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大力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乡村振兴,国家于2017年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以体育特色小镇为载体,促进乡村产业实现更高水平发展。作为体育特色小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武术特色小镇同样肩负着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使命。随着我国武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一些具备优势与条件的地区也开始积极开展武术特色小镇的开发与建设,以促进当地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武术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诸多值得高度重视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武术特色小镇建设的可行性、建设价值进行分析,并探索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建设路径,以促进当地乡镇经济的繁荣发展,进而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有效的乡村治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它为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生活富裕提供重要保障.海南省特色风情小镇建设通过合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助推乡村振兴,走出了具有特色的实践路子.本文根据海南省特色风情小镇建设的实际情况,归纳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做法,探究其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以期对各地特色风情小镇...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以非遗小镇做载体,通过文化创新的手段,深化文化精髓传承,推动非遗文化产业与特色小镇的深度融合,以此实现非遗小镇在内容、要素、产业、空间等层面的文创化,从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综合、升级和对外表达,实现非遗小镇正确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韩闪闪 《西部皮革》2024,(7):141-143
蜡染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文章以贵州蜡染为例,阐述了贵州蜡染的地域风格、纹样类型,挖掘其具有实用、审美、文化、经济等传承价值,指出贵州蜡染在传承发展过程中面临传承人后继不足、产品缺乏创新、宣传不到位、传承方式单一等困境,并以此提出对应的活态传承路径,以期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蜡染艺术。  相似文献   

5.
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主要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这一政策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休闲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也成为了一项关键内容,有助于构建特色乡村文化,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对此做了相关研究,首先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和休闲体育特色小镇的关系,接着阐述了休闲体育特色小镇构建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意义,最后立足于当前农村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建休闲体育特色小镇的有效策略。旨在能够利用休闲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传播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同时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特色小镇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实现振兴乡村的步伐,同时也是带动地方及区域经济转型的重要发展举措。特色小镇发展通过文产融合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吸引创新人才对地方特色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是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通过对特色小镇文产融合的国内外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设计介入文产融合实践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梳理烟台手工棒槌花边的技艺与文化艺术传承现状,借助活态保护理念以烟台本土地缘环境特色、观光旅游资源、本土民间工艺美术技法、非遗乡村振兴与非遗职业教育策略为基本元素,对烟台手工棒槌花边进行再造展开思考。得出导致烟台手工棒槌花边非遗传承和生产经营处于渐趋困境局面的根由,并提出利于其困境破局的合理对策。认为文创化转型、打造"非遗小岛"、规范教育培养后备力量并使其与现代文化产业复合,是促进烟台手工棒槌花边制作技法与文化艺术内涵良性存续和传承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蒋玉麒 《造纸信息》2023,(12):88-89
文章通过梳理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的发展历程,以喀左县剪纸传承人高延云的访谈资料为参考,探析了剪纸与民间故事相结合的发展路径。而故事与剪纸的融合作为民间文学与传统技艺结合发展的新形式,也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特色小镇是我国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是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形态。但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本文通过对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特点与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不足,以期能为高起点、高标准、有序推进我国特色小镇健康发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京作家具中的丰厚知识和工艺美学,探索京作家具在现代社会的商业活态化思路,通过京作家具商业活态化传承的必要性分析和市场调研,发现中国传统工艺的开发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是数字化转型,提出京作家具的数字化商业活态化可以从3个方向入手:“数字游戏+传统文化”融合,提升交互性;开设大师讲堂,发挥名人效应;平台售卖展示,建立数字商业平台。据此为京作家具提供了数字化的设计方案——《寻纹记》手游及其数字商业化平台,将京作家具制作工艺与数字技术融合,以促进其艺术性和文化性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关系入手,分析两者的共同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总结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如何有效的传承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从而为打造运动休闲特色小会的社会影响力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丝绸》2021,(8)
加强丝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有利于丝绸产业的发展,更有利于提升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文章通过介绍浙江丝绸文化的起源、特色,并结合浙江省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强基地建设、打造丝绸品牌、融合旅游元素和强化人才培育等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来提升浙江丝绸产业效益、激活旅游产品活力,为浙江丝绸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视域下乡村文化的变迁、困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乡村文化在与现代性的碰撞与博弈中经历了一个消极抵制和被动变迁的过程。在当代中国,现代性以工业化、城市化等方式大肆拓展空间,乡土社会遭遇前所未有的变局,乡村文化的传承也陷入巨大困境。在深刻认识乡村文化现代性意义的前提下,必须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契机,优化乡村创业、投资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吸引人才回流;加强乡村学校教育,致力于种文化;加大乡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着重于专项建设;以及推进乡村文化的适度产业化。通过多重措施和路径,达到保护、传承、发展乡村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政策规划、基础条件、区位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云南省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对云南省体育特色小镇的问题进行审视,分析国内外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亮点与思路。提出云南省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多元路径:体育+“民族文化”及“民族传统体育表演”小镇、体育+“旅游”小镇、体育+“户外”小镇、体育+“高原训练”、“体育康养”及“体育赛事”小镇。同时,结合实际提出推动云南省体育特色小镇高质量建设的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保障体育特色小镇稳步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助推体育特色小镇持续发展,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体育特色小镇有序发展,强化赛事安全实现体育特色小镇健康发展,挖掘消费潜力促进云南省体育特色小镇迎来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推动乡村振兴特色化,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地方特色体育文化的内涵,指出乡村振兴中地方特色体育文化具有发展特色体育经济、赋予乡村特色内涵和助力和谐乡村建设三大功能,提出地方特色体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开发思路,即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品牌;深入挖掘,把握地方特色体育文化的现代价值取向与目标价值体系定位;精准规划,明确地方特色体育文化的开发目标与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6.
陈雯慧  鲁湘玉 《福建轻纺》2023,(3):17-19+3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作为凝结着中华传统文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进程坎坷缓慢,非遗的保护传承之路举步维艰。文章以布依族斗纹布纺织技艺为例,研究阐述在多元冲击下非遗面临的传承困境,提出根据非遗文化的自身性质特点,紧紧围绕非遗“活态传承”这一理念对当下布依族斗纹布纺织技艺的保护传承问题进行创新规划和探讨,实现非遗活态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发展具有陕西区域特色的文化乡村旅游,分析了陕西酒文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发现了旅游客源市场狭隘、陕西酒文化价值利用率较低以及旅游产品形式单一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设定新的陕西酒文化乡村旅游发展路径。通过酒文化消费观念的普及工作,培养酒文化乡村旅游核心人群;设定以陕西酒文化为背景的酒庄与主题酒店,开发弘扬当地的酒文化与乡村文化的旅游产品;构建旅游路线规划数据库,得到游客的旅游偏好与消费偏好,实现酒文化乡村旅游路线的优化。根据上述提出的创新性路径,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酒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为当地酒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瑶族文化源远流长,有"无山不有瑶"之说,瑶族服饰造型多样,其红瑶这一支系的服饰极具特色。文章首先从红瑶族服饰文化出发,对红瑶服饰的发展历史进行了一定的梳理,整合提炼红瑶传统服饰纹样的形态特征,立足社会需求,将红瑶传统纹样与当代生产工艺相结合,探寻红瑶文化的传承路径。从红瑶传统服饰的图案纹样中提取元素,运用产品设计的方法,设计出具有红瑶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将传统的红瑶服饰纹样与当代生产工艺相结合,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产品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有助于对红瑶传统服饰文化的弘扬、传承、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巴渝民间石刻艺术是中国艺术的一朵奇葩,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文章通过对巴渝民间石刻艺术传承与保护现状的分析,阐述其传承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活态传承的原则与策略,提出创新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发展苗绣技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综述苗绣数字化保护现状,揭示出适用于苗绣数字化传承发展的新路径。分析表明,现有的数字化保护方式有采集与保存、处理与转化、展示与传播;鉴于目前苗绣的三维展示较少、批量化产品较多、经济赋能较弱与地域性较强等现状,指出苗绣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活态的、智能的、振兴乡村的与面向世界的;苗绣传承应带着中国意识,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将民族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