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钌铱镀层钛电极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电Fenton法处理实际染料废水,采用单因子分析方法考察电极材料、电解时间、电流密度、极板间距、p H值、硫酸亚铁投加量、曝气量和搅拌速度等参数对染料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当电解时间为2 h,电流密度为1.2 A/mm2,极板间距为2.5 cm,p H值为2.5,硫酸亚铁投加量为0.5 g/L,曝气量为2 L/min,搅拌速度为1000 r/min,COD去除率达到47.84%。对电流密度、极板间距、p H值、硫酸亚铁投加量设计正交实验,极板间距、p H和硫酸亚铁投加量对电Fenton体系去除率的影响显著,电流密度对去除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DSA电极为阳极、钛板为阴极,利用二维电催化氧化法对高COD、高氨氮含量难降解工业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电流密度、极板间距、电解质加入量和电解时间4个因素对该废水中的COD及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30 m A/cm~2、极板间距为1.5 cm、电解质Na Cl加入量为2.0 g/L时,反应2.0 h后,废水中COD及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77.78%和95.07%。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酸析预处理对水性油墨废水CODCr的去除效果,并对酸析沉淀物进行了红外分析。探讨了通过电沉积法制备的未掺杂、掺杂Fe、掺杂Bi、掺杂Fe+Bi 4种钛基二氧化铅电极对酸析后的水性油墨废水的处理效果,对板间距、电解时间、电流密度和pH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酸析预处理对水性油墨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掺杂Fe+Bi钛基二氧化铅电极板的电催化处理效果最好;最优工艺条件:pH为9,电流密度为30 mA/cm2,电解时间为210 min,板间距为1 cm。  相似文献   

4.
采用三维电化学体系处理实际印染废水,以电极电压、反应时间、初始pH、极板间距、曝气量以及电解质浓度为单因素水平,研究了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电极电压为6 V,反应时间为80 min,初始pH为原水pH,极板间距为3 cm,曝气量为10 L/min时,电解质浓度为1 g/L时,COD去除率达到70%左右,氨氮去除率达到85%左右,处理效果较好,可作为实际应用中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可以作为再生水水源,其中所含的难降解有机物一直备受关注。为了探究电催化氧化技术对实际污水厂二级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效果,采用了连续流的中试反应装置,以COD、氨氮为主要考察指标,结合总氮、总磷的变化,通过三维荧光图谱分析,对比了不同操作条件以及二维和三维电催化氧化体系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难降解COD优化去除条件为选用钌钛-石墨电极、电流密度4 mA/cm2、极板间距4 cm、进水流量200 L/h。主次影响因素为极板材料>水力停留时间>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在优化参数条件下运行时,COD平均去除率为82.5%,氨氮平均去除率为51.59%;三维电催化氧化体系相比于二维电催化氧化体系COD去除率提升了20%,氨氮去除率提升了25%,能耗降低了17%;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显示,该方法能够有效处理腐殖酸与富里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6.
采用熔化-起泡-沉降-碳化的方法制备了三维多孔泡沫炭,该材料开孔率高、水体透过性好、导电性优越,相比相同反应条件下的二维传统Ti/IrO2-RuO2电极,该材料对氨氮的去除率更高,能耗更低;以三维多孔泡沫炭为阳极电催化氧化去除高氨氮制碱废水,考察了电流密度、强制搅拌和极板间距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电流密度、强制搅拌和减少极板间距均有利于提升电催化氧化氨氮的去除率。综合考虑废水处理效果和能耗确定适宜条件为:极板间距为1 cm,强制搅拌,电流密度为20 mA/cm2,电解时间为6 h,此时氨氮的去除率为96%,能耗为31.25 kW·h/m3,三维多孔泡沫炭电极能有效实现电催化氧化高氨氮制碱废水的氨氮去除。  相似文献   

7.
电Fenton法降解硝基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使用钛基二氧化铅电极为阳极,泡沫镍作阴极对模拟硝基苯废水,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硝基苯去除率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硝基苯浓度为123mg/L,辅助电介质Na2S04浓度为7.5g/L,FeS04浓度为0.45g/L.电解电压为18V,电解时间为80min,极板间距为4cm。在此条件下去除率可达到90%。  相似文献   

8.
以铁片为电极极板,采用电絮凝法处理含铬电镀废水。考察了通电时间、pH值、电流密度、极板间距等因素对Cr(VI)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通电时间为30min、pH值为4.0~6.0、电流密度为100A/m~2、极板间距为3cm的条件下,Cr(VI)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9.
电催化氧化技术是水处理领域的一门新兴技术,具有环境兼容性好的优势。采用Ir-Ta-Sn掺杂电极作阳极、不锈钢电极作阴极处理垃圾渗滤液,并考察极板间距、电催化氧化电压、起始p H和电催化氧化时间对电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进行降解较有利;极板电压和极板间距对降解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电解时间超过4 h时,对COD的降解没有显著影响。当p H为3、极板电压为24~36 V、极板间距为1.5~2.0 cm及反应时间为4 h时,对垃圾渗滤液的COD去除率可达50%左右。  相似文献   

10.
以钛极板为阴极、钌铱电极为阳极,对聚丙烯酰胺(PAM)废水进行电催化氧化降解,探讨了电流密度、极板间距、PAM初始浓度、初始pH值等因素对PAM降解率的影响.确定最佳降解条件为:电流密度30 mA·cm-2、极板间距3 cm、初始pH值6,在此条件下,对1 L PAM初始浓度为500 mg·L-1的PAM模拟废水进行电...  相似文献   

11.
赵海东  刘旭东  迟赫 《辽宁化工》2009,38(11):783-785
研究负载型TiO2光催化法去除氨氮的规律。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TiO2/天然沸石光催化剂。讨论温度、pH值、曝气量、催化剂投加量等因素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3 h,pH值为10,光催化剂投加量为7 g/L、曝气量为0.2 m3/h、温度为32℃时,具有最佳氨氮去除效果,最大去除率为58.32%。  相似文献   

12.
电化学氧化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间歇试验的方法对电化学氧化处理模拟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别考察了电流密度、极板间距、氯离子浓度、反应初始pH值对氨氮和总氮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化学氧化法去除氨氮和总氮的最佳电流密度为80mA/cm2,极板间距为30mm,氯离子质量浓度为7000mg/L,pH值为9~11。在上述条件下,反应7h,总氮的质量浓度从3000mg/L降到379.4mg/L,去除率达到87.35%。电化学氧化法对总氮的去除基本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3.
采用脉冲电絮凝法处理化学镀镍漂洗水。分别将铁片和镍片作为阳极和阴极。研究了初始pH值、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和反应时间对镍离子的去除率和铁离子的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起始pH值7、电流密度0.8A/m~2、极板间距3cm、反应时间30min的条件下,镍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9.9%,并且铁离子的质量浓度低于0.2mg/L。  相似文献   

14.
采用以二氧化钛为粒子电极,铝板为阳极,钛板为阴极形成的三维电化学体系对经氧化絮凝预处理的页岩气返排液进行深度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频率、占空比及二氧化钛投加量。依据响应面分析结果预测的最佳工艺条件:pH=7.33,电流为58.01 m A,处理时间为39.44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模型预测COD去除率为92.3%,与实际值误差为1.4%。采用氧化絮凝-三维电极法处理页岩气返排液,出水可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电催化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电解槽对垃圾渗滤液进行电解催化处理研究,考察不同的极板间距、电流密度、氯离子的质量浓度等对电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极板间距为1.0 cm,电流密度为10 A/dm2,氯离子质量浓度为5 000 mg/L时,该法对中等浓度的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对氨氮的去除率能达到97.3%。  相似文献   

16.
赵海东  刘旭东  迟赫 《辽宁化工》2010,39(2):150-153
以天然沸石为载体制备TiO2/天然沸石光催化剂,考察SO4^2- 、HCO3^- 和Cl^-对负载型TiO2光催化去除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SO4^2- 、HCO3^-对光催化反应均有抑制作用,当溶液中SO4^2-浓度达到5.0mmol/L时,光催化反应速率由0.001793min^-1下降到0.000649min^-1,氨氮去除率下降了27%,当溶液中HCO3^-浓度达到5.0mmol/L时,光催化反应速率由0.001796min。下降到0.000562min^-1,氨氮去除率下降了32%,Cl^-浓度在0—50mmol/L范围内对光催化反应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光伏电池为电源,采用电絮凝工艺来治理新农村微污染水体中的磷,并从电解时间、电极材料、电极板间距和起始pH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电解时间越长,总磷的去除率越高,45 min时,达95%以上;电导率在5 min内,有一个快速升高过程,此后逐渐下降;铝板电极和铁板电极总磷的去除速率和去除效率均比不锈钢板电极高,铝极板为最佳的电极材料;最佳间距为25 mm,此时总磷的去除效率和去除速度较高;最适宜的pH范围为4~5.5该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8.
张欣  张丽 《无机盐工业》2021,53(8):87-90
为了探讨电絮凝法对钢铁厂镀镉废水的处理效果,先对铝铁电极活化预处理后,采用电絮凝法原理对镀镉废水中的镉离子去除净化。系统地分析了铝电极的极化效应,对影响絮凝体的平均粒径、含量、镉离子去除率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最佳电解时间为70 min,此时絮凝体平均粒径为54 μm,含量为3.80 g/L。铝铁电极的阳极极化效应强于阴极极化效应。当起始pH=4.0、极板间距为20 mm、极板电压为5 V、电流密度为30 mA/cm2时,Cd2+初级去除率达到96.8%,三级去除率超过99.9%,废水中Cd2+含量达到国家现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采用电絮凝法通过铝铁电极处理镀镉废水的实验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三维电极电解实验研究实际线路板含铜废水的电化学氧化过程。考察了槽电压、极间距、极板材料、添加工作电极材料及电解质对铜的去除率的影响,并确定适宜的反应条件为:极间距3cm,极间填充钢珠,槽电压10V,电解时间45min。在此反应条件下,铜的去除率达到82.3%,处理线路板废水的电费成本为1.11元/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