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纤维复合压裂防砂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从根本上解决温米油田低压、中低渗油层压裂改造后支撑剂回流使地层出砂,或油层疏松开采过程中生产压差过大使地层出砂问题,减少因油层出砂造成油井的机械故障或冲砂作业工作量。从出砂、防砂机理入手,通过研究及试验优选出适合温米油层物性的纤维复合体、涂敷砂,优化压裂施工参数, 在压裂携砂液中加入适量纤维复合体,进行地层深部防砂,后期尾追涂敷砂,防止支撑剂返吐。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适应性强,延长了油井的生产周期,并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吕芬敏  金建国 《吐哈油气》2008,13(2):130-133
为了解决温米油田中低渗油层压裂改造后,支撑剂回流及生产压差过大造成的地层出砂,减少出砂造成油井机械故障或冲砂作业,研究采用了纤维复合体及涂敷砂复合压裂防砂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优化压裂施工参数,在压裂携砂液后期加入合理纤维及涂敷砂,进行地层深部防砂。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适应性强,与井筒防砂技术相比,更适合出砂严重的井,尤其是对细粉砂的防治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石油钻探技术》2005,33(1):62-62
江汉油田研制成功了多功能机械防砂新技术,实现了绕丝筛管充填防砂技术和高压充填防砂技术的结合,可应用于压裂防砂、循环和冲砂的作业。该技术通过压裂对地层进行防砂并提高油层的导流能力,并采用传统成熟的循环充填防砂技术,延长防砂有效期。该技术设计科学、配套齐全,整体性能好,施工方便,为疏松砂岩油藏的开发和增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江汉油田低渗透储层提高压裂效果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影响压裂效果的因素,给出了近年来江汉油田提高低透渗差油层压裂效果的技术对策:提高加砂量和砂比以强化地层改造;梯度加入破胶剂促进压裂液破胶以减小残渣伤害;尽可能地发挥地面系统压力作用,降低油层破裂压力;对薄油层压裂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5.
《青海石油》2005,23(1):82
江汉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经过近一年的大力攻关,研究出了一套多功能机械防砂新技术,实现了绕丝筛管充填防砂技术和高压充填防砂技术的结合,应用于压裂防砂、循环和冲砂的施工,通过压裂对地层进行防砂并提高油层的导流能力,并采用传统成熟的循环充填防砂技术进行防砂,延长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6.
压裂-砾石充填防砂管柱的研究与试验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低产出砂油井进行水力压裂改造后,在其生产过程中会发生油井出地层砂和压裂砂,造成油井卡泵,更为严重的会使油层裂缝在大量支撑剂吐出后发生裂缝闭合,使压裂效果受到很大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研制出压裂-砾石充填防砂管柱,其原理是在压裂施工之前将具有砾石充填防砂管柱与压裂管柱双重作用的压裂-砾石充填防砂管柱下到井下油层段,在水力压裂施工的同时一次完成砾石充填防砂施工作业,同步实现油层改造和油井防砂的双重目的,并在现场试验中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7.
李杰 《青海石油》2006,24(3):49-54
地层大量出砂是跃进二号油田开发的主要矛盾之一,为了防治砂害,近年来采油二厂在跃进二号油田积极推广和应用以涂料砂为主的化学防砂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然而,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地层污染的问题也随之越来越严重严重,端部脱砂压裂一树脂涂层复合防砂工艺技术可在进行油层改造的同时,又能有效的防止地层出砂,是今后防砂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文着重从工艺原理、作用机理、工艺特点及适用范围对该项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粉砂压裂技术是在向地层打前置液时加入一定量的粉砂,再加携砂液,使粉砂在微裂缝中起到支撑及通道作用。粉砂压裂技术在东濮凹陷马厂油田2口井进行储层压裂引效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为马厂油田整体压裂改造及同类油藏提高低孔、低渗油层的水驱动用程度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9.
针对沈阳油田砂岩油藏特点,在应用压裂防砂技术过程中形成以防砂为主的大井段多层人工井壁一压裂防砂技术和以改造增产为主的压裂防砂改造技术,归纳了压裂防砂技术体系和压裂防砂技术应用体系,认为人工井壁一压裂防砂措施进入现场应用衰退期,压裂防砂改造技术进入现场应用成长期,脱砂压裂防砂技术进入技术储备期.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大宛齐油田属于疏松砂岩油藏,主力产油层段为第四系和上第三系的康村组。油层埋深浅、胶结疏松、压实作用差造成油层出砂严重,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绝大部分油水井如果不防砂就无生产能力.本文从地质因素和开采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本区油层出砂原因与机理,在借鉴国内外类似疏松砂岩油藏防砂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该油田的三种防砂技术:高压一次充填防砂工艺、机械双重防砂工艺以及激光割缝筛管-压裂砾石充填防砂工艺。并对此三种技术的防砂适应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宛齐油田可以针对不同层系、不同井况的出砂问题选用最佳防砂技术.以保证油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1.
喇萨杏油田的表外储集层是以油斑产状为主的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含钙粉砂岩,与表内储集层属同一河流三角洲体系的沉积物。室内研究及矿场开采实践表明,表外储集层在现有开发技术条件下具有工业开采价值。主要阐述了表外储集层的含油结构特征及潜力,给出定量挖掘表外储集层潜力的开发工艺、技术措施,对喇萨杏油田的开发调整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回顾1954年至今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艰苦曲折的历程,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和复杂性.20世纪50—60年代,在技术手段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勘探基本以地面地质调查和浅层勘探为主,发现了冷湖等十余个浅层油田;20世纪70—80年代,开展模拟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促使勘探向中深层和东部扩展,不仅发现亿吨级尕斯库勒油田,还揭开了盆地东部...  相似文献   

13.
DS39型陀螺测斜仪及其在坪北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介绍了美国HUMPHRY公司DS39型陀螺测斜仪结构、组成、主要技术指标与测量软件,探讨了陀螺测斜现场施工工艺技术,并给出了鄂尔多斯盆地坪北特低渗油田的应用实例。为今后测井朋友推广应用陀螺测斜技术,油田开发专家利用陀螺测斜资料复查落实钢套管井井眼轨迹、部署加密井、分析油井抽油杆偏磨问题等,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谢晓清 《石油机械》2000,28(7):44-47
为了开发塔中4油田,遵循尽量简化沙漠腹地设施,优化油气水电总体布局的原则,从钻井方案的选定,原油的集输、脱水,含油污水处理,供水、供电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综合防砂治砂技术等方面提出了若干研究成果。认为在开发建设沙漠油田中,必须把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到位;要勇于突破传统框框的限制,充分利用油藏自然能量,简化地面工艺设施,减小建设规模;要提高生产管理的自动化水平,靠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要以运行的安全时效作为设备选型的主要依据,从而降低设备的维修工作量和备用台数。  相似文献   

15.
在渤海A油田开发中,对河道砂体连通性的可靠描述关乎注采井网的合理部署及采收率的提高。为此,针对A油田储层主要为点砂坝、天然堤和决口扇,砂体数量多,厚度小的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技术和措施,包括测井资料信息统计、地层切片技术、多地震属性聚类分析技术等,对砂体的连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技术很好地解释了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即原先描述的独立砂体,在注采开发中却发现并不连通,其实是2个甚至是多个砂体叠置。根据重新描述的砂体连通性,调整了注水井,优化了注采井网。注采实例表明,上述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河流相沉积类型油田的砂体连通性描述问题,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李岳 《石油机械》1999,27(2):48-48
设备异体监护维修制度是由使用设备的生产单位与专业化机修厂相结合,对生产单位的设备进行全过程跟踪,实行监护、保养和修理一体化,将维修管理的重心由维护保养与修理转移到监护检查环节上。它主要有4个特点:(1)减少生产环节,设备的维修、保养和修理及时;(2)可明显提高修理质量和设备完好率;(3)便于油气生产单位成本控制,降低生产成本;(4)有利于专业机械厂提高技术水平和专业化水平。运用设备异体监护维修制度是克服设备维修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设备维修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保证油田高产稳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原油田采油一厂管理着文中、文东两大油田。近几年在面对新区投入不足、老油田含水高、采出程度高、井况损坏严重和稳产基础变差等诸多不利情况下,通过切实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加强油藏管理活动。加大油田综合调整治理力度,使油藏开发效果得到了改善。稳产基础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8.
影响塔里木盆地几个油田产能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面径向流产量公式为理论依据,以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塔中4油田、解放渠东油田实际生产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产能与影响产能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给出了定量计算式。  相似文献   

19.
杨红 《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23(5):38-39,63
粗面岩储层预测技术成功地应用在欧利坨子和黄沙坨油田,特别是千万吨级储量规模的黄沙坨油田的建成,带动了整个辽河油区特种油气藏的勘探进程。欧利坨子和黄沙坨油田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北段,其发育的主要含油气储层为粗面岩储层。通过充分利用钻井、录井、测井解释及试油资料,并结合地震资料,采用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等技术,预测了粗面岩储层的厚度、分布范围及裂缝等,分析认为该区储层主要为裂缝型储层,且储层发育,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因而对该区下步勘探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BZ油田S–1区块注采矛盾越来越明显,累计注水亏空量大,导致地层压力下降,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油田开发效果差。为此,运用数值模拟法和Logisitic生命旋回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含水条件下油田的合理注采比,并建立了不同含水率下合理注采比的图版。研究结果表明,利用Logisitic生命旋回数学模型求得S–1区块合理注采比为1.22;利用数值模拟模型求得合理注采比为1.2~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