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扇体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普遍发育砂砾岩扇体,油气成藏复杂,形成多种类型的油藏,包括构造、地层和岩性等常规油藏,还发育连续型砂砾岩油藏。为有效地指导勘探,解剖了不同时期可容空间的变化和古地貌样式差异,这些差异造成砂砾岩体规模和储盖组合样式差异较大,控制了油藏类型、分布及规模。综合分析认为,中浅层扇体,尤其是宽缓斜坡型古地貌条件下中浅层扇体形成的油藏类型为地层超覆油藏,控制其成藏的主要因素为扇体自身物性、盖层及储盖组合条件和潜山侧向封堵条件;深层砂砾岩体形成非常规油藏———连续型砂砾岩油藏,控制成藏的主要因素为储层物性;油藏类型有序性分布,深层发育连续型砂砾岩油藏,中部层系发育地层超覆油藏、岩性油藏,浅层发育构造油藏。  相似文献   

2.
以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梨树凹地区为例,利用研究区丰富的录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地震资料,从构造特征、沉积相、油藏精细解剖入手,开展了东部砂体沉积特征与成藏模式研究。研究表明:梨树凹地区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具备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条件、沉积相带与构造因素的控制;近岸水下扇油藏有2种成藏模式,一种是深层扇根物性封堵、扇中油气聚集的物性封堵型成藏模式;另一种是浅层鼻状构造与扇中砂体配置形成构造+物性控制型成藏模式。近岸水下扇油藏是泌阳凹陷下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该研究对泌阳凹陷小型砂砾岩体后续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铸体薄片及相关分析测试等资料,对盐家地区沙三段中浅层砂砾岩扇体油藏的成藏条件及成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砂砾岩扇体主要为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沉积,构造因素、成岩作用、流体性质是形成油藏侧向封堵的主控因素。根据侧向封堵条件的差异,盐家地区主要发育4种类型的油气藏,沙三中上亚段主要为流体差异封堵的岩性油藏,沙三下亚段主要为背斜构造、构造-岩性油藏和成岩差异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4.
罗家油田沙四段砂砾岩体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家油田位于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带,沙四段砂砾岩体中蕴藏丰富的稠油资源,砂砾岩体的发育受古沉积背景控制,主要沉积在罗家鼻状构造两翼,总体储集物性较差。油藏类型有岩性构造油藏、岩性地层油藏和岩性油藏;油藏分布具有东稠西稀、下稠上稀、远稠近稀和底稠顶稀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5.
史大海  陈清棠  邱微  郭展  吴小琴 《断块油气田》2013,20(3):321-323,328
近年来在查干凹陷乌力吉构造带获得了勘探突破,发现了火山岩之上的浅层普通稠油油藏,油源分析表明,该油藏原油主要来自于深层巴音戈壁组的暗色泥岩。对浅层油藏成藏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毛西断层晚期构造反转,形成了良好的油气输导条件,早期形成于构造带深层原生油藏中的原油向上运移至浅层,是浅层成藏的主控因素。同时,构造浅层沉积相类型主要为扇三角洲相和辫状河流相,储层较为发育,为油气富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上覆的乌兰苏海组发育大套泥岩,形成了区域性盖层,为浅层油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封堵条件,从而形成了下生上储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苏布地区油源条件、砂体沉积模式、有效储层展布以及成藏模式认识不清等问题,运用地球化学分析、精细砂体刻画、岩矿分析等多种手段,从生油岩、储层条件、储盖组合3个方面分析了该区的油气成藏条件,阐明了垂向上发育多个异常孔隙带的原因。研究表明:该区发育常规油藏横向构造聚集,有利砂体富集、非常规致密砂砾岩油气藏以及泥页岩油气藏3种成藏模式,纵向上中浅层为常规油藏,深层为非常规油气藏,呈现由浅至深为油藏带、油气混合带、气藏带分布规律。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该区勘探,可为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指明下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7.
吉尔嘎朗图凹陷为二连盆地一个富油凹陷,历经3轮勘探相继发现稠油油藏、常规构造油藏及构造一岩性油藏,展示该凹陷构造油藏与岩性油藏并存、稠油油藏和常规稀油油藏成带的特点,但油藏类型多样,油气富集规律复杂。通过从构造油藏勘探转向岩性油藏、从斜坡向洼槽转变、从浅层向深层持续勘探等思路转变,实现了富油凹陷的持续发现,并总结了取得成功的启示,指出只有不断地转变思路、深化认识,才能不断取得新发现、大发现。该凹陷仍有5000×10^4t剩余资源可供探索,通过解剖已知油藏、分析油气赋存规律,认为斜坡带宝饶构造两翼是构造油藏继续扩大规模的重要方向,洼槽区岩性油藏勘探潜力较大,致密油领域是发现规模油藏的重要接替领域。  相似文献   

8.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发育大量的砂砾岩体,地震剖面上表现为顶强内乱的地震反射特征.由于砂砾岩扇体根部自身具有油气封堵能力,中深层砂砾岩体多数含油.但从目前开发情况看,砂砾岩体内部物性、含油性变化快,因此在该区开展储层物性预测及油气检测工作尤为重要.叠前同时反演技术利用叠前分角度叠加数据及纵波、横波、密度测井资料,可以同时反演出与储层岩性、物性相关的多种岩石物理参数和弹性参数,用于综合判别储层的物性及含油气性.在东营北带中深层Ⅰ类AVO响应的砂砾岩体物性及含油气性预测中,利用叠前同时反演较为准确地预测了砂砾岩体有效储层及其平面分布范围,为砂砾岩体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为对象,在精细地质建模的基础上,以关键成藏要素演化为主线,开展压力-流体-储集性等成藏要素的联动演化及其耦合控藏作用研究,揭示油气分布有序性及富集差异性的内在机制。断陷盆地沉积体系有序性的发育是油藏有序性分布的基础,压力结构的连续性是控制油藏有序性分布的关键。从凹陷中心到边缘,凹陷、二级层序及大规模沉积体系内油藏类型均呈岩性油藏—构造油藏—地层油藏有序分布的特征。酸碱交替作用控制了陡坡带砂砾岩体扇中优质储集层的发育,形成了扇根封堵、扇中富集的油气富集模式,其中扇根与扇中之间的突破压力差决定了油藏富集程度;酸性流体作用控制了滩坝砂和浊积岩优质储集层的发育,烃源岩生烃超压与储集层改善过程中形成的低压所产生的压力差为油气充注提供动力,形成了烃源岩超压控制油气充满度的"压吸"充注机制。研究结果对于成熟探区的精细勘探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油气相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发育两套含油气层系:深层的E31油气藏和浅层的N22-N1油气藏。7个样品的油、气高压物性实验结果揭示了凝析油气藏的相态特征和相态分布规律。浅层油气藏属于饱和烃类体系,油气藏类型包括油藏、油环凝析气藏、凝析气顶油藏和凝析气藏;深层油气藏属于未饱和烃类体系,油气藏类型包括湿气藏、凝析气藏和油藏。研究表明,由于深、浅气藏流体组分及温度、压力条件不同,烃类相态也就不同。深入了解地下流体相态特征并确定油气藏类型对于高效合理地开发油气藏、提高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