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封面书摘     
《程序员》2006,(2):14-14
Visual Studio中一个将C#代码转变成为Visual Basic代码的插件从微软Word的“拷贝/粘贴”功能受到启发,这个功能也许可以应用在VisuaI Studio中。就像是把带有格式的文本粘贴进文本编辑器中将被进行格式转换那样,这个功能将可以拷贝粘贴不同语言的代码,然后进行语言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ReportViewer控件对于将报表集成到Windows和Web窗体应用程序里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如果你乐于编写几行Visual Basic.NET或Visual C#代码。那么你可以使它变得更为强大。  相似文献   

3.
YDY 《电脑迷》2010,(16):70-70
办公中,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打印出成绩条、故意为汉字标注错误的拼音让学生改错等。虽然,这些任务都可通过MS Office的VB代码或域代码来实现,但会的人恐怕不多。如果使用“WPS+插件”,几乎可“一键”完成。  相似文献   

4.
针对在Word里排版代码质量不高的现实困难,利用Visual Assist X VS插件与VBA相结合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此方法整理后的代码,简洁醒目,便于阅读,大大提高了稿件的排版质量。  相似文献   

5.
李路鹿  张峰  李国繁 《软件》2020,(2):62-65
代码混淆技术是一种语义保留的代码变换技术,是衡量代码相似度检测方法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主要对现有的代码混淆手段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进行了综述。首先阐述了代码混淆的相关定义,然后介绍了现有的几种代码混淆手段,对代码混淆手段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分别介绍了每种代码混淆手段。最后对代码混淆手段进行了总结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代码重用是软件工程师经常会使用的方法。将项目中频繁出现的一些功能相同的代码进行重用,可以使程序更加简练、清晰并易于维护。同时还能把这些实用的代码运用到其他相关项目中,这种重用的代码可以节约开发成本,并能减少重复编码的工作,提高软件编程的生产效率。本文简单总结了几个程序设计开发过程中代码重用的几个常用方法,同时也对代码重用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已有前人提出用C语言实现面向对象的方案,但它们都需要开发者人为提供支持面向对象的C语言框架,增加了开发者的负担。该方案用类C 语法编写初始代码,享受面向对象特性,而内部把初始代码自动转换成为支持面向对象特性的C代码,实现了面向对象理念和C语言的无缝对接。文章解析了用C语言实现面向对象的机制及代码转换机制,对比该方案和C 编程的效果,证实该方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江北书生 《个人电脑》2008,14(2):148-149
不知何时起,插件成为软件的一种时尚。Photoshop中绚丽夺目的图像处理插件,Winamp里有声有色的音频播放、控制插件,甚至Windows、Office也都有相应的插件。这些由微软自己或第三方开发者开发的、用以扩展标准软件功能的模块,使用户不需要改动主程序的代码,  相似文献   

9.
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中,必须建立一套代码系统,使信息可以通过代码建立起相互关系,以便完成信息的集成、共享和消除冗余,这是信息工程的重要步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从系统集成的角度进行分析,把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外部联系考虑进去,建立一个代码结构,这就是代码设计。 代码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把规范化的属性用代码表示出来,便于使用,在程序上叫值列表。另一种是由代码组成的主键,是一组数据(记录RecordorRaw)的标示。本文主要讨论这种主键代码。  相似文献   

10.
数控代码语法检查及图形仿真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数控代码语法检查及图形仿真系统的实现方法以及有关的技术,并使用Visual C 和OpenGL技术研制了一个数控代码语法检查及图形仿真系统。它能够满足数控加工程序正确性检查和加工几何仿真的需要,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由于经济的需要,“复用”将会很快被人们认识。与编写新代码相比,代码复用采用的越快,其效率越高,成本越低。如果把新思想运用于复用的实现过程,则商业可以通过代码复用收益。  相似文献   

12.
用Visual C#调用Excel的编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Excel对象、C#的受管代码和非受管代码,并论述了用Visual C#调用Excel的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代码克隆检测在剽窃检测、版权侵犯调查、软件演化分析、代码压缩、错误检测,以及寻找bug,发现复用模式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现有的代码克隆检测工具算法复杂,或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不适用于规模巨大的代码数据。为了能够在大规模的数据上检测代码克隆,提出了一种新的代码克隆检测算法。该算法结合数据消重中的基于内容可变长度分块(content-defined chunking,CDC)思想和网页查重中的Simhash算法思想,采用了对代码先分块处理再模糊匹配的方法。在一个包含多种开源项目,超过5亿个代码文件,共约10 TB代码内容的数据源上,实现了该算法。通过实验,比较了不同分块长度对代码克隆检测率和所需要时间的影响,验证了新算法可以运用于大规模代码克隆检测,并且能够检测出一些级别3的克隆代码,达到了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覃仲宇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2,40(12):109-111,138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代码重用能够给程序员带来很大的方便,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增强系统的稳定性,然而目前许多开发人员往往忽视了这一设计思想。ASP.NET给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编程平台,在Visual Studio 2010中进行ASP.NET系统开发时,实现代码重用有很多的途径,文章主要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几种实用的代码重用技巧。  相似文献   

15.
克隆代码是指在软件源程序中存在的相同或相似的代码片段。克隆代码在很多软件工程中,例如程序理解,代码质量分析,剽窃检测,漏洞查找和病毒检测,都需要通过找出语义或语法上相似的代码片段来实现,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四种:基于文本(text—based)检测,基于字符序列(token-based)的检测,基于语法树(tree-based)的检测和基于关系图(PDG—based)的检测。基于字符序列的克隆检测首先对源程序进行预处理转换,再经过匹配算法得到克隆检测结果:克隆代码的检测是软件分析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克隆代码是指在软件源程序中存在的相同或相似的代码片段。克隆代码在很多软件工程中,例如程序理解,代码质量分析,剽窃检测,漏洞查找和病毒检测,都需要通过找出语义或语法上相似的代码片段来实现。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四种:基于文本(text-based)的检测,基于字符序列(token-based)的检测,基于语法树(tree-based)的检测和基于关系图(PDG-based)的检测。基于字符序列的克隆检测首先对源程序进行预处理转换,再经过匹配算法得到克隆检测结果。克隆代码的检测是软件分析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7.
代码转换是代码自动生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提出一种基于模板、可适用于任意文法描述代码之间转换的"属性匹配-替换"算法.利用该算法,成功实现了OSEK规范中OIL语法描述代码到C语言代码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为了能让没有代码基础的学生也能顺利训练AI模型,作者分析了XEdu训练AI模型的核心代码,介绍了实现无代码训练AI模型的原理,并以QT、Gradio、VB等多种工具为例,展示无代码训练AI模型的XEdu插件编写过程,为一线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提供了开发人工智能教学工具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神经网络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传统的人工提取代码特征的压力。已有的研究往往将代码简化为自然语言或者依赖专家的领域知识来提取代码特征,简化为自然语言的处理方法过于简单,容易造成信息丢失,而引入专家制定启发式规则的模型往往过于复杂,可拓展性以及普适性不强。鉴于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和循环神经网络的自动代码特征提取模型,该模型借助代码的抽象语法树(AST)来提取代码特征。为了缓解因AST过于庞大而带来的梯度消失问题,对AST进行切割,转换成一个AST序列再作为模型的输入。该模型利用卷积网络提取代码中的结构信息,利用双向循环神经网络提取代码中的序列信息。整个流程不需要专家的领域知识来指导模型的训练,只需要将标注类别的代码作为模型的输入就可以让模型自动地学习如何提取代码特征。应用训练好的分类编码器,在相似代码搜索任务上进行测试,Top1、NDCG、MRR的值分别能达到0.560、0.679和0.638,对比当下前沿的用于代码特征提取的深度学习模型以及业界常用的代码相似检测工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MS Visual Basic是一种具有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新颖易用的可视设计工具,它巧妙地把Windows编程的复杂性封装起来,使得程序设计相当容易,制作一个界面漂亮的Windows程序仅仅需要几个模块、几行代码。 在VB3.0中,利用6个3D控件可以很容易地制作出具有艺术化三维外观的窗口界面,而且不需要特别编写程序代码。 3D框架(SSFrame)可以把别的控件放到其内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