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遥感地质方法在区域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航天遥感形象对线性构造的特殊表现力,对永定河中上游地区的活动断裂进行了系统的解译和验证。共解译出近南北、近东西、北东、北西、北北东和北西西向六组活动断裂。通过对活动断裂的分析研究,认为本区晚近地质时期,构造应力场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应用航天遥感图象进行活动断裂与区域稳定性关系的分析,具有投资小、成图快、系统性强的优点,可以迅速而经济地为城市区域稳定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精细探测西淋岗地区隐伏断裂在地下空间分布特征,在西淋岗地区共布置了8条浅层地震横波反射剖面和3条弹性波CT剖面,根据浅层地震勘探及弹性波CT成果,结合已知的地质资料,得到了以下成果:在西淋岗地区断裂由两组断裂构成,呈"X"型,一组为北西向,倾向南西,另一组为北东向,倾向北西。北东向断裂组为西淋岗断裂,北西向断裂为白坭—沙湾断裂带。北西向断裂切割北东向断裂;西淋岗地区存在软沉积物变形的迹象,断裂切割进入第四系覆盖层,表明西淋岗地区的断裂仍具有较强的活动性。结果表明,浅层地震和弹性波CT不仅可以确定断裂构造在地表的位置,而且可以精细探测断裂构造在地下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木里煤田构造特征、沉积充填序列来探讨研究区侏罗纪以来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两组断裂——北西西向—北西向逆冲断断裂和北东—南西向右行走滑断裂,北西西向—北西向断裂相对发育,定型于晚燕山期;北东—南西向右行走滑断裂定型较晚,属喜马拉雅期的产物。褶皱形态以线状褶皱和等厚褶皱为主,属喜马拉雅期的产物。断裂-褶皱构成了单向冲断型复式向斜、单向冲断型复式背斜、对冲型复式向斜;(2)木里煤田侏罗系主要发育三角洲相、曲流河相、湖泊相;(3)木里煤田经历了断陷沉积期(侏罗纪)、隆升剥蚀期(白垩纪-渐新世)、广盆沉积期(中新世)、褶皱冲断期。  相似文献   

4.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Ms7.0级地震,这是继汶川地震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又一次强震。在介绍芦山地震的基本特征及发震构造环境基础上,利用区域内172个震源机制解资料对区域构造应力场进行了计算,特别对龙门山应力区内各类应力数据的最大主应力方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门山应力区目前处于近东西向的挤压构造应力环境中;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在横向上从巴颜喀拉块体的北东—南西向到龙门山块体的近东西向,再到华南块体的北西西—南东东向,表现为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区域最大主应力在纵向上从柴达木—秦岭块体的北东东—南西西向到龙门山块体的近东西向,再到川滇块体的北西—南东向,亦表现为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应力方向在不同块体间的转变,反映了青藏高原东缘巴颜喀拉块体在进行南东向水平运动挤压龙门山地块时,由于受到华南地块特别是四川盆地的强烈阻挡,导致龙门山推覆构造带表现为明显的地壳缩短和山体隆升。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认真查阅有关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1587年修武6级地震的活动特征。指出这次地震为一双主震型地震,两主震间隔约4小时。修武地震前四十年中,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形势是5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北纬35度线附近;震前十年,在180公里范围内有五次小震活动,它们均分布在太行断块南部晋东南块断隆起上的新生代盆地边缘。研究修武地震的构造物理特征可知,地震发生在区内现代构造沉降带中,是仪器记录小震较集中的地段。在现代应力场作用下,区内北东向落安营—峪河镇逆断裂具有聚能条件,其与近东西向断裂的交汇处是能量释放的场所。  相似文献   

6.
固原地区硝口岩盐矿为宁夏境内已发现的大型沉积型岩盐矿床,局部已进入成熟开发阶段,已有钻探成果表明,构造对岩盐矿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但对于矿区断裂的展布特征认识仍存在较大争议,制约着岩盐矿下一步的开发利用。本文以1∶5万区域重力资料为基础,辅以钻孔资料、CSAMT剖面资料对硝口岩盐矿区周缘构造体系进行了厘定,精细地刻画了硝口矿区构造的展布特征。结果显示:自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开始,受到青藏高原块体持续挤压作用,矿区及周缘先后形成了北西向与北东向两组不同性质、不同展布特征的断裂体系;硝口岩盐矿发育四条北西走向断裂正断层与两条北东向走滑断层,内部的两条北北西向断裂将硝口岩盐矿区分为西部堑块、中部垒块与东部堑块三个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断裂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断裂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在重、磁、区域地质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应用油气勘探、野外考查等资料,分析了盆地主要地质构造时期的演化过程及其力学机制,认为盆地盖层断裂十分发育且断裂大多继承、追踪基底断裂的走向及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加里东晚期,盆地基底先存断裂在周围板块碰撞挤压作用下发生活化,为盖层断裂形成和演化奠定了基础,在印支期、燕山期以及喜山期的多期应力场综合作用下,盆地盖层断裂广泛发育.根据方位可分为东西向、南北向、北东向和北西向;根据规模可分为盆地级(100 km)、坳陷级(50~100 km)、区带级(10~50 km)和圈闭级(10 km);根据力学性质可分为张剪型、挤压型和剪切型.这些断层倾角大多在60°~90°之间且具走滑性质,地震剖面上同相轴错断不明显,隐蔽性较强.盖层断裂和裂缝带对油气运聚成藏有重要意义:断层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了通道,且断层活动使油气聚集形成圈闭;断层活动形成的裂缝带改善了低渗储层的物性,为油气富集提供了先决条件;断裂带展布控制了油气藏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8.
江西相山铀矿为与火山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断裂构造控矿特征明显。以相山铀矿田山南矿区为研究重点,开展控矿构造解析和构造控矿规律研究,旨在为隐伏矿床找矿预测提供科学指导。通过详细的野外观测和变形分析,揭示出山南矿区主要的控矿构造,即北北东向、东西—北西西向断裂破碎带都经历了早期压性和晚期张性-张扭性的破碎变形,构成了本区主要的容矿空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断裂控矿规律,推测破碎带的性质控制了铀矿体产出特征,构造通过控制岩石的变形行为而控制了铀矿体的产出,进而解释了所谓的"岩性控矿"观点。根据构造控矿规律及其控矿构造组合特征与区域综合找矿模型,认为横涧矿区的西南段、岗上英矿区与横涧矿区及石马山矿区的连接处等应为下一步找矿的首选有利区段,同时要注意寻找北北东向和东西—北西西向断裂复合部位的富、大矿体,并关注北北东向断裂成矿期后的活动对矿体的左旋错移情况。  相似文献   

9.
银川盆地南部位于阿拉善微陆块向鄂尔多斯地块NE向挤压应力作用的前锋区带,为银川平原地震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钻探资料显示,该区发育奥陶系褶皱基底,上覆古近系、新近系与第四系3套地层,表层厚度约1 000 m的第四系河湖相沉积层,基本遮蔽了深部构造的发育行迹,给研究该区域地震活动的地质构造成因形成了制约。为此本文以1∶5万区域重力资料为基础,首先结合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剖面与地震反射剖面联合划分了银川盆地南部的构造格架,该区域深部构造呈现典型的“两隆夹一坳”的构造分布格局,以黄河断裂与吴忠断裂为分界,由西向东依次为吴忠隆起带、永宁—灵武坳陷区、横山堡隆褶带。然后运用重力场小波多尺度分解、边界识别和界面反演技术等,重点对永宁—灵武坳陷区进行研究,明确了内部隐伏断裂的几何学特征,分层梳理了局部构造单元的转化过程,得出银川盆地南部地震分布受边界断裂F1、F2控制,永宁—灵武坳陷区为地震活动的重点聚集区,且具有南北分异的特征。坳陷区地震分布与古近系顶面构造层次级断裂具有显著的相关性,F16、F21断裂展布区带是4.0级以上中强地震的主要分布区。这为今后研究银川盆地南部地震活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地壳三维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Q值成像和震源分布图像方法,得到了伽师地区中、上地壳的三维Q值结构和发震时间的平面图像.结果表明:水平截面不同深度的Q值图像都存在低Q值带,主要展布方向为东西向、北北东向和北北西向,与研究区的柯坪断裂、羊达曼断裂和麦盖提断裂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推测低Q值带可能是研究区的几条深部断裂;垂直剖面沿77°E的条带有大面积的低Q值区,并且在这个带的两侧Q值结构有明显差异.发震时间的平面图像显示出优势取向为北北西和北东,并且相交于余震分布的密集处,这些特征是该区域的活动构造背景.为区域地质构造研究和油气资源的探测提供了深部构造信息.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区域构造背景、青藏高原东缘新构造运动特征的基础上,阐述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格局,并利用横断层对龙门山断裂带进行分段;同时,对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的发震机制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探讨,并对未来强震危险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具有深部构造的控震作用,其深部孕震机制十分复杂,而芦山地震没有明显的地表破裂带,为一次盲逆断层型地震;卧龙—怀远一线为地壳物质运动方向和主断裂走滑方向发生反向的转换带,发生在其两侧的地震是各自独立的,即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相互独立;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发震时,龙门山断裂带中未活动的区域存在较高的地震危险性,尤其是卧龙—怀远和小金横断层之间的断块为强震危险区,虎牙断裂与主断裂交汇处也是强震较危险区。  相似文献   

12.
根据油气战略选区的需要,完成了野外地质考查、构造平衡恢复、构造格局及演化以及原型盆地分析,认为黔南坳陷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四堡、晋宁、广西、印支,燕山等主要构造运动,以及三期成盆与四期盆山转换过程,使得坳陷构造变形与油气分布非常复杂.坳陷由铜仁—三都、贵阳—镇远、紫云—罗甸3条边界深大断裂围限大致呈三角形.东部边界铜仁—三都断裂近南北向展布,呈弧形向西凸出,为一条断面西倾的逆冲断裂;西北部边界贵阳—镇远断裂,北东走向,断面近直立,性质为右行压扭;西南部边界紫云—罗甸断裂,北西走向,断面近直立,性质为左行压扭.坳陷内主要发育多个近平行、大致等间距分布的南北向褶皱冲断构造带,伴生发育多条近东西向的正断层,南北边界断裂附近见少量北东和北西向断裂构造.这些构造在平面上的组合关系表明,它们是在由东向西冲断推覆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有成因联系挤压构造系统.挤压变形强度东强西弱,是一个典型的冲断推覆构造系统,可以明确划分为东段变形强烈的根带、变形较强的中带和西部变形较弱的锋带等3个变形区.坳陷东北部强烈隆升,西南部持续沉降.长顺—三都一线以南地区沉降幅度大,沉积地层厚度巨大,构造变形相对较弱,是油气保存条件有利地区.利用构造变形强度指数,结合地层发育等特征定性定量评价了构造保存条件,优选了6个一类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遗传算法的大厂矿区地震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遗传算法对大厂矿区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为验证该方法在大厂矿区的应用效果,首先对已知的5次人工爆破进行定位,得出平均定位水平误差在146m范围内(矿区台网定位水平误差为500m),进而对大厂矿区的81次ML1.0级以上地震进行重新定位,结果表明:大厂矿震主要呈北西向展布,且主要集中在大厂断裂右侧;较大地震均与大厂断裂呈平行状分布,推断其附近可能有隐伏断层存在;大厂矿区地震主要受北西向断层的影响,受北东向断层的影响不大。定位后震源平均深度为2.8km,最大深度6.5km,最小深度1.5km。  相似文献   

14.
龙门山系山前带北段超晚期断褶构造与油气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门山系属上扬子地台内晚中新生代断褶构造活动形成的山系。川西断陷区属龙门山系的前陆盆地,是地台型海相沉积与前陆型陆相沉积组成的复合型含油气区。超晚期(N—Q)断褶构造的发育程度控制了龙门山系山前带构造圈闭的发育和裂缝型气藏的形成。印支晚期形成的天井山古隆起因受强烈的超晚期断褶构造活动的影响,使原有的油气藏遭到破坏。天井山古隆起北东倾伏端的广元昭化地区,发育隐伏断裂系伴生的背斜群,是较理想的油气聚集带;而天井山古隆起西南倾伏端的绵阳—江油—安县地区,为北东向及北西向深断裂交叉复合区,是寻找中、浅层次生气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济阳坳陷青东凹陷油气勘探新局面,采用地质、地球化学、测井资料分析与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青东凹陷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对关键成藏地质要素进行重新厘定,建立油气成藏模式,认为青东凹陷是新生代郯庐断裂走滑背景下的斜向拉张断陷盆地,发育3种构造样式;青东凹陷沙四上亚段主力烃源岩具有早生速排的演化特征;发育多类型油气藏.研究结果表明:受郯庐断裂带走滑作用控制,近东西向、北西-北西西向与北北东向3套主要断裂的发育使凹陷内部南北方向形成"堑垒相间"的构造格局,东西向上呈现东断西超的凹陷结构;构造样式以伸展、伸展-走滑构造样式为主,反转构造样式仅在局部发育;沙四上烃源岩转化率快速变化在2 500~3 500m之间,成烃范围较集中,生烃潜力大;南北向构造、岩性油藏相间分布,东西向地层—构造地层—构造岩性—岩性—构造油气藏有序分布,成藏模式分陡坡复式运聚成藏、凹中隆近源运聚成藏、斜坡带断层走向运聚和洼陷内原地生储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6.
潍北凹陷断裂系统复杂且与油气藏分布关系密切,前人较少涉及凹陷整体断裂系统及其对油气成藏作用的研究。为此,基于地震及地球化学资料,系统研究了该区断裂的展布特征和活动特征,探讨了断裂系统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根据断裂走向将潍北凹陷断裂划分为北西西向、北西向、利渔-灶户、北北东向4组断裂系统;4组断裂系统主要有断阶型、反“Y”字型、“Y”字型以及负花状等多种断裂组合样式,主要形成于凹陷拉张断陷期,并且受到走滑挤压的影响。结论认为,断裂系统中不同走向的断裂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明显,深大断裂控制了油气田的分布,北西向、北北东向断裂系统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利渔-灶户断裂系统控制了凹陷最主要的含油气圈闭。  相似文献   

17.
厦门本岛轨道交通线路地震断层破坏效应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市位于华南沿海地震带内,其附近发育有北东向长乐―诏安断裂带和近东西向南靖―厦门断裂带等区域性大断裂,断裂构造较为复杂。规划的厦门轨道交通一号线路在厦门岛内经过北东向文灶-五通断裂带、钟宅-狐尾山断裂带和北西向濠头-塔头断裂,可能会对线路工程安全造成潜在威胁。因此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关规定,本文对这些断裂所产生的工程影响进行地震断层破坏效应评判,得出可不考虑断裂对线路的位错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地质勘查资料,结合野外地质勘查,系统分析研究区内成矿构造体系对成矿的具体控制作用,并从找矿角度详细分析了研究区含金石英脉特征及含金石英脉类型。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含金石英脉多分布在北西向构造带中,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北西向断裂的早期中低温石英脉中,石英脉严格受构造控制,富矿体应分布在主脉体其格勒井和网脉及复脉交叉位置的树龙沟—麦子井区段;在成矿类型上,其格勒井矿体为粗大石英脉型,牛头沟—梁根矿体为平行石英细脉型,树龙沟—麦子井矿体为细石英网脉型。  相似文献   

19.
建平烧锅营子金矿区成矿构造—岩浆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锅营子地区金矿的形成主要是由构造活动、岩浆侵入和围岩蚀变等成矿控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东西向构造亚严格控制着金矿带、金矿床呈等距离展布,与其具有成生联系的次级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又是含金矿脉的主要容矿构造。含金矿脉皆产于岩体边缘相地带,且与细粒闪长岩脉相伴而存,表明脉岩矿脉于空间上、时间上及成因上和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浆的演化活动有关,三者为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分析龙岗地区主要断裂成因,并结合岩石力学与构造地质学理论,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技术预测须六段底部的裂缝发育与分布情况、类型及产状。结果表明,研究区在喜山早期东西向挤压作用下形成了南北向断裂,喜山晚期北东一南西向压扭作用下形成了北西向断裂。裂缝的发育主要受断裂和构造部位的影响,分布极不均匀。裂缝以高角度剪切缝、低角度剪切缝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