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石油化工废水回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石化股份公司水质净化厂二级处理出水为处理对象 ,采用悬浮填料生物膜法、混凝沉淀、快速砂滤和低压电场杀菌工艺 ,获得了很好的试验效果 ,CODCr的平均去除率达 5 0 .0 % ,NH3 - N达 86.5 % ,SS达 93.7% ,杀菌率高达 99%以上 ,出水水质完全达到回用水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以陕北特低渗透油田采出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在涡流状态下多相协同臭氧氧化杀菌处理工艺,分别探讨入口压力、臭氧投加量、PAC投加量及接触时间对采出水中硫酸盐还原菌(SRB)去除效果的影响。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氧化杀菌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终优化工艺参数为:入口压力0. 3 MPa,臭氧投加量55. 05 mg/L,PAC投加量29. 51 mg/L,静置时间5 min,此时杀菌率能达到99. 4%,在油田杀菌处理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同时与在此工艺条件下回归方程得到SRB去除率预测值接近,拟合性良好,误差介于3%~5%之间。  相似文献   

3.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静态杀菌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两种受菌污染模拟水体,通过杀菌实验,研究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系列样品的静态杀菌性能,考察了加药量、作用时间、特征黏度[η]等因素对杀菌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聚合物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及市售杀菌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的杀菌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微污染水,杀菌率先随加药量的增加而增大,加药量>4 mg/L后,杀菌率达到最大,基本保持不变。加药量为4 mg/L时,DM、1227、PDM系列样品的24 h杀菌率分别为29.76%、96.78%、97.93%~99.90%。加药量相同时,特征黏度越大,杀菌率越大。对于重污染水,杀菌率随加药量的增加而增大,加药量为14 mg/L时,DM、1227、PDM系列样品的24 h杀菌率分别为27.84%、99.98%、98.25%~99.86%。对于微污染水,PDM作用时间对杀菌率的影响规律与特征黏度有关,特征黏度越大,达到最大杀菌率的时间越短,杀菌率也越大。由此可见,PDM系列样品可作杀菌剂使用,对于微污染水,其杀菌性能优于1227。  相似文献   

4.
为减少化学水处理法对环境产生的二次污染,研究利用直流脉冲发生器与线圈绕组相连产生的脉冲磁场杀菌的水处理技术。试验表明,用脉冲电磁场处理冷却水系统中的微生物是切实可行的,此方法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杀菌率随着输出电压、水温、单次作用时间和频率的选择而变化,当输出电压为10V,扫频范围为11~17kHz,单次作用时间为0.09s,水温为30℃时,可以达到82%的杀菌率,杀菌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电厂再生水处理系统的杀菌效率并有效避免传统化学杀菌技术对水处理设备产生的腐蚀等损害,以某电厂再生水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适用于电厂再生水处理的中压紫外线杀菌技术研究,并与传统化学杀菌剂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紫外剂量的不断增大,杀菌率逐渐升高,而随着进水流量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杀菌率则有所降低;当固定紫外剂量为50m J·cm-2时,进水流量在150~400m3·h-1之间的杀菌率均能达到100%;而进一步固定进水流量为350m3·h-1时,处理时间在30~120d之间的杀菌率同样均能达到100%。中压紫外线杀菌技术在较长时间内均能保持较高的杀菌率,其杀菌处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Na ClO和非氧化杀菌剂。另外,中压紫外线杀菌技术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安全效益,能够替代传统的化学杀菌技术,在电厂再生水处理系统中起到更加高效、环保节能的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6.
陈天  姚欢  敖卫 《净水技术》2020,39(1):38-42
目前,净饮机的水质卫生安全正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重视,市场上主流销售的净饮机,出水嘴一般不带有灭菌或抑菌功能,会对末端出水造成二次污染,导致菌落总数超标。文中利用高温蒸气灭菌原理设计出了一款高温灭菌功能的电磁阀,能实现灭菌后的出水无二次污染;设置了不同的温度和时间进行消毒效果试验,得出在96℃下杀菌40 s后杀菌率可达100%。该设计可应用于净饮机出水结构,解决其末端出水细菌滋生引起的二次污染问题,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健康要求。  相似文献   

7.
固载二氧化氯的杀菌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铭  周大军 《应用化工》2006,35(7):520-522,525
以自行设计的C lO2释放量测定装置,测定了固载C lO2在不同空间中的释放量,以自然落菌法、稀释平板倾注法确定C lO2气体杀菌率,考察了固载二氧化氯释放时间、气体浓度与杀菌率间的关系和固载C lO2对多个菌种的杀菌效果。研究表明:对大肠杆菌,C lO2气体浓度仅需0.31~0.36 mg/m3,杀菌1 h,杀菌率可达到99.55%;当C lO2气体浓度在1.64~1.78 mg/m3内,欲达到100%的杀菌率,霉菌所需有效作用时间小于2 h;而枯草芽孢杆菌要达到4.5 h以上。在有效空间内,C lO2气体杀菌的浓度控制在100~1500μg/m3之间有较好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过氧化氢还原硝酸银制备稳定的纳米银颗粒,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对该杀菌剂进行表征,并测试了其杀菌性能和粘泥剥离性能。结果表明,纳米银杀菌剂颗粒大小分布均匀,性能稳定,静置90 d后,无团聚发生;该纳米银杀菌剂对硫酸盐还原菌、异氧菌、铁细菌3种细菌的杀菌率都达到99.99%,对粘泥的剥离率为80.36%;将纳米银杀菌剂应用于天津市某大型化工厂,能有效地去除堵塞水冷器的微生物粘泥,杀灭循环冷却水中的总细菌,杀菌率达到99.99%。  相似文献   

9.
成功制备了氯球接枝双季鏻盐水不溶性固体杀菌材料.其最优合成条件:反应温度为150℃、反应时间为72 h、反应溶剂分别为邻二氯苯和1-氯代正十四烷.在最优合成条件下该杀菌材料磷的接枝率为2.09mmol/g,长链烷基接枝率为0.31 mmol/g.产品分子结构分别用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进行了验证.当产品投加质量浓度 20 g/L,杀菌时间为45 min时,杀菌率可达99.9%,重复使用5次后杀菌率仍可达到98%.  相似文献   

10.
成功制备了氯球接枝双季盐水不溶性固体杀菌材料。其最优合成条件:反应温度为150℃、反应时间为72 h、反应溶剂分别为邻二氯苯和1-氯代正十四烷。在最优合成条件下该杀菌材料磷的接枝率为2.09mmol/g,长链烷基接枝率为0.31 mmol/g。产品分子结构分别用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进行了验证。当产品投加质量浓度为20 g/L,杀菌时间为45 min时,杀菌率可达99.9%,重复使用5次后杀菌率仍可达到98%。  相似文献   

11.
硫酸盐还原菌杀菌剂的杀菌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厂冷却水中的硫酸盐还原菌(SRB),选取了三氯异氰尿酸、戊二醛、异噻唑啉酮3种杀菌剂,研究其对SRB的最低杀菌浓度、杀菌率和持续时间。通过室内静态试验,戊二醛表现出快速杀菌的特性,12 h内即可达到最佳杀菌效果;而异噻唑啉酮表现出较长的药效持续时间和低浓度杀菌的能力,观察到120 h仍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建议使用戊二醛做快速杀菌剂;异噻唑啉酮作为长期使用,使用期间每3~4 d投加异噻唑啉酮一次。  相似文献   

12.
董明  孙希明 《工业水处理》2007,27(3):83-85,88
针对河口首站原油分离出来的污水存在悬浮物(SS)、细菌、硫化物含量严重超标、污水呈臭"黑水",无法满足油田注水系统要求的系列问题,作者研究了脱硫净化和杀菌技术,通过药剂筛选和现场试验,说明了药剂对污水处理的巨大效果,同时配合污水过滤的生产工艺,形成了一套实用高效的污水综合处理技术,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了油田注水B2级标准要求,满足了油田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3.
高压静电技术杀菌灭藻研究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压静电场具有良好的杀菌灭藻效果,当工作电场强度为20kV/m,作用6h以上时,杀菌率可达91.3%,作用14d以上,灭藻率可达100%。研究表明水经高压静电场处理后,电导率、溶解氧、pH值等物理化学参数发生显著变化,杀菌灭藻机理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破坏细胞的生存条件所致。  相似文献   

14.
电化学杀菌是一种新型的水质稳定技术,对于消除由于磷系配方水质稳定剂所引起的地表水体富营养化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自行改装的直流一脉冲电源,用脉冲与直流电源对不同试验用水、不同菌种的杀菌效果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自来水中杀菌效果比蒸馏水中略好,细菌的杀菌效果明显高于真菌(酵母茵),脉冲的杀菌效果明显高于直流,在合适的条件下,细菌的杀灭率可以达到99.9%,真菌可以达到89.5%,表明低压脉冲水质稳定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通过自制的变频磁场发生器与线圈绕组相连产生变频磁场,对工业循环冷却水进行杀菌处理.分别考察了作用时间、温度、pH和处理管径等因素对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变频磁场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其杀菌效果随作用时间、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温度为45℃,作用时间60 min,pH为9,处理管径为2.61 cm时,变频磁场的杀菌效果最好,COD_(Cr)去除率为70%,BOD_5去除率为84.62%,细菌总数去除率为88.64%,铁细菌的去除率为92%.  相似文献   

16.
徐燕  汤平  王坤  刘永军 《山西化工》2009,29(1):60-62
研究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杀菌剂对油田污水中硫酸盐还原菌(SRB)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非氧化型类杀菌剂对SRB的杀菌效果优于其他类型的杀菌剂,其杀菌率平均可达96.37%;在长庆油田现场实验中,非氧化型类杀菌剂在连续使用5d后,其杀菌效率仍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曾静 《广州化工》2014,(23):114-116
油田回注水大部分来自物化处理后的油田废水,为避免回注后水中各类细菌微生物对管道造成堵塞、腐蚀,回注前需对其进行杀菌处理。本文使用1227(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和戊二醛在特定条件下复配为SP12-8作为杀菌剂,考察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腐生菌在杀菌剂不同加量,不同培养温度下其杀菌效果。结果表明回注水杀菌剂SP12-8的使用温度应控制在30℃左右,投加量为0.07 mg/L, SRB菌的菌量数为4.5个/mL(小于10),铁细菌的菌量数为9.5×102个/mL, TGB菌的菌量数为9.5×102个/mL,满足回注要求。  相似文献   

18.
紫外线-变频技术联合杀菌在油田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油田采出水回注是一种提高原油产量经济、有效的方法。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的硫酸盐还原菌,它不仅腐蚀设备,而且还会造成土壤和环境危害。因此,在回注之前必须对硫酸盐还原菌进行处理达到回注的要求。通过采用紫外线实验、变频实验和紫外线、变频联合杀菌实验,并且对老的工艺和设备进行了改造,开发出了适合油田紫外线和变频式微电脑水处理器的物理杀菌工艺,使原来废水中含菌103个/mL减少到10个/mL,达到回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某公司采用紫外线杀菌技术对炼油厂循环水进行杀菌处理,在国内同行业中尚属首次成功应用。实践证明,经紫外线杀菌系统处理后循环水中异氧菌个数平均为1×103,优于药剂杀菌效果近100倍,完全达到循环水异氧菌数的指标要求,该系统的运行成本较低,每吨循环水处理成本仅为0.012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紫外线杀菌技术在炼油厂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成功应用,为传统的工业循环水杀菌工艺提出了一条新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