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川中广安构造须家河组须二段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砂岩是四川盆地内的天然气储层之一,其中广安构造须家河组须二段储集岩主要为细-中粒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该砂岩储层是典型的低孔、低渗型储集岩。在对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宏观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该气藏储层的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及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认为研究区砂岩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以及破裂等多重成岩作用,目前已达到了中成岩阶段B亚期。成岩作用是控制该区储层物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孔隙演化过程中,压实压溶、胶结作用起主要破坏性作用,溶蚀作用、环边绿泥石胶结物为主要起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对川中东北部地区须家河组进行储层评价和勘探预测,对储层段成岩作用以及孔隙演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集岩砂体主要以岩屑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成岩过程经历了压实、胶结、交代、溶蚀和自生矿物形成等多种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交代作用和部分自生矿物形成对优质储层的形成起主要的破坏作用,而对溶蚀和环边绿泥石胶结物的形成起建设性作用;储层成岩过程划分为早成岩、中成岩和晚成岩阶段,其中早、中成岩阶段又分为A、B两个次级阶段;溶蚀作用增加了次生孔隙数量,提高了储层孔隙度,环边绿泥石胶结物的存在使得大量的原生粒间孔隙得以保存,且主要集中在须二段储层中。  相似文献   

3.
川中广安气田须家河组储集特征及对油气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38口井岩石学、物性等相关资料,研究了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特征,分析了不同含气层岩石类型,探讨了成岩作用对气藏分布的控制。研究区须家河储层岩石类型呈现结构成熟度中等,成份成熟度较低的特点,以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从须二段到须六段,岩石成分在变化,岩屑含量逐渐增多;富气砂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砂岩储层物性整体属于低孔、低渗特征,主要发育粒间溶孔、残余粒间孔、粒内溶孔,其中粒间溶孔、残余原生粒间孔发育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储层的储集能力。研究区存在石英加大-绿泥石衬边、石英加大-溶蚀、绿泥石衬边-溶蚀、绿泥石衬边-碳酸盐胶结和石英加大-碳酸盐胶结等6大类成岩相。绿泥石衬边-溶蚀相和石英加大-溶蚀相为最好的成岩相类型,研究区须家河组气井都分布在该2类成岩相中。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134口井的岩石学、物性等资料,较系统地描述了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该组发育须二段、须四段和须六段3套厚层砂岩,岩石类型主要以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为主,以岩屑长石砂岩、岩屑砂岩和石英砂岩为辅,其岩石组份随物源的变化而变化,从须二段到须六段岩石中岩屑含量逐渐增多,其中长石岩屑砂岩为富气岩石类型;砂岩剩余原生粒间孔、粒间及粒内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杂基孔和微裂缝为次要储集空间,剩余原生孔隙的发育程度决定了储层的基本储集性质,次生孔隙的发育决定了优质储层的发育;储层致密主要是由早期压实和晚期胶结作用造成,而溶蚀作用和绿泥石衬边则起到增大和保护孔隙的作用,为有利的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翔  丁熊  杨家静  唐青松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35(3):20-25,163,164
通过岩心描述、物性测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对四川盆地合川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T2Xz)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的定量分析表明,压实作用导致原始孔隙度大约损失27.35%,是造成T3X2砂岩储层孔隙度降低的最主要因素;自生石英、黏土矿物、碳酸盐等胶结作用的损孔量约为5.73%,但绿泥石环边胶结在破坏孔隙的同时,也有利于砂岩残余粒间孔的保存;与烃源岩热演化有关的埋藏溶蚀作用,为储层提供不超过6%的次生溶蚀孔隙;最终使TsXz砂岩一般具有8%~10%不等的平均孔隙度,代表了晚自垩世~早第三纪进入生气高峰时砂岩所具有的孔隙度。  相似文献   

6.
川西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川西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集岩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石英砂岩。该储层砂岩是典型的低孔、低渗储集岩。以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对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物性等资料分析后认为,川西北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以及破裂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目前已达到了晚成岩阶段B期。成岩作用是控制该区储层物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孔隙演化过程中,压实、胶结作用起主要破坏性作用,溶解、破裂作用起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胜北洼陷中侏罗统三间房组发育致密砂岩凝析气藏,油气勘探潜力巨大。通过岩心描述、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分析等手段,系统分析了胜北洼陷三间房组的沉积和储层特征,开展成岩作用与成岩相研究。研究表明:胜北洼陷三间房组储层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约占70%)和岩屑砂岩(约占30%),为强非均质性特低孔-特低渗致密砂岩储层;以细砂岩为主,颗粒支撑,孔隙型胶结,成分和结构成熟度都较低,储层砂岩以压实、胶结等成岩作用为主;储层物性是气藏富集的关键因素,主要受成岩作用和沉积微相类型影响,绿泥石胶结和成岩后期裂缝改造是优质储层发育的重要特征;三间房组二、三段为储层发育有利层段,共发育4种成岩相类型,其中有利于有效储层发育的成岩相有2种,分别为绿泥石-粒间孔成岩相和高岭石-溶蚀孔、粒间孔成岩相。  相似文献   

8.
伊川盆地上三叠统砂岩致密,非均质性强,对成岩作用及其孔隙演化的认识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勘探的部署。通过薄片、扫描电镜和X射线等分析结果的研究,结合埋藏史、热史等资料,认为伊川盆地上三叠统储层以岩屑细砂岩、长石细砂岩为主,物性总体较差,属于低孔、低渗砂岩储层。上三叠统成岩作用主要为中成岩A期,早成岩期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长石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对砂岩的储集性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油气充注之前的早成岩期储层已经致密化。  相似文献   

9.
对胡尖山地区长4+5油层组的岩心、测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和压汞等资料的分析表明:该区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储层孔隙度为10.86%,渗透率为0.56mD,为低孔、特低渗、致密-近致密储层。该区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绿泥石膜对原生粒间孔的保存以及溶蚀作用对储层的孔渗性均具有建设性作用。以储层特征参数和孔隙结构参数为基础,对胡尖山地区长4+5油层组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并将其分为4类,其中Ⅱ类和Ⅲ类储层是该区主要的储集层类型。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储层为典型的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为了明确有利储层的控制因素,运用铸体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及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对该区长8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砂岩经历的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以及溶蚀作用;成岩演化阶段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成岩作用控制着该区储层物性,强烈的机械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是破坏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颗粒表面的绿泥石环边保护了原生粒间孔隙;在成岩作用后期,长石的弱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改善了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横山油田魏家楼区长61油层段,对其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及储层控制因素等进行了研究。该层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岩石物性总体较差,属低孔、低渗储层,发育有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晶间微孔和微裂缝等几种孔隙,其中又以次生粒间溶孔为主。喉道以细喉-微喉为主;沉积作用发生后,成岩作用控制着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物性。根据岩性和物性特征,该区储集岩分为3类:Ⅰ类为好储集层,Ⅱ类为较好储集层,Ⅲ类为差储集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岩心观察、显微镜下常规及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等分析,对彰武断陷九佛堂组储层成岩作用、孔隙特征及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九佛堂组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成岩作用主要为中成岩阶段A期;黏土矿物成岩作用顺序为黏土包壳—压实作用—早期溶蚀作用—绿泥石—伊利石—次生石英加大—微晶石英—钠长石—方解石—晚期溶蚀作用;孔隙类型主要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次生孔隙包括溶蚀粒间孔隙、超大孔、溶蚀粒内孔隙、铸模孔、裂缝孔;储层主要为一套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岩石类型、黏土含量、成岩作用以及沉积微相是影响优质储层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大牛地气田盒2、3段高孔渗储层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牛地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2、3段发育岩性气藏,致密背景下“相对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储层的发育是气藏高产富集的主控因素。为此,通过对高、孔渗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岩石微相、沉积微相及成岩后生作用的分析研究,阐述了其发育特征和形成条件。结果表明:组成高孔、渗储层的砂岩类型主要是粗粒的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其较多地保存了原生粒间孔,具有较高的中值半径和平均喉道半径以及较低的排驱压力;高能环境下有利的沉积微相和成岩早期包壳状胶结物对原生粒间孔隙的保护作用是形成高孔、渗储层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4.
吐哈盆地温吉桑构造带中侏罗统三间房组砂岩储层以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岩屑成分以火成岩岩屑占优。这些储层在沉积成岩过程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充填作用极大地影响了孔隙发育;而强烈的溶蚀作用则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形成,次生孔隙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杂基孔为主,偶见少量残余原生粒间孔,成岩作用过程中有利于溶蚀作用发育的主要因素有:砂岩颗粒直径较大、杂基含量少、灰质胶结物多、矿物的碎裂、火成岩岩屑发育和  相似文献   

15.
克拉2气田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的克拉2气田的天然气主要储集于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中,储层孔隙发育,连通性好,以受溶蚀作用改造扩大的粒间孔隙为主。储层孔隙度为15%~20%,渗透率为200×10-3~800×10-3μm2,属于中孔中渗储层。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岩石在埋藏过程中以机械压实作用为主,颗粒主要为点、点-线接触,压实作用弱-中等;发育碳酸盐和黏土矿物胶结,石英次生加大胶结较少,总体上胶结作用不强烈;溶蚀作用主要发育于长石和岩屑颗粒内部与边缘,以及粒间碳酸盐胶结物;目前岩石处于中期成岩阶段。优质储层的形成主要与砂岩储层早期长时间浅埋、晚期短时间快速深埋,异常高压对压实作用的抑制以及晚期溶蚀作用对孔隙一定程度的改造扩大有关。  相似文献   

16.
库车坳陷是近年来塔里木盆地深层致密砂岩气勘探的重要领域。通过开展物性测试、铸体薄片镜下鉴定、常规压汞实验、微米CT扫描实验及包裹体测试,分析库车坳陷迪北致密砂岩气藏下侏罗统阿合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微观结构特征,结合测井解释结果和包裹体实验,探讨孔隙微观结构对致密砂岩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库车坳陷下侏罗统阿合组致密储层主要发育溶蚀孔隙(包括长石和岩屑等粒内溶孔、胶结物溶孔)和微裂缝,残余粒间孔隙较少。阿合组致密储层孔隙微观结构可分为3类:第一类主要发育在粗砂岩中,孔喉分选差、孔喉半径大但孔喉比小,孔喉系统为毛细管束状,具有较好的渗流能力;第二类主要发育在粗-细砂岩中,孔喉分选较差,孔喉半径小于第一类储层但孔喉比大,孔喉系统为墨水瓶状;第三类主要发育在细-粉砂岩中,孔喉分选相对较好,孔喉半径小于第二类储层,孔喉系统也表现为墨水瓶状,但渗流能力差。第一类孔喉系统可形成天然气在致密储层中的运移通道;第二类孔喉系统是致密砂岩气主要的储集空间,有利于致密砂岩气的聚集;第三类储层为无效储层,无天然气充注。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储层特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藏的储层主要为火山岩、浊沸石化砂岩和高碱碎屑砾岩等。研究表明,深层砂岩的储集空间主要为经溶解、交代作用所产生的各类次生孔隙,矿物学上以浊沸石化和伊利石绢云母化和钾长石的钠长石化为显著特征,储层受成岩作用和沉积作用共同控制;砾岩有利储层主要集中在营城组4段,主要孔隙类型为压实后砾间砂质部分保留的粒间孔和砾内、砾边裂缝,原始含砂量和砂内填隙物数量是储层物性主控因素;而火山岩的有利储集体主要为酸性熔岩、酸性熔结凝灰岩等,原生气孔和经脱玻化等作用所形成的微孔隙及长石斑晶溶蚀孔具重要储集意义,火山岩相和碱交代及风化淋滤作用是主要控制因素。酸性流体的溶解营力和深层烃碱流体的双重作用是深层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碱交代作用是主导和控制次生孔隙形成和分布的地球化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