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炳忠  汤洁 《太阳能学报》2002,23(4):504-508
利用Lowtran7所能提供的计算参数,分别计算了小于400nm(紫外辐射),400-700nm(光合有效辐射)和大于700nm(红外辐射)3个波段的总日射占全波段总日射的比例,并研究了不同太阳高度角、不同气溶胶、不同海拔高度以及大气中不同水汽和气溶胶含量对上述比例的影响。以前实测中发现的光合有效辐射所占比例有随地理纬度减少而略有增长的趋势得到了合理的论证;而理论模式的计算结果与我们的实测季节过完全一致,则证明所用方法是合理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Lowtran 7所能提供的计算参数,分别计算了小于400nm(紫外辐射)、400~700nm (光合有效辐射)和大于700nm(红外辐射)3个波段的总日射占全波段总日射的比例,并研究了不同太阳高度角、不同气溶胶、不同海拔高度以及大气中不同水汽和气溶胶含量对上述比例的影响.以前实测中发现的光合有效辐射所占比例有随地理纬度减少而略有增长的趋势得到了合理的论证;而理论模式的计算结果与我们的实测季节过完全一致,则证明所用方法是合理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晴空条件下光照度和辐射照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鞠喜林 《太阳能学报》1999,20(2):190-195
利用国际上知名软件LOWTRAN7,分别计算晴空时总日射和散射条件下辐照度与光照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到不同大气能见度和太阳高度对其影响规律。同时发现,光合有效辐射波段的总日射辐照度和散射辐照度与光照度的关系是线性的,而全波段的总日射辐照度和散射辐照度与光照度的关系是非线的。计算结果与Brown的测量结果相当接近,证明了计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太阳辐射在理想大气中的衰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仪器和观测方法委员会最近建议采用的太阳常数和太阳光谱辐照度,以及最新的臭氧和分子散射的光谱透明度资料,对理想大气中的太阳辐射重新进行了计算。以表格形式给出了理想大气中大气光学质量1—10情况下各波段的以及全波段的太阳直接辐射值。  相似文献   

5.
国家气象计量站正筹建我国太阳紫外辐射计量标准,校准方法是重要一环.文中分析了ASTM G 130-06中所建议的半宽(FWHM)法确定各种紫外辐射表光谱界限的弊端和半宽法的应用局限.对Kipp & Zonen利用人工光源校准紫外辐射表的方法,也指出了其不妥之处.提出了按照WMO规定的光谱界限进行各种紫外辐射表的新校准方法,并利用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实测太阳光谱数据和TUV模式的计算数据论证了可行性.对于准确的紫外辐射测量来说,臭氧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为弥补中国紫外辐射实测数据的不足,该文基于SMARTS辐射传输模式计算分析标准大气、无云条件下280~400 nm波段紫外总辐射Eg、315~400 nm波段UVA、280~315 nm波段UVB、紫外指数UVI、红斑有效紫外辐射CIE、立面紫外总辐射等多参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大气浑浊度、臭氧含量、海拔高度、地表反照率等因...  相似文献   

7.
藏北高原太阳辐射能收支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利用藏北高原五道梁所获取的一年地面辐射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该地区26个睛天个例的辐射收支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透明度高,太阳直接辐射和总辐射强,太阳总辐射3月的增和10月的锐减造成地面加热场强度的突变,影响高原行星边界层内平均气系统的季节性能转换,地表反射率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地表反射率为0.19-0.25,冬季则高达0.30-0.34;太阳紫外总辐射较平原地区强,夏半年紫外总辐射与太阳总辐射  相似文献   

8.
敦煌地区大气气溶胶的辐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韧  季国良 《太阳能学报》2004,25(3):320-324
利用敦煌地区1981~1983年地面实测的太阳直接辐射资料计算了该地区大气气溶胶的透射比及气溶胶对辐射削弱量,通过分析大气气溶胶的透射比与直接辐射、散射副射、S/Q、D/Q的关系以及气溶胶对辐射削弱量与气温、直接辐射、气熔胶透射比的关系,讨论了大气气熔胶的辐射效应,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随着气溶胶透射比的增大直接辐射、Q、S/Q增大,D/Q减少;气溶胶对辐射的削弱增大时,气温减小,垂直于太阳光束面上的直接辐射减小,气溶胶透射比减小;在干旱地区晴空气溶胶对辐射的削弱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风冷太阳能双级水喷射制冷空调系统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额定制冷量为12.3 kW的风冷太阳能双级水喷射制冷空调系统进行了变工况性能分析。该系统的制冷量随室内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太阳辐照度增强而增大;COP的变化与制冷量的变化类似,所不同的是COP随着太阳辐照度的增强先迅速增大,当太阳辐照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COP基本保持稳定。在室内温度不低于27℃,室外温度不高于38℃,太阳辐照度不低于500 W/m2的条件下,系统的制冷量为7.7~32 kW,COP为0.082~0.107。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太阳紫外辐射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实际天气条件下北京地区1990年1月至1992年8月太阳辐射预测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实际天气条件下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计算值与预测值吻合得比较好,利用该式计算了北京地区1979年1月-1996年6月的太阳紫外辐射,讨论了1979-1996年北京地区太阳紫外辐射的变化趋势及不同因子(臭氧、水汽、气溶胶等)对太阳紫外辐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5年7~10月份敦煌老金矿稀疏植被下垫面地表分光辐射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地表分光辐射及其地表反照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7~10月份,由于季节变化,地表长波辐射及分光辐射均呈下降趋势,地表长波辐射始终大于大气长波辐射。晴天时各波段辐射最强,日变化呈光滑的正弦曲线,阴天辐照度有一定的减弱,日变化曲线呈锯齿型,雨天辐照度明显减弱。近红外、可见光和紫外辐射占总辐射的比例平均分别是0.535、0.420和0.045。各波段地表反照率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近红外波段反照率最高,依次分别为总辐射和可见光波段,紫外波段反照率最低,平均分别为0.26、0.22、0.19和0.08。地表反照率日变化不对称,早晨高于下午。不同天气的地表反照率也有区别,晴天和阴天的地表反照率变化相对平缓,且阴天大于晴天,雨天时地表反照率明显小于其他天气。  相似文献   

12.
藏北高原紫外辐射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对藏北高原五道梁站及其邻的地区以及一些平均地区站点的太阳此外辐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并与青藏高原其它地区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讨论了紫外辐射的变化特性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紫外辐射的基本变化主要受天文因子的影响,其一般变化特征与总辐射有良好的对应关系。2)紫外辐射受大气臭氧含量的影响,其在太阳总辐射中占比例的变化是由大气臭氧含量南北不同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造成的。3)紫外辐射受测站海拔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宽谱晴空大气透过率提取气溶胶光学信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韧  季国良  杨文 《太阳能学报》2005,26(2):150-156
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是评价大气污染,研究气溶胶辐射效应的一个关键因子。结合五道梁地区MS-120太阳光度表观测及该地区宽谱太阳直接辐射观测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晴空大气透射比与ngstr m浑浊度系数(1000nm波长气溶胶光学厚度)、1000nm波长气溶胶透射比回归方程。利用回归方程,从该地区晴空大气透射比中提取出了ngstr m浑浊度系数,利用ngstr m浑浊度系数与波长指数的关系,计算了五道梁地区波长指数的变化。计算了ngstr m浑浊度系数增大致使到达地表的太阳直接辐射的衰减量。  相似文献   

14.
影响地面太阳辐射及其谱分布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全球变暗(明)的热点问题,利用一个高光谱分辨率的辐射传输模式,计算了全球42种大气下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通量及其在近红外、可见和紫外各光谱区间的比例,详细分析了大气内部因子(水汽和臭氧、云和气溶胶等)以及外部因子(太阳天顶角和地表反照率)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低云对地面太阳辐射通量及其谱分布有很大影响,高云的影响很小.水汽和臭氧的敏感性试验表明,水汽对地面近红外辐射的影响较大,而臭氧对可见和紫外辐射的影响较大.气溶胶对地面太阳辐射的影响仅次于大气的吸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此外,太阳天顶角和地表反照率都会对地面太阳辐射通量及其谱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2018,(10)
标准太阳电池是专门标定过的太阳电池,它是通过标准太阳光谱辐照度分布来测量辐照度或设定太阳模拟器辐照度的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太阳电池与光伏组件的校准和测量领域。本文介绍了一种便于实现的标准太阳电池的结构设计,重点介绍了每个部件的选用及整个制造过程,并且对制造完成的标准电池做了相关的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可能太阳总辐射的气候计算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以乌克兰英采夫法确定的可能太阳总辐射辐照度(日平均通量密度)资料,着重分析了使用以公式为基础的理论方法问题,用迭代法解出系数并研究了它的变化特征,建立了它与水汽压的经验关系,检验了它对理论公式的灵敏度和用其反演可能太阳总辐射辐照度的相对误差。结果表明,可能太阳总辐射的理论公式对系数f变化的反应是不太灵敏的,利用水汽压资料算出f值,就可相当精确地反演得到全国各地的可能太阳总辐射。对全国71个日射站可能太阳总辐射的反演表明,它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4.5%。在此基础上还计算了全国240个站各月的可能太阳总辐射辐照度,并详细地讨论了其时空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太阳紫外辐射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1990年1月至1991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香河观测站(北京东南70公里处)利用国产TBQ-4型分光辐射表及配套的智能辐射记录仪,对近地面太阳紫外辐射进行了观测,得到此间北京地区近地面太阳紫外辐射及其占太阳总辐射比例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差异的原因。给出了1990年1月至1091年3月太阳紫外辐射的极值及对应的紫外辐射占总辐射的比例,后者同太阳总辐射存在反相关。  相似文献   

18.
王炳忠  杨云 《太阳能学报》1996,17(4):396-399
介绍了在室外用两台标准总日射表和两台黑体校准过的地球辐射表提供净全福照度、日间检定净全辐射表的全波灵敏度和谙检定其长波灵敏度的结果。数据再次证明,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必须加以区分并分别予以校准。使用中,当净 辐照度为正时用以灵敏度,为我时用长小波灵敏度。分析表明,短波灵敏度并无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被动式太阳房供暖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新建被动式太阳房及相同结构的对比房室内温度及室外温度、太阳辐照度等参数的监测,研究了寒冷季节室内温度随室外气象条件以及太阳辐照度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发现,在室内无热源及辅助热源条件下,太阳房室内平均空气温度比对比房室内平均空气温度高7.2℃,最高温差达18.3℃,最低温差0.3℃。通过对太阳房供暖节能率ESF分析计算得出太阳房供暖保证率较高,证明了在此建立被动式太阳房建筑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净全辐射表性能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月琴  杨云 《太阳能学报》1998,19(4):453-456
根据WMO对全波辐射表规定的性能指标,对国产净全辐射表进行了逐项测试,着重研究辐照度大小、环境温度、光线的不同入射角度、零点漂移、罩形变化等对仪器性能的影响。再一次验证了仪器的全波和长波灵敏度之间存在着差异,阐述了测试前对半球罩充气的必要性。结果表明,国产净全辐射表的性能并不比进口仪器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