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现行的粮食生产成本调查中采用统一的工价 ,工价的确定方法是按统计部门上年度农村家庭收支调查资料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计算的。这种方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有其理论依据 ,而且在实践上简便适用 ,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这种方法已不适用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1现行统一工价的弊端现行用工作价是按统计部门上年度农村家庭收支调查资料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计算的 ,其计算公式为 :每个劳动日工价=平均每人年生活消费支出×每个劳动力负担人口÷254天。这一公式的含义是 ,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乘以…  相似文献   

2.
《今日印刷》2009,(5):23-23
长期以来,北京地区实施1994年制定的的《书刊印刷工价》。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指导工价亟需更改。为此,北京印刷协会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多次对《北京地区书刊印刷指导工价》进行修改。最终于2009年4月出台新版《北京地区书刊印刷工价现状调查分析及推行指导性工价的意见》,并于4月下旬在会员单位中正式发布。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国内书刊印刷市场存在一种大家心知肚明的怪现象,在物价不断上涨的今天,书刊印刷工价不仅没有随之上涨,反而下降,这种有悖于价值规律的怪现象,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信息?应不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就书刊印刷工价开展了一次调研,成立了由出版社、有代表性的书刊印刷企业、行业协会负责人组成的专业调研小组,分别赴华东、华南、华中、西南的主要城市进行书刊印刷工价调研活动,所接触的出版社、书刊印刷企业,众口一词,对目前的工价竞争表现出相当的无奈并热切地盼望有个规范有序的印刷市场。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国内书刊印刷市场存在一种大家心知肚明的怪现象:在物价不断上涨的今天,书刊印刷工价不仅没有上涨,反而下降,这种有悖于价值规律的怪现象,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信息呢?应不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张立民 《印刷技术》2011,(21):19-24
书刊印后加工工价的规范和透明,是保证出版印刷市场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当前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上涨过快,印后加工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等原因造成书刊印后加工工价整体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出版印刷市场的发展,令人堪忧。本文将深度探讨和解读书刊印后加工工价现状。  相似文献   

6.
《印刷工业》2010,(2):32-35
<正>北京地区书刊印刷工价现状调查北京地区的印刷工价最后一个版本是1994年制定的,之后15年未作过调整。为了解决困扰印刷行业  相似文献   

7.
《印刷工业》2009,(4):65-66
为了解决阻碍书刊印刷行业发展的工价问题.营造社厂共赢.持续发展的良性市场环境.北京印刷协会在对北京地区不同规模、不同所制印企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于4月正式出台了《北京地区书刊印刷指导工价》。这一举措,对规范北京地区书刊印刷市场、促进出版和印刷业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由于北京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印刷业原材料涨价、工价下滑的市场大环境下印刷企业日子难过.如果没有核心技术.没有产品特色想要冲出重围,挤过独木桥是很难的。  相似文献   

9.
之所以称"工价问题",就是在书刊印刷中存在不合理的定价,没有体现公平信用的市场法则.由于书刊印刷市场的一些特殊原因,定价出现一边倒现象,往往是出版商说了算.致使印刷企业不仅要消化物价上涨差价,还要违心接受不合理的工价,不敢叫苦,更不敢叫板,稍有不慎,业务就会泡汤.这个时候往往表现出逆来顺受,沉默是金.尤其是在书刊印刷过剩的省区,印刷业务就显得特别金贵.否则,企业就很难生存.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大对外经营的力度,理顺对外经营、生产车间之间的自由空间,强化印刷企业的内部生产管理,稳定内部各项生产经济指标考核,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些印刷企业推行对外经营和内部生产计划调度两种运行工价计算办法:即实行对外揽活工价与印刷企业内部生产计划工价两种标准的运作方式。一是指印刷企业对外经营业务人员揽活时与出版社谈判确定的印装工价仅作为印企向出版社(或书商)交齐货时的结帐工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书刊印后加工工价的规范和透明,是保证出版印刷市场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当前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上涨过快,印后加工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等原因造成书刊印后加工工价整体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出版印刷市场的发展,令人堪忧。本文将深度探讨和解读书刊印后加工工价现状。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困扰印刷行业的问题除了经济危机等外因,还有行业自身面临的问题.如印刷工价。从2005年开始,印刷行业的工价就在恶性竞争中逐年下降,甚至到不能保本.如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单张纸印刷的平均工价,比2001年下跌了30.9%;同期,轮转机的承印工价则下跌了34.5%。即使在2008年内,10月份的轮转机印刷工价较之1月每色令又下滑了1.34元。而在北京,随着商业轮转机安装量的增加,商轮印刷工价一路下滑,竟然突破了每色令7元的底限,而12元是一般的保本价格,且出版物的印刷工价也已回落到1991年与1994年全市执行的工价之间,而且仍有继续走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秦月 《中国人造板》2006,13(2):34-37,40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木材属于统配物质,木材流通企业是垄断性的国营单位,“资源国家调拨,供应计划分配,价格同家制定”,木材流通与整条的木材产业链是割裂的。在这种状况下,木材流通企业既不担心资源,也不担心需求,不过是庞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个木材资源蓄水池而已。改革开放以后,木材市场全面开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过十余年的嬗变和整合,在外有竞争压力,内有改革动力的环境中,木材流通企业已逐步出现了脱胎换骨的变革,目前,一条全新的木材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新的经营理念、模式和经营策略正在逐步的建立和完善中。  相似文献   

14.
《印刷经理人》2011,(4):38-39
刘永瑞:作为一个目前以出版物印刷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来讲,我们的确是有印刷工价上涨的愿望。但是工价上涨与否,并不是光靠"呼吁"就能解决的问题,它还是受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的。我记得2009年的时候,北京印刷协会公布了一个出版物印刷行业的工价指导方案,但当时很多企业都没有执行下去。工价问题谈了很多年,依然没有上涨。  相似文献   

15.
林畅茂 《印刷技术》2008,(23):62-64
沸沸扬扬的书刊印刷工价问题讨论了这么多年,始终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怎样做到互利双赢确实是一道难解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市场决定价格,可操作起来又不是那么回事。这里除了人们对价值规律尚未认识完全之外,主要是出版社与印刷厂双方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对利益的再分配还不能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孟玫 《印刷杂志》2006,(10):37-39
如今,在业务量下降和工价下浮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印刷食业管理者们正在想方设法防止返工,避免印件返工引起成本增加。请看以下管理有方的印刷食业是如何采取措施防止返工的。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5月,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公布了《关于调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教材印制工价的意见》(沪新出印[2016]258号),决定对本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小学教材印制工价进行适当调整,并公布了调整后各项具体标准,新的印制工价自2016年秋季教材起实行。此次工价的调整是根据此前上海市物价局、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发布的《关于调整本市中小学教材印张基准价格的通知》(沪价费[2016]4号)中有关规定,在反复征询出版、印刷相  相似文献   

18.
谭国勋 《印刷技术》2009,(11):65-66
在轮转印刷中如何减少断纸概率是现在低工价高负荷的印刷厂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据统计,每停机超过30分钟,纸、墨、能源等综合消耗至少为4000元以上。在此,笔者分析一下热固型商业轮转印刷机断纸的主要原因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郑爱玲 《印刷技术》2010,(11):39-42
2009年4月21日,酝酿已久的《北京地区书刊印刷指导工价》(以下简称新指导工价)出台,这使得"印刷工价"这一敏感问题再次成为全行业的热议话题。这是由于,北京地区印刷指导工价不仅仅对本地区印刷业具有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北京地区印刷指导工价历来都是外省印刷工价参看的范本。如今,一年时间过去了,新指导工价对印刷行业影响几何?是否能够达到北京印刷协会"先止跌,再规范"的初衷?最近,本刊记者对北京地区数家出版社及印刷企业进行了采访,希望能了解到有关印刷工价的最新情况。  相似文献   

20.
(接上期)国外认为体育市场一个项目的周期是7年左右。所以如果准备建一个具体市场,要考虑到它的周期问题。市场的周期是不讲感情的,是无情的。如果考虑不到,会受到惩罚。那么要想做到这些,可使用许多具体调查方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都是好的方法。下面我着重谈一下电话调查。电话调查在市场调查中是一种很好的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