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真实"并不等于"原汁原味","真实"也是可以被创造和发明的。以"真实性"原则指导旅游开发,能够有效地控制和解决旅游对古村落文化遗产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旅游开发真正做到"可持续开发",同时还会对文化遗产带来积极影响。剑川县石龙村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实质是既要保证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又能保持经济上的可行性,是"真实性"理论在旅游开发的实践,对于古村落文化遗产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重庆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探讨民族旅游的相关概念,分析重庆民族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重庆民族旅游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重庆民族旅游资源的策略:加强对重庆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事项的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强调重庆民族旅游产品的真实性;通过学校教育、培训等让广大民众了解并欣赏重庆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吸引当地少数民族居民管理、开发当地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切实解决好重庆少数民族旅游地的交通瓶颈问题;加强当地自然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直辖以来,作为重庆独具特色的抗战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工作得到相当的重视,并取得一些成效.然而,重庆市在开发和保护抗战文化旅游资源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分析这些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加强对开发和保护重庆抗战文化资源重要意义的宣传;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营运体制;政府主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整体开发规划;细化开发主题,突出个性,丰富旅游产品门类;加强资源保护,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4.
皖南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一些因素影响其可持续发展,如旅游资源保护问题、旅游市场营销问题、乡村旅游产品问题和旅游地居民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大乡村旅游营销力度、增加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和健全社区居民参与机制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真实性"视角出发,对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和传统文化保护这一矛盾体进行"真实性"与"虚拟真实"、"真实性"与"非真实"解读,完善和丰富了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与文化失忆的"真实性"解决策略,为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文化线路的宏观视角下,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对文化线路的研究,依据文化线路对我国遗产保护开发借鉴,以中国文化线路蜀道为例,查阅了大量文献,对古蜀道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整理,对现状问题进行了举例分析,并运用"旅游开发四度"进行深化具体,对古蜀道的旅游开发保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直辖以来,作为重庆独具特色的抗战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工作得到相当的重视,并取得一些成效。然而,重庆市在开发和保护抗战文化旅游资源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分析这些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加强对开发和保护重庆抗战文化资源重要意义的宣传;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营运体制;政府主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整体开发规划;细化开发主题,突出个性,丰富旅游产品门类;加强资源保护,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8.
以桂林市灵川县江头洲古村为例,概括了其主要文化旅游特点,分析了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主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旅游是21世纪的旅游发展方向,民俗文化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在精神、文化、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试图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主题进行总结、归纳及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武夷山打造旅游品牌具备的基础条件,分析了武夷山旅游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武夷山旅游品牌的提升,应该首先做好资源保护与规划工作,同时积极开发富有自身特色的旅游产品,在此基础上要着力打造武夷精神。  相似文献   

11.
重庆"双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不仅有"红岩精神",而且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有着浓厚的民国文化.对重庆的"双色"旅游资源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重庆开发"双色"旅游资源的优势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乐山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蕴含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乐山市旅游业发展的一项根本性任务。乐山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要以前沿性的旅游理念为指导,也要借助成熟的旅游资源开发经验,又要密切结合乐山市旅游资源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乐山市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的解析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实施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有效地促进了旅游资源开发行为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旅游为载体,将文化与旅游相融合,提高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将文化搭上旅游的载体,更好地对文化传承、保护、开发和创新,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作用。安阳市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极具潜力,但在发展中存在合作领域不宽广、合作机制不顺畅、政策扶持不到位等问题,应通过提升文化内涵、举办节庆活动、加强对外宣传、利用高科技手段等方式,积极发展安阳市旅游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4.
工业旅游是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领域和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增长点,调查和评价工业旅游资源是发展和促进工业旅游的前提。采用资源普查方式,对目前四川省工业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四川省工业旅游资源种类多样、遗产资源丰富、资源开发模式多元化,但也存在资源开发和保护机制不健全、开发主体对资源认识不足、资源开发模式缺乏创新、资源的品牌和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文章就四川省工业旅游资源开发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四川省工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AHP 构建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基于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等级,探明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影响因素、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结果表明: ① 在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中, 生态环境质量、文化民族性、基础设施水平、旅游设施水平和文化乡村性等指标在18 项评价指标中权重排序靠前, 是影响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 开发价值高低至关重要的因素; ② 影响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各因素中, 生态环境质量、文化乡村性、民俗地方性, 对外交通条件和地理位置等指标是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基础设施水平、文化民族性、旅游设施水平等指标是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限制条件。研究认为: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总体较高, 基础设施水平、文化民族性和旅游设施水平等评价指标的质量条件与其重要程度不匹配。需 要重点保护、挖掘和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文化民族性、基础设施水平 旅游设施水平和文化乡村性等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 尤其需要突破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建设, 以及挖掘和传承地方特色瑶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主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旅游是 21世纪的旅游发展方向,民俗文化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在精神、文化、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试图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主题进行总结、归纳及研究.  相似文献   

17.
德阳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其现状是景点具有一定规模、客源多为本地游客、文化资源受到一定重视,但存在规模和知名度不够大、客源地域范围较小等问题。开发管理者应积极采取相应开发保护策略,深挖三国文化精髓,打造德阳三国文化旅游示范点,促进德阳旅游繁荣和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8.
文化生态博物馆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开发对象。联系贵州侗族文化生态博物馆旅游开发的实际,认为文化生态博物馆的旅游开发.必须注意处理好社区居民的参与问题、民族文化展现的真实性问题和旅游开发的利益分配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方案设计将海口市永兴镇美孝村的保护视为保护改善遗址、展现火山文化源地形象、突出古村落的聚落形态、打造生态文化旅游项目的综合性工作,对基地现状进行分析,建成案例对比,得出一些启示,在本体保护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居民生活改善与发展旅游产业相结合、古建筑保护与古村保护相结合等领域作出探索.  相似文献   

20.
贵州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认为应该从整合喀斯特文化资源角度,加强旅游产品开发;联系喀斯特文化时序,加强旅游商品开发;提高导游解说水平,以进一步发掘喀斯特旅游文化内涵.开发工作应该坚持突出特色、以市场为导向和点线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