学性能的发挥;极限拉伸状态下,装置能发挥限位作用,承受大部分拉力,从而减小支座本体拉应力。同时,对模型抗拉装置进行了拟静力试验,验证了模型抗拉装置不会对支座在压剪状态下的剪切性能产生影响,但能起到预期的减小支座的拉应力和限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原有碳纤维布施加装置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其施工中存在的缺点,针对其缺点对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装置能有效克服原有装置的缺点,达到了较好的张拉效果,改进后的装置不需要经过任何改进即可用于现场施工,最后指出了该装置在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从而推广该装置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详细介绍了通过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相结合的综合防雷技术措施,并合理选择浪涌保护器(SPD),从而提高雷达站防御雷击侵害的能力,确保雷达站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7.
基于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特点,研发了斜向滑动摩擦三维隔震装置。基于该三维隔震装置的组成构造和变形机理,提出了其竖向荷载-位移滞回模型,给出了各阶段支座刚度的计算公式。对三维隔震装置进行的竖向压缩拟静力试验结果表明:三维隔震支座在竖向具有变刚度特性,其滞回曲线饱满,不同加载速率和位移幅值下力学性能稳定;提出的滞回模型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可以有效模拟三维隔震装置的竖向滞回性能。通过三维隔震结构缩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认为三维隔震装置与传统水平隔震支座具有相当的水平隔震效果,同时可控制结构的竖向响应。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套基于九轴传感器(3 轴加速度、3 轴陀螺仪和3 轴磁力计)的消防员步态监测装置,对该装置的结构组成、器件选型、系统设计构建进行了研究。该装置为鞋垫式,可直接穿在作训鞋或消防靴内,可实时采集消防员的运动姿态,具有虚实步监测、步相分析、支撑分析、姿态追踪、摆动分析、微观动作分析等功能。该装置可用于消防员训练中的虚实步监测,测量的消防员步态数据可辅助评估训练强度,测试结果可为消防员定制个性化足部防护装备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有助于提升消防员身体协调性,缓解消防员膝盖部位冲击力。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的气候特点和能源情况,热泵作为一种典型的节能装置,在我国暖通空调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为了进行室内排风的热回收,可以采用室内排风热泵系统。而发展热泵供暖系统最有效的供暖方式是低温地板辐射供暖。本文对基于室内排风的热泵型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进行了节能分析。  相似文献   

20.
陈连 《城市建筑》2012,(9X):47-47,57
文中主要阐述了设备和基础的隔振、设备和管路系统的隔振以及设备附加针对的防治措施等,将设备在运转时所产生的必然振动局限在设备本身可控制的范削之内,使得弹性连接装置吸收振动的能量,这样就能实现减震和隔振的目的,使得暖通设备能更好的为人们生活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